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7502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docx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docx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姓名

小石潭记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隔篁竹()2、水尤清洌()()

3、为坻,为屿()()4、青树翠蔓()

5、潭中鱼可百许头()()6、皆若空游无所依()()

7、佁然不动()8、俶尔远逝()

9、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10、全石以为底()

11、近岸()12、卷石底以出()

13、蒙络摇缀()()14、参差披拂()()

15、日光下澈()16、影布石上()

17、往来翕忽()18、潭西南而望()

19、斗折蛇行()20、斗折蛇行()

21、其岸势犬牙差互()22、四面竹树环合()

23、寂寥无人()()24、凄神寒骨()

25、悄怆幽邃()26、以其境过清()()

27、不可久居()28、乃记之而去()()

29、隶而从者()()30、崔氏二小生()

二、一词多义。

1、从: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②隶而从者()

2、乐:

①如鸣佩环,心乐之()②似与游者相乐()

3、可: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不可久居()

4、清:

①水尤清洌()②以其境过清()

5、以:

①以其境过清()②卷石底以出()

③全石以为底()

6、而:

①乃记之而去()②隶而从者()

③潭西南而望()

7、环:

①如鸣佩环()②四面竹树环合()

8、游:

①皆若空游无所依()②同游者()

三、翻译下列语句。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译文: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译文: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

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6、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

7、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

8、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四、阅读全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一)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句中含义解释有错的一项是(D)

A、心乐之(以……为乐)B、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C、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D、凄神寒骨(凄凉)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

A、全石以为底不足为外人道也

B、隶而从者任重而道远

C、卷石底以出以中有足乐者

D、心乐之黔娄之妻有言

3、选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A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 随风飘荡。

 

B、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遮掩树干,摇动下垂,参差不齐, 随风飘荡。

 

C、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遮掩缠绕,摇动飘落,参差不齐, 随风飘荡。

 

D、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遮掩缠绕,摇动飘舞,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4、下列句子中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作者移步换景,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B、文章第二段中,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

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

C、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对比,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直接而强烈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D、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相矛盾,其实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作者为了摆脱失败被贬的抑郁的心情而寄情山水,凄苦才是他感情的主调。

5、下列对内容的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B ):

   

A、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寞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B、本文按游览的顺序来写: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

  

C、写岸上景物,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

  

 D、写潭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

“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 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二)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A、水尤清洌清洌:

B、往来翕忽翕忽:

C、悄怆幽邃悄怆:

D、俶尔远逝俶尔: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

B、如鸣佩环,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C、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D、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3、选出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 B )     

A、闻水声,如鸣佩环(听见水声,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一散一聚的)    

C、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从正面描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流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

B、对被贬后的柳宗元而言,凄苦是他感情的主主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

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流露了出来。

所以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

C、文中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透露出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D、文章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移步换景,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神奇超妙的世外仙境。

5、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D)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持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三)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水尤清冽尤:

格外B、皆若空游无所依空: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C、以其境过清过:

过于D、不可久居居:

居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A、下见小潭才美不外见

B、佁然不动环堵萧然

C、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D、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

3、选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B  ):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A、四面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什么人。

   

B、四面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

   

C、四面竹子树木缠绕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

     

D、四面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非常寂寞。

    

4、下列对内容的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A  ):

     

A、文章第二段的潭中之鱼的“乐”,是作者观赏景物产生的喜悦之情的写照。

   

B、文章着力渲染“凄神寒骨,俏怆幽邃”的气氛,表达了作者被贬的抑郁忧伤之情。

    

C、文中的小石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从“伐竹取道”、鱼儿的“俶尔远逝”就知道。

    

D、本文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俏怆幽邃”,一乐一忧形成对比。

        

5、下列对内容的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B  ):

    

 A、文章写小石潭,重点写石之奇异,“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石多、石怪,成为小石潭的特色,潭因此而得名。

     

B、本文写游鱼,重点写水之清冽,而且通过鱼、日光、鱼影的描绘,巧妙地表现了鱼的活泼。

     

C、 作者以严谨、自然、洁净的笔墨,描绘了小石潭石之奇、水之清、鱼之乐、人之情。

   

D、作者不仅善于捕捉山水的自然美,而且在山水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怀,这就是景与神会,情景交融。

6、下列句子中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本文描写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急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借景抒情。

B、一开头,作者就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C、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将溪身与北斗星相对比,溪水与蛇相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

D、本文前面写“心乐之”,但这种寄情山水的欢乐毕竟是暂时的,当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作者内心因改革失败被贬的优伤悲凉之情又流露出来,因此才有后文的“悄怆幽邃”。

(四)

 1、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的是(A)

A,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面的石头上)

B、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小石潭四面竹子和树木围绕,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他人)。

C、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中可以容纳一百来条鱼)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A,第一段开头先写水声采用了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

B,第二段主要写潭中的鱼,以鱼的少表现小石潭的小。

C,第三段写潭水的源流,用“不可知其源”,表现小石潭小的特点。

D,第四段写小石潭四周的环境,表现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情。

3、下列问题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A,第一段主要描写小石潭,开头先写竹,写小声,属于正面描写。

B、第二段写潭中鱼,正面写鱼侧面表现潭水的清流澈。

C,第三段写小石潭的源流,采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溪岸的形状。

D,第五段写同游的人,在写法上属于补叙。

4、下列翻译错误的一项的是()C

A、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B、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岸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忽明忽暗,时隐时现)

D、青树翠蔓,蒙络摇缀(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

A,本文的记叙顺序分为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环境四个方面。

B、作者描写潭中鱼时采用了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如“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写鱼的静态。

C,本文是作者记录游小石潭的情况,描写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

D、本文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景抒情,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6、下列问题没有错误的一项是()D

A、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B、第二段中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

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

C、本文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D、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形貌,“蒙络摇缀”写颜色,“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

岳阳楼记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越明年()()

3、政通人和()4、百废具兴()

5、乃重修岳阳楼()6、增其旧制()()

7、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8、属予作文以记之()()()

9、予观夫巴陵胜状()()10、衔远山()

11、浩浩汤汤()12、横无际涯()

13、朝晖夕阴()1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5、前人之述备矣()()16、然则北通巫峡()

17、南极潇湘()18、迁客骚人()()

19、得无异乎()20、若夫霪雨霏霏()

()()21、连月不开()

22、浊浪排空()23、日星隐耀()

24、山岳潜形()25、樯倾楫摧()

26、薄暮冥冥()()27、登斯楼也()

28、则有去国怀乡()()29、忧谗畏讥()

30、满目萧然()31、至若春和景明()

32、波澜不惊()33、一碧万顷()()

34、沙鸥翔集()35、锦鳞游泳()

36、岸芷汀兰()()37、郁郁青青()

38、而或长烟一空()()39、浮光跃金()

40、静影沉璧()41、此乐何极()

42、则有心旷神怡()43、宠辱偕忘()()

44、把酒临风()45、其喜洋洋者矣()

46、嗟夫()4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48、或异二者之为()()49、不以物喜()

5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51、先天下之忧而忧()

52、后天下之乐而乐()53、微斯人,吾谁与归()()

二、一词多义。

1、观: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一:

①一碧万顷()②而或长烟一空()

3、或:

①而或长烟一空()②或异二者之为()

4、极:

①感极而悲者矣()②此乐何极()

5、通:

①政通人和()②然则北通巫峡()

6、空:

①浊浪排空()②而或长烟一空()

7、以: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②不以物喜()

8、之:

①前人之述备矣()②先天下之忧而忧()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9、则: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0、和:

①政通人和()②至若春和景明()

三、翻译下列语句。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文:

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译文:

3、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

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文:

四、阅读全文:

(一)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B)

A、南极潇湘(尽)B、而或长烟一空(或许)

C、则有去国怀乡(国都)D、微斯人(没有)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

A、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然则何时而乐耶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前人之述备矣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多会于此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B)

A、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B、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译:

扩大它旧有的制度,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C、属予作文以记之。

译: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D、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景色的变化无穷无尽。

4、下列句子中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本文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进行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作者在文中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

C、本文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为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

D、文章末句“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找不到知音的悲凉之情。

(二)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

官吏降职或远调B、去国怀乡去:

离开

C、沙鸥翔集集:

鸟停息在树上D、吾谁与归归:

回家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A、百废具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政通人和春和景明

C、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

D、微斯人,吾谁与归斯是陋室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C)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B、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译:

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

C、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家、怀念家乡、担心思想、害怕讥讽的乐趣,(放眼望去)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穷尽而喜洋洋了啊。

D、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译:

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文章开头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B、《岳阳楼记》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C、本文全篇仅368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语句表达了自己的旷达胸襟。

D、本文骈散结合,开头结尾的叙述文字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语段也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或异二者之为为:

B、锦鳞游泳锦鳞:

C、日星隐耀耀: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2、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例句:

是进亦忧

A、去国怀乡B、沙鸥翔集

C、越明年,政通人和D、吾谁与归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D)

A、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译: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

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

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映入水底,像沉下的玉璧。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

不凭借用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4、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C)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

B、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他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居快乐”吧。

C、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啊!

(即使)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起呢?

D、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5、下面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本文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醉翁亭记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其西南诸峰()2、林壑尤美()()

3、蔚然而深秀者()4、水声潺潺()

5、峰回路转()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7、名之者谁()8、太守自谓也()

9、饮少辄醉()10、故自号曰“醉翁”也()

11、醉翁之意不在酒()12、在乎山水之间也()

1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若夫()

15、日出而林霏开()16、云归而岩穴暝()

17、晦明变化()18、野芳发而幽香()()

19、佳木秀而繁阴()20、风霜高洁()

21、而乐亦无穷也()22、至于()

23、负者歌于途()()24、行者休于树()

25、伛偻提携()()26、临溪而渔()

27、泉香而酒冽()28、山肴野蔌()()

29、杂然而前陈者()30、宴酣之乐()

31、非丝非竹()()32、射者中()

33、觥筹交错()()34、苍颜白发()

35、颓然乎其间者()()36、已而()

37、太守归而宾客从也()38、树林阴翳()

39、鸣声上下()4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1、醉能同其乐()42、醒能述以其文者()

43、太守谓谁()44、醒能述以其文者()

二、一词多义。

1、临: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②临溪而渔()

2、而:

①泉香而酒冽()②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③朝而往,暮而归()④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⑤日出而林霏开()⑥杂然而前陈者()

3、名:

①名之者谁()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4、归:

①云归而岩穴暝()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5、之: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名之者谁()

6、秀: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②佳木秀而繁阴()

7、乐:

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②山水之乐()

③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8、谓:

①太守自谓也()②太守谓谁()

三、翻译下列语句。

1、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译文: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译文: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

6、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译文: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文:

9、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译文: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1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译文:

四、阅读全文:

(一)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B)

A、有亭翼然临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