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735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7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docx

《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docx

模拟题价值型63+17道

2009年保代考试模拟题搜集

1、甲公司参与A公司的网下申购初步询价,报价单是:

5元1000万股,5.1元1000万股,A公司IPO计划发行1亿股,初步询价区间是5.05-5.2元,甲公司继续参与累积投标询价,则甲公司最高申购数量和最低申购数量是多少?

解析:

1000-2000万股。

累计投标询价数量要超过初步询价的“入围数量”,即5.1元的申购数量,最高不能超过网下发行总数(1亿股*20%)。

如果网下发行公告另外规定上限是入围数量的1.5倍,则上限是1500万股。

2、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按照规定确认自被投资单位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后,应当考虑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发生减值。

在判断该类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时,应当关注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否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等类似情况。

(判断)

解析答案:

出题者意图是:

“应当关注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否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等类似情况”里面的“可辨认净资产”,3号准则说的是单位净资产(包括商誉),所以不是“可辨认净资产”的概念。

3、甲公司于2007年1月1日投资A公司(非上司公司),取得A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80%。

A公司于2007年4月1日分配现金股利10万元,2007实现净利润40万,2008年4月1日分配现金股利10万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公司2007年确认投资收益0元

B、甲公司2007年确认投资收益8万元

C、甲公司2008年确认投资收益8万元

D、甲公司2008年确认投资收益16万元

解析:

一、原来给的参考答案是A、D。

【详细解析略】二、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除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外,投资企业应当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投资收益,不再划分是否属于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

根据上述规定,如果2009年保代考试再出此题,参考答案应为b、c。

即2007年应确认投资收益8万元,不再考虑清算性股利而冲减投资成本;2008年确认投资收益8万元,同时也不用再考虑投资成本的恢复。

4、下列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说法正确的是:

(不定项选择)

a.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关机构、部门、事业单位转让上市公司股份不再拥有上市公司控股权的,由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

b.企业国有产权向外商转让和向管理层转让必须进入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选定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

c.自然人受让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后,不得拥有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

d.企业国有产权通过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转让时,首次挂牌价格不得低于经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

经公开征集没有产生意向受让方的,转让方可以根据标的企业情况确定新的挂牌价格并重新公告;如拟确定新的挂牌价格低于资产评估结果的70%,应当获得相关产权转让批准机构书面同意。

e.金融企业转让国有资产时,转让方应当按照产权转让协议的约定及时收取产权转让的全部价款,转让价款原则上应当采取货币性资产一次性收取。

如金额较大、一次付清确有困难的,可以约定分期付款方式,但分期付款期限不得超过1年。

解析:

a、c、e。

b为向外商转让可以协议转让;d为90%。

分别见《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

5、甲企业处置一项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到的价款为900万元。

处置前长期股权投资各明细科目的金额为:

成本500万元,损益调整借方200万元,其他权益变动借方100万元。

甲企业因处置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

(单项选择)

A.900万元  

B.800万元

C.200万元    

D.100万元

解析:

C

一、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相应结转与所售股权相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出售所得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处置损益。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原计入资本公积中的金额,在处置时亦应进行结转,将与所出售股权相对应的部分在处置时自资本公积转入当期损益。

二、处置该项投资的投资收益=900-(500+200+100)+100=200(万元)

6、下列关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处理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不定项选择)

A.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净资产的入账价值低于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首先调整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资本公积的余额不足冲减的,应冲减留存收益。

B.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合并方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视同合并后形成的报告主体自最终控制方开始实施控制时一直是一体化存续下来的,因此合并日一般需要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C.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企业合并中发生的与企业合并直接相关的审计费用、法律服务费用、咨询费用,应当计入购买方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成本。

D.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对于被购买方在企业合并之前已经确认的商誉和递延所得税项目,购买方在对企业合并成本进行分配、确认合并中取得可辨认资产和负债时可以予以考虑。

E.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对于购买方在企业合并时可能需要代被购买方承担的或有负债,在符合或有负债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作为合并中取得的负债单独确认。

解析:

C。

A选项,其他资本公积应该不能随便冲的;B不包括所有者权益变动表;D不考虑商誉和递延所得税,E不用完全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公允价值能计量即可。

非同一控制下,确认资产负债:

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无形资产在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应单独予以确认。

注意:

在企业合并中,只需要满足“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这一个条件。

对于购买方在企业合并时可能需要代被购买方承担的或有负债,在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应作为合并中取得的负债单独确认。

注意:

在企业合并中,只需要满足“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这一个条件。

7、A上市公司于2007年9月30日通过定向增发本企业普通股对B企业进行合并,取得B企业100%股权,该企业合并构成反向购买。

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影响,其他资料如下:

(1)A公司合并前总股本为1000万股,B企业合并前总股本为600万股。

2007年9月30日,A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本企业普通股,以2股换1股的比例自B企业原股东处取得了B企业全部股权。

A公司共发行了1200万股普通股以取得B企业全部600万股普通股。

(2)A公司普通股在2007年9月30日的公允价值为20元,B企业每股普通股当日的公允价值为40元。

A公司、B企业每股普通股的面值均为1元。

(3)B企业2006年实现合并净利润1200万元,2007年A公司与B企业形成的主体实现合并净利润2000万元,自2006年1月1日至20×7年9月30日,B企业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未发生变化。

(4)假定A公司与B企业在合并前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

则B企业的合并成本、A公司2007年的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

(单项选择)

A.2400万元、1.54元

B.2400万元、1.38元

C.2000万元、1.54元

D.2000万元、1.38元

解析答案:

D

一、《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

反向购买的处理: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交换股权的方式进行的,通常发行权益性证券的一方为收购方。

但某些企业合并中,发行权益性证券的一方因其生产经营决策在合并后被参与合并的另一方所控制的,发行权益性证券的一方虽然为法律上的母公司,但其为会计上的被收购方,该类企业合并通常称为“反向购买”。

例如,A公司为一家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B公司为一家规模较大的贸易公司。

B公司拟通过收购A公司的方式达到上市目的,但该交易是通过A公司向B公司原股东发行普通股用以交换B公司原股东持有的对B公司股权方式实现。

该项交易后,B公司原股东持有A公司50%以上股权,A公司持有B公司50%以上股权,A公司为法律上的母公司、B公司为法律上的子公司,但从会计角度,A公司为被购买方,B公司为购买方。

(一)企业合并成本

反向购买中,法律上的子公司(购买方)的企业合并成本是指其如果以发行权益性证券的方式为获取在合并后报告主体的股权比例,应向法律上母公司(被购买方)的股东发行的权益性证券数量与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计算的结果。

购买方的权益性证券在购买日存在公开报价的,通常应以公开报价作为其公允价值;购买方的权益性证券在购买日不存在可靠公开报价的,应参照购买方的公允价值和被购买方的公允价值二者之中有更为明显证据支持的作为基础,确定假定应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反向购买后,法律上的母公司应当遵从以下原则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1、合并财务报表中,法律上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应以其在合并前的账面价值进行确认和计量。

2.合并财务报表中的留存收益和其他权益性余额应当反映的是法律上子公司在合并前的留存收益和其他权益余额。

3.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权益性工具的金额应当反映法律上子公司合并前发行在外的股份面值以及假定在确定该项企业合并成本过程中新发行的权益性工具的金额。

但是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权益结构应当反映法律上母公司的权益结构,即法律上母公司发行在外权益性证券的数量及种类。

4.法律上母公司的有关可辨认资产、负债在并入合并财务报表时,应以其在购买日确定的公允价值进行合并,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法律上母公司(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体现为商誉,小于合并中取得的法律上母公司(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确认为合并当期损益。

5.合并财务报表的比较信息应当是法律上子公司的比较信息(即法律上子公司的前期合并财务报表)。

6.法律上子公司的有关股东在合并过程中未将其持有的股份转换为对法律上母公司股份的,该部分股东享有的权益份额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列示。

因法律上子公司的部分股东未将其持有的股份转换为法律上母公司的股权,其享有的权益份额仍仅限于对法律上子公司的部分,该部分少数股东权益反映的是少数股东按持股比例计算享有法律上子公司合并前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

另外,对于法律上母公司的所有股东,虽然该项合并中其被认为被购买方,但其享有合并形成报告主体的净资产及损益,不应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列示。

应予说明的是,上述反向购买的会计处理原则仅适用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法律上母公司在该项合并中形成的对法律上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定,应当遵从《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规定。

(三)每股收益的计算

发生反向购买当期,用于计算每股收益的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

1.自当期期初至购买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量应假定为在该项合并中法律上母公司向法律上子公司股东发行的普通股数量;

2.自购买日至期末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量为法律上母公司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反向购买后对外提供比较合并财务报表的,其比较前期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基本每股收益,应以法律上子公司的每一比较报表期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损益除以在反向购买中法律上母公司向法律上子公司股东发行的普通股股数计算确定。

上述假定法律上子公司发行的普通股股数在比较期间内和自反向购买发生期间的期初至购买日之间内未发生变化。

如果法律上子公司发行的普通股股数在此期间发生了变动,计算每股收益时应适当考虑其影响进行调整。

二、

(一)确定该项合并中B企业的合并成本:

A公司在该项合并中向B企业原股东增发了1200万股普通股,合并后B企业原股东持有A公司的股权比例为54.55%(1200/2200),如果假定B企业发行本企业普通股在合并后主体享有同样的股权比例,则B企业应当发行的普通股股数为500万股(600÷54.55%-600),其公允价值为24000万元,企业合并成本为20000万元。

(二)每股收益:

本题A公司2007年基本每股收益:

2000/(1200×9÷12+2200×3÷12)=1.38元

8、非上市公司以所持有的对子公司投资等资产为对价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构成反向购买的,如交易发生时,上市公司未持有任何资产负债或仅持有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不构成业务的资产或负债的,上市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企业合并成本与取得的上市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或是计入当期损益。

(判断)

解析答案:

错。

一、《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号:

企业购买上市公司,被购买的上市公司不构成业务的,购买企业应按照权益性交易的原则进行处理,不得确认商誉或确认计入当期损益。

二、《关于非上市公司购买上市公司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会计处理的复函》财会便[2009]17号):

有关会计师事务所:

近期,据部分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反映,对于非上市公司通过购买上市公司的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交易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存在一些理解差别,希望能够予以明确。

现就非上市公司购买上市公司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交易的会计处理答复如下

一、非上市公司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未形成反向购买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规定执行。

二、非上市公司以所持有的对子公司投资等资产为对价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构成反向购买的,上市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区别以下情况处理:

(一)交易发生时,上市公司未持有任何资产负债或仅持有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不构成业务的资产或负债的,上市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号)的规定执行。

(二)交易发生时,上市公司保留的资产、负债构成业务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及相关讲解的规定执行,即对于形成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企业合并成本与取得的上市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或是计入当期损益。

业务是指企业内部某些生产经营活动或资产负债的组合,该组合具有投入、加工处理过程和产出能力,能够独立计算其成本费用或所产生的收入等,可以为投资者等提供股利、更低的成本或其他经济利益等形式的回报。

有关资产或资产、负债的组合具备了投入和加工处理过程两个要素即可认为构成一项业务。

对于取得的资产、负债组合是否构成业务,应当由企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三、非上市公司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构成反向购买的,上市公司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等的规定确定取得资产的入账价值。

上市公司的前期比较个别财务报表应为其自身个别财务报表。

9、下列关于政府补助的说法正确的是:

(不定项选择)

A.政府补助只有在实际收到时才能予以确认。

B.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都可能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C.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时,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属于政府补助。

D.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由贷款银行以政策性优惠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受益企业按照实际发生的利率计算和确认利息费用的,属于政府补助。

E.企业取得针对综合性项目的政府补助,难以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的,应将政府补助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不容易分清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用于补偿已发生费用,还是用于补偿以后将发生的费用的,企业应根据重要性原则,将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计入递延收益。

解析答案:

B、D(E只是可以分期确认,一般直接确认当期。

一、《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第五条政府补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一)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

(二)企业能够收到政府补助。

第六条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

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计量。

第七条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

但是,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第八条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一)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二)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第九条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返还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一)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冲减相关递延收益账面余额,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二)不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根据2009年注会教材:

政府补助概述:

一、定义

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有偿的。

二、特征

  

(一)政府补助是无偿的

(二)企业从政府直接取得资产

(三)政府资本性投入不属于政府补助

三、主要形式

(一)财政拨款

  是政府无偿拨付给企业的资金,通常在拨款时就明确了资金用途。

(二)财政贴息

  是政府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

财政贴息主要有两种方式:

1.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受益企业;

2.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由贷款银行以政策性优惠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受益企业按照实际发生的利率计算和确认利息费用。

(三)税收返还

是政府按照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

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

除税收返还外,税收优惠还包括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

这类税收优惠并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企业并没有从政府直接取得资产,所以不作为政府补助。

(四)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

  在实务中,无偿划拨固定资产的情况已经很少,更多的是无偿划拨无形资产。

例如,科研部门或研究院所利用国家财政拨款、公共性基金,研究的由政府享有的成果,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

政府在取得这些研究成果后,无偿划拨给企业,应用到具体的产品生产中,对于企业来讲,属于政府补助。

四、分类

分类的目的是对不同类别的政府补助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

五、计量

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即1元)计量。

三、根据2009年注会教材:

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会计处理方法有收益法和资本法两种。

所谓收益法是将政府补助计入当期收益或递延收益。

有两种具体方法:

总额法与净额法。

总额法是在确认政府补助时,将其全额确认为收益,而不是作为相关资产账面余额或者费用的扣减。

净额法是将政府补助确认为对相关资产账面余额或者所补偿费用的扣减。

我国政府补助会计要求采用的是收益法中的总额法。

所谓资本法是将政府补助计入所有者权益。

(一)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1.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

2.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区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确认为递延收益,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该类政府补助是“事先”申请,为将来所发生的耗费而申请补助。

分录为:

取得时:

借:

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贷:

递延收益

  分配时:

借:

递延收益

  贷:

营业外收入

②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该类政府补助是“事后”申请,为已经发生的耗费而申请补助。

分录为:

借:

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贷:

营业外收入

3.不容易分清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用于补偿已发生费用,还是用于补偿以后将发生的费用。

根据重要性原则,企业通常可以将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对于金额较大且受益期明确的政府补助,可以分期计入营业外收入。

例如即征即退的税收返还,在取得时可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4、企业取得针对综合性项目的政府补助,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将政府补助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视情况不同计入当期损益,或者在项目期内分期确认为当期收益。

(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1.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

2.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能直接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自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起,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入以后各期的损益(营业外收入),即“先递延,再分配”。

收到时:

借:

银行存款

 贷:

递延收益

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

借:

递延收益

  贷:

营业外收入

3.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营业外收入)。

10、下列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认定的表述,正确的是:

(不定项选择)

A.股权投资都是非货币性资产,债券投资都是货币性资产。

B.金融资产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贷款、应收款项属于货币性资产。

C.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都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D.政府将非货币性资产无偿提供给企业,属于政府补助;企业将非货币性资产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E.甲公司以公允价值为100万元的存货交换乙公司的原材料,并支付给乙公司25万元现金,甲公司应按销售商品和购入原材料作会计处理。

解析答案:

B、C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一)货币性资产,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

该定义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持有的货币资金是指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第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例如,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到期收到的金额是指按照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以及到期收回的本金,该金额是固定的或可确定的。

而对于持有的股票投资,没有固定的到期日,股价也在随时波动,所收到的金额也是不固定的。

所以股权投资是非货币性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对于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到期收回的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所以债券投资不一定是货币性资产,还可能是非货币性资产。

11、下列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不定项选择)

A.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即使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都能够可靠地计量,也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无论是否支付补价,均不确认损益。

B.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

C.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可比市场交易的,即使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的变动区间很小,也不能认为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D.如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同,而且未来现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