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复核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3726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复核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技术复核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技术复核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技术复核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技术复核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技术复核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技术复核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技术复核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术复核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技术复核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复核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技术复核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测量班长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并作检查记录。

测量记录与资料必须分类管理、妥善保管,作为竣工文件的组成部分归档。

具体包括:

⑴、项目交接桩资料,设计人提供的有关测量控制网点,放样数据变更文件。

⑵、项目及各工点、各工序测量原始记录,观测方案布置图、放样数据计算书。

⑶测量内业计算书,测量成果数据图表。

⑷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文件。

4、测量班应设专人管理原始记录和资料,建立台帐,及时收集,按控制测量、单位工程分项整理立卷。

因人事变动所涉及的测量记录和资料,由总工程师、测量班长主持办理交接手续。

工点工程竣工测量完成后,测量班应将全部测量记录资料整理上交工程部,经工程部长检查合格后,工程部上报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方可验收工程。

项目工程完工,线路贯通竣工测量完成后,测量班应将项目全部测量记录和资料档案,分类整理装订成册,上交项目经理部工程部,经验收合格后,双方办理交接手续,项目经理部按交工验收的要求将测量记录资料编入竣工文件。

5、测量仪器工具的使用和保管

①、仪器使用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达到其要求的环境条件,条件不具备时,不得架立、使用仪器,仪器架立后测量人员应专心守护,不得擅自离开。

②、测量仪器转站,严禁将带支架的仪器横扛肩上。

行走困难地段所有仪器必须装箱护行搬运。

③、项目经理部测量班应建立仪器总台帐、仪器使用及鉴定台帐,仪器档案由项目工程部保存原件,测量班保存复印件,复印件随仪器装箱。

仪器使用者负责使用期间的仪器保管,应防止受潮和丢失。

测量仪器应做到专人使用专人保管。

不得私自外借他人使用。

 

二、地下防水工程

一、防水材料

本工程采用万施博高分子聚合物水泥基通用型柔性防水灰浆。

材料进场时要求防水分包单位提供材料的合格证、备案证明、试验检测报告。

二、防水施工

1、基层处理:

混凝土基层必须润湿,达到湿透,但表面无明水。

2、细部增强处理

A、在后浇带施工缝、地下室底板或顶板与墙连接的水平施工缝处用刷子涂刷一道200mm宽、0.8mm厚的涂料增强层。

B、在阴阳角两面用刷子涂刷一道100mm宽、0.8mm厚涂料增强层。

3、细部附加层

在阴阳角等采用胎体增强材料的附加防水层

铺贴方法是;

在细部构造处涂布一层涂料,并将事先按形状大小要求裁剪好的胎体增强材料[无纺布,网格布]平坦地粘贴在已涂刷的涂层上,不得有气泡和折皱,待涂层固化后,再在胎体增强材料表面涂布一层涂料,固化后,再涂刷数遍涂料。

易发生漏水的薄弱部位,加一层增强胎体材料

4、大面积涂刷

A、浆料均匀涂刷,每遍涂刷量以-1.0公斤平方米为宜。

B、多遍涂刷,直到达到设计规定的涂膜厚度要求。

C、涂布每一道涂膜与上一道相膈的时间以上一道涂膜的固化程度确定,一般在3-6小时左右(视现场温度湿度通风情况而定,手感不粘时可进行)。

D、涂刷方向应与第一道的涂刷方向垂直。

三、钢筋工程

一、原材料控制

材料进场应按规范要求对进场的产品的外观检查,检查产品是否具有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对试验情况进行抽检。

二、钢筋制作

1、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对施工班组对钢筋下料表进行复核。

2、钢筋制作完以后应分类进行堆码、标识,逐堆用卷尺进行抽查、验收。

同一加工设备抽查数据不少于3件。

3、钢筋的连接、绑扎

1、对钢筋的直螺纹连接、电渣压力焊、绑扎搭接的连接是否按方案及技术交底进行施工,并对试验状态进行复核。

2、钢筋绑扎时受力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等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检查。

3、对钢筋的绑扎位置的偏差是否按规范及钢筋工程专项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并做好检查记录。

四、混凝土工程

一、原材料

1、检查商品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材料是否按照规范、混凝土专项方案分批量进行测试,并原材料的合格证、出厂质量证明、复试报告等是否齐全进行检查。

2、混凝土的配合比的设计

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否按设计、规范及辽宁省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二、混凝土施工及成品保护

1、检查混凝土浇筑时是否按规范及混凝土专项方案要求及时在浇注地点随即取样,留置试块并及时送检。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检查混凝土坍落度是否符合规范及配合比要求,(要求每次浇筑混凝土检查次数不少于5次)并做好记录。

3、检查后浇带、施工缝的留置是否按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进行。

4、检查混凝土浇筑完后的12小时以内的养护情况及其他相应的成品保护工作。

五、模板工程

一、材料进场

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变更、施工方案等技术文件要求对进场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等方面进行抽查,并做好相应的复核记录。

二、制作、安装(项目测量员配合主施工员)

1、作业条件检查:

检查上下层楼板的支模架搭设是否符合规范及模板设计文件和技术方案要求,并做好技术复核记录记录。

2、模板内的杂物清除、脱模剂的涂刷、模板接缝平整度、垂直度、方正度等的检查,对照规范及模板方案进行复核,并做好技术复核记录。

3、对跨度不小于4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起拱,按照设计或规范用水准仪进行检查,并做好技术复核记录。

4、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预留洞等的标高、位置、尺寸,对照设计图纸、方案对地下室及五层以下预埋件、预留洞、预留孔进行全数检查,五层以上采取抽查的方式,抽查构件数量不应少于10%,且不少于3件。

5、检查后浇带位置模板支撑体系是否按照模板工程专项方案要求与后浇带两侧模板支撑体系分离。

6、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①、检查内容轴线位置、底模上表面标高、截面内部尺寸、层高垂直度、相临两板面高低差、表面平整度、板面水平度等。

②、检查数量不少于构件总数的10%,且不少于3件。

③、检查依据现行有效规范、专项施工方案及施工图纸。

三、模板拆除

1、拆除时间控制

2、竖向结构的模板拆除混凝土应有足够的强度来抵抗其离析,且应超过12小时。

3、水平梁、板结构的模板拆除根据现行规范、设计、施工方案要求以及温度等因素结合同条件试块试压强度对拆模时间进行控制,项目主施工员提出拆模申请,由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拆模。

四、成品保护

拆模后对成品保护、养护情况(时间、次数)等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六、外脚手架

脚手架不仅仅是安全的保证,也是企业形象的展示,是中建五局标准化推进的一个重点,必须引起重视。

1、进场架管、扣件必须严格检查。

存在死弯、开裂等影响结构稳定的钢管一律不准用于外脚手架的搭设;

严重锈蚀、变形、裂缝、螺杆螺纹已损坏的扣件不准使用。

二、搭设过程

检查落地脚手架基础是否按要求处理,悬挑架检查槽钢是否稳定牢固,露面预埋套环是否可靠,拉钩与槽钢之间是否有空隙;

2、按照脚手架方案及标准化图集进行搭设,所有立杆横杆之间的间距统一整齐。

3、剪刀撑,每5跨一道竖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成45度角,外刷红白油漆。

4、检查斜道的位置、宽度、坡度及防护栏杆、防滑条、挡脚板。

5、连墙件

A、连墙杆采用梁板上埋设钢管预埋件的方式,二步三跨,并与内外立杆水平刚性连接。

同时,外架与每层柱中必须进行抱柱连接。

B、钢管抱柱作为连墙件的支撑点,以增加连墙件

6、卸料平台

检查槽钢焊接情况、防护栏杆、防护门,满铺木跳板完全封闭,安全兜网张挂。

七、高大支模

一、检查方案是否已专家论证

二、材料按要求进行验收、抽检和检测,并留存记录、资料。

三、支模架搭设

1、检查立杆、横杆间距,扣件牢固程度

2、检查扫地杆、剪刀撑、斜撑设置

3、模板内的杂物清除、脱模剂的涂刷、模板接缝平整度、垂直度、方正度等的检查,对照规范及模板方案进行复核,并做好技术复核记录。

4、对跨度不小于4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起拱,按照设计或规范用水准仪进行检查,并做好技术复核记录。

5、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预留洞等的标高、位置、尺寸,对照设计图纸、方案对地下室及五层以下预埋件、预留洞、预留孔进行全数检查,五层以上采取抽查的方式,抽查构件数量不应少于10%,且不少于3件。

6、检查后浇带位置模板支撑体系是否按照模板工程专项方案要求与后浇带两侧模板支撑体系分离。

四、模板支撑体系位移的监测监控

1、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派专人值班,发现有松动、变形等情况,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应急措施

2、混凝土终凝前后,安排技术员定期(混凝土初凝期内每2小时监测一次,往后每4小时监测一次,直至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对模板支撑体系位移进行监测监控。

五、高支模拆除

1、检查拆模手续

A、必须经实验室检测证明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拆模要求

B、必须经监理、甲方书面认可

2、检查拆除顺序

A、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拆除作业必须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层同时拆除作业,分段拆除的高度不应大于两层。

B、设有附墙连接的模板支撑系统,附墙连接必须随支撑架体逐层拆除,严禁先将附墙连接全部或数层拆除后再拆支撑架体。

3、检查拆模过程及安全措施

A、严禁将拆卸的杆件向地面抛掷

B、侧模拆除时,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楞角不因拆除模板受损坏,经生产经理同意方可拆除。

六、成品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