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7352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docx

《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docx

河北省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

河北武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

审核人:

2019.5

温馨提示:

(1)本场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本试题共8页,共22题,共150分。

(2)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的答案规范填涂于答题卡相应位置。

(3)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工整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

(4)交卷时,只收答题卡;考完后,保留好试卷。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正解与误读是阅读阐释中经常碰到的是非之争,两者难解难分,又必解必分。

读者的正解往往是在不断克服误读的过程中获得的。

关于误读,阅读学界存在着真误读和假误读之辨。

中外一些学者认为,误读永远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是一种规律性现象。

美国耶鲁大学哈罗德,布鲁姆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曾连续发表四部著作,系统论述了“诗的误读”:

“一首新诗总是后辈诗人对前辈诗人及其伟大作品释读的结果。

这是一种特殊的释读,它不在于对某一具体作品的释读实际发生与否,它实际上是指一种接受影响与打破影响,继承与创新的悖谬状态。

”我国清代纪昀说:

“郢书燕说,固未为无益。

”现代钱钟书说:

“作家原作叙事抒情本无彼意,然读者却在阅读中出现创造性的误解,悟出确有引人入胜的彼意,并为更多的读者所认可。

”三家所说的“特殊性释读”“合理性误读”“创造性误读”显然是指读者释义对作者原意的超越或对传统释读的突破。

由此,对“误读”引出“反误”和“正误”两种分法:

“反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本穿凿附会,随意歪曲,既不合作者的原意,也不切作品的本意,那是真误读:

“正误”指读者的理解和作者原意相抵梧,但切合作品的实际,使文本意义增值,这是假误读。

童庆炳认为“误读”有“正误”、“反误”之异(《文学理论教程》),在文学鉴赏活动中,正误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有效的解读方式,而反误只能是对文本的歪曲乃至粗暴践踏,是不值得提倡的。

我们认为,把不同于作者原意的多元阐释归入“误解”的范畴是不妥的,正就是正,误就是误,不必对误解分正反,不存在“正确的误解”。

将“合理性误读”和“创造性误读”作为“假误读”的修辞来运用,未尝不可,但把“正误”作为阅读学的概念和常规就不够科学了。

超越作者,超越文本的

“增解”“异解”和“批解”是典型的“个性化理解”,

不宜说成“正误”,而应说成“正解”“精解”或“圣解”。

在文章和文学的个性化阅读中,必须严格区分错误解读和正确解读。

真正的误读、曲解、歪批、胡吹算不得个性化阅读。

本文所论的“误读”是与“正解”相反的真误读,不包含所谓“正误”的假误读。

真误读,作为阅读病态大有研究其病理的必要。

文章阅读疾病与文章本体疾病、文章写作疾病有所不同,它与文学阅读疾病也有差异。

文章阅读疾病,发生在阅读的认知、理解、欣赏、评价、表达、迁移各个环节,也出现在辨体、感言、人情、得意、运思及物等各个方面;若分类别,它既有阅读生理的、心理的、行为的疾

病,又有阅读知识的、方法的、情志的疾病。

不仅处于学习性阅读阶段的普通读者容易患各种各样的疾病,而且进入创造性阅读阶段的专家读者也难免犯自由化误读的毛病。

文章阅读病理研究是专门探讨读者在阅读全过程中阅读心理和行为的病症及其医治的一门阅读分支学科,目的是求得学校阅读教学和社会读书活动的健康生存和科学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解与误读,是阅读阐释的不同形态。

阅读阐释是在不断克服误读的过程中获得正解的,因此,对误读的认识也是有必要的。

B.部分学者认为,误读是一个客观存在,是一种规律化的现象,如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就持此观点。

C.诗的误读实际上是一种接受影响与打破影响,继承与创新的悖谬状态。

D。

清代纪昀认为误读并非无益,提倡误读,郢书燕说便是中国古代一个较为典型的误读案例。

2.根据第二段阐述,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合理性误读”“创造性误读”属于读者释义对作者原意的超越或对传统释义的突破。

B.无论是美国的哈罗德·布鲁姆教授,还是清代的纪昀,抑或现代的钱钟书,他们都认识到读者释义无论是真误读还是假误读都对阅读有益处。

C.“反误”指读者对文本穿凿附会、任意歪曲的理解,既不符合作者的原意,也不切合作品的本意,因此这类误读带有刻意之嫌。

D.如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本来是表现恋人间的相思之苦,但今天的读者却把它用来比喻教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被大家广泛接受。

这是种“反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作者所论的“误读”是与“正解”相反的真误读,不包含所谓“正误”的假误读,是对文本的误导的不合理的真正的错误解读。

B.个性化理解包括超越文本,超超越作者的“增解”‘异解“和“批解”,与所谓的曲解和歪批有着本质的不同。

C.真误读是文章阅读的病态之一。

文章阅读病理研究也应对“真误读”这一重要病症的医治进行探讨。

D.文章阅读疾病和文学阅读疾病并不是同一概念,文章阅读疾病涉及的人数更多,出现的范围更广,因此更具有研究的必要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父亲

奥莱加里奥·拉索·巴埃萨

一个小老头下巴蓄着又白又长的胡须,上唇的小胡子被尼古丁熏成了红色。

他披着一件大红斗篷,脚登高跟皮鞋,头戴一顶龙舌兰编的草帽,胳膊上挎着一个小篮子,来到兵营的门口,走过去,倒回来,走过去,倒回来,反反复复,显得十分胆怯。

他想向

哨兵打听什么,但哨兵没等他开口就高声喊道:

“警卫班长!

一个班长从门后跳了出来,仿佛是埋伏在那儿的。

他仰起头用询问的目光打量着他,老头儿说:

“我儿子在吗?

”班长笑了起来。

“他叫曼努埃尔……叫曼努埃尔·萨巴塔

,先生。

“我不知道哪个士兵叫这个名字。

乡下人骄傲地直起身子讥讽地笑了:

“可是,我儿子不是士兵,他是军官,是正儿八经的军官……”

警卫团的号手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凑过来低声告诉班长:

“是新来的,刚从学校来的……”

班长看他是个穷人,没敢请他去军官俱乐部,而是叫他去了警卫团。

老头儿坐在一条木凳上,把篮子放在伸手可及的身边。

士兵们一下子围拢来,他们以好奇的目光看着那个农民,对那个篮子很感兴趣。

篮子不大,用一片口袋布盖着。

那帆布下面先是听到啄食声,接着便有一只红冠老母鸡露出头来,由于闷热,它的嘴张开着,不停地喘着气。

看到那老母鸡,士兵们一边鼓掌一边像孩子似的高声叫道:

“炖鸡吃!

炖鸡吃!

农夫急切地想见到自己的儿子,面对那么多持枪的士兵又十分紧张,不禁傻乎乎地笑起来,思想也乱了:

“哈,哈,哈……对,炖鸡吃,炖了给我儿子吃。

说罢,老人却是一阵心酸,脸上立刻蒙上了一层阴影,接着又说道:

“我都五年没见他了!

他不愿意回村里去……”

一个卫兵去叫中尉。

中尉正在驯马场上跟一伙军官在一起。

他个子矮小,长得黑不溜秋,躯干粗得像个木桶,面容俗气。

卫兵打了个立正,两脚并拢时靴子底掀起一股尘土,报告道:

“有人找您……我的中尉。

不知怎么回事,中尉的脑海里一下就闪现出了他老父亲那干瘪矮小的身影。

他仰起头,为了让他的同事们听到,以鄙夷不屑的语调大声说道:

“在这个镇子上,我谁都不认识……”

卫兵又主动解释说:

“是个满脸皱纹的小老头,披着斗篷……他从很远的地方来,提着一个篮子……”

虚荣心顿时把中尉闹了个大红脸,他把手举到帽檐上说:

“行啦……您走吧!

”军官们的脸上露出诡异的神色,他们不约而同地朝萨巴塔扫了一眼。

那么多道询问的目光令中尉实在难以承受,他垂下头,咳嗽了一声,点上一支香烟,开始用刀鞘包头在地上胡乱划起来。

过了五分钟,又来了一个卫兵:

“有人找您,我的中尉!

是一个乡下老头子……他说他是您父亲……”

中尉没有纠正卫兵的话,他

把香烟扔到地上,怒冲冲地一脚踩灭,喊道:

“滚吧!

我就来。

为了不做任何解释,中尉一头钻进了马厩。

老人坚持要见儿子,卫兵班长每五分钟向上司报告一次,上司军官被弄得烦了,就去找萨巴塔。

与此同时,那个变得像孩童似的可怜的老父亲越来越心神不宁。

他竖起耳朵听动静,只要听到一点儿声响他就伸长脖子往外看。

那脖子又红又皱巴,跟火鸡脖子一样。

听到脚步声,他就激动得浑身发抖,以为是自己的儿子来拥抱他,来给他讲述他的新生活,让他看他的武器、马具和马匹来了。

警卫团军官佯装检查马厩找到了萨巴塔。

他开门见山、干巴巴地对他说:

“有人找您……说是您的父亲。

萨巴塔移开目光,没有回答。

“他在警卫团……一定要见到您才走。

”萨巴塔狠狠地往地上跺了一脚,恼怒地咬了咬嘴唇去了那儿。

他一进警卫团,有个士兵就喊道:

“立——正!

”听到喊声,士兵们立刻如弹簧一般霍地站了起来,团部里响起一阵大刀声、脚步移动声和鞋跟撞击声。

士兵们对儿子的尊敬弄得老头儿晕头转向,他忘掉了篮子,也忘掉了老母鸡,张开胳膊向儿子迎过去。

他那像老树皮一般的面庞上绽出了欢欣的笑容,兴奋得浑身颤抖着高音叫道:

“我亲爱的曼努埃尔!

我的小曼努埃尔……”

尉官只冷冷地向他打了招呼。

农夫的双臂落了下来,脸上的肌肉抖动不止。

中尉偷偷地把他拉出军营,到了街上,悄悄地对他说:

“你都干了些什么呀……干嘛到这来看我……我有军务在身……不能出去。

”说罢,转身走进了军营。

乡下老汉又回到警卫团,浑身哆哆嗦嗦,茫然不知所措。

他狠狠心把鸡从篮子里掏出来给了警卫班长。

“给你们吧,就你们吃。

他向士兵们告了别,失望之下,拖着沉重的步子慢慢离开了。

走到门口时,他又转过身来

两眼含泪地补充了一句:

“我儿子特别喜欢吃鸡脯,你们给他一块……”

(选编自2005年《外国文艺》)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儿子一再拒绝与父亲见面,直到军官来找他时,才迫不得已去警卫团,这是因为他虚荣心作祟,不想让同僚知道他的出身,以免影响前途。

B.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理,儿子以鄙夷不屑的语气大声说话是为掩饰内心的紧张,他点上香烟用刀鞘包头划地是逃避他人询问的目光。

C.小说背景设置在兵营,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塑造了警卫班长、哨兵、号手等军人形象,这些人物

虽着墨不多,但都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D.小说地域特征鲜明,尤其是父亲外貌的描写和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但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南美的风俗人情画。

E.发生在父子之间的故事令人感慨,其中蕴含着作者对人性的反思和对亲情伦理的忧虑,中国读者也能从中得到启示,这是小说的价值所在。

5、小说中两次说到吃鸡,父亲的表现和心情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请简要分析。

(4分)

6、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父亲,但有较大篇幅是在写儿子,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看法。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分)

材料一

【本社讯(记者袁于飞)】我国2000年建成了北斗导航实验系统,这是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告诉记者,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是一个区域系统,由三颗卫星提供区域内的定位服务。

虽然只有三颗卫星,但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在海上定位也可达到二、三十米的精度,它是一个双向定位系统。

双向授时,可以达到20纳秒,比GPS的授时精度要高,GPS承诺的是50纳秒。

还有短报文功能,短消息可发60个汉字,利用双向通信的特点进行调制。

”刘经南说:

“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建立以后、在大地震、泥石流等救灾过程中得到应用检验,比如汶川大地震中的救灾。

在海洋渔业中也有很多用途,比如位置监控、安全救援。

它可以与地面移动通信进行互联互通。

北斗的船舶入网当时已经有5万多个,手机用户10万余个。

现在我国推广应用的是北斗二代卫星系统,它由14颗卫星组成。

刘经南表示,北斗导航系统在亚太地区内导航系统标准服务的定位精度在10米左右。

同时,它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提高定位导航服务的精度,达3米左右。

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它的短报文通信功能一次可以发送120个汉字,并可与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进行互通。

“卫星上天,重点在于应用,我国北斗卫星系统可用性和连续性指标超99.9%。

”刘经南介绍:

“2012年底,第二代北斗卫星系统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运行4年多来,系统保持了连续运行,可用性指标实际上达到了99.99%以上,连续性达到了99.986%。

“我国北斗的应用非常广泛,现在主要在汽车领域大规模应用,涉及汽车制造业、汽车电子制造业、车载信息服务商,还有面向智能交通的设备制造业及服务商。

北斗将来还可跟用户的车辆定位需求结合起来。

”刘经南举例说,现在装载了北斗导航系统的交通运输车辆约有380万辆,这个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万量级,车辆运营状态都可以实时上传至互联网上,实现实时监测。

“互联网+时代,卫星数据在云端,用户在网上,北斗卫星系统与新兴信息网络系统跨界融合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刘经南表示,北斗位置服务将实现跨界融合,包括跨系统融合,跨地域融合等。

刘经南说:

“我国将重点推动‘互联网+北斗’的空间位置服务产业。

比如北斗系统与蓝牙、宽带移动互联网、有线互联网、窄带物联网等融合,使北斗时空信息传输更快、位置更精确、图像更清晰、用法更巧妙。

有了北斗系统,我国的无人驾驶也可能加快实现。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2月16日)

材料二

2012年4月30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箭双星”,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十二、第十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顺利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

北斗二代作为我国服务国际社会的公共产品,已成为代表中国的国家名片:

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是世界上第三个提供运行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可服务5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北斗系统是联合国确认的四大核心供应商之一;北斗已进入国际海事、国际民航和国际移动通信组织标准体系,国际主流的手机芯片已支持北斗功能……“稳步推进北斗系统走出去”,被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北斗已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合作项目,显著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摘自《经济日报》2019年2月8日)

材料三

2月21日,88岁的孙家栋院士在北京燃气集团考察时表示,北斗二代应用和北斗产业化在面临着新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最佳历史机遇期,中国的北斗在北京市政公用领域的应用不断突破,为开创北斗“天上好用,地上用好”新格局作出了贡献。

北京燃气集团总经理支晓晔表示,3年多来,北京燃气集团将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引入到施工管理、运行、泄漏及防腐层检测、应急抢险等各领域和环节,极大地强化了燃气管网管理的精细度和深入度,从本质上提高了管网建设和运营的能力。

北斗系统将于2018年率先覆盖“一带一路”国家,2020年覆盖全球。

随着北斗组网的推进,下游行业应用呈现加速趋势。

当前,卫星导航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融合发展已经成为趋势,“北斗+”时代正在到来。

(人民网《北斗应用迎来最佳历史机遇期》2019年2月22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都对我国北斗卫星系统的研发动向、应用领域等作了报道,并强调了北斗卫星在我国“一代一路”建设规划中的战略意义。

B.材料一全面介绍了两代北斗卫星系统的定位精度、应用领域等,材料二、三侧重介绍了北斗二代的国际化服务进程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的新突破。

C.材料一表明,我国北斗服务已实现跨界融合,将重点推动“互联网+北斗”的空间位置服务产业,材料二和材料三的相关报道对此进行了充分阐述。

D.三则材料报道内容表明,我国北斗卫星系统已在汽车领域、国际海事、国际民航、手机和工程建设管理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A.三家媒体都在新年伊始发布与北斗系统相关的最新消息,说明北斗卫星系统在当前社会发展和网络系统云服务等方面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B.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北斗二代卫星系统在满足智能交通服务、可用性和连续性等方面已具备优良的性能,这是它能够走向世界服务全球的主要原因。

C.北斗系统在汽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市政公用领域已经取得了实际效益,这些都预示着,“互联网+北斗系统”即将覆盖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D.《光明日报》的报道内容详实,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经济日报》内容集中在为世界提供运行服务,强调北斗导航系统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商业利益。

E.相比较而言,“人民网”在报道北斗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方面较两家媒体更新更具体,它已明确指出北斗卫星系统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9.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如何理解北斗卫星系统研制的意义。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

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

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

明年秋,万寿节①,正春献八箴,曰:

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

帝不省。

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

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

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

“贵妃诞育元良②,奈何以天下俭之?

”奏上,报可。

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

“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矣;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

”帝是之。

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

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

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

正春求去,不许。

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

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

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

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

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

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

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

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十六》)

①万寿节:

皇帝诞辰日。

②元良:

太子的代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B.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C.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D.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箴,古代以告诫规劝为主的一种文体,如箴铭,是古代常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于规戒、褒赞的韵文。

B.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乡试是古代科举中的中央考试,考生以举人身份参加,一般在春天举行,又叫“春闱”或“礼闱”。

D.驰传,指驾传车急行;传车,古代驿站专用车。

文中因为翁正春曾做过皇祖讲官,皇帝“赐敕驰传”,礼遇有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翁正春忠诚正直,敢于诤谏。

日食出现时他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万寿节上向皇上提出八点劝告,这些直言均未被采纳。

B.翁正春深明国体,建言得当。

他认为应该诏令福建抚臣阻止已归附倭人的琉球中山王来朝入贡,这个建议得到皇帝认同。

C.翁正春遭人弹劾,辞官自辩。

在处理韩敬科场事件中遭人弹劾而请求去职,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

D.翁正春为人正派,不媚权贵。

他因为抵触魏忠贤被朝廷降旨斥责,后又遭赵胤昌借机中伤弹劾,他就再次上疏乞请回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

“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之?

”(5分)

(2)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4-15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渔家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4.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

B.“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节日,这样的佳节而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

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从侧面来写“思家”,夜深时当诗人抱膝灯前,直接抒发了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

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第二首诗的首句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

E.第二首诗的最后一句,通过写渔人不畏全天打渔的辛苦,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我回家,写出了海边渔家人的淳朴善良、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

15.两首诗都写到“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该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

(6分)

16.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5分)

飞鸟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诗文中,是人们表达情感、寄托怀抱的载体。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①,②”,借鸟鸣渲染离情;又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③,

”,借飞鸟体现明媚春光;再如庄子《逍遥游》用“水击三千里,

”的大鹏来寄托高远的人生理想。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3分)

①《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参赛选手的气定神闲、百人团成员的博闻强记、主持人的妙语连珠、专家点评的字字珠玑,都成为公众赞誉的焦点。

②庄子曰: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是啊,高中三年的生活不经意间就灰飞烟灭,但我们的师生情、同学谊不会因岁月而褪色。

③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一生熠熠生辉:

50岁之前是经济学教授、金融家;近50岁时“半路出家”,主持拟定我国《汉字拼音方案》。

④许多走红的网络文章文辞并不精美,甚至不通文墨,言不达意,却因其观点与网友的心理相契合而被追捧。

⑤陈凯歌这样评价中国内地导演何群:

“感动于他乐观豁达笑看风云,钦佩他胼手胝足以创造梦幻光影”,并表示“何群的离开对电影界是一大损失”。

A.①③B.②⑤C.①④D.②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于成年人来说,阅读是工作之余忙里偷闲的消遣,而对于学生们来说,阅读则是他们积累知识、培养能力,乃至是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力量。

B.我国自主研发的AG600飞机已经总装下线,它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具有森林灭火、水上救援、物资运输、

海洋探测等多种功能。

C.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发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包括“工匠精神”“供给侧”和网络流行语“洪荒之力”“吃瓜群众”等词语入选。

D.我们所倡导的“工匠精神”绝不仅仅体现在更多的普通人身上,它还应体现在少部分具备高超技艺的人身上,唯有如此,才能凸显出其真正的社会价值。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