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屏边县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6321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屏边县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省屏边县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云南省屏边县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云南省屏边县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云南省屏边县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云南省屏边县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云南省屏边县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云南省屏边县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云南省屏边县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云南省屏边县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云南省屏边县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云南省屏边县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云南省屏边县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屏边县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云南省屏边县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屏边县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屏边县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B.“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

C.“大跃进”运动的全面推进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6.《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五条规定:

物品之转让,通过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时缔结契约的方式,并通过在出庭辩论时于最高审判官前对该物品所有权之否认的方式。

这一规定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

A.严控被统治阶级的转让行为B.在法律行为中强调程序合法

C.重视商品经济中的道德因素D.宣扬民主制度对公民的意义

7.《希腊城邦制度》序曰:

“希腊史,从头到尾是多中心的。

”其中“多中心”是指(  )

A.城邦林立B.派系众多C.经济繁荣D.文化多元

8.“自由的巴黎,它给法兰西作出榜样,尊劳动为至高无上的主人来支配发抖的老板们……”这首法国诗歌反映的是(  )

A.攻占巴士底狱B.《人权宣言》颁布

C.第一帝国诞生D.巴黎公社建立

9.《史记》载:

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10.周礼规定,天子三架编钟三面摆置,诸侯两架编钟两面摆置,大夫一架编钟一面摆置。

这表明西周时期(  )

A.分封制度瓦解B.音乐教育普及

C.冶铁技术发达D.等级制度森严

11.近代著名川籍企业家卢作孚曾经深情回忆:

“每晨宜昌……岸上每数人或数十人一队,抬着沉重的机器,不断地歌唱;

往来的汽笛,不断地鸣叫;

轮船上起重机的牙齿不断地呼号,配合成了一支极其悲壮的交响曲,写出了中国人动员起来反抗敌人的力量。

”上述情形发生的背景是()

A.重庆、沙市开放为通商口岸B.南京、武汉相继沦陷

C.中国军队即将开赴滇缅战场D.反法西斯盟国援华抗战

12.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敦促洋人谨守合法贸易,主动上缴鸦片。

在遭到外国商人拒绝后,他宣布全面断绝对外通商,封锁烟馆,直至外国人答应交出鸦片。

林则徐采取这种“先礼后兵”的策略主要是为了(  )

A.树立平等交往的形象B.扩大对外贸易的需要

C.达到禁绝鸦片的目的D.应对敌强我弱的态势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25分)学习历史要关注文明演进中的重要转型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朝后期,中国政治混乱。

……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

——[美]杰里·

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方面唐和宋之间起了变化,这就是中古和近世的差别……首先,从政治上讲,是贵族政治的衰落,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

与此同时……选用官吏的方法,由从贵族阶级中推举变为通过考试录用了。

——摘编自李庆《关于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等

材料三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

这促使中国的有志之士检讨前30年新政的得失,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另外一方面,《马关条约》以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方式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等

(1)指出材料一中“政治混乱”的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韩非有关“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变革”在政治方面的反映。

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市”有哪些发展?

(3)根据材料三,概括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4.(12分)历史的精彩之处,不仅出现在稳定时期,更出现在新旧交替时期。

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

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

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请回答:

大陆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台湾史学界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请阐述他们各自的理由,谈谈你对历史分期的认识。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

“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

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

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

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

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

……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

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6年,当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时,德军将领们对于他的决定和可能挑起的法国反应感到十分忧惧。

由于他们的抗议,结果,(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但是在1938年3月,当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

——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材料二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

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

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

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

……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

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

在英国的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

张伯伦对国人报告说,他带来“我们时代的和平”

(1)材料一中希特勒采取了哪些行动?

反映了希特勒怎样的心理变化?

指出这些行动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法推行什么政策有关?

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史启示?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

……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要说是皇帝了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材料二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

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

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成拿破仑称帝的因素。

(2)材料二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其个人原因何在?

但有人认为,华盛顿实际上具备称王的条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关甚至难以戴稳”?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泰戈尔的小说《戈拉》借两位主人公对印度现代化障碍性问题的激烈争论和现实探讨,鼓励印度知识分子自觉地把自身的命运与印度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鲁迅的《呐喊》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深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两者都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2.【答案】D

【解析】分权之下各部门形成程序化分工,必然影响行政效率,故A项错误;

中国唐代分相权的目的是加强皇权,而不是以限权为目的,故B项错误;

中国唐代的三省权力相互制约,但最终集权于皇帝,皇权至高无上,不可能有权力的平衡,故C项错误;

唐朝的三省体制基本为宋元所沿袭,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分权理论和英国洛克的分权理论为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政体奠定了理论基础,故D项正确。

3.【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侯国拥有地方自主权,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增殖户口,增加地税收入,大大超过侯国以外郡县直接控制地区,故D项正确;

封国制度地方权力过大,不利于中央集权加强,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故A项错误;

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是实行分封制,建立了许多王国,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故C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说明该材料与农民战争有关。

《海国图志》是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著作,与农民战争无关,故A项错误;

《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但没有反映农民的愿望,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故B项正确;

《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著作,与农民战争无关,故C、D项错误。

5.【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这是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讲话针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如何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方法。

故选A项。

这次讲话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故可排除B、C、D三项。

6.【答案】B

【解析】材料中说明转让的程序,并不是不允许转让,故A项错误;

材料中“物品之转让,通过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时缔结契约的方式”的信息说明罗马法强调了程序合法性,故B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提及道德因素,故C项错误;

民主制度不是材料中反映出的信息,故D项错误。

7.【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文明是该地区众多城邦文明的体现,故A项正确;

B项与D项都是在城邦体制下形成的,故B、D项错误;

C项体现不出“多中心”,故C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尊劳动为至高无上的主人来支配”体现维护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

攻占巴士底狱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开始时期发生的,与材料中“尊劳动为至高无上”不符,故A项错误;

《人权宣言》同样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并不是对无产阶级利益的保护,故B项错误;

第一帝国是拿破仑为保卫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而建立的资产阶级军事专政,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其政权组成和政策实施都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故D项正确。

9.【答案】D

【解析】此题可将问题表征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的原因是()”。

“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风”?

对于没有文言文障碍的同学而言,答案不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

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

为什么效仿?

公孙弘的成功,对于具有政治敏感“天下学士”而言,不难把握“儒学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

10.【答案】C

【解析】通过材料中的“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说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神权与政权相结合,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中血缘与题意无关;

B选项中地方政权体制与题意无关;

D选项中家族宗法制度与题意无关。

1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人动员起来反抗敌人的力量”可以判断是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第一次团结起来抗敌。

又从材料内容可以判断是民族企业的迁移,这与南京、武汉相继沦陷有关,故B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未体现树立平等交往的形象,故A项错误;

材料主要是敦促洋人谨守合法贸易,主动上缴鸦片,并不是扩大对外贸易的需要,故B项错误;

据材料“敦促洋人谨守合法贸易,主动上缴鸦片”和“在遭到外国商人拒绝后,他宣布全面断绝对外通商,封锁烟馆,直至外国人答应交出鸦片”可知其试图达到禁绝鸦片的目的,故C项正确;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应对敌强我弱的态势,故D项错误。

13.【答案】

(1)表现:

强国兼并弱国,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或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分封制逐步解体)。

主张:

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2)反映:

贵族政治衰落,君主独裁政治兴起;

从察举制到科举制。

发展:

“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3)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或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促使有识之士反思洋务运动,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或维新思想走向成熟);

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解析】

(1)第一小问,要注意“周朝后期”“政治混乱”,可以想到,强国兼并争霸,周天子日益衰微,分封制日益崩溃;

第二小问,要注意联系韩非的政治方面的主张,即加强君主集权,奖励耕战,及时改革。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对材料二进行归纳概括,可发现如下特征:

第二小问,要依据所学,作如下阐释:

(3)由“成中国之巨祸”可知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或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由“这促使中国的有志之士检讨前30年新政的得失”可知促使有识之士反思洋务运动,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或维新思想走向成熟);

由“《马关条约》以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方式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可知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14.【答案】理由:

大陆学者着眼于社会性质的变化,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代是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台湾学者着眼于政治体制的改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认识:

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

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其发展特点及规律;

从不同角度或以不同标准可对历史进行不同的分期;

科学地进行分期对于研究历史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新中国和旧中国之间的根本不同、辛亥革命之前和之后中国的根本不同进行分析;

第二小问可以从历史分期的概念、特点和作用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5.【答案】

(1)矛盾:

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

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统治。

原因:

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俄国沙皇统治危机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

(2)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

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

(3)不符合实际。

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

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

16.【答案】

(1)行动:

出兵莱茵非军事区,进军奥地利。

变化:

从试探变为无所顾忌。

影响:

打破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约束。

(2)政策:

绥靖政策。

英法等国流行和平主义思潮;

认为一战后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

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自保,并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后果:

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3)启示:

对侵略和扩张行为不能姑息纵容,也不能牺牲他国利益来保护自己;

和平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维护,要警惕历史重演。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进行回答即可;

第二小问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当英法没有作出反应后,“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变得肆无忌惮;

第三小问希特勒的行动在于摆脱凡尔赛体系下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种种束缚。

(2)第一小问材料三“慕尼黑阴谋”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第二小问材料二中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一方面是受国内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认为“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希望维持现状,更重要的是牺牲小国利益,“祸水东引”,将矛头引向意识形态对立的苏联;

第三小问这一政策导致世界局势日益恶化,最终二战爆发。

(3)综上所述,遏制法西斯势力,维护和平,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绥靖政策等姑息纵容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17.【答案】

(1)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为他赢得崇高威望,法国大部分人对拿破仑的支持

(2)华盛顿有着强烈的共和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华盛顿不贪恋权力。

华盛顿通过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而赢得个人威望,大陆军中的一些军官要求华盛顿当国王。

(3)美国建立了共和制政体(民主制度),冲击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君主制度。

(4)个人品质、具体国情、时代形势、历史传统等。

【解析】主要考察了拿破仑和华盛顿两位人物。

两人都声名显赫,然而一个确加冕称帝,成立了法兰西帝国;

而一个则功成身退,开创民主共和政体。

(1)问从材料一中“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以及“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可以概括得出结论。

(2)问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考察对独立战争基本事实的理解和掌握。

第(3)问要考察了美国的政体,要回答清楚对欧洲封建君主制度的冲击;

第(4)问从多个方面简练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