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5948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

及长,……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

景公曰:

“吾老矣,弗能用也。

”孔子遂行,反乎鲁。

孔子遂适卫,居顷之,或谮孔子于卫灵公。

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

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卫。

4、 

将适陈,过匡, 

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

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

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5、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

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

孔子去。

弟子曰:

“可以速矣。

”孔子曰: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何!

” 

6、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 

7、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曰:

“君子亦有穷乎?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史记•孔子世家》 

四、归纳整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作文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挖掘素材的不同侧重点:

文天祥、史可法、布鲁诺、西西弗斯 

五、思考:

作为一位中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补充:

湖北荆州长江大学学生勇救落水儿童 

六、课堂小结:

两千多年前,孔子……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李大钊…… 

今天,湖北荆州长江大学学生…… 

七、课后探究:

阅读鲍鹏山《黑暗王国里的残烛》,并结合课文 

谈谈你对“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的理解。

《论语》选读之《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3、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教学设想:

1,可以把教材中13章内容作一个简单分类。

大体来说,内容有三:

一是孔门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推崇,二是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感情,三是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归类后,学生可能会更容易把握课文内容。

2,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先疏通13章语录文字障碍、积累文言知识,再讨论、挖掘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方法;

也可以通读之后归类,对每一类语录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3,宰我与子贡是孔门言语科高材生,尤其是子贡,在言语、事功方面较有成绩,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誉,他对孔子的评价还有若干,可以补充进来,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之高,同时体味子贡的语言表达艺术。

颜回是孔子道德学问的传人,颜回之死对孔子打击很大,但心疼弟子,并不代表孔子会无原则地妥协世俗,他仍然把“礼”放在首位。

这一部分在《论语·

先进》中有记载,也可以补充一下。

4,《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可以略过。

课时安排:

2—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文13章,把这些内容作一简单分类。

明确:

一)、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课文第1、2、3。

二)、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课文第9、10、11、12、13。

三)、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课文第4、5、6、7、8。

二、学习第一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1)阅读第1、2则,结合注释,自己疏通。

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

“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

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多见其不知量也!

”(《论语·

子张19第24》)

2,陈子禽谓子贡曰:

“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论语·

子张19第25》)

教师明确:

1,重要实词问题:

毁、逾、伤。

知、阶、邦家。

2,虚词及若干句式的翻译:

无以为也 

(无以:

犹言“无用”,不要。

“以”不易作确解,就不必解释了。

仲尼岂贤于子乎 

(于:

比)

如之何其可及也 

(如之:

像这样,或不译。

其:

副词,加强语气,无实义。

3,语意略说:

第1则是子贡捍卫孔子之言,有两个方面:

一是把一般贤者和孔子作比较,用比喻的方式,说明孔子的高明、伟大,是常人不可及的;

一是批评叔孙武叔是不自量的、无知的。

子贡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处,把孔子的影响力说到了极致。

似可说启发了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的评价思路。

第2则是当别人比较子贡和老师时,子贡的回答。

子贡先说一个人的言语是体现着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道德素养的,说话要慎重;

然后把孔子比作高不可及的上天;

接下来再说孔子为什么高不可及:

如果孔子有邦或家之封,则孔子就可以大展宏图,他活着是人类的荣耀,他逝世则人类永远哀恸。

所谓“能一日与此人共存今日之世,则是吾人一日之光荣”,所谓“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所谓“永垂不朽”是也。

4,子贡对老师的态度和评价是一以贯之的。

下面再补充几则:

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

“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子张19第23》)

 ②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

“仲尼焉学?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夫子焉不学?

而亦何常师之有?

子张19第22》)

略说:

①叔孙武叔可能是真的佩服、推崇子贡,他可能在不同的场合都表达过这样的意见,估计上文的“毁仲尼”,也就是说仲尼不及子贡,所以孔门弟子中独子贡为之辩解。

这里,子贡再次以比喻的手法,来说明世人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比老师高明:

自己的高度有限,外人一览无余;

而老师高达数仞高不可测,别人无从了解,所以才有如此见解。

后人把收弟子称为“列入门墙”,即源于此。

②这主要是说孔子无所不学,也即韩愈所说“圣人无常师”。

5,子贡的道德学问在下面这句话里可见一斑: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

更也,人皆仰之。

子张19第21》)——这说明子贡为时人所重,良有以也。

2),阅读第三则,自己疏通文意。

3,颜渊喟然叹曰: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子罕9第11》

1,几个熟语理解好并积累应用: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循循善诱。

2,“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主要是翻译时,注意动补句式。

3,这则内容有三:

高度评价老师,也是用比喻的手法;

老师是怎样教导自己的;

叹息自己与老师的差距。

第二课时

一,温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读一读语录,理一理思路。

二,学习第二部分“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阅读9—13则,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第10则略过不看。

9,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6第11》

10,略。

11,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

“亡之,命矣夫!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雍也6第10》

12,颜渊死。

子曰:

“噫!

天丧予!

先进11第9》)

13,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

“子恸矣。

”曰:

“有恸乎?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先进11第10》)

1,这几则里面,有几个后世常用的惯用语,注意积累:

箪食瓢饮,不堪其忧,不改其乐,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2,注意“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这个特殊句式的理解。

两个“为”,都是介词,读weì

①第9则,孔子对颜回的评价着眼于颜回的“安贫乐道”。

世有大成就者,唯安贫乐道者能为,但安平乐道,说易行难。

②第11则“命矣夫!

”且重言之,是非常伤痛之语,所谓悲不自胜,难以言之:

有德行者,不能得到上天的庇护,竟有此疾,所谓“好人无好报”。

③第12则,表现的是颜回之死对孔子的沉重打击。

这种悲痛要远远深于伯牛之死所带来的痛感。

伯牛之死,孔子主要是痛惜;

而颜回之死,孔子是绝望,是痛彻心肺。

原因在于孔子在颜回身上,寄托着很大很多的理想。

对颜回,孔子视之为自己道德、思想和学问的传人,颜回早逝,无人承传薪火,所以是“天丧予”——上天亡我,亡我文化。

④第13则,孔子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以当孔子过于伤痛时,有人提醒他:

子恸矣!

言下之意,夫子你这样做不合平素主张,而孔子说不为这样的人哀恸为什么人哀恸呢?

后世王戎丧子,悲不自胜,山简谓:

“孩抱中物,何至于此?

”王戎答: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

情之所锺,正在吾辈。

”有类于此。

这说明孔子并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甚至是一个性情中人。

4,孔子对颜回的好感,还因为颜回的好学。

比如:

季康子问: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

先进11第7》)

孔子在这里不顾及其他学生的感受,而言现在没有好学之人,可见颜回在孔子心中的堪为典范的印象。

5,但孔子毕竟是注重“礼”的,即便是对颜回,他也不愿失去“礼”的制约。

如:

①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鲤也死,有棺而无椁。

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先进11第8》)

②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

“不可。

”门人厚葬之。

“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

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先进11第11》)

这两则说明孔子的清醒和理智——不愿意为着世俗的热闹虚荣而违背“礼”。

三、学习第三部分“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学生朗读,疏通第4-8则。

4,子曰: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述而7第34》

5,子曰:

“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15第36》

6,子曰: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吾无隐乎尔。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述而7第24》

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

“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

“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阳货17第4》

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

“予所否者,天厌之!

天厌之!

雍也6第28》

1,理解好以下字词:

若,诲人不倦,当仁不让,割鸡焉用牛刀,莞尔一笑,子路不说,矢。

2,语意略说:

①第4则,是体现孔子的谦逊,但伟大寓于平凡,“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孔门弟子公西华难以做到的,也更是一般人难以踵从的。

②第5则,有两点:

一是仁义所在,可以反对老师;

二是孔子的教育非专制教育。

与亚里士多德“吾爱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如出一辙。

③在第6则里,孔子是说自己行为坦然,对学生是没有保留的。

从上下语意看,这里好像是学生中有人怀疑孔子有所保留,或者是对孔子所教授的内容有所失望,孔子为自己作的一个简单辩护。

末句自我表白:

自己的人格、学问是体现在日常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

④第7则,孔子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是句玩笑话,意谓“如此小城,何必动用礼乐教化”,这体现了孔子轻松随意的心态。

子游则据理而争,也体现出了对师道的理性态度、师生间的平等关系。

⑤“子见南子”章,一般认为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子路对老师仍然持率真的态度,不因是老师,就对自己不满之事三缄其口;

一是孔子面对弟子的不满,为取信于弟子,连连发誓的窘态,说明孔子不是一个一直正襟危坐道貌岸然的长者,在生活中,他有着常人一样的平常性格。

但南怀瑾先生持异解,他认为,南子貌美是事实,行为不检点也是事实,子路不高兴老师去见她也是事实,甚至孔子发誓也是事实,但孔子本意是要澄清弟子们对南子的认识:

南子没有做过罪大恶极之事,大家这么对待南子,有失公正。

必须明白“予所否者”的“否”是对什么而言以及“天厌之”的“之”指代什么内容。

南先生认为“否”是“批判”“否定”之意,而“之”是指代“被孔子所否定的人”,全句意为:

如果是我所反对、批判的人,上天一定会厌弃他。

而我没有“否”之,则其人尚无大恶。

当然,如果如南先生所言,则孔子为何要“矢之”,恐也难以服人。

教学要点:

学习表现孔子生存智慧的选文,讨论并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1、重点:

学习有关语言知识,除第6、10、11、12则选文以外,其它选文都应精讲。

2、难点:

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

这些成语,其实都出自孔子之口,都包含了孔子的人生智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则表现孔子人生智慧的语录。

二、疏通12则语录

(1)指明学生集体朗读12则语录,纠正读音错误。

(2)探讨重点字词。

学生提出问题,互动解决,教师加以点拨。

知:

通智 

末:

无 

食:

通蚀 

文:

掩饰(文过饰非) 

弘:

扩大、发扬 

躬:

自己 

宰:

城邑的长官 

无:

通毋,不要 

而:

连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如果”或“却”,这里可以理解为“却” 

兵:

武器 

岁:

时令 

舍:

停止

(3)翻译12则语录。

学生翻译,互动解决,教师点拨。

1、【原文】子曰:

“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

“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2、【原文】子曰:

“不曰‘如之何?

如之何?

’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 

孔子说:

“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

3、【原文】子曰: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4、【原文】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

【译文】 子贡说:

“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

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

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5、【原文】子夏曰:

“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夏说:

“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6、【原文】子曰: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7、【原文】子曰: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8、【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

“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

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

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 

【原文】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

“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

10、【原文】子贡问政。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去兵。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问政。

“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任。

”子贡说:

“如果不能同时做到,以上三项中哪项可以去掉?

”军事。

“如果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项可以去掉?

”“衣食。

自古皆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国家就要灭亡。

11、【原文】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天冷时,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12、【原文】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

“时光如流水!

日夜不停留。

三、探究研讨12则语录的思想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12则语录的阅读体会,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组内其它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总结、深化,要点如下:

1、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

面对于“无知”的问题,我们要经常念叨着“怎么办”,并且力图去解决它。

第一则: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不要装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句话对我们有以下启示。

一是不要强不知以为知,人生有涯而知识无涯,不知道是正常的,不知道却要装知道就可能闹笑话;

二是装知道就会关上学习求知的大门,老老实实承认不知道就有了求知的动力;

三是要分清知道的与不知道的,知道的不需要过分重复学习,不知道的才是学习研究的重点。

第二则:

这几句对我们有以下启示。

一是要正视问题,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就要想办法,不能应付搪塞,只有正视问题的人,才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别人对他才能提供具体的帮助,如果遇到问题搪塞应付,谁也帮不了他,谁也拿他没有办法;

二是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只有自己不断动脑子,老师对他才有用,如果自己不提出问题,不思考问题,老师对他来说,其作用就不大。

2、根据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

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

要想改正错误,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

第三则:

一是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错误是正常的,所以不能害怕犯错误,畏惧犯错误的人不可能取得进步;

二是犯了错误不改正就是真正的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三是要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在同一个地方两次跌倒。

第四则:

一是有过错,别人都能看见,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对领导者、公众人物而言尤其是这样;

二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反而会赢的人们的尊重。

第五则:

一是掩饰错误是人格卑下的表现,会闹笑话,会让人瞧不起;

二是要有把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的勇气,因为只有暴露出来,才能得到纠正;

三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犯不犯错误,而在于能不能改正错误。

3、子曰:

”孔子在这儿提倡的“道”是指什么呢?

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来回答。

第六则:

人能把道扩大,不是道能扩大人。

道在这里既是指孔子的主张、思想,人自觉修身,可以扩大道,但道本身不能扩大人。

境界是自己修炼来的,而不是别人赐予的。

4、子曰: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

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

第七则:

一是一个人要善于自省,善于从自身找原因,要少责怪别人,而不要老是责怪别人会推托客观原因,这样才有利于真正解决问题,如果每个人都善于从自身找原因,善于自我批评,就会减少社会内耗,提高办事效率;

二是从自身找原因,是避免矛盾,减少怨恨的重要途径。

5、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第八则:

一是做事不能急于求成,急于求成会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甚至使人学会作假,而这些都会影响人达到真正的目的;

二是不能被小利益吸引,一个人太在乎小利益,就会忘记大根本,而区分小利益和大根本是至关重要的。

6、孔子是如何强调诚信的?

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

孔子认为人没有信用是不行的,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靠什么行走呢?

诚信对于个人来说,是处世之本。

没有诚信的人可以在暂时取得成功,却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

对社会来说,诚信是政府有效运作的根本。

政府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不可能稳固。

诚信是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根本。

第九则:

一是信用是人的立足之本,没有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二是强调信用不仅指对人要守信,还要注意对自己负责,守信自己的信仰、目标,不能迷失自己。

第十则:

对一个政府来说,守信对人民的承诺是他站得住脚的根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