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764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5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0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0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0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0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0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0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0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0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0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0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0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0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0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0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认识动物园中的动物

1、出示课本第2页的上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动物园中的动物有哪些?

他们分别住在哪个区?

预设:

食肉动物区——老虎、狮子、熊、狼

灵长类区——猩猩、猴子

食草动物区——斑马、长颈鹿、大象

海洋动物区——企鹅、鱼、海龟、河豚

珍禽区——丹顶鹤、鹦鹉、孔雀、老鹰

2、动物园将这些动物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区域,其实是按一定的标准将这些动物分成了各种类别,很明显,动物园是按照动物的类型给动物分类的。

同学们,你们能够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吗?

3、出示课本第2页下面9种动物的图片,学生仔细看一看,了解这九幅图片中分别是哪些动物?

这些动物有哪些特点?

他们可以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一:

按照活动区域分类。

天上飞的——丹顶鹤

水里游的——小丑鱼、海豚

地上跑的——孔雀、蚂蚁、蜗牛、长颈鹿、猫、大象

分类标准二:

按照鸟类、昆虫类、鱼类、兽类分为四大类

鸟类——丹顶鹤、孔雀

昆虫类——蚂蚁、蜗牛

鱼类——小丑鱼

兽类——长颈鹿、海豚、猫、大象

4、教师引导:

如果是生物学家来给这些动物划分的话,他会根据这些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划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请大家学着生物学家的分类标准,按照这些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划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脊椎动物——丹顶鹤、孔雀、小丑鱼、长颈鹿、海豚、猫、大象

无脊椎动物——蚂蚁、蜗牛

活动二:

摸脊椎,了解脊椎的特点

1、教师引导:

脊椎动物都含有脊椎,我们人类也属于脊椎动物。

那么脊椎有哪些特点呢?

下面我们就来相互摸一摸我们的脊椎,初步了解脊椎的特点。

2、同学之间相互摸一摸脊椎,初步了解脊椎的特点。

脊椎是一节一节的。

脊椎是连起来的,不是分开来的。

脊椎是弯曲的。

3、出示课本第3页上面的脊椎模型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脊椎的特点。

引导:

这些一节一节的脊椎连起来以后,有什么作用呢?

下面我们进一步探究颈椎的作用。

活动三:

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的作用

要想研究脊椎的作用,我们还是通过动手做一个颈椎的模型来研究吧。

2、出示课本第3页下面的做脊椎模型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做脊椎模型所需的材料及制作方法等等。

制作材料:

线轴6个、圆纸片5张、棉线、胶布、剪刀等。

制作步骤:

第1步:

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

第2步:

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

第3步:

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

3、学生按照操作步骤制作脊椎模型。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模型的制作情况,并相机指导。

4、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的脊椎模型。

5、教师引导:

同学们,脊椎模型做好了,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脊椎的作用。

操作方法:

将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的方向倾斜,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6、学生按照要求操作,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脊椎的作用。

7、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发现,当我们把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用手指将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时,脊椎模型就顺着手指的方向向一侧倾斜。

当我们将上面的线轴向不同方向倾斜的时候,脊椎模型就顺着手指的方向,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在脊椎运动结束之后,稍一用力,脊椎又可以恢复原状。

这说明,脊椎有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的运动能力。

活动四:

找一找动物的脊椎

1、同学们,刚刚我们了解了脊椎的特点,研究了脊椎的作用,下面让我们来找一找动物的脊椎。

2、出示课本第4页上面的5幅插图,了解这5幅插图中的动物,然后用笔把这些动物的脊椎描画出来。

学生动手寻找这些动物的脊椎,并且将脊椎描画出来,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引导:

刚刚,同学们把书本上5种动物的脊椎都描画了出来,下面,我们再来看几种动物,请大家也把这些动物的颈椎描画出来。

出示学生活动手册上的第一道题目,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动物的脊椎,并且用彩色笔把它们描出来。

4、脊椎动物是有脊椎的,而无脊椎动物是没有脊椎的,当我们看到一种动物的时候,首先要区分它是否属于脊椎动物。

5、出示课本第4页下面9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动物的名称及特点,再看一看他们是否有脊椎,然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这9种动物分别是:

蜗牛、蚊子、水母、河蚌、青蛙、小鸟、猴子、鲨鱼、蚯蚓。

脊椎动物——青蛙、小鸟、猴子、鲨鱼

无脊椎动物——蜗牛、蚊子、水母、河蚌、蚯蚓

活动五:

我国的动物资源

1、教师介绍:

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拥有哪些野生动物吗?

2、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我国的野生动物。

其实,我们国家的野生动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家熟悉的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等等。

3、出示课本第5页下面的7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几幅图中的动物。

4、对于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扬子鳄,同学们都比较熟悉,而其他的三种动物,有的同学不太熟悉,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介绍鹦鹉螺、宽尾凤蝶、朱鹮等三种动物,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这三种动物的有关知识。

鹦鹉螺基本上属于底栖动物,平时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层用腕部缓慢地匍匐而行。

整个螺旋形外壳光滑如圆盘状,形似鹦鹉嘴,故此得名“鹦鹉螺”。

通常夜间活跃,日间则在海洋底质上歇息,以触手握在底质岩石上。

生活在海洋表层一直到600米深,适应不同深度的压力。

鹦鹉螺是肉食性动物,食物主要是小鱼、软体动物、底栖的甲壳类、特别以小蟹为多。

宽尾凤蝶是凤蝶科,宽尾凤蝶属昆虫。

翅展115-130毫米。

体、翅黑色,翅面散生黄色鳞片。

宽尾凤蝶一般在林缘及开阔地活动,喜欢滑翔飞行,飞行时后翅不扇动。

喜欢访花与吸水,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

朱鹮,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

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

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

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

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

4-5月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寿命最长的记录为37年。

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200只。

5、同学们,这些动物都是我国的珍稀动物,他们都是脊椎动物吗?

请同学们根据脊椎动物的特点判断一下。

脊椎动物——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朱鹮、扬子鳄

无脊椎动物——鹦鹉螺、宽尾凤蝶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脊椎动物,了解了脊椎的特点和作用,学会了按照是否有脊椎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并且认识了一些脊椎动物。

课后,请大家仔细观察周围的动物,想一想它们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

 

2鱼类

1、说一说我们见过的鱼的种类,了解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知道鱼类也属于脊椎动物。

2、认识鱼的鳃和鳍,了解鱼鳃和鱼鳍的作用。

3、通过观察,了解鱼在前进、拐弯的时候,各部位的鱼鳍是怎么动的。

4、通过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了解鱼是怎么呼吸的,探究鱼鳃的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鱼鳃和鱼鳍是怎么工作的,了解鱼鳃和鱼鳍的作用。

探究鱼鳃和鱼鳍是怎么工作的,了解鱼鳃和鱼鳍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各种鱼的图片、学生从家中带来的鱼、红墨水、学生活动手册等等。

认识常见的鱼

1、同学们,鱼儿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一种动物,请大家回忆一下,你见过哪些鱼?

他们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的鱼。

教师出示一些鱼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鱼。

2、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鱼的共同特征。

生1:

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巴三个部分。

生2:

鱼的身体呈梭子形。

生3:

鱼儿的体表大多数都有鱼鳞,鱼鳞上有粘液。

生4:

鱼儿是靠鱼鳃呼吸的。

3、刚刚我们提到的都是常见的鱼儿,在水中还有一些外形比较奇特的鱼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课本第6页下面的海鳗、鳐、河豚三种鱼类,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三种鱼的外形特点,并请一些了解这三种鱼类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

海鳗是海鳗科、海鳗属鱼类。

体延长,躯干部近圆筒状,尾部侧扁。

头大,锥状。

吻尖长。

海鳗为凶猛的底层鱼类,游泳迅速,常栖息在水深50-80米底质为沙泥或岩礁的海区。

肉食性,以虾、蟹、鱼类、乌贼、章鱼等为食,摄食强度在7-9月份较高,食物组成随鱼体体长增加而有不同,虾蟹类所占的比例随体长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分布于印度洋至西太平洋,由红海、波斯湾、印度西岸及斯里兰卡至斐济及图瓦卢、北至日本与韩国、南至阿拉弗拉海及澳大利亚北部等。

在中国广泛分布于各海区。

鳐,软骨鱼纲。

一群鳃孔腹位、尾部较粗大的板鳃鱼类的通称。

体平扁,呈圆形或菱形。

口及鼻孔均腹位。

栖息海底,食小型鱼、虾及贝类。

广泛分于三大洋各海区,也见于中国沿海。

全世界约380余种。

世界鳐的年产量为16万~20万吨,肉供食用,肝制鱼肝油,具一定经济价值。

河豚,也叫河鲀鱼,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名贵的高档水产品,被誉为“菜肴之冠”,但其卵巢、肝脏、肾脏、眼睛、血液中含有剧毒,处理不当或误食,轻者中毒,重者丧命。

因其外形似“豚”,又常在河口一带活动,江、浙一带俗称河豚,而山东则称艇巴,河北叫腊头,广东称乖鱼或鸡抱,广西则叫龟鱼。

4、教师小结:

同学们,虽然海鳗、鳐、河豚这三种鱼类长得比较奇特,但是他们也属于一类,并且都是脊椎动物。

认识鱼鳃和鱼鳍

1、出示课本第7页上面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鱼的外形结构。

从外形上看鱼有鱼鳃和鱼鳍,想一想鱼鳃和鱼鳍各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进行猜测:

鱼鳃呼吸。

鱼鳍保持平衡,前进和拐弯

3、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测,具体了解一下鱼鳃和鱼鳍各有什么作用?

观察鱼是怎么游动的

1、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鱼缸里的鱼,看一看,鱼游动时各部位的鳍是怎么动的?

前进时哪些鳍在动?

拐弯时那些鳍在动?

2、学生按要求仔细观察鱼儿的游动,全班交流,预设:

鱼鳍,保持鱼体平衡,若失去,鱼体会左右摇摆不定。

相当于陆生动物的前肢,着生于鳃盖后缘的胸部。

对鱼类具有运动、平衡和掌握运动方向的机能。

当鱼停止前进时,胸鳍用于控制鱼体的平衡;

缓慢地游动时,胸鳍又起着如同船桨的作用;

高速行进时,胸鳍紧贴鱼体,当它举起时,则可减速和制动;

当胸鳍一侧紧贴鱼体,一侧举起,则鱼体朝举起的一侧拐弯前进,协助尾鳍起舵的作用。

尾巴的摆动是提供动力和控制方向的。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鱼在游动时,尾巴是摆动的,提供动力和控制方向,胸鳍是控制平衡的。

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

1、引导:

刚刚我们探究了鱼鳍的作用,下面我们来看一看鱼是怎么呼吸的。

出示课本第7页的下面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本次探究实验的方法及要求。

2、实验方法:

把鱼放在一个小小的水槽里,在一个小烧杯里放上清水,用红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调成红色液体,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并滴到鱼嘴前方,观察红色液体是从鱼的什么部位流出来的。

3、实验要领:

红色液体一定要滴到鱼嘴的前方,同时要仔细观察红色液体是从鱼的什么部位流出来的。

4、学生分小组活动,一边动手操作,一边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问题,得出实验结论。

5、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当我们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滴到鱼嘴前方的时候,会发现红色液体会从鱼的鳃部流出。

这说明鱼儿是靠鱼鳃呼吸的。

水流从鱼儿的嘴里流入,又从鱼鳃流出,在不断通过鳃的时候进行气体交换。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鱼鳃和鱼鳍,了解了鱼鳃和鱼鳍的主要作用,知道了鱼是靠鱼鳃呼吸的,鱼的尾巴是提供动力和控制方向的,鱼鳍是控制平衡的。

课后请大家认真观察鱼儿,进一步了解鱼儿身体的秘密。

3鸟类

1、认识一些常见的鸟类,了解鸟类的共同特点,知道鸟类也属于脊椎动。

2、通过实验探究鸽子羽毛的特点,懂得羽毛的这些特点对鸽子所起的作用。

3、观察各种鸟的鸟喙,看一看各种鸟的喙有什么不同,他们各自适合吃什么样的食物。

4、观察各种鸟的足,了解这些鸟足的特点,并想一想这些不同的足适合在什么环境下生存。

5、通过探究,懂得鸟儿各部位的特点,与他生存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是适应环境生存的需要。

分别探究鸽子的羽毛、各种鸟的喙和足,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探究鸽子羽毛的特点及作用。

探究各种鸟的喙和足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适合在什么环境下生存。

多媒体课件、各种鸟的图片、鸽子的羽毛、剪刀、滴管、水、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等等。

认识各种各样的鸟

同学们,在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鸟,他们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会飞,有的不会飞。

大家知道哪些鸟类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鸟的名称,并说一说这些鸟的特点。

2、出示课本第8页上面7种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这些鸟的名称。

3、刚刚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鸟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鸟身上长着羽毛,有翅膀,大多数鸟都会飞。

鸟都是卵生的。

鸟有鸟喙,但是没有牙齿。

4、出示课本第8页下面的三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三幅插图中分别是什么动物?

这三幅插图中的分别是企鹅、鸭子、母鸡。

企鹅生活在南极,鸭子和母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动物。

其实,企鹅也好,鸭子和母鸡也好,它们都属于鸟类,并且都是脊椎动物。

观察、探究鸽子的羽毛

1、出示鸽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

教师引导:

在鸟类中,鸽子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常常被人们看作是和平的象征,又是蓝天信使,能够为人们送信。

今天我们要来探究的是鸽子羽毛的特点。

2、出示课本第9页上面鸽子的羽毛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鸽子的羽毛,并读一读有关鸽子的羽毛资料介绍。

正羽是覆盖在鸟身体上的大型羽片,鸽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长有正羽。

绒羽紧贴在鸟的身体上,细小而柔软。

3、观察鸽子的正羽

(1)第1步,观察与鸽子的正羽,你有什么发现?

正羽比较大,中间有一根坚硬的、粗壮的羽轴

正羽摸上去比较光滑。

正羽外形优美,自由弯曲,呈流线体。

(2)第2步,将正羽的羽根剪断,观察一下里面是什么样的。

将正羽的羽根剪断,会发现里面是空的。

(3)第3步,在正羽上滴一滴水,水会被吸收吗?

水不会被吸收。

(4)学生按照要求分步操作,观察正羽,了解正羽的特点,并填写好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

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实验操作的过程及看到的现象。

(5)交流讨论:

鸽子正羽的这些特点,对于鸽子起什么作用呢?

鸽子的正羽宽大,适于飞行。

鸽子的正羽分布在身体表面,形成一层防风的外壳,并且能够使身体呈流线型,而且鸽子最大的正羽分布在翅膀和尾部,这样有利于鸽子的飞行和掌握身体的平衡。

4、观察鸽子的绒羽

(1)用放大镜观察鸽子的绒羽,说一说鸽子的绒羽是什么样子的?

有什么特点?

鸽子的绒羽看上去比较细小。

鸽子的绒羽摸在手上比较柔软,感觉很温暖。

(2)鸽子的绒羽对于鸽子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鸽子的绒羽生在正羽的下面,鸽子在高空飞行时,起到保持体温,减少热量散失,抵御寒冷的作用。

5、教师小结:

通过观察鸽子的羽毛,我们发现,鸽子的正羽比较宽大,适于飞行;

鸽子的绒羽比较细软,有利于保温。

探究鸟类的喙

1、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各种鸟的喙外形特点是不一样的。

出示各种各样鸟类的喙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体会鸟类的喙不同的特点。

2、教师引导,为什么不同的鸟,鸟喙是不一样的呢?

因为不同的鸟吃的食物是不一样的,鸟类的喙与其食性密切相关。

短而直的喙是食虫鸟。

强壮而直的喙,末端有弯曲的钩,主要以鸟类和动物为食。

长而直的喙主要以鱼和虾为食。

强而尖的喙以昆虫为食。

扁平的喙大多数是杂食。

3、不同的鸟,有不同的鸟喙,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课本第10页上面4种不同的鸟喙各有什么特点?

他们适合吃什么样的食物?

第1种,鸟儿的喙长而直,适宜吃鱼虾。

第2种,鸟儿的喙强壮而直,并且末端有弯曲的钩,适宜吃一些小动物。

第3种,鸟儿的喙像锥子一样的,粗壮有力,适宜寻找谷物和种子。

第4种,鸟儿的喙长而尖细,适宜吸取花蜜等等。

4、教师相机再出示一些鸟儿的喙,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鸟喙的特点,并说一说这些鸟喙适宜吃什么食物?

鸟儿不管长出什么样的喙,都是为了寻找食物。

因此,鸟儿的喙也是适应自然适应生存的一种结果。

探究鸟儿的足

不仅仅鸟儿的喙是适应生存、适应自然的一种结果,鸟儿的足也是一样,同样也是适应自然,适应生存的结果。

2、出示课本第10页下面的四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四幅图片上鸟儿的足各有什么特点?

并猜测一下,这些鸟适宜在什么环境中生存?

第一幅图,脚上有蹼,脚掌宽大,适宜在水中游泳,生活在湿地湖泊一带。

第二幅图,鸟的爪子强壮有力,并且在脚趾的顶端有强有力的钩子,适宜抓取一些小动物,一般生活在山地丘陵地区。

第三幅图,鸟儿的脚比较粗壮有力,而且比较长,适宜奔跑,适合在空旷的草原上生存。

第四幅图,鸟儿的脚细长,适宜在浅水中行走,主要生活在湿地一带。

3、教师分别出示麻雀的脚和啄木鸟的脚,引导学生看一看,对比一下,这两种鸟儿的脚有什么不一样?

麻雀的足为鸟足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三趾向前,一趾向后。

这种足功能多样,即可以紧紧抓住树枝,也可以在地面快速移动,符合麻雀多样的栖息地和生活习性。

啄木鸟的足为对趾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

这令啄木鸟可以轻松攀附、抓牢树干,以便啄木鸟啄取树皮下的昆虫幼虫。

鹦鹉、杜鹃等树栖鸟类的足同样是这种形态。

不管是什么样的足,都是鸟儿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一种需要。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鸟类,知道鸟儿也是脊椎动物,并且通过探究鸽子的羽毛,探究各种鸟的喙和足的特点,明白鸟儿的羽毛、喙、足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是鸟儿适应自然、适应生存的一种结果。

4哺乳类

1、了解哺乳类动物有哪些,知道哺乳类动物的共同特点,懂得哺乳动物是一种恒温脊椎动物,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他们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2、通过实验,体验和探究哺乳动物脂肪的保温作用。

3、通过查阅资料、合作交流等方式,了解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1、通过查阅资料、合作交流等各种方式,体验哺乳动物的特点,了解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哺乳动物脂肪的作用。

1、通过实验,探究哺乳动物脂肪的作用。

2、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等方面的知识。

多媒体课件、各种哺乳动物的图片、动物油脂、冰水、学生活动手册等等。

认识哺乳动物

1、出示课本第11页上面的5幅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五幅图中分别画的是什么动物?

图1:

大鲸鱼和小鲸鱼

图2:

老虎和小老虎

图3:

猫和小猫

图4:

猪和小猪

图5:

牛和小牛

2、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这些动物统称为哺乳动物。

他们身体有毛,是胎生的,用肺呼吸。

这些动物小时候吃妈妈的奶长大,他们有牙齿。

3、除了书上的这些动物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它们一样,也是属于哺乳动物?

人类、小狗、蝙蝠、狼、老鼠、猴子、斑马、狮子、刺猬、兔子、熊猫、北极熊等。

在我们地球上,生活着很多的哺乳动物,下面我们来了解哺乳动物的特点。

北极熊是怎样保持体温的

1、出示课本11页下面的一句话,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哺乳动物的恒温特点。

哺乳动物是一类恒温脊椎动物,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他们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恒温特点。

所谓恒温,就是外界的温度不管发生什么变化,温度变高或者温度变低,这些恒温哺乳动物的体温,始终是相对稳定的。

3、引导学生猜测:

既然哺乳动物的体温是相对稳定的,那么作为哺乳动物,北极熊是怎样保持体温的呢?

预测一:

北极熊体表有厚厚的毛。

预测二:

北极熊身体有厚厚的脂肪。

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北极常年覆盖着冰雪,气温非常低,北极熊身体表面有一层厚厚的毛,可以起到御寒保暖的作用。

北极熊身体里厚厚的脂肪,也能起到御寒保暖的作用吗?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体验脂肪的作用

1、出示课本第12页上面的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上面的文字,了解本次探究活动的操作方法。

2、材料:

一块动物油脂、一杯冰水

3、操作方法:

把一块动物油脂绑在一只手的食指上,然后将两只手的食指同时浸入一杯冰水中,体验两根食指的不同感觉。

4、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体会脂肪的作用。

5、全班交流,说一说将两根食指同时浸入冰水中的不同感觉,并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感觉,体会脂肪的作用。

6、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体验活动,我们体会到将两根手指同时进入冰水中的不同感受,一根手指有了脂肪的保护,没有寒冷的感觉,而另一根手指没有脂肪的保护,因此感觉非常寒冷。

由此可以看出脂肪具有保温的作用。

板书:

脂肪具有保温作用。

7、北极熊能够生活在北极,不仅仅是因为它的体表有一层厚厚的毛,同时还因为他的皮下有一层厚厚的脂肪,这层厚厚的脂肪起到保温作用,使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之中而感觉不到寒冷。

探究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

地球上的哺乳动物有很多,它们的运动方式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呢?

2、出示课本第12页下面的4幅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四幅图中画的是哪些哺乳动物?

这些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图1,猎豹,它的运动方式是奔跑。

图2,袋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