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7638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6 大小:11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6页
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6页
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6页
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6页
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6页
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6页
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6页
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6页
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6页
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6页
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6页
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6页
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6页
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6页
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6页
亲,该文档总共1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docx

《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docx(1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docx

初一作文教案完整版63

苏教版七年级上教学案合集

No.1-2

第1、2课时

学科

语文

课题

有感而发

课型

作文

 

1、了解“有感而发”对写作的重要性。

2、体悟生活是我们真情流露、灵魂净化、佳作创写的源泉。

3、掌握“有感而发”的基本写作要求及方法。

重点

难点

重点:

有“感”对写作的重要性。

难点:

“感”的来源及获取方法。

教学方法

指导讨论范文引路

教具准备

学情

分析

 

 

 

一、导入:

同学们,从军训开始,我们就正式步入到中学的殿堂。

回顾进入文通中学的生活,有的令我们兴奋、激动,有的令我们感慨、沉思,也有的甚至令我们懊恼、后悔,这些点点滴滴的记忆,许多已经在脑海中定格。

今天的作文课就请大家说说开学来你印象最深的事情,并说出令你心动、难忘的感受。

二、揭题明标:

板书:

有感而发

要求:

1、了解“有感而发”对写作的重要性。

2、体悟生活是我们真情流露、灵魂净化、佳作创写的源泉。

3、掌握“有感而发”的基本写作要求及方法。

三、知识链接:

二次备课

 

 

 

 

 

学生读第一单元后的知识短文《有感而发》。

讨论明确:

1、有“感”对写作的重要性;

2、“感”的来源及获取方法。

四、训练题目:

七年级语文上册30-31页,写作《有感而发》第一题、第二题,两题任选一题,不少于500字。

五、审题指导:

第一题:

跨进中学大门,每位同学肯定会许多新感受,这些感受来自各个方面:

有的来自新环境,有的来自新老师、新同学,有的来自新开设的课程,有的来自不同的管理方法与教学方法……这些感觉虽很新鲜,但也零碎。

对这些感受,怎样取舍,抓住最主要、最深刻的来写呢?

怎么有机、有序地把它们组织起来呢?

动笔之前,应认真选材,好好构思。

想好写什么,怎么写。

不能把文章写得支离破碎,或者是浮光掠影地搜罗一些材料,加以堆砌。

要确立明确的中心,要有一条便于组织写作材料、便于行文的线索。

第二题:

这篇作文的要求明确,要写在爸爸或妈妈过生日那天自己的所思、所为。

思什么,做什么,是不言而喻的。

写作本文,最大的难处是如何写出新意。

这需要在写作前好好动动脑筋。

当然也不能为了求新故意编造离奇的故事,要能做到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六、构思指津:

1、合作探究:

明确写作“有感而发”这类文章的基本结构。

(1)叙事:

交代“感”的触发点,精炼、简洁,紧紧围绕自己的感受来叙事。

(2)写感:

灵活采用多种手法,充分地、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感悟,提示文章的中心。

(3)明理:

可在结尾直接突出,也可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富有新意地婉转、含蓄地表达。

2、注意点:

(1)认真回想开学以来所经历的所有事情,抓住最令你兴奋、激动或懊恼、后悔的事,深入思考,分析你有这种感受的原因。

(2)所发感想必须要有“根”,不可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感想要自然、水到渠成,不可牵强附会。

二次备课

(3)所拟的题目要能与文章内容、主题相对应,不能文不对题。

七、范文引路:

已是深秋的一天。

许多动物挡不住秋的萧杀,大都渐渐绝迹了,而我竟然还能找到一只蚂蚱,轻轻地对它说。

它当然不会回答我,只是在我的掌里不停地挣扎。

我手一松,它便跳到了地上,欢快地跳来跳去,我的心微微一震……

“快回到你的草丛里去吧,小家伙”,我微笑着对它说。

可我话音刚落,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过去了,似乎压到了那个小生命。

我连忙跑过去,果然,蚂蚱身躯的后半段被车轮碾得粉碎,柔软的身躯和翅膀已经贴在地面上,六只小足正在不停地舞动,我知道它身体里有莫大的痛楚。

我不忍心再看下去,站起来。

“唉,可怜的小东西,你生命就这么短暂……”我叹息道。

不过,它又引起了我的注意:

它并没有死,正在努力地向前爬,一步,两步……这个过程非常缓慢,每一步身后都会留下碧玉般的血丝,可见它忍受着多大的痛苦。

但它的步子却又那么坚定,充满了对草丛的依恋,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充满了对生命的执着!

就这样,一步,又一步,它终于走完了那段短暂而漫长的路程,回到了草丛。

就在这时,它也用尽了最后的体力,不再动了,默默地死在了这片它所热爱的土地上。

我的心震憾了……

“自从被车轮轧到的那一瞬间起,它就不可能再活下来……”我自言自语道。

可它多么想生活下去。

二次备课

(学生读后交流,围绕构思指津来谈)

八、构思拟稿。

老师巡查并相机作个别指导。

九、改稿誊抄。

 

有感而发

叙事精炼围绕感受

感悟深刻自然流露

中心明确创新表达

 

 

 

No.3

第3课时

学科

语文

课题

有感而发

课型

评讲

 

1.引导学生认识习作的不足,进一步掌握“有感而发”的写作要求、方法及技巧。

2.培养扩散思维,学会从多角度挖掘材料的意蕴。

重点

难点

重点:

如何围绕中心选材构思,写出立意深刻、新颖,情节合理、生动的文章。

难点:

如何借鉴优秀作文的经验,学会作文总结。

教学方法

对比法评析法总结归纳

教具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情

分析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对于生活,我们并不陌生,而对生活本质的认识,却让许多人迷茫不堪。

有些人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希望与赞美,而有些人则充满了困惑、沮丧与厌恶。

为何人们对生活的本质认识会产生反差如此强烈的看法,关键是人们对生活中人与事的感悟不同、审美的角度不同、发现创造美的能力不同。

我们今天就“有感而发”这一习作的评讲,来欣赏、品评一下我们同学对父母生日、对新校园各自不同的感悟。

二、目标回顾

本次的习作目标,是要求同学们用手中饱含情感的笔墨,向同学、家长、老师抒写你对新学校的感受,或写出你爸爸妈妈过生日时,你的所想所做所感。

用你温情的目光去关注,美丽的胸怀去拥抱,纯洁的心灵去感受。

在“情动辞发”的基础上,用生动细腻的语言文字,新颖的构思,把心灵的感受写出来。

同时能领会在生活中从多方面挖掘“感”,抒写“感”的要求和方法。

二次备课

 

 

 

 

 

三、盘点习作得失

1、 学生自主阅读批改后的习作,然后同桌互读,交流习作得失。

2、 学生自由谈习作得失,师生互动,总结习作中的成功与不足。

成功之处:

(参考可删补)

1、紧扣话题取材叙事。

2、部分习作取材新颖、典型,不落俗套。

3、部分习作构思巧妙,情节曲折,形式有创新。

4、部分习作标题精炼、新颖。

5、部分习作感受深刻,叙事精练、细腻,情真意切。

6、部分习作能很好地炼句、恰当运用诗文、名句增加表达效果。

7、

8、

有待改进之处:

(参考可删补)

1、取材不典型,叙事不能围绕文中要表达的感受,中心不突出。

2、取材杂乱,叙事无目标,没有写出心中的感受。

3、材料的安排、组织无序,没有合理归类,详略不当。

4、叙事平淡,情节无波澜,深刻的感受不能很好地融入在叙事之中。

5、文中叙事与要表达的感受联系不紧密,文中或结尾的感受有些牵强附会。

6、细致观察,捕捉信息,提炼感受的能力有待提高。

7、

8、

四、典型评析

(一)优秀作文评析:

取下列习作各一篇,师生共同评析。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同学的优秀习作中感悟写好“有感而发”文章的要求、方法与技巧。

1、善于捕捉、挖掘材料,取材典型,感受深刻。

(学生1)文题:

《》。

二次备课

2、叙事精炼、细腻、生动,情感表达自然真实。

(学生2)文题:

《》。

3、构思巧妙,情节曲折,有波澜。

(学生3)文题:

《》。

4、表现形式有创新。

(学生4)文题:

《》。

5、在习作中,修辞、炼句、诗文运用上有突出亮点。

(学生5)文题:

《》。

(各班视学情适当调整。

(二)有待雕琢的习作评析:

目的在于通过鲜明的对比、师生的评析,辨析出“有感而发”在习作过程中应避免的问题,在师生的争辩中端正习作态度,明确习作此类文的一般要求和方法。

请对下列文章作简单评析

(学生6)姓名省去文题:

《》。

(学生7)姓名省去文题:

《》。

五、指导学生总结“有感而发”这类文章在习作中各个环节的要求。

见学案表格

六、学以致用(此环节实验班选用)

根据提供的材料,说出你的感受和认识。

(任选一题)

1、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

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

这间屋子已很久无人居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

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

他气恼至极。

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

“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

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里面果然有一壶水,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

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

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

他犹豫不决。

经过艰难抉择,他终于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

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

休息一会,他把水壶

装满水,塞上壶塞,深有感触地在纸条上加上了一句话:

二次备课

“___________。

看了这个故事,使我仿佛变得聪明起来,变得豁达起来。

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可使我终身受用。

试一试:

你认为应加哪一句话,才能准确表达短文蕴含的道理?

2、有位老太太,大女儿是卖伞的,小女儿是开染衣店的。

晴天,她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雨天,她担心小女儿染的布晒不干,成天忧心忡忡。

后来有人劝她换个角度看问题:

晴天,可以为小女儿染的布容易晒干而高兴;雨天,可以为大女儿的伞容易卖出去而高兴。

老人听了豁然开朗,遂面带笑容。

请谈一谈你对此事件的感悟。

七、结语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讲评,老师已从你们灿烂的笑容,灵气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你们收获的快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一种发展,一种享受。

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滴,多角度地思考生活中的事物,我们的情感就会丰富起来,我们的生活就会多彩耀眼,我们的思想就会深刻睿智;写作技巧上的成熟与创新,我们的文章就会锦上添花,更加精彩。

 

 

No.4

第1课时

学科

语文

课题

肖像描写

课型

小作

 

1、知道肖像描写的定义。

2、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细致描摹、善用修辞。

重点

难点

重点:

肖像描写的定义

难点:

肖像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归纳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情

分析

 

 

 

一、导入语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

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面前闪现飘落,我们如何去将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笔下永恒的一瞬呢?

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我们所能做的,先是按一定顺序细致观察长相、衣着等,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捕捉人物最突出的部位,然后用一枝笔去写,写至佳境,自然就会妙笔生花,意趣横生。

今天我们就来试图写活一个人的肖像。

(板书:

肖像描写)

二、读材料,悟方法。

(学生阅读学案中材料1-4,投影两个思考题)

1、肖像描写通常会描写什么?

二次备课

 

 

 

 

 

(1)学生自由讨论后互相交流再展示讨论结果。

(2)教师总结:

对人物的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情等的描写,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写,又称为人物的肖像描写。

(二)学生再读材料,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第二个思考题:

2、我们应怎样描写人物的肖像呢?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者适时完成如下的教学内容。

方法一:

细致描摩

谈到肖像,自然而然就会想到:

或美或丑,或善或恶,或平淡或脱俗……不一而足。

最常用最大众的笔法是写实,有蜻蜓点水的粗描淡写,有细致入微的工笔描绘。

我们主要来学习后者,因为此法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最易上手。

材料2:

客人男性,年过半百,瘦削,白净,脸上皱纹不很多,却深,尤其额上和眼角的几道,足似刀刻。

一头黑白相间的花发,鬓角却全白了,白得扎眼。

一件半袖浅灰的确良衬衣,看样子穿在身上足有三四年了,洗得却透亮,规规整整地扎束在腰里。

客人没带什么东西,只有一只深蓝色的尼龙方便袋,空空瘪瘪的,却一直绾了袋口放在腿上。

(孙春平《通天有路》)

1、学生齐读该段文字,再找出写得好的地方并加以分析。

2、教者分析:

在这里,作者采用写实的方法,细处着笔,对主人公的相貌衣着进行了刻画:

年事稍长皱纹似刀刻,可见其蹉跎半生历尽风雨,脸上印满了岁月的沧桑;衣着简朴行囊空瘪,则见其风尘落魄亡命天涯;衣服破旧却干净整齐,可猜出他是一个精细严谨之人。

作者在落笔时抓住了主人公的肖像特征,写得真实自然,在文字的背后包蕴着读者能隐隐察觉的潜台词。

【当堂训练】

写熟悉的一位同学或朋友的肖像,要求抓住特征,细笔勾勒,200字左右。

(学生写作)

二次备课

 

 

 

 

方法二:

善用修辞

巧妙精确的修辞会让你的文字插上彩色的翅膀,流转出绚丽的旋律。

在人物描写中,许多大作家的大手笔都是善用修辞的典范。

材料3:

神学院里有一个可恶的神父尽找我麻烦,因而我连他所教的拉丁文都讨厌起来。

他有一头平滑而油亮的黑发,面包颜色的面孔,水牛般的声音,猫头鹰似的眼睛,胡须好像野猪鬃,微笑中带有恶意的讽刺,四肢一动好像木偶人,他那讨厌的名字我忘记了;但是他那可怕又令人肉麻的面貌却始终留在我的记忆里,我一想到就不寒而栗。

(卢梭《忏悔录》)

(1)教者范读,让学生找出文字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效果。

(2)教者明确: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张面目可憎、让人生厌的嘴脸,为了使自己的厌恶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为了使这张肉麻的面孔活灵活现凸现在读者面前,作者连用一串比喻,在肖像的勾画中,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溢于言表,让读者对其面目产生无限的遐想。

材料4:

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像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人的脸。

(钱钟书《围城》)

(1)指名学生阅读,其他学生思考该描写所使用的技巧。

(2)教者明确。

眉毛与眼睛天各一方,空作牛郎织女之叹,令人忍俊不禁之余不仅拊掌叫绝,没有如此新颖别致的比喻夸张,很难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

二次备课

【当堂训练】

请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将你之前写好的人物描写改写一下。

(学生修改,然后指名学生朗读作品,其他同学予以评价)

三、结语

诚然,写好一个人的肖像不止以上两种,还有如“侧面烘托法、绰号概括法、特写镜头法……”,老师仅是抛砖引玉。

我们要不断去发现、总结并创新,才会达到写好写活写绝的最终目的。

具体操作时有时是多种方法并举,选取哪一种方法描写肖像还需视个人喜好和具体需要而定。

四、布置练笔

自拟一个内容或参考下面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描写某个人的肖像。

(300字左右)

A我的自画像B笑吧,姑娘C爷爷的照片

D同桌的你E我的 老师

提示:

1、人物的外貌描写和人物的性格、爱好相联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个性特征。

2、用好细致描摹法和修辞法。

肖像描写

细致描摹

善用修辞

第1、2课时

学科

语文

课题

说真话

抒真情

课型

作文

 

1、了解说真话、抒真情是初中生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

2、学会在写作中说真话、抒真情。

重点

难点

重点:

怎样在写作中说真话、抒真情。

难点:

如何抓住动情点,用细节使文章生动感人。

教学方法

指导讨论范文引路

教具准备

学情

分析

 

 

 

一、导入

教师可以从高晓声《摆渡》中作家过河的故事导入。

(文章见学案【拓展空间】)

二、知识链接

师:

打开课本65页,自主学习第二单元写作知识短文《说真话抒真情》,并思考:

①什么是“说真话,抒真情”?

②怎样才能做到“说真话,抒真情”?

生讨论交流后明确:

①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认识,就是说真话,抒真情。

②只有不断观察生活,积极思考,并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高修养,才可以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三、明确题目

课本65-66页《说真话抒真情》写作训练第一题。

二次备课

 

 

 

 

 

以“那一次,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在文题的横线上填写表达某种情感或心理的词语。

2、要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3、字数在500字以上。

四、合作审题

1、学生自由谈自己的认识。

教师引导明确:

题目中的“那一次”告诉我们写的事情只能是一件,而不能是两件或两件以上。

我们要注意文题中的“我”,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突出那一个特定瞬间自己的心灵体验。

2、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解题。

①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首先,要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如:

笑、愉快、高兴、快乐、痛苦、哭了、尴尬、后悔、冒失、激动、生气、害怕等,这些词语正是某一次真实情感或心理的表现。

②所填的词语一经确定,文章的内容也就定了。

因而填写的词语,一定要仔细推敲,能够概括地反映所写的内容。

③从题目的“那一次”,我们还可以明白,写的事情是过去发生的。

五、构思点拨

1、学生自由谈。

2、师生评议:

①要想抒真情,必须抓住动情点。

要求从我们熟悉的人和事,从自己切身体验的生活中,寻觅曾经打动过自己的东西,将或喜或悲、或憎或爱的感情集中到一点。

即从曾使你感动、能使你动情的方面入手。

②要使文章生动,应展开细节描写。

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者正是以“临行密密缝”这个十分感人的真实细节表现母亲对临行儿子的真情。

唯细节方能使文章生动精彩。

③可采用倒叙法,由往事引出回忆等。

六、口头训练

要求学生自由说说生活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

分小组派代表交流。

二次备课

七、范文引路

学生阅读文章《那一次,我流泪了》后自主探究:

①文章叙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②作者怎样进行说真话,抒真情的?

探究讨论后明确:

①要恰当的运用一些感情丰富的词语;

②多借助于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段,如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③综合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那一次,我流泪了

我有一个弟弟,爸爸总是偏爱他,平时他要什么就有什么。

可是老爸对我就不同了,比如我和弟弟闹了矛盾,爸爸问也不问就说弟弟是对的,而错误老是落在我的身上。

有一次,我正在写作业,弟弟跑来要我的钢笔画画。

我说:

“那怎么行,我自己要用。

”弟弟哭着要,他见我硬是不给,先礼后兵,抓起钢笔就跑,我连忙追上去,打了他一下。

只是轻轻地打了一下,这一打可就不得了了。

爸爸进来了,弟弟连忙恶人先告状,说我打了他,爸爸对我又吹胡子又瞪眼睛,还狠狠地踢了我一脚。

我一下子冲进房间,倒在了床上,可是我硬没让眼泪流出来。

这样做,对我来说已成了家常便饭。

于是,我在日记中写道:

“在家,爸爸总是偏爱弟弟,可是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只会让他娇生惯养,蛮不讲理……”

开家长会了,老师把爸爸单独留了下来,拿我的日记给他看。

爸爸从学校回来,我心里非常害怕,不敢看他的脸。

只听到爸爸温和地对我说:

“元元,你对爸爸有什么意见?

”我心里非常诧异,什么也没说。

他又接着说:

“今天老师把我留了下来,拿了你的日记给我看,你说得对,我今后一定改。

这支钢笔送给你,算是我向你承认错误。

”我抬起头看看爸爸,他脸上浮现出真诚的笑容。

我鼻子陡然酸酸的,我伸出微微发抖的手接过了这支笔。

爸爸如释重负,拍了拍我的肩膀,出去了。

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白天的事情在我脑海里时隐时现。

我倒在床上哭了,这不再是伤心的泪,而是幸福的泪。

我把笔握在手里,感受着父爱,一任泪水肆意流淌。

点评:

写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情才最能写出真情实感。

爸爸对弟弟的偏爱,我能忍受住。

可是当爸爸看到我的日记向我

真诚道歉时,我却因感受到父爱而“一任泪水肆意流淌”,真

 

二次备课

情融入字里行间。

八、构思拟稿

老师巡查并作拟写提纲指导。

九、改稿誊抄

 

说真话抒真情

展开回忆追溯往事

具体描述细节感人

抒发真情点明主旨

 

 

No.5-6

No.7

第3课时

学科

语文

课题

说真话

抒真情

课型

评讲

7

1、学习抓住感情的触发点,情动于衷。

2、学会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重点

难点

重点、难点:

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将真实的情感表露出来。

教学方法

综合式

教具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情

分析

 

 

 

一、激趣导入

“感人心者莫乎真”“感人心者唯乎情”。

我们要使习作能感染读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必须做到说真话,抒真情。

同学们在上篇习作中能较好的做到这一点。

二、目标回顾

训练题目是“那一次,我”。

要求能说真话,抒真情。

三、整体评价

㈠成功之处

①%以上的同学能打开回忆的闸门,摄取触动心灵的往事,抒写真情实感,流露出或喜或悲,或悔或恨,或爱或憎之情。

②不少同学抓住动情点,写出了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③为数较多的同学能捕捉生活细节,写得细腻逼真。

④部分同学的习作主题突出,选材新颖,语言流畅。

㈡存在问题

二次备课

 

 

 

 

 

①%的习作选材落入俗套,陈旧不堪,言他人已言,不能写自己身边人、身边事,是拾人牙慧。

②%的习作所叙之事给人矫揉造作之感。

③细节描写空泛。

四、佳句欣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自由谈语言风格﹚

1、开头精彩,如凤之头,吸引读者。

格式如:

夏云《那一次,我真激动》:

“耶﹗good﹗太棒了,中国人真了不起﹗”随着一声声的呐喊,我的心飞腾起来。

以语言描写开头,有先声夺人之效。

(学生1)文题:

《》。

片段:

点评:

(学生2)文题:

《》。

片段:

点评:

(学生3)文题:

《》。

片段:

点评:

2、主体部分生动形象,有如猪肚,圆实丰满

(学生1)文题:

《》。

片段:

点评:

(学生2)文题:

《》。

片段:

点评:

(学生3)文题:

《》。

片段:

点评:

3、巧妙的结尾,仿佛豹尾,实在、有力

(这部分内容,可以记载在作文批改记录上,也可以制作成演示文稿。

格式包含4部分:

作者、文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