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十三 新课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9620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十三 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十三 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十三 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十三 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十三 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十三 新课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十三 新课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十三 新课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十三 新课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十三 新课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十三 新课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十三 新课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十三 新课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十三 新课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十三 新课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十三 新课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十三 新课标.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十三 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十三 新课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十三 新课标.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十三新课标

阶段性测试十三

调查报告、科普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企业家阅读的调查报告

有人说,阅读等于竞争力;有人说,读书是提高工作能力的一项基本功。

作为企业管理层,他们是否也认同这种说法呢?

《中国图书商报·阅读周刊》在京沪粤浙四地,对企业管理层读书的基本情况展开了调查与研究。

一、______________

在关于“过去一年,大约读了多少本书”的调查中,回答“10本以下”的居多,为55.10%,“11~20本”的为30.61%;“21~50本”的为10.20%,“51~100本”的为4.08%,在调查的企业管理人当中,没有人一年的阅读量在100本以上。

与此同时,在读书时间方面,最近半年与前一个半年相比,读书时间“增加了”的为25.00%;“基本一样”的为33.33%;“减少了”的为41.67%。

看来企业管理层因为承担的日常性事务多一些,能阅读的时间非常有限。

不过,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给现代人带来了极大便利,除了传统的图书、杂志、报纸、电视等媒体形式,互联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多媒体的出现,极大丰富了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

那么在这些媒介中,企业管理层认为哪种方式对自己的阅读最有帮助呢?

选择“图书”的占45.10%;“杂志”占17.65%;“报纸”占13.73%;“电视”占15.69%;“互联网”占60.78%;手机占3.92%。

无疑,互联网正成为企业管理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信息媒介。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主要针对高端人群的手机网上业务,还没有被广泛地认同和使用。

二、______________

在针对“影响购买图书的主要因素”的调查中,不管是针对女性读者的调查,还是针对企业管理者的调查,首先影响购买图书的主要因素都是“图书内容简介”。

62.75%的企业管理人购书主要是看自己是否被内容简介打动。

书店店员的推荐作用也并不弱,占到11.76%。

因为企业管理者社交圈比较广,52.94%的人选择“熟人推荐”;对于出版社而言,没有什么比出版一本好看的书更有说服力;受“价格”因素影响的占13.73%;受封面设计影响的占7.84%;从9.80%的选择者来看,大家“对形式的要求要小于内容”,没有一个人受“图书厚薄”影响;认为受“书名”影响的占9.80%;“出版单位名气”也比较重要,11.76%的人看重出版社品牌;作者知名度在企业管理者心中不是最重要的,但仍然有23.53%的人会“看人买书”;现在各大出版社都很看重自己的书是否“榜上有名”,名气当然重要,但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名气并不具有绝对的推销力量,只有17.65%的认可它;而37.25%人选择相信“媒体的书讯和书评”。

当然,网上购书的情况也值得注意。

现在网上购书的主体是“三高一中”人群,所谓的“三高一中”是指学历高、职位高、收入高的25~40岁人群,这部分人恰恰是企业管理层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且,94.12%的企业管理人自购图书主要是给自己看。

三、______________

有人说,在人类进化史上,互联网是“钻木取火”以来的最大进步。

并且说,人人家里的每一个电器都将有一个IP地址,人的一切生活和工作都将要实现智能化。

可是,任何媒介都是双刃剑,既惠泽于人,又可能造成伤害。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人们的阅读兴趣和目的发生令人遗憾的负面迁移:

读书热点从世界名著转向实用书再转向娱乐书。

追求知识丰富、精神修养、人格完美的阅读兴趣大不如前了。

因此“网络阅读”受到了许多人的诟病,认为它消融了人们的读书情结。

调查发现,79.17%的企业管理人每天上网的时间至少在2~3小时;每天1~2小时的占14.58%;4.17%的人每天的上网时间在1小时之内;只有2.08%的人只是“偶尔上”。

无疑,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

调查发现,如果一味地去否定“网络阅读”,也不见得会提升图书阅读率。

对于政府、阅读推广机构和广大网民来说,如何引导网络阅读,如何利用网络阅读,或许能更好地解决现代人的阅读问题。

四、______________

在调查之前,我们预测可能“财经类图书”是最受企业管理层欢迎的图书。

但在关于“一般都阅读哪种类型的书籍”的调查中,结果出人意料。

尽管也有40.00%的人选择财经类书籍,但与“生活类”高达54.00%的比例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此外有42.00%的人选择“社科类”;32.00%的人选择了“娱乐类”;选择“文学类”的占26.00%;“人物传记类”占4.00%;2.00%的人选择其他;没有人愿意读“哲学类”。

由此可见,企业管理人平时工作繁忙,在阅读倾向上都比较偏向于轻松阅读,不太喜欢沉重严肃的书籍。

同时,企业管理层的工作压力大,在忙碌之余,希望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以及工作环境中得到减压、放松,获得一份安宁平和的心态,因而生活类图书受到追捧。

(选文有删改)

1.全文分四个方面展开调查,请在横线处为文章内容加小标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阅读的难度(或:

企业管理者的阅读条件与阅读量);二、购买图书的因素(或:

企业管理者对获得读物内容的要求);三、网络阅读(或:

企业管理者与“网络阅读”);四、企业管理者的爱好(或:

企业管理者的阅读选择)。

2.请结合全文回答,作者对企业管理人利用网络阅读持怎样的观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网络阅读是管理人阅读的主要方式,网络阅读的内容纷繁多样,企业管理人利用网络阅读的时间及内容不等,基于以上情况,作者认为网络阅读应该与传统阅读共存。

或:

政府、阅读推广机构和广大网民要互相配合,一起来解决网络阅读问题。

政府、阅读推广机构要引导好网络阅读,广大网民要利用好网络阅读。

3.目前各类图书市场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也可以说是泛滥成灾,请你结合实际给学校图书馆管理员提提建议。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具体答案略。

可以从管理员自身学习和提高、给学校采购图书的参考意见、搞好学生阅读反馈、把好图书筛选关、上架图书要分好类别、审查读者与读物的合适性等方面提出建议。

二、(2012·山东济南市3月模拟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动物预测地震之谜

孝 文

科学家近日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即将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

2009年,在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

观察到这一现象之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

研究小组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

地壳中受压的岩石释放出带电粒子,并与地下水发生反应。

生活在地下水中或者附近的动物对其发生的任何化学变化都非常敏感,可以在岩层断裂并引发地震前几天就预感到将有地震发生。

此项研究由美国宇航局的弗莱德里曼·弗伦德和英国开放大学的雷切尔·格兰特领导。

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发现能够促使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展开密切合作,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识别地震即将发生前出现的一些难以捉摸的征兆。

拉奎拉的蟾蜍并不是在地震发生前行为出现异常的第一个例子,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有关这种现象的报告。

地震发生前,一些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行为都会出现异常。

在1975年的中国海城,很多人发现蛇钻出巢穴,1个月后,这座城市遭受大地震袭击。

这是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因为当时正值冬季,蛇正在冬眠。

蛇洞外的温度低于0℃,冒险离开蛇洞对这些冷血动物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性行为。

然而,无论是爬行动物从冬眠中苏醒,两栖动物逃离池塘还是深海鱼类游到海面,都只是个别现象。

由于大地震较为罕见,即使对动物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观察其行为变化预测大地震也很难做到。

这也正是拉奎拉蟾蜍的特殊性所在。

作为博士项目的一部分,身为开放大学生物学家的格兰特当时一直对蟾蜍群落进行监视。

她回忆说:

“这非常具有戏剧性。

所监视的96只蟾蜍几乎在短短3天内变成0。

在此之后,美国宇航局与我取得了联系。

”宇航局科学家当时一直对岩石受到强大压力时的化学变化进行着研究。

他们希望确定这种变化是否与蟾蜍大批撤离有关。

他们在实验室进行的测试表明,蟾蜍的撤离确与化学变化之间存在联系,地壳能够直接影响蟾蜍生活和繁殖后代的池塘的化学特征。

宇航局地球物理学家弗伦德指出,在受到强大压力时(例如地震发生前的巨大构造力),岩石会释放出带电粒子。

这些带电粒子进入周围的岩石,在抵达地表时,它们与空气发生反应,将空气中的分子转变成带电粒子——离子。

他说:

“空气中带正电的离子会导致人出现头疼和恶心、反胃症状,同时也会导致动物血液中的应激激素5—羟色胺水平升高。

”此外,离子也会与水发生反应,将水变成过氧化氢。

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影响了溶解在池塘中的有机物,将无害的有机物变成对水生动物具有毒性的物质。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制。

科学家指出,需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测试和研究。

格兰特表示,这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令人信服的潜在地震预测机制,水生、半水生和穴居动物可能感知到地震即将发生并作出反应。

她说:

“岩层在地震前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果动物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那才是怪事。

”弗伦德指出,可以预测地震的现象很多,动物出现的怪异行为只是其中之一,“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信号之间如何发生联系,如果发现几个信号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我们便可以得出将会发生地震的结论。

”(选自《科学之友》2012年2月)

4.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内容上,介绍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5.文章题目是“动物预测地震之谜”,这里的“谜”指的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动物能够预测地震;但是动物预测地震的机制仍需要全面彻底地测试和研究。

6.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制”,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岩石受到压力释放带电粒子,带电粒子与空气反应产生离子,离子对动物产生影响,动物产生异常反应。

7.作为一篇科普文章,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语言准确、严谨。

如“所监视的96只蟾蜍几乎在短短3天内变成0”,运用数字准确说明,还运用“几乎”这一副词,使说明更严谨。

使用术语,如“地壳中受压的岩石释放出带电粒子,并与地下水发生反应”,使用术语,使说明更严谨。

(2)平实(通俗)、质朴。

如第一段。

三、(2012·山东潍坊市一轮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大象无形

罗会仟

①盲人摸象:

或摸鼻子,或摸尾巴,或摸大腿,或摸屁股,无一能摸出大象的真实面目,大概是因为“大象无形”吧?

开个玩笑,事实上,此“大象”非彼“大象”,乃是《老子》中“大象无形”之“大象”。

物理学中的流体便是这种“无形的大象”。

②所谓流体,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为流动的物体,也可以从形象上理解为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

你可以把流体塑造成任何形状——圆的、方的、球的都可以,但这些形状都是不稳定的——只要撤掉容器,流体就成别的形状了。

从微观角度来说,组成流体的分子或者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分子之间的束缚很小,它们之间的距离很容易因外界扰动而改变,表现到宏观上,就是流体可以轻松拥有任意形状。

用“大象无形”来形容流体是再恰当不过了。

③伯努利的《流体动力学》建立的描述流体定常流动的伯努利方程,让人们从物理学角度全面认识流体。

伯努利方程的一个简单的推论就是:

流体高处压力低,流体低处压力高。

例子在中国科技馆可以看到:

放一个气球到圆锥形的容器里面,从顶端往下吹气,气球并不是顺着气流往下掉而是往上爬;一个注满水的V形玻璃管两边分别放一个木球和一个空心铁球,静止时木球浮在水面而铁球沉在水底,当V形管旋转起来并达到一定速度时,铁球会浮上来而木球反而沉下去了。

实际上,飞机快速飞上天空,喷雾器和汽缸发动机原理、足球中香蕉球和乒乓球中旋转球等问题,都可以用伯努利方程来解释。

流体的魅力在于它总是有一些捉摸不定的东西让你惊讶。

④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最特殊的流体当属水。

常见是因为水覆盖了地球的绝大部表面,水孕育了并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不只是“女人是水做的”,其实男人也差不多都是“水货”。

说水特殊是因为水作为流体,水分子之间除了范德瓦尔斯作用,还有一种更特殊的相互作用——氢键,即水分子由于电荷极化造成分子和分子之间还存在一种更强的电磁作用。

正是如此,水结成冰才体积变大,浮在水表面而不是沉积在下面,否则地球上大部分的鱼在冬天都死翘翘了,整个生态系统都可能因此崩溃。

氢键的存在也使得水的结晶态——冰有各种非常漂亮的形状,至今人们也没有弄清楚水有多少种变相。

⑤除了水之外,生活中的流体还有空气。

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使得我们这个世界有风雨雷雾霜雪等复杂的气候。

正是因为空气随处流动,“没有不透风的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才充满生机。

全球大气循环带来的季风,就是地球的“呼吸机”。

而大洋中水的循环则构成了洋流,为冰冷的两极送去了温暖。

地球内部的熔岩不断地流动,形成了地磁场——有效地屏蔽了宇宙中大量的高能辐射,为地球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正是这些流体的存在,使得地球成为人类的美好家园。

⑥流体没有固定形状,用科学的话来说就是存在许多亚稳态甚至非平衡态,不稳定是流体的典型特征。

水流的不稳定会有湍流的出现,小河里的小涡旋就是个例子。

流体的最不稳定状态是混沌,一个小小的初始状态的改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南美洲的小蝴蝶轻轻扇动翅膀,若干天后在北美洲就会引起一场飓风——“蝴蝶效应”虽说夸张了点,这种可能性的确存在。

科幻电影认为跨越时空到古代,哪怕是踩了一颗小草也许就毁灭了当今的一片森林。

影片《后天》讲述的就是全球变暖导致洋流紊乱和气候恶化,地球从极地开始迅速进入冰川期,引发了全球性的大灾难。

这并不是人类的可怕臆想,如果不善待这些“善变”的流体,终有一天人类会遭到前所未有的报应的。

⑦认识了地球上的一些流体,再让我们看看宇宙中的流体。

现代宇宙学发现了一种玄妙的流体——暗能量,它占据了宇宙的73%左右的质量,是我们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暗能量究竟是什么东西,人们还在云里雾里。

这个暗能量最匪夷所思的特征就是它具有负压强。

一般来说,我们常见的流体都是体积越小压强越大的,或者说体积越大压强越小的。

但是暗能量不同,它是体积越大压强越大。

正是由于大量暗能量的存在,才使得我们的宇宙在加速膨胀,越变越大。

(摘自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罗会仟《水煮物理》,有删改)

8.文章为什么要从“盲人摸象”写起?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用寓言故事开篇,容易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符合科普文表达特点。

②可以自然地联系到“大象无形”,引出要介绍的对象——流体。

9.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下面两句话的语言特色。

(1)不只是“女人是水做的”,其实男人也差不多都是“水货”。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球大气循环带来的季风,就是地球的“呼吸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引用、化用的手法,幽默地说明了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流体,孕育并维持着地球上的生命。

(2)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季风促进空气流动,维持着地球上的生命,使世界充满生机。

10.文章第⑥自然段中使用了“蝴蝶效应”“科幻电影”等材料,有何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说明了流体初始状态的轻微改变都有可能酿成灾难,警示人们要善待流体。

②用人们熟知的材料说明道理,易被接受,警示性强。

11.结合全文内容,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我们周围的流体。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要进一步研究流体的特征,让它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活。

②要保护好身边的流体,珍惜水资源,保护大气层,避免环境恶化。

③警惕流体不稳定的特征,善待流体,防止遭受报应。

四、(2012·山东省淄博市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地图的魔术

克莱·摩根(美国)

我一向喜爱地图——爱它们美丽、实用、引人遐思;有了地图,我们自以为可以仿制世界,自命对世界了如指掌。

我们人类需要有安身立足之所,需要知道自己身在何方——我们在地球上的地址,而地图恰好把这些需要表露无遗。

地图告诉我们许多有关世界的东西,不过有关我们人类的就说得更多。

从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时代起,饱学之士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但是我们一般人却时常把这忘得一干二净。

教会更加深了这个误解。

地球是扁平的,像地图一样。

它还有边——好让人从这里跌下来。

在一些早期的地图上,可以看到地球是由大象的背托着的。

古人觉得世界必须立于坚实的基础上,这种感觉直到近代还有。

地图是最早的文字,比书还要古老。

我敢说,人类彼此的沟通,最早写下来的就是地图,可能在100万年前,时间是一个晴朗的黄昏,地点是东非的大峡谷,我们的远祖在漫长的演化中,停下来休息一会。

在湖底的泥泞上,他们用一根棒画了几条线,来代表这个湖,来代表一条河、一个大森林以及林外若干可以狩猎的好地方。

然后指着地图说:

“这里,小伙子。

我们目前在这里,希望明天可到那个地方。

我们把这些线条当做魔术,你说多有意义。

我们就这样用一幅画来表示世界。

这个新玩意儿叫做“地图”,其中有非常真实的东西,可使我们相信我们能从这里到达那里。

它加强我们的信念——森林外有狩猎的好地方;不但如此,它还有力地提示,将来是存在的。

这是个我们可以去的地方,而且明天就可抵达,多令人欣慰。

地图上所有的路径,都通向一些地方。

地图使世界安就其位。

在有地图之前,岛屿漂来漂去,城市转瞬间就会消失不见。

当然,地图上也有空白的地方,就像我们的知识一样;可是不要紧,我们可用想象力来填补。

对于早期的地图,约·斯威夫特这样写过:

地理学家在非洲地区上,用了野蛮的图画来填补空白;在不适合人居住的草莽,放了大象,说是没有市镇。

不准确的地图,有时却有助于发现新的地方。

伟大的地理学家托勒密以为欧洲和亚洲横跨大半个地球(今天,我们都知道欧亚二洲只占地球面积的1/10)。

托勒密的数字,流传了13个世纪。

哥伦布就借用这个数字,向西班牙国王游说,说他向西航行,可轻易地抵达东方。

哥伦布很幸运,走到一半就见到了美洲。

1519年,费迪南·麦哲伦启航,要环绕世界一周,那时欧洲人以为美洲不过是个岛屿而已,藏在这个岛后面的就是亚洲。

麦哲伦的那个时代,大家都以为“新世界”(美洲)和东印度群岛,只是一水之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