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八 新课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5527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八 新课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八 新课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八 新课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八 新课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八 新课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八 新课标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八 新课标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八 新课标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八 新课标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八 新课标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八 新课标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八 新课标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八 新课标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八 新课标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八 新课标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八 新课标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八 新课标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八 新课标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八 新课标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八 新课标Word下载.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八 新课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八 新课标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八 新课标Word下载.docx

我只欢喜都市或乡村人工培植的茂密树林,像从前欧洲和今日青岛所见的,便感满足。

不过像巴黎的卢森堡、波鲁瓦、里昂的金头公园,虽万树如云,绿荫成幄,我可不大中意,为的是游人太多,缺乏静谧之趣。

你的心灵不能和自然深深契合,虽置身了无纤尘的水精之域,仍不啻驰逐于软红十丈的通衢,还有何乐趣之足道?

我毕生不能忘记的是十年前里昂中法学校附近菩提树林的散步。

那里有好几座菩提树的林子,树身大皆合抱,而润滑如玉,看在眼里令人极感怡悦。

仰望顶上叶影,一派浓绿,杂以嫩青、浅碧、鹅黄,更抹着一层石绿,色调之富,只有对颜色有敏感力的画家才能辨认。

怪不得法国有些画家写生野外之际,每一类油彩要带上五六种,譬如蓝色,自深蓝、靛蓝、宝蓝、澄蓝、直到浅蓝,像绣线坊肆的货样按层次排列下来。

这样才可用一枝画笔摄取湖光的渑漾、树影的参差和捕捉朝晖夕阳、风晨月夕光线的变幻。

大自然的“美”是无尽藏的,我们想替她写照也该准备充分的色彩才行。

散步倦了,不妨就着那软绵绵的草地坐下来,将身倚靠树上。

白色细碎的花朵,挟着清香,簌簌自枝间坠下,落在你的头发上、衣襟上。

仲夏的风编织着树影、花香与芳草的气息,把你的灵魂,轻轻送入梦境,带你入于沉思之域。

教你体味宇宙的奥妙和人生的庄严,于是你的思绪更似一缕篆烟,袅然上升寥廓而游于无垠之境。

回到祖国,我常感觉心灵的枯燥,就因为郊野到处童山濯濯,城市更湫隘污秽,即说有几林树,也是黄萎葳蕤,索无生意,所以我曾在《鸽儿通信》里大发“故国乔木”之叹声。

记得我初到青岛时,曾对我们的居停主人周先生说:

“青岛,果然不愧这一个‘青’字,从前国人之所以名之为青,想必是为了这里树多的缘故。

“您错了。

”周先生笑着说,“这地方如真算个岛,则从前当呼之为‘赤岛’,——青岛之东,有一个真正的小岛,其名为赤——而不能名之为青。

因为它在德国人割据以前,原也是个不毛之地。

从前的青岛,都是乱石荒山,不宜种树。

德国人用了无数吨炸药、无数人工,轰去了乱石;

从别处运来数百万吨的泥土,又研究出与本地气候最相宜的洋槐,种下数十万林。

土壤变化以后,别的树木也宜于生长,青岛才真的变成青岛了。

别人从不能种树的石山上,蛮种出树来,我们有无限肥沃的土地,却任其荒废,这是哪里说起的话!

(选自《苏雪林散文选集》,有删改)

1.文章题为“青岛的树”,本应着力写青岛的树,但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描写里昂中法学校附近的菩提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自己对静谧的茂密树林的喜爱之情和初回国时对所见荒废景象的失望之感,烘托(衬托)青岛的树,突出见到青岛的树时的惊喜。

2.文中画线句子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请作简要赏析。

(1)叫你眼睛里所见的无非是苍翠欲滴的树色,鼻子里所闻的无非是芳醇欲醉的叶香,肌肤所感受的无非是清凉如水的爽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仲夏的风编织着树影、花香与芳草的气息,把你的灵魂,轻轻送入梦境,带你入于沉思之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排比句,由视觉写到嗅觉,再到感受,突出了青岛的树茂密繁盛以及它所带给作者的那种感受与惊喜。

(2)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菩提林的幽雅,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和宁静。

3.青岛的树有怎样的特点?

请结合全文予以概括。

【答案】茂盛、苍翠(多、密密层层、遮天盖地),多人工栽植,让心灵与自然契合(能滋润心灵)。

4.文章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十分复杂的,请结合全文予以探究分析。

【答案】在历史与现实的纠结中,作者内心情感矛盾而复杂;

痛恨德国人的入侵,却又偏偏喜爱入侵者所植的树木。

情感矛盾。

②入侵者炸山植树,我们有肥沃的土地,却任其荒废。

痛惜而无语。

二、(2012·

江西省红色六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横过十字街口

林清玄

(1)黄昏走到了尾端,光明正以一种难以想像的速度自大地撤离,我坐在车里等红绿灯,希望能在黑夜来临前赶回家。

(2)在匆忙的通过斑马线的人群里,我们通常不会去注意行人们的姿势,更不用说能看见行人的脸了,我们只是想着,如何在绿灯亮起时,从人群前面呼啸过去。

(3)就在行人的绿灯闪动,黄灯即将亮起的一刻,从斑马线的开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人影,打破了一整个匆忙的画面。

那是一个中年的极为苍白细瘦的妇人,她得了什么病我并不知道,但那种病偶尔我们在街角的某一处见到,就是全身关节全部扭曲,脸部五官通通变形,而不管走路或停止的时候,全身都在甩动的那一种病。

(4)那个妇人的不同是,她病得更重,她全身扭成很多褶,就好像我们把一张硬纸揉皱丢在垃圾桶、捡起来再拉平的那个样子。

她抖得非常厉害,如同冬天里在冰冷的水塘捞起来的猫抽动着全身。

(5)当她走起来的时候,我的眼泪不能自禁地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6)我不知道自己为何落泪,但我宁可在眼前的这个妇人不要走路,她每走一步就往不同的方向倾倒过去,很像要一头栽到地上,而又勉强地抖动绞扭着站起,再往另一边倾倒过去,她全身的每一根骨头,每一条筋肉都不能平安地留在应该在的地方,而她的每一举步之艰难,就仿佛她的全身都要碎裂在人行道上。

她走的每一步,都使我的心全部碎裂又重新组合,我从来没有在一个陌生人的身上,经验过那种重大的无可比拟的心酸。

(7)那妇人,她的手上还努力地抓住一条绳子,绳子的另一端系在一条老狗的颈上,狗比她还瘦,每一根肋骨都从松扁的肚皮上凸了出来,而狗的右后脚折断了,吊在腿上,狗走的时候,那条断脚悬在虚空中摇晃。

但狗非常安静有耐心地跟着主人,缓缓移动,这是多么令人惊吓的景象,仿佛把全世界的酸楚与苦痛都在一刹那间,凝聚在病妇与跛狗的身上。

(8)她们一步步踩着我的心走过,我闭起眼睛,也不能阻住从身上每一处血脉所涌出的泪。

(9)这条路上的绿灯亮了,但没有一个驾驶人启动车子,甚至没有人按喇叭,这是极少有的情况,在沉寂里,我听见了虚空无数的叹息与悲悯,我相信面对这幅景象,世上没有一个人忍心按下喇叭。

(10)妇人和狗的路上红灯亮了,使她显得更加惊慌,她更着急地想横越马路,但她的着急只能从她的艰难和急切的抖动中看出来,因为不管她多么努力,她的速度也没有增加。

从她的脸上也看不出什么,因为她的五官没有一个在正确的位置上,她一着急,口水竟从嘴角涎落了下来。

(11)我们足足等了一个新的红绿灯,直到她跨上对街的红砖道,才有人踩下油门,继续奔赴到目的地去,一时之间,众车怒吼,呼啸通过。

这巨大的响声,使我想起刚刚那一刻,在和平西路的这一个路口,世界是全然静寂无声的,人心的喧闹在当时当地,被苦难的景象压迫到一个无法动弹的角落。

(12)我刚过那个路口不久,天色就整个黯淡下来,阳光已飘忽到不可知的所在,回到家,我脸上的泪痕还未完全干去。

坐在饭桌前面,我一口饭也吃不下,心里全是一个人牵着一条狗从路口,一步一步,倾倾颠踬地走过。

(13)这个世界的苦难,总是不时地从我们四周跑出来,我们意识到苦难,却反而感知了自己的渺小,感知了自己的无力,我们心心念念想着,要拯救这个世界的心灵,要使人心和平清净,希望众生都能从苦痛的深渊超拔出来,走向光明与幸福,然而,面对着这样瘦小变形的妇人与她的老弱跛足的狗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世界能为她做些什么呢?

(14)我感觉,在无边的黑暗里,我们只是寻索着一点点光明,如果我们不紧紧踩着光明前进,马上就会被黑暗淹没。

我想起《楞严经》里的一段,佛陀问他的弟子阿难:

“眼盲的人和明眼的人处在黑暗里,有什么不同呢?

(15)阿难说:

“没有什么不同。

(16)佛陀说:

“不同,眼盲的人在黑暗里什么也看不见,但明眼的人在黑暗里看见了黑暗,他看见光明或黑暗都是看见,他的能见之性并没有减损。

(17)我看见了,但我什么也不能做,我帮不上一点黑暗的忙,这是使我落泪的原因。

(18)夜里,我一点也不能进入定境,好像自己正扭动颤抖地横过十字街口,心潮澎湃难以静止,我没有再落泪,泪在全身血脉中奔流。

(《林清玄散文集》)

5.文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刻画妇人形象?

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文中描写了一位身患重病、处境艰难、令人悲悯的妇人形象,正是这一形象引发了作者对苦难的思考,对人间大爱的期盼。

描写手法有:

(1)外貌描写,如:

“一个中年的极为苍白细瘦的妇人”;

(2)动作描写,如:

“她每走一步就往不同的方向倾倒过去”“又勉强地抖动绞扭着站起,再往另一边倾倒过去”;

(3)神态描写:

如:

“妇人和狗的路上红灯亮了,使她显得更加惊慌”;

(4)侧面描写,如:

文中对妇人手上抓的老狗的描写,侧面加深了妇人的苦难;

行驶的车辆都停下来,甚至没有人按喇叭,可以看出妇人的苦难不仅触动了我,它把人心的喧闹压迫到一个无法动弹的角落。

(写到任意三点即可)

6.文中多次说到“流泪”,其在全文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作者“流泪”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线索作用。

流泪的原因有:

“我的眼泪不能自禁地顺着眼角流了下来”是为身患重病妇人的苦难流泪;

为世界的苦难而流泪;

为自己的渺小和无力流泪;

“我没有再落泪,泪在全身血脉中奔流”的原因是作者有了在黑暗中看到黑暗并寻找光明的决心。

7.有人说:

文章结尾写佛陀与弟子阿难的对话是画蛇添足,应该删去。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同意,原因是:

升华了文章主旨,只要你能看见,即使在黑夜里,你也要用你的眼睛去看你身边的苦难,虽然你是渺小的、无力的,但是在你的内心却应充满着对光明的渴望。

佛陀与阿难的对话正说明了这一主题。

承接了上文“在黑暗里,我们只是寻索着一点点光明”,又引起了下文,我在黑暗中看见黑暗,但我帮不上忙的痛苦。

文章结尾加这一段,也能让文章显得清幽而大气,恬淡自然,给人以哲思,让人对人生有更深刻的认识。

8.下列对文章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哲理小品文,文章先讲述一小段看似平常的故事,后字字珠玑,道出大智大慧,甚为经典,令人回味久长。

B.作者在等红绿灯时看到了一个全身关节扭曲的病妇牵着一条老而瘦的狗过马路。

这一情形引发了作者内心自感渺小的痛苦,他发出了“希望众生都能从苦痛的深渊超拔出来,走向光明与幸福”的心声。

C.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黄昏走到了尾端,光明正以一种难以想像的速度自大地撤离”寓示了社会的黑暗慢慢吞噬了人们心中仅存的温暖。

D.文章中“但我什么也不能做,我帮不上一点黑暗的忙”的这种自责,实际上就是对人性的呼唤;

也是从另一方面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这种自责与巴金在《小狗包弟》里的自责是不一样的。

E.文章中的文字有种淡淡的香,虽极其简约,但看完之后总会让人生发出感恩与从善的愿望。

别样的文字,犹如混沌人世间的一片净土,一缕莲花的馨香。

【答案】CD

【解析】C.过于夸大了句子的含义。

D.两者应该是一致的。

三、(2012·

北京丰台区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9~12题。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张抗抗

①那盆昙花养了整整六年,仍是一点动静没有。

年复一年,它无声无息地蛰伏着,枝条一日日蓬勃,窗台上放不下了,怜它好歹是个生命,不忍丢弃,只好把它请到阳台上去,找一个遮光避风的角落安置了,只在给别的盆花浇水时,捎带着用剩水敷衍它一下。

心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饥一餐饱一顿地,任其自生自灭。

②六年后一个夏天的傍晚,后来觉得,那个傍晚确实显得有些邪门。

除了浇花,我平日其实很少到阳台上去。

可那天就好像有谁在阳台上一次次地叫我,那个奇怪的声音始终在我耳边回荡,弄得我心神不定。

我从房间走到阳台,又从阳台走回房间,如此反复了三回。

我第三次走上阳台时,竟然顺手又去给冬青浇水,然后弯下腰为冬青掰下了一片黄叶。

我这样做的时候,忽然有一团鹅黄色的绒球,从冬青根部的墙角边钻出来,闪入了我的视线。

我几乎被那团鸡蛋大小的绒球吓了一大跳——那不是绒球,而是一枝花苞——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

③昙花入室,大概是下午六点左右。

它就放在房间中央的茶几上。

天色一点点暗下来,那一枝鹅黄色的花苞渐渐变得明亮。

晚七点多钟的时候,它忽然颤栗了一下,颤栗得那么强烈,以至于整盆花树都震动起来。

就在那个瞬间,闭合的花苞无声地裂开了一个圆形的缺口,喷吐出一股浓郁的香气,四散溅溢。

原先紧紧裹挟着花瓣的丝丝淡黄色的针状须茎,如同刺猬的毛发一根根耸立起来,然后慢慢向后仰去。

在昙花整个开启的过程中,它们就像一把白色小伞的一根根精巧刚劲的伞骨,用尽了千百个日夜积蓄的气力,牵引着、支撑着那把小伞渐渐地舒张开来。

④现在它终于完完全全绽开了。

它像一位美妙绝伦的白衣少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从音乐奏响的那一刻起,便欣喜地抖开了素洁的衣裙,开始那一场舒缓而优雅的舞蹈。

“她”知道这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公开演出,“她”的公演必须在严格的时限中一次完成,“她”没有机会失误,更不允许失败。

于是“她”虽初次登台,却是每一个动作都娴熟完美,昙花于千年岁月中修炼的道行,已给“她”注入了一个优秀舞者的遗传基因。

然而由于生命之短促,使得“她”婀娜轻柔的舞姿带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凄美。

⑤那时是晚九点多钟,这一场动人心弦的舞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她”一边舞着,一边将自己身体内多年存储的精华,慷慨地挥洒、耗散殆尽,就像是一位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的侠女。

那是“她”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但辉煌仅有一瞬,死亡即将接踵而至;

“她”的辉煌亦即死亡,“她”是在死亡的阴影下到达辉煌的。

那是一种壮烈而凄婉之美,令人触目惊心又怅然若失。

“昙花一现”几乎改变了时间惯常的节律——等待开花的焦虑,使得时间在那一刻曾变得无限漫长;

目睹生命凋敝的无奈,时间又忽而变得如此短暂。

唯其昙花没有果实,花落花谢,身后是无尽的寂寞与孤独,“她”的死亡便成为一种不可延续的生命,成为无从寄托的、真正濒临绝望的死亡形式。

⑥盛开的昙花就那么静静地悬在枝头,像一帧被定格的胶片。

⑦但昙花的舞蹈并未就此结束。

⑧“她”忽然又颤动了一下,张开的手臂,渐渐向心口合抱;

“她”用修长的指尖梳理着金发般的须毛,又将白色的裙衫一片片收拢;

然后垂下“她”白皙的脖颈,向泥土缓缓地匍匐下去。

“她”平静而庄严地做完这全套动作,大约用了三个小时——那是舞蹈的尾声中最后复位的表演。

昙花的开放是舞蹈,闭合自然也是舞蹈。

片片花瓣根根须毛,从张开到闭合,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

“她”用轻盈舒缓的舞姿最后一次阐释着生命的真谛。

⑨至夜半时分,昙花盛开时舒展的花瓣已完整地收拢,重新闭合成一枝橄榄形的花苞。

很多天以后我拿到了那天晚上留下的摄影照片,它在开花前和开花后的模样,几乎没有什么不同。

⑩我很久很久地陪伴着它,陪伴着昙花走完了从生到死,生命流逝的全部旅程。

“昙花一现”那个带有贬义的古老词语,在这个夏夜里变成一种正在逝去的遥远回声。

我们总是渴望长久和永生,我们恐惧死亡和消解;

但那也许是对生命的一种误读——许多时候,生命的价值并不以时间为计。

⑪我明白那个傍晚的阳台,昙花为什么一次次固执地呼唤我了。

那最后的舞蹈中,我是唯一一位幸运的伴舞者。

它离去以后,我将用清水和阳光守候那绿色的舞台,等待它明年再度巡回。

(节选自张抗抗的同名散文)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第②段连用“忽然”“钻出来”和“闪入”几个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突然看到昙花花苞时的惊喜。

B.文中多次使用第三人称代词“她”来称呼昙花,把昙花拟人化,从中可以真切感受到作者对昙花的喜爱、赞美。

C.作者描述昙花的生命历程,解读其意义,改变了人们对“昙花一现”这个古老词语所体现的生命价值观的理解。

D.本文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对昙花绽放的过程进行了精细描摹和热情礼赞,也阐发了对生命价值的哲理思考。

E.文章多次写到昙花对“我”一次次的神秘呼唤,在强化主观色彩的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比较浓重的宿命论思想。

【答案】CE

10.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从全文看,文中第①段的叙述有何作用?

(2)昙花的开放“令人触目惊心又怅然若失”,从文中看,作者“触目惊心”和“怅然若失”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文中第①段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将先前昙花无声无息的六年蛰伏与后文的华丽盛开形成了对比,文脉有了起伏变化,也引出下文作者对昙花的描绘和礼赞,使作者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

(2)昙花的开放是一种辉煌与死亡几乎同时到达的壮烈和凄婉之美,所以让作者触目惊心;

昙花的怒放转瞬即逝,作者只能无奈地面对昙花的凋敝,感受着辉煌消失后的孤寂,所以怅然若失。

11.第④段划线句子,语言极富表现力,请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