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4925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武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武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武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武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武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苏武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苏武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苏武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苏武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苏武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苏武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苏武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苏武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武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苏武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武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武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关于《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给下面各组词语注音:

(A级)

栘中()厩监()且鞮()丈人行()旄节()缑王()羝乳()

雨雪()秩訾()煴火()浞野侯()收系()旃毛()纺缴()啮雪()弹劾()斧钺()汤镬()昆邪王()於靬王()檠弓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借助字典,通读,通译课文。

(一)解释加点的词,在横线处解释整个

词语。

(C级)

1.稍()迁至栘中厩监;

2.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4.武帝嘉()其义;

5.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6.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7.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8.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9.方()欲发使送武等;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11.及卫律所将()降者;

12.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13.会()武等至匈奴;

14.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15.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16.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17.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18.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19.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20.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21.事如此,此必及()我;

22.虞常果引()张胜;

23.引()佩刀自刺;

24.驰召医,凿地为坎();

25.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26.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27.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28.剑斩虞常已(),律曰;

29.副有罪,当相坐();

30.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31.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

32.幸()蒙大恩,赐号称王;

33.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34.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35.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36.乃幽()武,置大窖中;

3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38.羝乳()乃得归;

39.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

40.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41.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42.前长君()为奉车;

43.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44.劾()大不敬,伏剑自刎();

45.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46.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

47.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48.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49.常愿肝脑涂()地;

50.子为父死,亡所恨();

51.自分()已死久矣!

52.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

53.匈奴诡言()武死;

54.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55.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

56.前以降及物故();

(二)写出下列各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意思。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2、与旃毛并咽之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4、空自苦亡人之地

5、法令亡常6、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7、请毕今日之驩8、信义安所见乎

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10、前以降及物故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2、皆为陛下所成就。

 

3、我丈人行也。

 4、欲因此时降武。

 

5、独有女弟二人 6、且陛下春秋高 

7、武等实在8、稍迁至栘中厩监 

9、虚心以相待10、汉亦留之以相当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及其用法。

1、单于壮其节2、欲因此时降武

3、空以身膏草野4、反欲斗两主

5、单于愈益欲降之6、何久自苦如此!

7、王必欲降武8、天雨雪

9、羝乳乃得归10、杖汉节牧羊

11、孺卿从祠河东后土12、惠等哭,舆归营

13、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1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15、诚甘乐之

(五)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的意思。

1、①因厚赂单于②为武置酒乐,因谓武曰③欲因此时降武

④君因降我,与君为兄弟⑤因泣下沾衿⑥因与武决

2、①见犯乃死②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③羝乳乃得归

④乃不知有汉⑤今其智乃不能及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3、①少以父任②乃谴武以中郎将③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④以状语武⑤如惠语以让单于⑥何面目以归汉

⑦匈奴以为神⑧始以强壮出⑨前以降及物故

⑩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4、①前长君为奉车②兄弟並为郎③子卿尚复谁为乎

④皆为陛下所成就⑤子为父死,亡所恨⑥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

5、①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②汉亦留之以相当 

③副有,当相坐。

6、①朝夕遣人候问武②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③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

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

(C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为降虏于蛮夷

(3)何以女为见(4)子卿尚复谁为乎

(5)何以复加(6)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7)非汉所望也(8)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9)见犯乃死,重负国(10)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11)皆为陛下所成就

三、拟小标题,理清脉络(C级)

本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请给文章的情节发展添加小标题,以此把握文章的脉络。

(要求:

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一段:

初使匈奴,厚赂单于。

第二段:

三、四段:

舍生取义,以死明志。

第五段:

第六段:

饮雪吞毡,此志不渝。

七、八段:

九、十段:

【拓展阅读】

琴歌《苏武思君》(汉节操)

蛮夷华夏何多年,疾风劲草心悬悬。

旌节持拳拳,忠彻天,心彻泉。

成仁取义,衣带劳镌。

烽烟外,戍楼边,心绝眼眸穿,梦魂飞到,孝吾君前。

头断膝不屈,九夏三冬节,严霜与烈日。

此身挺然,若砥柱波中立,翠帐云中出。

此身雪里,恰似青松长郁郁。

执铁披钢,真元却守从吾义。

气存出没,不慕浮云富贵。

指天为证,赤胆悬日月,拚取微躯,裹尸马革。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饥餐天雪,唯有毡毛共咽,饔飨缺,采山蕨,形容憔悴多凄切。

匈奴讶有神仙诀。

再迁海上,赤心愈烈。

抬头遥望天边月,古今圆又缺,长使人成离别。

秋风八月起胡西,淡烟衰草何离离!

孤忠凛凛此身单,怯寒无衣,止宿居无庐。

天昏地暗,云惨尘迷,伤悲。

孤臣有泪归无期,西风落雁空南飞。

洗腥膻,得归旋,满头风雪白盈颠,持节还乡十九年。

眼望断,黑河边,孤忠两字,俯仰无愧于苍天。

高风劲节,万古流传。

【解析】

琴歌叙述汉代使节苏武出使匈奴的故事,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接受匈奴的求和,遣派苏武把扣压的人质送回匈奴,到达匈奴后苏武反被扣押,并对他用尽威胁、利诱和酷刑,他至死不肯投降,最后匈奴把他放逐到最寒冷的“北海”(今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去牧羊。

“此身挺然,若砥柱波中立,翠嶂云中出。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苏武意志刚强,不为恶劣的生存环境所屈服;

他没有寒衣,也没有住所,在秋风吹起的八月,看到南飞的雁阵,他流下了热泪,这是第四段的歌词:

“秋风八月起胡西,澹烟衰草何离离!

天地光昏,云惨尘迷,伤悲。

孤臣有泪无归期,西风落雁空南飞。

”汉武帝死后汉昭帝与匈奴恢复了邦交,曾遣使要求把苏武接回,匈奴推说苏武已死,直到公元81年那一次到匈奴去的汉使探听到苏武还在,假说汉天子在上林苑射下的胡雁的脚上得到苏武的血书,提出责问,匈奴王才把苏武放回。

苏武去时还在壮年,十九年后回到祖国时须发尽白,他手中一直紧握的“汉节”的缨毛都脱落尽了,“洗腥膻,得凯旋,满头风雪白盈巅,持节还乡十九年。

《苏武传》导学案

(二)

1、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剖析苏武的性格特征,体会苏武的人格魅力。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

文题背景

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一、整体把握

请用几个最具概括力的词语总结苏武的性格特征。

二、文本领悟

1、文章记事有详有略,对卫律和李陵劝降部分详细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

2、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部分。

①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②分析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从而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

3、小结:

学生总结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4、本文里各种人物对苏武起了对比的作用,请把文中多个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对比,看看对塑造苏武形象有什么作用。

5、小结:

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

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三、品评人物

1、诵读高考满分作文《永远的苏武》,感受苏武人格魅力!

永远的苏武

挥一挥衣袖,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

弄一支秃笔,山纸河墨,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

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

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为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

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

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

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

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

执著,苏武举起汉节,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作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

胡笳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

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朝廷,精忠报国。

冰雪飘飞,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

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册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

富贵,只不过是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

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

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

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

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2、请你为“苏武”写一段颁奖词。

感动中国颁奖词以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和风格,体现了现代汉语的特有魅力,它用词生动凝练,句式整散结合,语言富有韵律和质感,它是对那些可敬之人的深切而真挚的礼赞。

请你为“苏武”写一段颁奖词。

【巩固练习】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困苦)②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隔离)

B、①孺卿从祠河东後土。

(祭祀)②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更改)

C、①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台阶)②自分已死久矣!

(料想)

D、①子卿壹听陵言(一旦)②武与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临时充任)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

阴谋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

拜见

C、而收系张胜 收:

逮捕

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坐:

定罪,治罪

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②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②君因降我,与君为兄弟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①见犯乃死,重负国②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4、选出与下面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  )

例句:

惠等哭,舆归营

A.天雨雪B.杖汉节牧羊

C.其一人夜亡,告之D.羝乳乃得归

6、选出与下面例句句式不同的一句(  )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A.见犯乃死,重负国B.皆为陛下所成就

C.武留匈奴凡十九岁D.为降虏于蛮夷

二、能力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

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

议曰:

“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不如勿许,兴兵击之。

”安国曰:

“千里而战,兵不获利。

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

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

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非初不劲,末力衰也。

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史记·

韩长孺(安国)列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本段用假借字的依次是、、,相当于、、,应译作、、。

(2)解释下了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①数为边吏,习知胡事②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③今匈奴负戎马之足④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

⑤虏以全制其敝⑥群臣议者多附安国

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

3、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拓展阅读】《苏武传》〔赏析〕

《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

它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而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这一形象的成功首先得力于典型环境和细节的描写。

开篇点明汉与匈奴时战时和、互扣使者的特殊背景。

苏武受命出使,单于出尔反尔,以致引发内乱,牵连使节。

匈奴使尽威胁利诱、幽禁困厄的手段,企图迫使苏武归降。

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在攸关个人与国家荣辱生死之际,苏武坚守民族尊严,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为了不“屈节辱命”,毅然引刀自刺;

纵被幽禁放逐,宁可啮雪食鼠食,也决不乞降变节;

独处北海十九年之久,艰苦卓绝,依然坚持使节,不改其度;

当他闻知帝崩,面向祖国痛哭数月,以致呕血。

通过这一系列可歌可泣的生动细节,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苏武忠勇无比的个性特征。

本文还成功地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如以张胜贪生请降来衬托苏武的大义凛然;

以卫律卖国求荣反衬苏武的高风亮节;

以李陵的计较个人恩怨而失志变节来衬托苏武忠君报国甘愿“杀身自效”的壮烈情怀。

忠奸善恶,高下美丑,互为比衬,形象更为鲜明,褒贬自寓其中。

这种种戏剧性的冲突和起伏跌宕的情节,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在人物个性化语言运用方面也处处表现出作者的匠心。

应对劝降,是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和丰富的个性色彩的重要情节,主要通过人物语言来完成。

卫律言辞先是骄横凶恶,构陷恫吓,苏武轻蔑怒斥,一派浩然不可凌辱的正气;

卫律转而利诱,无耻自诩,暗藏杀机,苏武谴责,义正词严,有理有节。

非大智大勇者,断难说出。

李陵从私情入手,温和奉劝,倾诉肺腑,难掩变节羞愧;

苏武不与李陵直接交锋,但正言明志,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口气迥异的对话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透露出复杂的心理世界和微妙的情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有血有肉。

另外,作者在对史实的归纳、筛选和剪裁方面,紧扣人物塑造的中心,详略取舍得当,以按照时间顺序记述为主,适当运用插叙和补叙,使叙事缜密翔实而又简洁明快。

因此,这篇历史传记,既有明显的史学价值,也有突出的文学审美价值和崇高的人文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