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部体格检查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4080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腹部体格检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胸腹部体格检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胸腹部体格检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胸腹部体格检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胸腹部体格检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胸腹部体格检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胸腹部体格检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胸腹部体格检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胸腹部体格检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胸腹部体格检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胸腹部体格检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胸腹部体格检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胸腹部体格检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胸腹部体格检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胸腹部体格检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胸腹部体格检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胸腹部体格检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胸腹部体格检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胸腹部体格检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胸腹部体格检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胸腹部体格检查Word文档格式.docx

《胸腹部体格检查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腹部体格检查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胸腹部体格检查Word文档格式.docx

1、告知被检者检查肺上界的目的,以取得配合。

2、嘱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后方,搓热双手。

(0.5分)

3、首先找到斜方肌,从斜方肌前缘中部开始,从内向外叩诊,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进行标记,此为肺上界的外侧终点。

(1分)

4、由斜方肌前缘中部开始,向内侧叩诊,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进行标记,此为肺上界的内侧终点。

4、测量该清音带的宽度,即为肺上界(肺尖)的宽度,以厘米计数。

5、同法测量另一侧肺尖宽度。

6、告知被检者结果。

4.0

1、告知被检者检查胸膜摩擦感的目的,以取得配合。

2、嘱被检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被检者的前胸部。

3、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前方,搓热双手。

4、检查者将双手手掌轻贴被检者胸廓的前下侧胸壁,或腋中线第5、6肋间。

5、嘱被检者深呼吸,注意呼气相和吸气相时,是否可触及犹如皮革相互摩擦的感觉。

(1.5分)

6、嘱被检者屏住呼吸,重复上述检查,如屏住呼吸时仍能触及摩擦感,则可能为心包摩擦感。

7、告知被检者结果。

(评分标准:

按照上述标准,2.0分)

 

3.肺下界叩诊(10分)

前胸壁肺下界的叩诊

1、告知被检者检查肺下界的目的,以取得配合。

2、嘱被检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胸部。

3、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前方,嘱被检者平静呼吸,搓热双手。

4、先叩诊右肺下界:

在右锁骨中线上叩诊右肺下界。

自第2肋间开始,自上而下逐一肋间向下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时,为肝上界(正常在第5肋间),(1分)继续叩诊,当叩诊音由浊音变为实音时,为肺下界(正常在第6肋间)(1分)。

5、在右腋中线上叩诊右肺下界。

自上而下逐一肋间向下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时为肺下界(正常在第8肋间)。

(2分)

6、同样的方法在左腋中线上叩诊左肺下界。

背部肺下界的叩诊

2、嘱被检者取坐位,充分暴露胸部。

3、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后方,嘱被检者平静呼吸,搓热双手。

8、先叩诊右肺下界:

在右肩胛下线上叩诊右肺下界。

(1分)先找到肩胛骨,确定肩胛下线,沿肩胛下线逐一肋间向下叩诊,(1分)当清音变为浊音时,为肺下界(正常在第10肋间)。

9、同样的方法在左肩胛下线上叩诊左肺下界。

(1分)

10、告知被检者结果。

4.肺下界活动度(10分)

1、告知被检者检查肺下界移动度的目的,以取得配合。

2、嘱被检者取坐位,充分暴露后背部。

4、在肩胛下线上叩诊找到肺下界(中间点)。

5、嘱被检者深吸气后屏住呼吸,进行沿肩胛下线向下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时,做标记,即为深吸气时肺下界的最低点。

6、嘱被检者平静呼吸,然后再深呼气后屏住呼吸,在肩胛下线上从下往上叩诊,当终于变为清音时,做标记,即为深呼气时肺下界的最高点。

7、测量出最高点与最低点的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以厘米计数。

8、同样的方法在肩胛下线上测量另一侧的肺下界移动度。

9、告知被检者结果。

5.心脏叩诊(10分)

叩诊原则

心脏叩诊16字原则:

“先左后右,先下后上,由外向内,逐肋叩诊”(1分)。

1.0

心脏叩诊

检查步骤

1、告知被检者心脏叩诊的目的,以取得配合。

2、嘱被检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搓热双手。

3、左界叩诊:

叩诊心脏左界时,自左侧心尖搏动处2-3cm(左侧从第5肋间)开始,由外向内叩诊,(1分)当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作出标记。

(1分)然后,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将其标记点记录下来。

最后测量各标记点与前正中线距离,为心脏左界。

4、右界叩诊:

叩诊心脏右界时,先叩出肝上界(左侧为第5肋间),(1分)自肝上界上一肋间(即第4肋间)叩起,逐一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将其标记点记录下来。

(1分)最后测量各标记点与前正中线距离,为心脏右界。

5、测量锁骨中线与前正中线的距离(左侧8-10cm)。

注意事项(1分)

1、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关爱被检者。

2、注意检查手法与顺序正确。

3、叩诊时,扳指每次移动距离不应该超过0.5cm。

8.0

6.移动性浊音操作方法(10分)

移动性浊音

1、告知被检者检查移动性浊音的目的,以取得配合。

2、被检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充分暴露腹部。

3、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搓热双手。

4、检查者于被检者右侧,先从脐部开始,(1分)顺势在脐平面向左侧叩诊,直达左侧髂腰肌边缘,(1分)叩诊过程中,当叩诊音由鼓音变为浊音时,(1分)左手叩诊板指位置固定(不离开腹壁)(2分),嘱被检者右侧卧位,重新叩诊该处,(1分)听取音调有无变化(浊音变为鼓音)。

(1分)然后向右侧移动叩诊,直至叩诊音由鼓音为浊音,叩诊板指固定位置不动,(1分)嘱被检者左侧卧位,再次叩诊,听取音调之变化(浊音变为鼓音),若叩诊浊音区因体位改变而改变,则移动性浊音阳性。

5、告知被检者结果。

7触诊肝脏(单、双手触诊)(10分)

操作技术要求及评分标准

单手触诊肝脏

单手触诊

1、告知被检者肝脏触诊的目的,以取得配合。

4、检查者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的放在被检者右上腹部约肝脏下缘的地方,用食指、中指末端桡侧进行触诊。

随被检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脏(1分)。

如此反复进行,手指不能离开腹壁,并逐渐向肋缘方向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

5、在右锁骨中线及前正中线上,分别触诊肝缘,并测量其与肋缘或剑突根部的距离,以厘米表示。

3.0

触诊肝脏(双手触诊)

1.被检者取仰卧位,头枕低枕,暴露腹部,膝、髋关节屈曲,下肢自然分开,检查者站其右侧

2.检查者用左手掌面平托于被检者右后胸壁11~12肋部位,拇指伸向季肋部按压右下胸壁,限制其吸气时胸壁扩张;

3.右手掌平放于被检者右下腹壁,腕关节伸直,2~5指并拢,示指、中指端或指端桡侧缘在腹直肌外缘处对向右季肋缘

4.嘱被检者张口腹式呼吸,随腹壁起伏检查者右手掌指关节屈伸使手指下按或上抬,呼气时右指轻柔地压向腹深部,吸气时,右手在继续施压中随腹壁抬起向前上迎触肝下缘。

若未触及,于再次呼吸时逐渐向上方滑动触诊,直至季肋缘下方;

5.按此方法沿正中线自中腹部向剑突下触探肝左叶;

6.触及肝脏时,应按下述内容辨别是否正常:

大小、质地、表面形态和边缘、压痛、搏动。

每项1.0分,共6分)

6.0

8.脾脏触诊、脾肿大测量以及脾脏肿大分度(10分)

检查鼻旁窦

检查内容(1分)

正常情况下,脾脏不能被触及。

脾脏触诊时,若触及脾脏,应注意脾脏大小、硬度、表面情况、压痛、摩擦感等,并注意测量脾脏大小。

检查方法(1分)

肝脏触诊可选用单手触诊法和双手触诊法,一般采用双手触诊法,包括仰卧位触诊和侧卧位触诊。

以双手触诊为例介绍脾脏的触诊。

(3分)

仰卧位触诊

1、告知被检者脾脏触诊的目的,以取得配合。

4、检查者左手绕过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腰部9-11肋处,尝试将脾脏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手掌平放于脐部,右手食指、中指、环指三指并拢,与左侧肋弓大致呈垂直方向,从脐水平开始,配合被检者腹式呼吸,用食指、中指末端桡侧进行触诊,以手指弯曲的力量下压腹壁,直至触及脾缘或左肋缘。

5、测量脾脏大小,以厘米表示。

脾脏测量(2分)

第I线测量:

在左锁骨中线上肋缘至脾脏下缘的距离。

第II线测量:

左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

第III线测量:

脾脏右缘距前正中线的距离(脾脏向右越过前正中线测量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脾脏肿大分度(1分)

轻度肿大:

脾缘不超过肋下2cm。

中度肿大:

脾缘超过肋下2cm,但在脐水平线以上者。

重度肿大:

脾缘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即巨脾。

2、注意检查手法与检查体位正确。

3、主要脾脏测量方法正确。

9

9.叩诊肝界、肾尿路压痛点检查(10分)

叩诊肝界限

1.体位:

被检者仰卧位,双腿稍屈曲,使腹壁放松,腹式呼吸。

检查者立于被检者右侧,采用间接叩诊法。

2.叩诊确定肝上、下界时,一般沿右侧锁骨中线、腋中线和肩胛线,由肺部向下叩向腹部。

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此处为肝被肺遮盖部位,称为肝相对浊音界;

再往下轻叩,由浊音转为实音时,为肝脏直接贴近胸壁不被肺遮盖的部分,称为肝绝对浊音界。

继续往下叩,由实音转为鼓音处,即为肝下界。

或由腹部鼓音区沿右锁骨中线或正中线向上叩,由鼓音转为浊音处即是肝下界。

(4分)

按照上述标准,共5分)

5

肾尿路压痛点

1.用深压触诊法:

以一个或两个并拢的手指逐渐加压,探测腹部深在病变部位或确定腹腔压痛点。

(0.5分)

2.当肾脏和尿路有炎症或其他疾病时,可在相应部位出现压痛点。

①季肋点(前肾点):

第10肋骨前端,右侧位置稍低,相当于肾盂位置;

②上输尿管点:

在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

③中输尿管点:

在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相当于输尿管第二狭窄处;

④肋脊点:

背部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肋脊角)的顶点;

⑤肋腰点:

第12肋骨与腰肌外缘的交角(肋腰角)顶点。

按照上述标准,共4分)

4

10.麦氏点、胆囊点(墨菲征)检查(10分)

麦氏点

(麦氏点(McBurney点),是指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的地方。

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胆囊点

(墨菲征)

检查时,检查者站在患者的右侧,将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左手拇指压迫右侧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的交界处腹壁,嘱患者做深呼吸,在吸气过程中产生炎症的胆囊下移时触及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

如因剧烈疼痛而吸气中止,即为墨菲征阳性。

11.腹膜刺激征、肝颈静脉回流征检查(10分)

腹膜刺激征

检查者立于被检者右侧。

2.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是腹内脏器破裂后出现的主要体征,为腹膜刺激征。

肝颈静脉回流征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是指当右心衰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称为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12.液波震颤、膀胱叩诊征检查(10分)

液波震颤

1、告知被检者检查液波震颤的目的,以取得配合。

4、嘱被检者将右手掌尺侧缘压于腹中线上以协助检查。

5、检查者用左手掌面贴于被检者右侧腹壁,(1分)右手四指并拢稍屈曲,用指端叩击被检者左侧腹壁。

(1分)若检查者贴于被检者右侧腹壁的左手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则为液波震颤阳性,说明腹水量>3000-4000ml。

膀胱叩诊

1、告知被检者膀胱叩诊的目的,以取得配合。

4、检查者先视诊耻骨联合上方腹部有无膨隆,以右手自脐部向耻骨联合方向触诊有无饱满感。

5、在腹中线上自脐部开始逐渐向耻骨联合叩诊,直至鼓音变为浊音即可能为充盈膀胱的上界。

叩诊时,扳指与腹中线垂直,边叩诊边向下移动。

6、以同样的方法叩诊下腹左右两侧,叩出凸面向上的半圆形浊音区。

13.振水音、心脏触诊征检查(10分)

振水音

1、告知被检者检查振水音的目的,以取得配合。

4、检查者以一耳凑近被检者上腹部,(1分)同时右手四指并拢于上腹部腹壁向下冲击震动胃部。

(1分)如果在空腹状态下听到气、液撞击的声音为振水音阳性(也可以用听诊器模型体件置于上腹部进行听诊)(1分)。

心脏触诊

心尖搏动(1分)

检查心尖搏动时,先将右手全手掌放于左乳头下方的心前区,感触心尖搏动,然后用食指指腹准确触诊心尖搏动最强点的位置和范围。

心尖搏动最强点一般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处,搏动范围2.0-2.5cm。

心前区搏动和震颤(1分)

触诊心前区搏动和震颤时,先用右手全手掌置于心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者食指和中指并拢的指腹进行触诊。

触诊顺序(1分)

心脏触诊顺序与听诊顺序相同,即:

心尖部-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

心包摩擦感(1分)

检查心包摩擦感时用右手小鱼际平贴于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进行触诊。

多呈收缩期和舒张期双相的粗糙摩擦感,但以收缩期明显。

必要时嘱被检者取坐位、稍前倾,于收缩期、呼气末进行触诊,因为这种体位可以使心脏靠近胸壁,从而使心包摩擦感更为明显。

触及心包摩擦感后,嘱被检者屏气,若摩擦感消失,则为胸膜摩擦感;

屏气后,摩擦感不消失,则为心包摩擦感。

14.心脏和肺部听诊检查(10分)

心脏听诊

听诊位置(2分)

二尖瓣区(心尖区):

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左侧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

肺动脉瓣区:

胸骨左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区:

胸骨右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胸骨左缘第3肋间。

三尖瓣区:

胸骨左缘第4、5肋间。

听诊内容(2分)

听诊心脏的心率、心律、心音,有无心音改变、附加音、心脏杂音和心包摩擦音等。

首先要计数心率,同时注意心律是否整齐,如果心律不齐应计数一分钟。

听诊顺序(2分)

心脏听诊顺序:

二尖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逆时针方向)。

检查步骤(1分)

1、告知被检者心脏听诊的目的,以取得配合。

2、嘱被检者取平卧位,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握热听诊器。

3、按心脏听诊顺序依次听诊。

4、告知被检者结果(心律、心率、有无杂音等)。

7分

肺部听诊

1、肺部听诊时,被检者取坐位后卧位。

嘱被检者轻微张口作均匀而平静的呼吸,必要时,嘱被检者深呼吸、屏气或咳嗽后听诊。

(0.5分)

2、检查者握热听诊器体件。

听诊从肺尖开始,逐个肋间依次进行听诊。

3、听诊时注意16字原则,即“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左右对比,避开心脏”。

4、分别听诊前胸部、侧胸部及背部。

每处至少听诊1-2个呼吸周期。

5、听诊前胸壁应沿锁骨中线和腋前线进行,听诊侧胸部应沿腋中线和腋后线进行,听诊背部应沿肩胛下线进行。

6、听诊时应注意:

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有无增强或减弱,有无异常呼吸音,有无啰音,有无胸膜摩擦音,语音共振有无增强或减弱。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