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7248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docx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docx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汇编(中国古代史)

一、原因(根源)因素关键条件

1.造成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生产能力低下

2.私有制产生的直接原因生产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

3.出现私有制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4.氏族公社由母系发展为父系的主要原因男子在生产中取得支配地位

5.夏朝出现“家天下”局面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春秋时期是我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时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显著提高

7.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8.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主要原因实行管仲改革,齐国经济实力强大

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

10战国时期,战争不断,而社会经济仍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封建生产关系确立

11.战国时期,封建之取代奴隶制的直接原因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12.法家思想在战国受到统治者重视的主要原因有利于统治者加强统治

13.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14.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的最主要原因经济实力最强

15.迫使陈胜等人在大泽乡起义的主要原因法律严酷、误期当斩

16.楚汉相争中刘邦取胜的主观原因争取民心归顺,军事策略正确

17.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社会十分贫困

18.汉初统治者采取宽舒政策的直接原因秦王的教训

19.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和亲”政策的最主要原因经济军事力量薄弱

20.西周和汉初实行分封制都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诸侯势力增强

21.汉武帝能实行“大一统”的根本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

22.东汉黄巾起义的根本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

23.东汉末年开始出现军阀集团割据局面的根源封建的自然经济形态

24.曹操能够统一北方地区的决定性条件注重农业,保证军粮供应

25.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胜的最主要原因孙刘结盟抗曹

26.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发展成均势

27.东吴时代江南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原战乱,北方人士南迁

28.东汉到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的主要原因中原文化先进

29.西晋时期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实力增强,南方衰落

30.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成风,佛道盛行,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的原因社会动荡不安

31.西晋统一为时短暂的根本原因腐朽的门阀掌权,皇族争权夺利

32.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广的根本原因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33.祖逖北伐收复中原努力失败的主要原因朝廷没有给予有力支持

34.司马睿能够在江南建立东晋的主要原因得到士族地主的支持

35.淝水之战前秦战败的最重要原因前秦统治不得人心

36.前秦败于淝水之战的主观原因军心离散,缺乏斗志

37.祖逖北伐、淝水之战都未能完成统一的共同原因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

38.对淝水之战的胜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心的向背

39.导致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先进经济形态的影响

40.形成陶潜田园诗风格的思想根源对现实不满

41.东晋至南朝末,朝代更替频繁,政局不稳的最主要原因大将拥兵夺权

42.5世纪晚期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较为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政府大力推行均田制

4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北方劳动人民南迁

44.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各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45.隋朝开凿大运河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江南地区经济日益重要

46.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科举制度有利于巩固专制地位

47.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光照四邻,这时文化发达的最根本原因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48.唐太宗能够纳谏的主要原因接受隋亡教训

49.唐朝对外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盛况的根本原因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50.促使唐朝扬州繁荣至极的直接原因交通枢纽地位

51.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实行的主要原因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经济发展

52.唐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五田可授,其根源在于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53.唐朝募兵之取代府兵制的根本原因均田制的破坏

54.唐朝中期藩镇权力过大的根本原因军事制度的缺陷

55.安史之乱之前,唐朝政府腐败的直接原因唐玄宗不理政事,重用坏人

56.唐朝爆发安史之乱的最根本原因均田制破坏导致军事制度缺陷

57.唐朝两税法得以实施的最主要原因它适应了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

58.两税法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它改变了征税标准

59.唐末和东汉末农民起义的相同原因宦官专权

60.导致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藩镇割据

61.导致贞观之治出现最主要的经济条件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

62.“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轻揺薄赋,重视农业

6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自北向南转移的主要原因北方多次战乱

64.形成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根源唐末潘镇割据的延续

65.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迅速的前提条件社会安危

66.北宋时期出现纸币的根本原因商业活动频繁

67.导致南宋与金对峙局面的原因绍兴与议后,金获得淮河以北广大地区

68.南宋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商业往来,其重要原因在于造船技术大有提高

69.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70.五代两宋以后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以海陆为主的直接原因五代两宋时期战乱导致西北陆路贸易中断

71.元朝政府发展长江口至直沽之间海运的主要原因全国经济重心在江南

72.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的加强主要的原因国家的统一

73.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方产生资本主萌芽的最主要条件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74.明朝后期,宦官专权十分严重,导致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制度存在

75.郑和下西洋得以顺利进行和完成的主要原因农工商发达,国力强盛

76.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77.明清时期产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主要原因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78.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日趋腐朽

79.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强烈的民族意识的驱使

80.清乾嘉期间崇实学风消失的主要原因文网严密,人心自危

81.“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

82.造成近代中西科学技术差距的根本原因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的作用

83.史学界之所以肯定武则天的主要原因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84.元朝的松江成为棉纺业中心的主要原因黄道婆改革面纺织工具

85.促使原始社会人类过定居生活的直接原因原始农业的发展

二、目的目标意图用意

1.齐恒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的主要目的提高齐国地位

2.秦朝修筑万里长城的直接目的抵御匈奴南下

3.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奠定对外战争的物质基础

4.周初统治者实行封建制的主要目的巩固奴隶主国家政策

5.汗初实行款舒政策的根本目的稳定统治

6.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根本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7.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分割王国的封地

8.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其目的在于维护统一的中央集权

9.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联络大月氏

10.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的直接目的保证北魏政府财政收入

1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1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观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1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14.隋唐实行科学举制的最主要目的扩大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

15.唐政府规定农民可以纳绢代役的主要目的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

16.唐太宗注意用人纳谏的根本目的维护统治地位

17.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的主要目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18.五代十国很多政权比较重视发展生产的目的保存实力

19.宋太祖即位后,采取“杯酒释兵权”的直接目的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20.元朝重视国内陆路水路交通,其主要目的在于有效的管辖空前辽阔的疆域

21.元朝政府大力发展漕运和海运的主要目的解决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

22.元朝政府重视国内陆路水陆交通,其直接目的在于取得南方粮食供应

23.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文”、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本质目的在于强化思想统一

三、特点特征表现标志

1.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点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2.人类社会组织发展到氏族公社时期的标志按血源关系组成稳定的群体

3.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府特点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4.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铁器的使用

5.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本质特征皇权至高无上

6.标志秦朝灭亡的直接事件偏师绕道,刘邦进京

7.东汉和前代比,其政治上的突出特点豪强地主享有特权

8.十六国时期结束的标志北魏统一黄河流城

9.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北方少数民族学会农业生产,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10.南朝政权更替的特点武将夺权

11.唐朝设置节度使之后,国内政治形式的特点内轻外重局面形成

12.五代时北方五个朝代更替的共同特点军事将领篡权自立

1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消弱地方势力

14.明朝加强专制的突出特点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15.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历史意义的特点赋税折银征收

16.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其特点在于机户拥有资金、织机,开设机房,为佣工人进行生产

17.明朝时,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本质特征在于雇佣劳动关系出现

18.明清文化具有新时代特征,这主要指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

19.李自成起义把农民战争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标志触及土地制度

20.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

四、实质本质性质

1.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2.楚汉战争的性质封建统治者争夺权位的斗争

3.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的实质民主政权的对立

4.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以经济发展角度讲实质上就是少数民族农业化的过程

5.隋朝开创科举制,从实质上说是网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6.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封建制度日臻完善,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

7.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和中期实行两税法的相同实质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8.“安史之乱”的实质地方割据势力同中央政府争夺最高治权

五、意义作用影响结局结果

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肥水之战的相似作用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起了决定作用

2.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族最重要的影响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3.隋唐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和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4.唐朝两税法的直接作用缓解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

5.两税法实行后,影响最深的作用削弱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6.隋朝大运河发挥的主要作用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7.北宋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地方财政的主要作用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经济条件

8.澶渊之盟的最大影响双方维持了一个世纪的和平友好往来的局面

9.王安石变法的突出效果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济贫济弱的局面

10.元朝时期开凿运河的主要作用解决了元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

11.八股取士的直接作用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

12.明朝后期该用银两收税对社会最深刻的影响促进了农业产品和手工产品的商品化

13.清朝设置台湾政府的最重要的意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总汇(中国近现代史·上)

一、原因(根源)因素关键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

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鸦片战争中,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芽的直接原因:

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

3、“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产生的直接原因: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4、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5、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拜上帝会的组织发动。

6、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

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

7、《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

当时中国不具备实施这种方案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

8、列强于1853年提出“修约”的要求遭到拒绝后,没有立即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英法忙于克里木战争。

9、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同外国势力出现暂时“和好”局面的原因:

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高涨。

10、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只引进西方技术,不彻底改革封建制度。

11、中国无产阶级早于资产阶级产生的主要原因:

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商企业里诞生中国无产阶级。

1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原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3、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根本原因:

自然经济解体较早,资本主义发展条件成熟。

14、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最终各走各路的主要原因:

阶级属性不同。

15、维新运动之所以取代洋务运动而在政治上唱主角,其主要原因在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16、维新变法兴起的根源: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7、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的关键:

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18、“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

该政策不影响列强各自在华主要利益。

19、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根本原因: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夺取殖民地。

20、黄海之战后,北洋舰队失去战机的主要原因:

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海迎敌。

2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殖民者对中国大量输出资本进行经济侵略的根本原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22、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侵略势力未能完全瓜分灭亡中国,其主观原因在于: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23、义和团被清政府先利用后镇压,其根本原因在于:

义和团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处于感性阶段。

24、义和团前期进行反清活动,后又提出“扶清”口号的主要原因:

民族矛盾的尖锐。

25、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义和团运动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

26、封建社会中,中国农民革命都以失败告终的根本原因:

自然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平均主义思想观念决定了农民革命的狭隘性。

27、一直到清朝前期,中国始终未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未能发展为真正的资本主义经济。

28、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国内基本因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9、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其根本原因在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0、20世纪初,中国许多地区开展收回路权的斗争的根本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31、清王朝的新政企图保存和扩大他们的势力,但却促成了王朝的灭亡,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新政没有触及中国当时的社会矛盾。

32、中国人民开展保路运动的最根本原因:

清政府将铁路修筑权出卖给帝国主义。

33、武昌起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其关键因素在于:

革命士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4、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5、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虽然都要求救亡图存,结果两者都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6、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与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国情决定,资本主义得不到充分发展,或者说资本主义力量小。

37、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38、清政府实施“预备立宪”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清政府的反动目的已完全暴露。

二、目的目标意图用意

1、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直接目的:

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主要反映的侵略目标:

商品输出。

3、最能反映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对华侵略的根本目的:

开放通商口岸。

4、清朝设立总理衙门的根本目的:

顺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

5、辛酉政变后,西方列强放弃“中立”,主动与清政府合作的主要目的:

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6、西方列强协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根本目的:

维护和扩大侵华利益。

7、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同时改变军事上的落后面貌,以维护清朝统治。

8、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的直接目的:

获取利润,配合军事工业。

9、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其直接目的在于:

适应军事工业的需要。

10、19世纪70年代,沙俄支持侵略新疆的阿古柏伪政权的目的:

利用阿古柏达到分裂中国领土的阴谋。

11、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之一:

挽救民族危机。

12、戊戌变法的首要目标:

救亡图存。

13、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争做中国债主的根本目的:

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14、19世纪末列强争向清政府贷款的主要目的:

扩大在华势力。

15、美国提出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意图:

进占中国市场。

16、《辛丑条约》规定: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其主要目的在于:

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

17、清末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的直接目的:

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18、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直接目的:

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三、作用影响结局结果后果

1、拜上帝教起到的主要作用:

发动群众参加反清起义。

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所起到的客观作用:

冲击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兴办的企业对中国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引进大规模机器生产的一种新的生产力。

4、中法战争的直接后果:

中国放弃了对越南的保护。

5、“公车上书”最深刻的社会影响:

使维新思潮成为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6、《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对中国的直接影响在于:

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7、辽东半岛在三国干涉还辽后的实际结局:

俄国的势力不断地增大。

8、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造成的对华影响:

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9、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10、1911年清政府“皇族内阁”成立的实际后果:

宣告君主立宪制的破产。

11、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

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四、特点特征表现标志

1、19世纪40、50年代西方列强侵华所表现的特点:

以直接的武装侵略为主。

2、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征:

反封建同时反侵略,《资政新篇》提出发展资本主义。

3、中国近代外资企业、洋务派企业、民族资本企业的共同特征:

都是使用大机器的近代工业,都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

4、19世纪60、70年代,中国资本主义企业兴起,它最本质的特征是:

官僚、地主、商人等私人投资。

5、清政府适应近代化行动的显著特点:

缺乏主动性,是被迫的,行动是迟缓的。

6、与科举制度下的官学相比,洋务运动中所办新学堂的特点:

不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

7、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

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8、与维新思想相比,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特点:

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9、《辛丑条约》签定,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中国半殖民地化最显著的经济特征:

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自然经济虽然解体,但仍然存在。

10、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

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11、19世纪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标志:

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新式工业,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出现了。

12、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开始的事件:

兴中会的建立。

13、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14、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各国间的主要矛盾,在中国则具体表现为:

先后强租胶州湾和威海卫。

15、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全国性统一政党的建立。

16、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破产的标志:

“皇族内阁”成立(1911年)

17、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国制确立的标志: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18、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标志着:

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权的诞生。

19、北洋军阀政权建立的标志:

临时政府迁都北京。

20、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相对峙的农民政权的事件:

定都天京。

五、实质本质性质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实质:

强国御侮。

2、天京事变说明的本质性问题:

农民阶级自身具有严重的小农经济的局限性。

3、以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洋务运动的实质:

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4、近代前期,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从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突出表现的实质问题:

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5、戊戌变法的实质:

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6、“门户开放”的实质:

美国要凭借经济实力最终独霸中国。

7、清末新政的实质:

挽救统治危机。

8、清末“预备立宪”的实质:

摆脱政治危机,加强专制集权。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总汇(中国近现代史·下)

一、原因(根源)因素关键前提条件

01、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02、辛亥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和真理,其根本原因在于: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03、造成袁世凯夺辛亥革命果实的主要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和妥协

04、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张勋复辟帝制很快失败的主要的原因;违背社会发展趋势(或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05、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

卖国和复辟不得人心

06、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和民主革命相继失败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足

07、清朝统治结束不久,出现北洋军阀割据局面的直接原因:

中央政权的严重削弱(或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

08、张勋复辟的根本原因:

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

09、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客观原因: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0、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

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11、新文化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

统治者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12、新文化运动把反对矛头指向儒家思想传统道德的根本原因:

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13、一战期间,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

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一股思潮

14、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的根本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