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常考简答题汇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6339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常考简答题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常考简答题汇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常考简答题汇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常考简答题汇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常考简答题汇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常考简答题汇总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常考简答题汇总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常考简答题汇总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常考简答题汇总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常考简答题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常考简答题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常考简答题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常考简答题汇总Word下载.docx

《教师资格证常考简答题汇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常考简答题汇总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常考简答题汇总Word下载.docx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5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传授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知识为智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

学生智力的发展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的。

智力活动的具体内容必然是一定的知识。

其次,发展智力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条件。

学习知识是一种能动的认知过程,不能消极被动地强迫接受,只有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使学生深入地掌握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最后,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具有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知识与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但知识并不等于智力,必须探索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

6.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学校教学工作包括以下五个基本环节。

(1)备课。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2)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4)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7.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第一,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钻研教材包括研究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有关参考资料。

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学生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设计教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以及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

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又称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又称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

8.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基础性是教材不同于其他任何书籍的基本特点。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的编写还要考虑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学校的适用性。

(4)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5)教材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要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6)教材的编写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9.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

(1)教学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概念等的概括化程度,以及对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己所使用的教学策略的理解程度。

(2)教学操作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策略的水平,其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

(3)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在上述教学能力结构中,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教学操作能力是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而教学监控能力是关键。

10.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而这些文化科学知识的精华就包含在学校设置的各门学科里。

教师的任务是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掌握预先为他们准备好的各门学科的知识。

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11.简述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又称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要结合知识、技能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②发掘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

12.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教科书)

(1)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是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13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4.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信息技术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为了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的学习领域。

(2)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活动。

(4)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15.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锻炼法(实践锻炼法)是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坚持严格要求。

有效的锻炼有赖于严格要求,进行任何种锻炼,教师都要向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规范和要求,让学生严格遵守。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出发,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思想在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中不断提升。

(3)注意检查和坚持。

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教师要经常督促、检查学生是否参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坚持实践锻炼,做到持之以恒。

16.简述xx过程的基本规律。

xx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以下几点。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17.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18.简述福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福勒等人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1)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因而有些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

(2)在关注情境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教学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3)在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

19.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4)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20.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

压力产生的来源即压力源,是指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通过分析造成压力的各种生活事件,提出了以下四种类型的压力源。

(1)躯体性压力源,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

(2)心理性压力源,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

(3)社会性压力源,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

(4)文化性压力源,指要求人们适应和应付的文化变化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

21.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教师培养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1)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培养间接兴趣)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重视学生集中注意的自我训练。

22.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记忆材料的重要性。

(4)识记方法。

(5)时间因素。

(6)识记者的态度。

(7)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23.简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情绪学说。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学说。

该学说强调情绪的产生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主要有三个观点。

第一,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情境的评估。

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境一评估一情绪。

如人们在森林里碰到狼会感到恐怖,但看到动物园里关在笼中的狼并不会感到恐怖。

恐怖的产生取决于人们对情境的认知和评估,人们通过评估来确定刺激对自己的意义,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

第二,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组织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产生情绪行为最重要的条件。

第三,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使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经丘脑传到大脑皮层,刺激情境在大脑皮层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

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24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阶段性与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25.简述增进xx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1)同理心。

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

一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

二是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

三是让对方了解自己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

(2)真诚。

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与诚实,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

(3)尊重与接纳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接纳不是对学生无理性的溺爱和迁就。

26.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兴趣和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表达明确的期望。

(4)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大

(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7)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27.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有效地组织复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7)掌握复习的“量”。

28.简述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

个体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与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2)稳定性。

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会相对稳定,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3)整合性。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识调控。

(4)功能性。

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29.简述品德的结构。

一般来说,品德主要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的。

(1)道德认识是一种对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2)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指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情绪和态度。

(3)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4)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遵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

30.简述激发与维持内在学习动机的措施。

(4)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7)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