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6247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题报告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结题报告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结题报告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结题报告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结题报告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结题报告1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结题报告1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结题报告1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结题报告1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结题报告1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结题报告1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结题报告1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结题报告1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题报告1文档格式.docx

《结题报告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题报告1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结题报告1文档格式.docx

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

他认为和谐的教育就是要把学生认知的过程和实践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育技术的顶峰——即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

”他强调,和谐是教育体系中一种指导思想,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它能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3.教育学依据: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

4、.生理学依据:

生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心情愉快、精神饱满时,脑垂体就会使内分泌系统积极活动,血糖增加,新陈代谢联系易于建立,并能使旧的神经联系活动起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转变语文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教学观念,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农村小学的教育特色。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地发展,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

3、建立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系统,实现师生综合素质的持续和谐发展。

4、构建体现和谐课堂教学环境的操作模式;

形成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实践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了解学生课业负担和语文学习效果等实际情况,分析学生心理。

2、探求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的统一。

尝试和谐课堂教学环境的案例教学研究。

3、关于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环境的教学策略及学习方式研究。

4、制定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环境的模式、方法及评价措施。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思路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1)调查摸底,提出课题。

(2)申报课题,批准立项。

(3)成立课题实验组织机构。

(4)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5)培训相关教师,组织加强理论学习

2、研究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4月)

该阶段要完善课题理论准备,推行实验方案,优化教学过程,不断反思并改进。

3、总结评定阶段:

(2014年5月——2014年6月)

(1)举行座谈会,谈得失感受。

(2)总结科研成果。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接受上级科研部门的鉴定和评估。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

在研究前期采用问卷、谈话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

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

3、实践法。

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修改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

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

4、经验总结法。

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全面的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教育教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六、研究的基本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好学、乐学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开放的心态、参与的热情、积极的求知欲,使其成为课程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我们将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阵地,通过问卷调查、理论学习、听课评课、个案分析、比较研究、经验总结等一系列的活动,有效实施研究。

(一)问卷调查,课堂观测

课题开题前,我们首先进行一次学生问卷调查。

其目的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及学生的需求,为课题有针对性地展开做好前期准备。

我们以选择题(单项或多项)的形式,设计了几个问题对学生进行调查。

在一项“如果你喜欢这门课,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多项选择中,有70.9%的学生选择“教师的语言生动、风趣,很有感染力”,有67.8%的学生选择“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我们在活动中体验与感悟”;

在一项“你如果不喜欢一门学科,不喜欢的原因是什么”的多项选择题中,58.4%的学生选择“教师讲课形式单一,语言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

在一项“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模式”的问题选项中,83.3%的学生选择喜欢“小组探究性学习,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在一项“上课不举手的原因”选项中,51.1%的学生因为胆小,怕说错,被他人笑话而不敢发言,而45%的学生没考虑成熟。

这些调查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心理,我们心中有了努力的方向。

接着我们课题组成员走进课堂,开展了一轮听课评课活动。

其目的是了解诊断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方面的因素。

我们每周讲一节听三节语文课,每次听课之后,我们都对照“课堂教学评价表”对课堂教学情况,尤其是课堂上师生互动情况进行诊断分析,一起查找存在问题,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课堂教学中影响师生积极互动的两个重要元素(“教师”和“学生”),开展了会诊分析工作。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影响和谐高效课堂的因素如下:

从“教师”角度来看:

●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师仍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多采用问答式教学和灌输式教学,师生互动少。

教师只重视个别学生,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其结果是一部分学生不能参与到课堂上来,没有成为课堂的主人,导致这些学生不爱动脑筋,语言表达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低。

个别差生经常不回答问题,被老师遗忘。

●课堂上学生朗读时间短,朗读方法单一,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教师就着急讲解分析课文,并将答案强加给学生,学生能力很难提高,课堂效率低。

●教师给学生看书思考的时间短,急于要求学生回答问题,造成多数学生沉默,课堂气氛不活跃。

●教师的心态是决定因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之一是调整学生的心态。

教师的心理状态不佳,学生就会感到一种精神压力,思维的积极性会受到束缚,以致师生配合不默契。

教师心态不佳主要表现有:

其一,教师说了算,稍不如意,心理就难以平静,对学生老板着一副严肃的面孔,错把“严厉”当“严格”。

其二,准备不足,心中无数,上课提不起精神,照本宣科,语言平淡无味,课堂稀稀拉拉,气氛松散沉闷。

其三,对学生的期望值不适当,少数学生成绩不及预期的好,引起教师的情绪波动,过多批评责怪,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怕学厌学。

其四,把个人生活中的不愉快带进课堂,迁怒于学生,人为地把课堂气氛搞得很紧张。

●教师缺乏激情。

课堂上教师表情严肃,对学生很少有笑容,太一本正经,课堂气氛沉闷,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

●教师在课堂上吝惜鼓励的话语,批评多表扬少,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实行惩罚,如罚学生站立,语言尖刻,使学生产生畏惧感,导致学生产生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

●教师上课不用普通话,方言太多,语言表达随意性强,让学生产生听觉疲劳,注意力不集中。

从“学生”角度来看:

●学生的心态是基本因素。

学生心理状态不佳,就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积极配合教师,创设课堂中的融洽气氛。

具体表现为:

(1)注意力分散。

如,课间活动过度兴奋,上课时人在室内,心在室外。

(2)学生胆子小,课堂上怕“说”错,怕挨教师批评或被同学取笑;

●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语言表达能力薄弱,不会“说”。

●有的学生上课习惯差,课堂上不会专心倾听,不爱动脑筋。

●有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积极性。

以上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和谐高效课堂前进的脚步,如何改变这些现状,值得研究。

(二)学习理论,反思改进。

1.学习理论

开展“问卷调查”和一轮“听课评课”之后,我们感受到了课改理念与课堂教学的巨大差距,也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说与做不一致,导致课堂的不和谐,低效率,如教师跟少数学生之间有互动,学生跟学生之间互动少,多数学生不能在课堂上成为主体,并积极、快乐地学习;

学生的思维没有张力,教师的引领作用体现得不够;

教师的语言缺乏感染力,不吸引学生……面对这些问题的症结究竟应该开出怎样的良方,成为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

我们静下心来开展了学习、研读活动。

我们期待通过与专家学者的交流,得到帮助。

我们首先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读了《新教育之梦》,、《课堂中的心灵交融》、《名校课模讲座》等系列文章。

我们还聆听了教务主任郝景平作的专题讲座----《如何打造和谐高效课堂》,讲座中着中讲述了关键的四个环节。

通过讲座,我们课题组教师受益匪浅。

我们还观摩了杜郎口和九门的教学模式,又看了一些名师大家上的录像课,真是收益颇多,我们和经过反复斟酌将其精髓运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找到适合我们农村小学的教学模式。

2.反思改进。

课题组经常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及时进行反思研讨。

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老师各自上了校级以上课题研究课共20多节。

上课结束后,课题组教师结合课堂实际,针对“和谐和高效课堂”这一课题进行分析,课题组人员内认真评议,明确优点与不足,针对不足之处进行下一节课的改进。

争取在短时间内提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探索研究。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分层,课堂提问要分档。

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制定适度而又有层次的教学目标。

即每节课最好设置基本目标和提高目标。

基本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达到的最低限目标,是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而提高目标则是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这样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使后进生不会“望而生畏”,也使优等生不会“索然无味”。

课题组的白冰肖老师将学生按不同阅读水平分组,每8人一组,并编上号,课堂上对不同的学号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留下不同的研究问题,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积极参与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这样既照顾整体又发展个体的学习差异,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明显上升。

(二)课堂提问要分档。

课堂提问是激发求知欲望,引起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又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设置问题应围绕教学重点,难易搭配。

比如小学高年级对生字新词的掌握,课文内容的把握,重点句子的体会,表达方法的欣赏,写作技巧的运用,就应该形成递进式设计,从易到难。

根据南城程度,交给不同的学生研究。

王玉巧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水平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小组7到8人,各小组问题不完全一样,要完成的任务也不同,从这样的形式和内容来看,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或兴趣分层学习,即尊重了个体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和问题。

我们每周各自选取教材上的一篇课文,一起研究,群策群力,从备好课堂教学的“导语”“过渡语”入手,精心设计提问、提炼教学语言。

如人教版第十一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个美丽而又悲伤的故事。

通过研读教材,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同学们在亲人的关怀,童话的陪伴下健康成长,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然而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和你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我们就一同来关注一下这个小女孩的命运吧。

文章的主线是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于是就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研读探讨:

“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从哪里体现”,“作者对小女孩流露出什么感情,从哪里体现”,“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

让学生按各自不同的发展水平自由尝试探索,学生在自读探究课文之后,各展其长,自由发挥。

学生相互交流中,教师适时点拨,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最终,中下水平的学生能对课本的语言进行概括,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在交流“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的问题时,竟然有几个学生在几分钟内各自写了写了一首较完美诗送给小女孩,表达对她们的关注,令人感动,也令人称奇。

(四)用精心锤炼的教学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陶醉在教师的语言艺术中。

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虽然不太多,但要具有感染力,还要有指导作用,启发作用,就像海上的航标,舵手能根据航标安全到达目的地。

如《山中访友》一文,在第二课时学习中,张老师就用了这么几句话:

山林中有作者的几位朋友,他们是谁?

作者是怎样和他们交上朋友的?

你喜欢作者的哪几位朋友?

学生开始积极的自学、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时每组发言都很踊跃。

交流完后,张老师说:

你们愿意和大自然交朋友吗?

你想和谁交朋友呢?

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大家好么?

课堂上的气氛再次活跃起来,学生模仿作者用优美的的语言说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恰当使用激励性语言。

教师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能给学生信心和勇气,还要用热情、微笑、活力感染学生,用关爱的目光和饱含激情的话语影响学生。

 新课改强调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不仅可以教师评价学生,也可以学生评价教师、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等,使学生更加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

比如:

“你说得太好了,老师和你想得完全一样”、“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不要怕,大胆地说,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分享一下”。

启发学生评价教师:

“老师这样想好吗?

好在哪里?

”、“我认为他理解得不全面,我来补充一下”、“老师,他说得不完整,我可以补充一下吗?

”这样做,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合作探究,大胆质疑,主动学习,教师巧妙引导,整个课堂充满了平等、和谐的气氛,进而展现自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六)、要善于抓住教学的契机,增进师生和谐。

作文教学是联络师生感情的重要途径。

要在充分了解学生主体特点的基础上。

从不同方位、多种渠道让学生进行多种情感体验,丰富他们健康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要求学生写随笔,及时准确地把学生生活中的各种感受,包括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记在本子上,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具备较为丰富的写作材料,到达一定阶段,并会产生写作的冲动,自觉地用文字表达出来。

教师安排写作文也要把握时机。

如5月11日周末是母亲节,第二天张老师给学生的作文题目是《给母亲的一封信》,学生不愿当面说的话,都在纸上倾诉出来,感情得到宣泄。

并要求学生交给母亲看后写上母亲的看法。

看了家长的评语,我也心潮澎湃。

家长被孩子的作文感动,大多数家长的评语也让孩子感动地落泪。

家长对这次作文活动非常赞同,有的评价很高。

这次作文不仅展现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变成了一次感恩活动,增进了学生和家长的亲和力,也拉近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关系。

六年级学生即将离开母校升入初中,他们有许多不舍和留恋,为了让他们尽情挥洒,我在安排作文题目《给老师的一封信》之前,我先给学生读了自己写的《给学生的一封信》,学生眼里有了泪花,连后进生都被感动了,这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强烈欲望,结果大部分学生的作文都非常成功。

后来我又安排了题目为《难忘的小学生活》的作文,观察到有四五个学生遇到了困难,就单独给他们指导,从材料到结构的安排,没想到他们只用了三十多分钟就完成了,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啊。

我及时鼓励,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从他们眼中流露出对老师的感激。

和谐课堂不是大多数学生的不断成长和完善,而是每一位学生的不断成长和完善。

通过一年的实践,学生写作已大有改观,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开始关注生活,积累感受,并能在写作中注入自己真实的感情,取得了以情动人的艺术效果。

另一方面,教师更应该珍惜课内的作文前指导,在作文课上教者要善于抓住教学的契机,适时地引导学生结合作文要求寻找以往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或感受,进行联想,帮助他们培养写作情感。

学生经过了感情的酝酿,会渐渐进入写作情境,当他们文思如潮时,再动笔写作,这样,才能写出有情有色、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好作文在班内或学校报栏上得到展览,最优秀的作文寄给《智力开发报》发表,这样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七)把活动带进课堂,促进和谐创新。

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师充当什么角色呢?

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教”学生,而是与学生一起学习,教师始终是学生的高智商伙伴,能够轻松自然地对课堂活动进行调控,引导学生快乐完成学习任务,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班与班之间和本班内举办一些活动,使学生有“说”的内容和“说”的机会,如,每周的班会按小组轮流主持。

每天中午的播音之声节目都有学生自己选内容、写内容并进行播送。

每五周一次演讲赛,也由学生主持。

辩论会也经常举行,让学生对某一事、某一物、某一社会现象来个“百家争鸣”;

不定期地给学生提供一个话题,如“小学生可不可以看武打小说”、“当班干部会不会影响学业成绩”等,让学生回家搜集材料、整理信息,然后把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有一次辩论的主题是“科技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我安排好主持人两人,一人负责正方,一人负责反方,督促学生搜集材料并进行筛选,充分准备之后,辩论会如期举行。

老师只是一个旁听者,学生辩论有理有据,事实充分,证据确凿,绝大多数学生发了言,最后达到高潮,掌声不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的大胆创新令老师感动。

活动课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各种能力得到同步提高,不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让学生认识了科技发展的程度和环境污染的现状,从课堂延伸到了社会,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视野开阔了。

教师指导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增进了师生的感情交流。

在活动中老师用微笑和期待的眼神给学生鼓励自信,这边是心与心的交流,将师生和谐推向深入。

观看了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节目后,我也萌生了让学生过把诗词隐的念头。

先让学生搜集将1—6册所有古诗词,我又补充了20首课外优秀诗词,让学生背熟理解,了解作者和背景。

学生兴致很高,掀起了诗词背诵的高潮。

准备一定时间后,在课堂上举行了“诗词大比拼”活动。

学生非常喜欢这个活动课,这次活动由学生自己推选主持人,其他同学积极配合。

主持人操办这次活动,需要多种能力和较高的心理素质,他们在整个过程中反复修改程序,达到满意为止。

这次活动非常成功,评出了冠亚军,我还给他们拍了照片,张贴在学校专栏内。

这次活动课不仅丰富了知识,让学生感受了中华诗词的魅力,也传承了中国的古典文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

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农村学生的学习生活,积累了写作素材(学生将这些活动作为写作素材),也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是和谐高效课堂的鲜活体现。

在开展活动的方法操作上,教师甘当“配角”,让学生唱主角,让他们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内化语言,表达语言。

(三)总结提升。

老师们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养成了善于反思、乐于总结的好习惯。

开展课题实验以来,课题组教师认真撰写论文和教学案例、教学随笔。

可以说,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积累、在反思中提升,这已成为老师们行动研究的轨迹,课题的研究有力地提高了中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推动了和谐和高效课堂的发展。

七、研究成果:

经过一年的“小学语文和谐课堂和高效课堂”课题的研究”,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我们以深入学习、研究、实践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为导向,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渠道,努力探索语文教学中的和谐和高效课堂的有效途经,方法和基本规律,实验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效果。

1、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所教学科的热爱以及爱生如子的深情和期望,是赢得学生亲近和交往的前提条件。

教师利用学生对老师的敬佩和信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这是因为,喜欢老师的学生希望让老师时刻看到自己的优点,上课认真听讲,踊跃发言,希望老师更喜欢自己。

如果在老师面前表现不佳,学生自己会觉得对不住老师,会害怕失去老师的信任。

即使是他的同学对不起老师,如同学没有认真听课或没有完成作业,他也会自责,进而帮助同学做工作,使其改变学习态度,共同进步。

而师关系冷漠、隔阂,即使教师有合理、适宜的期望也会被学生拒绝,无法得到他们的配合,成为其前进的阻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课堂上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

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差异性的原则组织教学。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要尊重差异、发展个性的教育。

如何做到既照顾整体又发展个体呢?

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异,将其教学目标分层,作业分档。

不同目标得根据学生能跳一跳摘苹果来定。

根据阅读水平或兴趣分层学习,即既促进整体发展又照顾了个体的进步。

还利于了学生的合作。

多关注差生的学习,多给他们鼓励和信心,使其不断进步。

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没有看客,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这样既促进整体发展又照顾了个体的进步。

3、创建了适合农村小学的教学模式:

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

教师教学理论业务水平的提高,给课堂注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

自主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式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

由原来的不敢说到大胆表述,课堂气氛有沉闷到活跃,学生的作业量少了,但学习成绩由原来的平均六十多分到七十多分,尤其是作文水平大幅度提升,由原来不会写,怕写作文到喜欢写作,涌现出许多素质高的主持人、演讲者、写作能手等。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适合我们农村小学。

4、学生有了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得到了尊重。

活动课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品尝了辩论会带给他们的新鲜和喜悦,诗词背诵大赛让学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演讲赛展示了学生的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