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2 专题4 化学实验基础 第12讲 化学实验方案与设计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7613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2 专题4 化学实验基础 第12讲 化学实验方案与设计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2 专题4 化学实验基础 第12讲 化学实验方案与设计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2 专题4 化学实验基础 第12讲 化学实验方案与设计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2 专题4 化学实验基础 第12讲 化学实验方案与设计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2 专题4 化学实验基础 第12讲 化学实验方案与设计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2 专题4 化学实验基础 第12讲 化学实验方案与设计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2 专题4 化学实验基础 第12讲 化学实验方案与设计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2 专题4 化学实验基础 第12讲 化学实验方案与设计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2 专题4 化学实验基础 第12讲 化学实验方案与设计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2 专题4 化学实验基础 第12讲 化学实验方案与设计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2 专题4 化学实验基础 第12讲 化学实验方案与设计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2 专题4 化学实验基础 第12讲 化学实验方案与设计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2 专题4 化学实验基础 第12讲 化学实验方案与设计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2 专题4 化学实验基础 第12讲 化学实验方案与设计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2 专题4 化学实验基础 第12讲 化学实验方案与设计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2 专题4 化学实验基础 第12讲 化学实验方案与设计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2 专题4 化学实验基础 第12讲 化学实验方案与设计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2 专题4 化学实验基础 第12讲 化学实验方案与设计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2 专题4 化学实验基础 第12讲 化学实验方案与设计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2 专题4 化学实验基础 第12讲 化学实验方案与设计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2 专题4 化学实验基础 第12讲 化学实验方案与设计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2 专题4 化学实验基础 第12讲 化学实验方案与设计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图③中收集氨气的试管中的导管应通到试管底部,C项错误;

图④中加热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被加热的物质为NaHCO3,加热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则被加热的物质为Na2CO3,D项正确。

[答案] D

4.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

①铜与浓硝酸反应;

②铜与稀硝酸反应;

③铜与氧气反应生成CuO,CuO再与稀硝酸反应。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消耗的硝酸的量:

①>

②>

B.对环境造成的危害,③最小

C.因铜与浓硝酸作用最快,故制取硝酸铜的最佳方案是①

D.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质量相等

[解析] 法①消耗的HNO3多,且产生的污染性气体也多,最佳方案应是③。

5.(2014·

安徽卷)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依据下表提供的主要仪器,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仪器

试剂

A

分离Br2和CCl4混合物

分液漏斗、烧杯

Br2和CCl4混合物、蒸馏水

B

鉴别葡萄糖和蔗糖

试管、烧杯、酒精灯

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银氨溶液

C

实验室制取H2

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

锌粒、稀硝酸

D

测定NaOH溶液浓度

滴定管、锥形瓶、烧杯

NaOH溶液、0.1000mol·

L-1盐酸

[解析] 分液漏斗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而Br2和CCl4相互溶解,A项不合理;

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光亮的银镜,而蔗糖与银氨溶液无此现象,故B项正确;

锌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氮的低价氧化物——NO,甚至生成N2或NH4NO3,不生成H2,故C项错误;

D项中缺少指示酸碱恰好反应的指示剂,故D项不能达到目的。

[答案] B

6.(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Ⅰ)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实验结论

稀硫酸

Na2S

AgNO3与

AgCl的浊液

Ksp(AgCl)>

Ksp(Ag2S)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

水性、氧化性

稀盐酸

Na2SO3

Ba(NO3)2

溶液

SO2与可溶性

钡盐均可生成

白色沉淀

浓硝酸

Na2CO3

Na2SiO3

酸性:

硝酸>

碳酸>

硅酸

[解析] 分析①和②中物质发生的反应以及所产生的气体与③中物质的反应,根据相关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A.Na2S与稀硫酸发生反应:

Na2S+H2SO4===Na2SO4+H2S↑,H2S气体通过导管进入③,产生Ag2S黑色沉淀,可能是H2S与AgNO3反应的结果,不能得出Ksp(AgCl)>

Ksp(Ag2S)。

B.浓硫酸使蔗糖发生脱水炭化,并与生成的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SO2和H2O,混合气体通过导管进入③,其中SO2与溴水发生反应:

SO2+Br2+2H2O===H2SO4+2HBr,该过程中浓硫酸体现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C.稀盐酸与Na2SO3发生反应:

Na2SO3+2HCl===2NaCl+SO2↑+H2O,SO2与Ba(NO3)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BaSO4沉淀,若③中为BaCl2等可溶性钡盐,则不能生成沉淀。

D.浓硝酸与Na2CO3发生反应:

Na2CO3+2HNO3===2NaNO3+CO2↑+H2O,说明HNO3的酸性强于H2CO3。

③中Na2Si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但不能据此证明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其原因是浓硝酸具有强挥发性,挥发出的HNO3气体与CO2一并进入Na2SiO3溶液,且均能与其发生反应而产生H2SiO3沉淀。

7.下述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编号

实验设计

证明盐酸的酸性

比醋酸强

用同一电路测等体积盐酸、醋酸溶液的导电性

证明H2CO3酸

性比H2SiO3强

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

证明钠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向CuCl2溶液中投入金属钠

证明溶液中含有I-

向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

[解析] 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盐酸和醋酸的浓度不一定相同,所以二者的强弱不能通过此实验确定,A选项错误;

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发生反应CO2+Na2SiO3+H2O===Na2CO3+H2SiO3↓,利用了“强酸制弱酸”原理,所以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B选项正确;

将钠投入氯化铜溶液中,钠与水先反应,所以不能置换出铜,不能证明钠的金属性比铜强,C选项错误;

能使淀粉变蓝的是单质碘,碘离子不能使淀粉变蓝,D选项错误。

8.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解析] 生成的CO2气体没有干燥,把H2O的质量也当成CO2的质量,导致CO2的质量偏大。

9.(2014·

浙江嘉兴一模)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

、CO

、NH

、Fe3+、Fe2+、Al3+和Na+。

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

A.c(Fe3+)=0.2mol·

L-1

B.溶液中至少有4种离子存在,其中Cl-一定存在,且c(Cl-)≥0.2mol·

C.SO

、Na+一定存在,CO

、Al3+一定不存在

D.要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其操作为:

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水,无现象,再加KSCN溶液,溶液成血红色,则含有Fe2+

[解析] 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说明有NH

,而且为0.02mol;

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有Fe3+,但由于Fe2+极易被氧化为Fe3+,所以Fe3+与Fe2+至少存在一种,又由于Fe3+(或Fe2+)不能与CO

共存,所以原溶液中没有CO

根据过滤、洗涤、灼烧后得1.6g固体(Fe2O3)可知,铁元素为0.02mol;

滤液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有Na+,但不能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Na+,因为在加入过量NaOH溶液时,引入了Na+;

通入足量CO2无现象,说明无Al3+;

产生不溶于盐酸的4.66g沉淀,说明有SO

,且为0.02mol;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一定有Cl-,且至少为0.02mol;

由此可知,原溶液中NH

、SO

、Cl-一定存在,Fe3+与Fe2+至少有一种存在;

Na+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Al3+一定不存在。

10.(2015·

河北衡水中学调研)化合物SOI2、SOBr2、SOCl2、SOClF、SF4、SBrF3、SOBrCl在水中容易水解,但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有产物都是可溶的。

现将其中的一种化合物A配成溶液,稀释后分成几份,分别加入一系列0.1mol·

L-1的试剂(已知氟化钙难溶于水)。

列表如下:

加入试剂

测出结果

实验

结论

硝酸和硝酸银

产生淡黄色沉淀

(a)

氯化镁

无沉淀

溶液微热后,再用NH3将pH调到7,然后加入硝酸钙

无明显反应

(b)

向该物质的酸性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然后加入硝酸钡

高锰酸钾的特征颜色消失,加入硝酸钡后产生白色沉淀

氯化铁、四氧化碳

四氧化碳层不显紫色

(c)

根据实验结果,下列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结论(a)一定含有Br-,可能含有Cl-

B.实验结论(b)排除F-

C.实验结论(c)排除I-

D.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SOBr2

[解析] A项,溶液中加硝酸银生成淡黄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溴离子,可能有氯离子;

B项,根据氟化钙难溶于水,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无氟离子;

C项,假设溶液中有碘离子,遇到氯化铁会生成碘单质,而四氯化碳层不显紫色,说明溶液中不含碘离子;

D项,综合上述分析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SOBr2或SOBrCl。

11.(2014·

浙江名校联考)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原因解释不合理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原因解释

将一片较薄的铝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铝片慢慢

熔化呈液

滴状  

铝表面的氧化膜致密且熔点很高,阻碍铝与氧气的接触,同时铝的熔点较低

将等表面积的镁条、铝片(均除去氧化膜)分别放入装有等浓度、等体积盐酸的两支试管中

都产生气

泡,镁条

表面产生

气泡更快

镁的金属性比铝的金属性强,镁更易失去电子,所以反应更快

在打磨过的铁片上先滴一滴饱和食盐水,再滴一滴酚酞

液滴的外

圈先出现

红色  

铁片不纯含有碳元素,铁、碳与食盐水形成原电池,溶液外圈发生吸氧腐蚀,导致c(OH-)增大,溶液呈碱性

取少量淀粉和稀硫酸,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

未见砖

红色沉

淀生成

淀粉水解后没有葡萄糖生成

[解析] 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需要先加NaOH溶液中和硫酸,然后再加新制Cu(OH)2悬浊液,D错。

12.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几种无机离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温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解析] 原溶液中加入硝酸钡和盐酸生成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可能存在SO

或Ag+,A项错误;

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加入的盐酸引起的,C项错误;

因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

,B项正确;

加入KSCN得到红色溶液,Fe3+可能是由原溶液中的Fe2+被NO

氧化而来的,故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Fe3+,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5·

江苏卷)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KClO溶液,并通过KClO溶液与Fe(NO3)3溶液的反应制备高效水处理剂K2FeO4。

已知K2FeO4具有下列性质:

①可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②在0℃~5℃、强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③在Fe3+和Fe(OH)3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④在酸性至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反应生成Fe(OH)3和O2。

(1)装置A中KMnO4与盐酸反应生成MnCl2和Cl2,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制备的Cl2通过装置B可除去________(填化学式)。

(2)Cl2与KOH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生成KClO3。

在不改变K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的条件下,控制反应在0℃~5℃进行,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备K2FeO4时,KClO饱和溶液与Fe(NO3)3饱和溶液的混合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纯K2FeO4粗产品[含有Fe(OH)3、KCl等杂质]的实验方案为:

将一定量的K2FeO4粗产品溶于冷的3mol·

L-1KOH溶液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

饱和KOH溶液,乙醇;

除常用仪器外须使用的仪器有:

砂芯漏斗,真空干燥箱)。

[解析] 

(1)用饱和食盐水可除去Cl2中的HCl。

(2)为防止Cl2与KOH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生成KClO3,应缓慢加入盐酸以控制Cl2与KOH反应的速率,同时应将C装置置于冰水浴中。

(3)因K2FeO4在Fe3+和Fe(OH)3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为防止Fe3+过量,应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Fe(NO3)3饱和溶液缓慢滴加到KClO饱和溶液中。

(4)先用砂芯漏斗过滤除去Fe(OH)3,滤液中含K2FeO4、KOH、KCl,利用K2FeO4微溶于浓KOH溶液的性质,将盛有滤液的烧杯置于冰水浴中,然后加入饱和KOH溶液,搅拌、静置后用砂芯漏斗过滤,析出的K2FeO4晶体用适量乙醇洗涤2~3次后,用真空干燥箱干燥即得产品。

[答案] 

(1)2MnO

+16H++10Cl-===2Mn2++5Cl2↑+8H2O HCl

(2)缓慢滴加盐酸 装置C加冰水浴

(3)在搅拌下,将Fe(NO3)3饱和溶液缓慢滴加到KClO饱和溶液中

(4)用砂芯漏斗过滤,将滤液置于冰水浴中,向滤液中加入饱和KOH溶液,搅拌、静置,再用砂芯漏斗过滤,晶体用适量乙醇洗涤2~3次后,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14.(2015·

江苏卷)实验室以苯甲醛为原料制备间溴苯甲醛(实验装置见下图,相关物质的沸点见附表)。

附表 相关物质的沸点(101kPa)

物质

沸点/℃

58.8

1,2二氯乙烷

83.5

苯甲醛

179

间溴苯甲醛

229

其实验步骤为:

步骤1:

将三颈瓶中的一定配比的无水AlCl3、1,2二氯乙烷和苯甲醛充分混合后,升温至60℃,缓慢滴加经浓H2SO4干燥过的液溴,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冷却。

步骤2:

将反应混合物缓慢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搅拌、静置、分液。

有机相用10%NaHCO3溶液洗涤。

步骤3:

经洗涤的有机相加入适量无水MgSO4固体,放置一段时间后过滤。

步骤4:

减压蒸馏有机相,收集相应馏分。

(1)实验装置中冷凝管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锥形瓶中的溶液应为________。

(2)步骤1所加入的物质中,有一种物质是催化剂,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

(3)步骤2中用10%NaHCO3溶液洗涤有机相,是为了除去溶于有机相的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步骤3中加入无水MgSO4固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

(5)步骤4中采用减压蒸馏技术,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

[解析] 

(1)锥形瓶中可用NaOH溶液吸收沸点低的溴。

(2)苯甲醛和溴是反应物,1,2二氯乙烷是溶剂,无水AlCl3是催化剂。

(3)有机物中混有HCl和Br2,可用NaHCO3溶液将其除去。

(4)无水MgSO4有吸水性。

(5)减压蒸馏可降低馏出物的沸点,因此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分离它们,而低温下间溴苯甲醛难被氧化。

[答案] 

(1)冷凝回流 NaOH

(2)AlCl3

(3)Br2、HCl

(4)除去有机相的水

(5)间溴苯甲醛被氧化

15.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发生装置如下图所示)。

(1)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往烧瓶中加入MnO2粉末

B.加热

C.往烧瓶中加入浓盐酸

(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

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甲方案:

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AgCl质量。

乙方案:

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

丙方案:

与已知量CaCO3(过量)反应,称量剩余的CaCO3质量。

丁方案:

与足量Zn反应,测量生成的H2体积。

继而进行下列判断和实验:

①判定甲方案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进行乙方案实验:

准确量取残余清液稀释一定倍数后作为试样。

a.量取试样20.00mL,用0.1000mol·

L-1NaOH标准溶液滴定,消耗22.00mL,该次滴定测得试样中盐酸浓度为__________mol·

L-1;

b.平行滴定后获得实验结果。

③判断丙方案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已知:

Ksp(CaCO3)=2.8×

10-9、Ksp(MnCO3)=2.3×

10-11]

④进行丁方案实验:

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器具已略去)。

(ⅰ)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_______转移到__________中。

(ⅱ)反应完毕,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直至不变。

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

[解析] 

(1)注意加药品时先加入固体MnO2,再通过分液漏斗加入浓盐酸,最后才能加热。

(2)①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nO2+4H++2Cl-

Mn2++Cl2↑+2H2O,可以看出反应残余溶液中c(Cl-)>

c(H+),用甲方案测得的是c(Cl-),而不是c(H+)。

②根据c(盐酸)·

V(盐酸)=c(氢氧化钠)·

V(氢氧化钠),c(盐酸)=c(氢氧化钠)·

V(氢氧化钠)/V(盐酸)=22.00mL×

0.1000mol·

L-1/20.00mL=0.1100mol·

L-1。

③由于Ksp(MnCO3)<

Ksp(CaCO3),过量的CaCO3要转化为一部分MnCO3,由于M(MnCO3)>

M(CaCO3),故最终剩余的固体质量增加,导致测得的c(H+)偏小。

④如果把残余清液转移到Zn粒中,则Y形管内壁就会附着一些清液;

Zn与盐酸反应放热,因此,冷却后气体的体积将缩小。

[答案] 

(1)ACB 

(2)①残余清液中n(Cl-)>

n(H+)(或其他合理答案) ②0.1100 ③偏小 ④(ⅰ)Zn粒 残余清液

(ⅱ)装置内气体尚未冷至室温

16.Ⅰ.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某白色固体X,已知某成分可能是碳酸或亚硫酸的钠盐或钾盐,且成分单一。

现某化学小组通过如下步骤来确定其成分:

(1)阳离子的确定

实验方法及现象:

_______________。

结论:

此白色固体是钠盐。

(2)阴离子的确定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白色固体全部溶解,产生无色气体,此气体能使溴水褪色。

②要进一步确定其成分,需继续进行如下实验:

取适量白色固体配成溶液,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Ⅱ.确认其成分后,由于某些原因,该白色固体部分被空气氧化,该化学小组想用已知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来确定变质固体中X的含量,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①:

称取样品1.000g。

步骤②: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③:

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用0.01mol·

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写出步骤③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在配制0.01mol·

L-1KMnO4溶液定容时若仰视,则最终测得变质固体中X的含量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滴定结果如表所示:

滴定

次数

待测溶液的

体积/mL

标准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mL

滴定后刻度/mL

1

25.00

1.02

21.03

2

2.00

21.99

3

20.20

则该变质固体中X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解析] Ⅰ.

(1)题干中的一个关键信息是白色固体成分单一,由阳离子检验的结论可知该盐是钠盐,检验Na+,要通过焰色反应。

(2)由实验①②可知该盐是Na2SO3,Na2SO3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Na2SO4。

Ⅱ.

(1)酸性KMnO4作强氧化剂,氧化SO

(2)配制0.01mol·

L-1KMnO4溶液定容时若仰视,使c(KMnO4)减小,则在进行滴定操作时消耗V(KMnO4)会变大,导致测得变质固体中Na2SO3的含量偏大。

(3)分析滴定数据,第3次滴定数据明显偏小,滴定中误差较大,计算时应舍去。

由第1、2次滴定数据可知平均消耗V(KMnO4)=20.00mL,n(KMnO4)/n(Na2SO3)=2/5,n(Na2SO3)=5×

10-13mol,m(Na2SO3)=0.63g。

[答案] Ⅰ.

(1)取固体少许,进行焰色反应实验,焰色为黄色

Ⅱ.

(1)2MnO

+5SO

+6H+===2Mn2++5SO

+3H2O 

(2)偏大 (3)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