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7601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27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2页
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2页
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2页
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2页
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2页
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2页
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2页
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2页
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2页
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2页
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2页
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2页
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2页
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2页
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2页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docx

《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导学案

课题一: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班级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估测方法。

一、自主学习

我能填

1、我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

2、我知道1米=()厘米

3、我能填:

2米=()厘米300厘米=()米5米=()厘米

认识毫米:

1、我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厚大约是()厘米。

2、我用直尺实际测量出数学书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厚是()厘米。

3、读教材第3页,理解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应该用作单位。

4、完在教材第3页的“做一做”。

探究1毫米的长度

1、数一数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

1小格就是1(),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得出1厘米=()毫米。

2、体验1毫米的长度

(1)拿出1张IC卡,估一估,厚度大约为。

(2)量一量,IC卡的厚度是

(3)比一比,先用食指和拇指捏住IC卡,然后抽出。

(食指和拇指间的宽度就是1毫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4、我知道生活中这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教材第5页第2题。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橡皮擦长5()

(2)教室长10()

(3)玻璃厚5()(4)铁皮厚2()

※3、怎样比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二:

分米的认识

班级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4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一、自主学习

1、我用直尺测量课桌面的长是()厘米。

2、我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3、我观察直尺,直尺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

厘米就是1分米。

4、我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多长。

5、我闭上眼晴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6、以分米、厘米为单位,再次测量课桌面的长是分米厘米,课桌面的高是分米厘米。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我会填:

1分米=()厘米1米-2分米=()分米

14厘米+26厘米=()分米

2、填上合适的单位

(1)茶杯的高约1()

(2)跳绳的长约2()

(3)直尺的厚约()毫米

(4)我的身高是()厘米

※3、在一块长2分米的塑料板条上,标出长度为1毫米的线段,可以标出多少段?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三:

千米的认识

班级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8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自己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一、自主学习

1、读教材第7页主题图。

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知道千米是比米的长度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我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3、我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得出1千米=米。

4、我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长,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

人25千米

飞机800千米

摩托车4千米

小汽车80千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约6200()

(2)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3、把下图中相距1千米的两地沿路线画出来(课本第10页第5题)。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四: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班级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8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单位。

教学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单位。

一、自主学习

1、我能填

1米=()分米5米=()分米10厘米=()分米

60厘米=()分米100毫米=()厘米7米=()厘米=()毫米

通过观察,我发现都是关于单位换算的题。

2、选钥匙开锁

(1)第一道门上有两把锁,分别是400厘米、5分米,钥匙是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0毫米。

用()的钥匙开400厘米的锁,用()钥匙开5分米的锁。

(2)第二道门上有两把锁,分别是3千米、5000米,钥匙是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我会用()的钥匙开3千米的锁,用()的钥匙开5000米的锁。

(3)第三道门上有两把锁,分别是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钥匙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我会用()的钥匙开5千米-2000米的锁,用()的钥匙开1000米+4千米的锁。

3、3千米=()米5000米=()千米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做书上8页的做一做。

2、填空

8千米2米=()米20千米-2000米=()千米

720米+300米=()千米()米

※3、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

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五:

吨的认识

班级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11、12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吨的质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物体的质量。

一、自主学习

1、先猜猜我自己有多重,再猜猜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有多重?

2、观察书第11页主题图,思考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要一起过桥,能一起过去吗?

为什么?

3、我得出吨是比千克()的质量单位,1吨=()千克

4、一个小朋友的体重约25千克,40个小朋友的体重约1000千克,也就是()。

5、思考:

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质量单位“吨”呢?

6、在我的生活中,()这些东西大约重1吨。

7、5吨=()千克6000千克=()吨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我能填:

6吨=()千克9000千克=()吨

1600千克-600千克=()吨1吨-400千克=()千克

2、1只熊猫约重100千克,多少只熊猫约重1吨?

※3、有100吨货物,用载重8吨的货车6辆,2次能将这些货物全部运走吗?

为什么?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课题一: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班级课题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课时1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5、16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两位灵敏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一、自主学习

1、笔算两位数的加法

25+38=    45+29=

2、我知道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就是。

3、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统计表图意。

中国特有的鸟类有()种,中国特有的爬行类有()种,

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种。

4、阅读教材第16页例1。

理解:

计算98+25时,

先算个位()+()=()得数满十向()位进一

再算十位()+()=()得数满十向()位进一

笔算时要()对齐。

5、完成教材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再的进行计算,最后。

2、笔算:

65+76=53+69=

 

3、注意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就要向前一位。

我来闯关:

1、我来算一算:

49+57=27+88=

 

2、一个地球仪85元,一个书包48元,如果买这两样要用多少钱?

 

3、故事书59本,比连环画少67本,连环画有多少本?

 

4、把下列算式按得数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列:

(4分)

98+5492+7856+7673+37

()>()>()>()

 

学习收获: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教后反思:

 

 

课题二:

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班级课时1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8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一、自主学习

1、笔算下列各题:

85+47=     29+36=

 

     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

2、观察第18页例2的统计表,并填一填:

爬行类有()种,两栖类有()种,你们先估一估,爬行类和两栖类大约有多少种?

376≈()284≈()376+284≈()

3、进行计算:

376+284=

376

+284

—————

4、填一填:

计算376+284时,

先算个位()+()=()得数满十向()位进一

再算十位()+()=()得数满十向()位进一

再算十位()+()=()

笔算时要()对齐,从()位算起。

5、完成课本第18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先,再的进行计算,最后。

2、完成课本练习五的第1题和第2题。

3、注意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就要向前一位。

三、我来闯关:

1、做一做:

165509

+398+876

————————

 

2、下面各题计算有错误吗?

说说错在哪里?

135427162

+69+543+959

————————————

8259601011

3、笔算986+114你是怎样算的?

计算这类题你应注意些什么?

 

学习收获:

学习收获: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今天学的加法和昨天学的有什么不同?

做这类题时,应注意什么?

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教后反思:

知识延伸:

教材21页的9、10题。

 

课题:

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练习

班级课时1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主完成课本第19、21页的3到10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2、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熟练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进一步理解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一、自主学习

1、你能笔算下列各题吗?

645+285=        34+678=

 

2、说一说:

计算645+285时,

先算()+()=(),个位上写( )

再算()+()+( )=(),十位上写( )

最后算()+()+( )=(),百位上写( )

 3、个位满( )向( )进一。

十位满( )向( )进一。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说一说练习五3—10题你有疑惑点吗?

2、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我来闯关:

1、479+506=               238+99=483+259=               665+481=

 

2、我来选一选。

1、下面哪两个数相加得1000?

()

①536和364②649和341③792和208

 

学习收获: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教后反思:

 

课题四:

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班级课时1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2、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

理解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一、自主学习

1、观察课本22页到23页的主题图(线段图),填一填:

昆明到丽江有()米。

大理到昆明有()米。

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知道丽江到大理有()米

估一估:

517-348≈

想:

把517估成()348估成()

2、算一算:

517-348=

517

+348

————

﹡3、想一想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是如何算的,要注意什么?

4、完成课本第23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时,先相同数位,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时就从位退一当;然后再算十位,十位不够减时,从位退一当:

最后算百位。

2、算一算:

842-358=712-257=672-114=

 

三、我来闯关:

1、填空

被减数

476

745

703

900

减数

89

679

568

768

2、商店运来510瓶矿泉水,上午卖出154瓶,下午卖出174瓶,还剩多少瓶?

 

3、苹果树416棵,梨树358棵,桃树169棵。

提出问题,并进行计算。

(1)?

算式:

(2)?

算式:

(3)?

算式:

学习收获: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教后反思:

 

 

课题五:

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班级课时1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4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

理解三位数减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

三位数中间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

1、阅读教材第24页例2,看不明白的有红笔勾画出来。

2、我来算一算:

402-358=501-157=

 

3、思考:

当十位上退1时,十位上是0,怎么办?

﹡4、三位数中间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注意:

任务二:

三位数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

1、阅读教材第24页例2,看不明白的有红笔勾画出来。

2、我来算一算:

420-358=500-157=

 

﹡3、三位数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注意:

4、完成课本第25页第一题。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

(不能解答的写到自己组的黑板上)

2、交流、展示:

(1)讨论解决各组出示的不能解决的问题。

(2)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计算应注意什么。

三、我来闯关:

1、算一算,每种商品比原来便宜多少钱?

原价902元原价800元原价203元

现价758元现价546元现价168元

便宜()元便宜()元便宜()元

2、饲养场用8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51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少孵出115只。

(12分)

(1)下午孵出了小鸡多少只?

(2)这一天共孵出了小鸡多少只?

(3)还剩多少个鸡蛋?

学习收获: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教后反思:

 

 

课题:

加法验算

班级课时1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7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我学会了多种验算加法的方法。

2、我能通过验算检查计算的准确性。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验算的方法,检查计算的准确性。

 

一、自主学习

任务:

加法验算

1、观察课本27页主题图,一套运动服()元,一双运动鞋()元,

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元。

﹡2、学习课本27页例一,加法的验算可以用()或()。

3、验算下列计算正确吗?

746+238=984验算()

483+274=747验算()

4、完成课本第27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

(不能解答的写到自己组的黑板上)

2、交流、展示:

(1)讨论解决各组出示的不能解决的问题。

(2)加法的验算方法:

三、我来闯关:

1、笔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748+237637+335410+307

 

2、算出每张卡片上的两个数的和(6分)

657

288

805

98

412

269

 

和和和

学习收获:

学习收获: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教后反思:

 

 

课题:

减法的验算

班级课时1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8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