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7684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8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8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8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8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8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8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8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8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8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8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8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8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8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8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8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8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8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8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8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册教案.docx

《8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册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8册教案.docx

8册教案

第三课放学了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这幅创作画,使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学生到的知识去表现放学后行走地路上的同学和路上所发生的事件,从而构成的一幅完整的《放学了》的创作画。

同时使学生学到速写的方法,明了速写在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会以速写为基本素材,把它扩展为有意义的创作画。

隐性目标:

通过创作此幅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老爱幼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

启发同学用发散型思维,在天天可见的放学路队这一平凡事物中,寻找出有意义的绘画内容。

教学难点:

人物速写,教师除讲解外还要进行当场示范。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欣赏感悟畅想:

教师请五位学生背好书包,上讲台表演,其他学生观察,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课题:

放学了欣赏(课件出示优秀作品)学生观察,从人物动态、环境上进行讨论交流。

说说本校放学时的情景。

启发、引导1、你在放学的路上,碰到过哪些让你难以忘记的事情?

2、在放学时,同学们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

学生观察回答欣赏分析人物动态、表情、等特征,为下一步作画打基础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始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问题。

三、体验表现创新:

教师讲解本次创作的要求。

1、主要是以人物绘画为基本素材,然后对所画的内容进行扩展进行创作。

2、介绍绘画的方法,教师边讲边示范。

要注意人物的比例关系及动态的表达,线条的运用。

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

(演示)

四、展示交流评价:

1、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准备画什么?

2、学生动手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小组讨论学生动手作画。

五、小结

1、教师对本课的绘画情况作一简要的概述。

2、教师对学生在构图上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

六、教学反思

 

第四课 设计生活标志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生活标志,理解它的造型特点、色彩和所表达的含义。

能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设计和制作。

2、培养学生的创作设计能力。

3、欣赏不同类型的生活标志,了解标志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知道生活标志用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活动,养成自觉使用标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难点:

标志的图案造型要生动、简单、寓意明确、色彩醒目。

教学方法:

讲解法、欣赏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奥运会标志,引导学生欣赏。

师: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这个图形有什么意义呢?

引入课题,设计生活标志

二、师生探讨,表现创新

1、标志的分类

师:

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标志的资料,按名称、特征、意义及作用进行分类:

天气标志、安全标志、生活标志、交通标志、体育标志、包装标志等。

(幻灯片出示)

那么标志是什么呢?

(标志是由形象的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它以自己独特的图形语言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图形代表语言。

2、标志用途:

警示、识别、引导、提示。

师:

如何知道他的这些作用呢?

3、标志的颜色:

黄与黑——警示、蓝色——提示、红色——禁止、绿色——环保

4、欣赏课件,介绍一些常见的生活标志的特点和作用。

图形简单、易于识别、色彩鲜艳

5、小组讨论我们的学校都需要什么样的标志?

6根据自己的设计、构思,选择合适的制作方法进行设计制作生活标志。

三、展示交流

把设计制作好的标志进行展示,明确标志的含义。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标志,还动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标志,在以后的生活中看一看还有哪些生活标志,你可以继续收集和设计。

五、教学反思

 

第五课生命之源—水

教学目标

学习设计制作有主题小报的方法。

培养学生制作队报的能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大家对水资源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号召大家平时在生活中要珍惜水和节约用。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资料、相关图案、版面设计,学习有主题宣传小报的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主题突出与布局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课前收集

  1、查一查我国的节水标志含义是什么?

“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各是哪一天?

  2、收集有关地球水资源的资料和我国目前水资源的情况。

  二、组织教学

  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三、讲授新课

  1、播放课件出示一些浪费水资源的图片,学生欣赏。

用自己的话说说观后感。

(1)播放课件:

了解水的作用、水资源现状。

全球淡水占有量百分之2.5。

(2)提出问题:

你能想象吗,假如没有水,地球将是什么样?

教师出示广告语,引导学生来重视水。

  (3)小组讨论:

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

  2、欣赏有关水资源的图片资料和艺术作品。

  3、展示课前收集的宣传小报。

  4、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不同的表现形式。

激发创作灵感。

小报的组成包括:

  

(1)主题:

文字清晰、醒目、突出。

  

(2)装饰图案:

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3)文字介绍:

内容具有科学依据、真实、概括。

  四、学生作业

  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五、小结

  1、说说你有什么好的节约用水的建议?

2、我们珍惜、爱护水资源,广开水源,们的子孙后代就不必再为缺水而发愁,宝贵的水资源也就能为我们永续利用了!

六、教学反思

 

第六课材质的美

教学目标:

能从材质、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欣赏了解运用不同材质的艺术品的艺术特色,提高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了解古代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艺术品的艺术特色,学习观察作品、分析材料,从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大胆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不同材质的作品带给人的不同美感和感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设计《材质的美》课件,音形结合,图文并茂。

通过课件观赏认识不同材质。

2.学生搜集不同材质物品的照片或相关实物资料,并和家人聊一聊对不同材质的感受。

学生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初步体会对不同材质物品的感受。

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相关知识的能力,为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新授

1、对比

(1)出示两张照片:

(介绍)一张是古罗马时期竞技场古老的残壁(据今已近两千年);一张是现代城市里大厦上的玻璃幕墙。

(2)问题:

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都想到了什么?

(3)小结:

两座建筑的材质不同,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同时也体现了不同历史时代的风貌。

出示课题:

正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材质丰富的世界里,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材质的美》吧!

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

材质不同,年代不同,一个是千疮百孔,一个是光滑明亮……

2、实践、反馈

1.小小收藏家

⑴观察:

第13页有哪几件艺术品?

⑵引导:

大家愿意做一个小小收藏家吗?

⑶要求: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件艺术品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

⑷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3.小组反馈(用连贯文字或语言表达即可)

学生根据喜好自由分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利用问题卡或电脑课件进行分组学习。

学生分组介绍每件作品。

(1)《瑞马雄风》张昌:

①引导题(可选择):

A.作品主体是什么材质的?

(不锈钢、石材)

B.猜猜立马是什么材质的?

(玉石、石材)

C.这种材质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质朴,粗糙有力;光滑,现代感)

D.试分析作品与环境是否有关系。

在问题引导下,写一篇小短文来表达你对这件艺术品的认识。

小结:

艺术家不但用现代材质的雕塑向我们展示了瑞马雄风,更运用了环境与作品不同材质的对比,烘托了作品。

背景的群山是自然材质,粗糙、苍老、有力,青绿色给人以安静之感;不锈钢的作品材质光滑,造型流畅、抽象,红色又给人以热烈之感;环境与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2)《马头》(汉)

①引导题:

A.艺术品是什么材质的?

(陶器、青玉)青玉

B.这种材质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润滑,细腻,温文尔雅,色彩雍容华丽。

润滑,细腻,温文尔雅

②根据引导题,用连贯的语言来表达欣赏这件作品之后的感受。

(3)《立马》(汉)

①引导题:

A你知道这件艺术品的由来吗?

(小资料)

我国西汉时期有一名抗击匈奴的著名将军叫霍去病,他深入西北的祁连山突击匈奴,六战六捷,成为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

不幸的是在他24岁时就因病早逝。

汉武帝为了纪念他,为他修建陵墓。

陵墓宛如一座小山,它象征着祁连山,借祁连山的雄伟来象征其显赫的功勋。

立马就是放在墓前一件著名的雕塑。

②根据引导题,试写成短文表达感受。

(4)《舞马衔杯纹银壶》(唐)

①引导题:

A你知道这只壶是什么材质的吗?

(不锈钢、银质)

银质

B.金、银材质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精致,高贵,光滑,现代感)

精致,高贵

②根据引导题,组织一段连贯的语言来表达你想收藏它的感受。

(5)《三彩马》(唐)

①引导题:

A.你了解唐三彩吗?

(小资料)

唐代陶器和陶俑的釉色有黄、绿、褐、蓝等多种颜色,也指有这种釉色的陶制品,现多为仿制品。

B.你了解三彩马是什么材质的吗?

(石材、陶制品)

陶制品

C.这种材质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光滑,色彩雍容华丽,质朴、粗糙有力)

光滑,色彩雍容华丽。

②根据引导题,用一段文字表达出你想收藏的感受。

4、教师总结:

刚才我们欣赏了采用传统和现代不同材料制作而成的以马为主题的艺术品,使我们不得不欣赏、赞美材质带给我们的美丽。

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同的材质,需要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感受它们不同的艺术魅力。

五、拓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你的同学或课下与家长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阐述原因。

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思维。

六、教学反思

 

第七课用彩墨画鸟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彩墨画,对中国花鸟画有初步认识。

学会基本的运笔、用墨的方法,用彩墨创作出一幅表现鸟的作品。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彩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创新积累,创作彩墨画。

教学难点:

笔墨水分为的控制及鸟的姿态造型处

教学准备:

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旧报纸等相应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收集鸟的图片。

2.了解鸟的形态特征。

如猫头鹰的爪子、仙鹤的腿、天鹅的脚蹼、翠鸟的嘴鸟类的生活习性造就了它们的身体结构不相同。

交流收集的图片,通过观察图片认识鸟的外型特点.

3、欣赏大师笔下的鸟。

画家是怎样用彩墨表现鹦鹉的?

欣赏小朋友笔下的鸟。

寻找与大师不同之处。

4、教师用简练、概括的饿笔墨演示表现鸟形体的全过程。

  5、起稿领临两个动态,突出蘸色、用笔和结构的关系。

  6、学生欣赏书中作品,提问:

  a看了这幅画你有哪些感受?

  b画家是怎样运用笔墨的?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三、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要强调用线时,注意线条的疏密、繁简、长短等变化。

  学生完成作业。

  四、作品展示

  1、小组自评。

  2、全班互评。

  3、教师对本课的学习情况作概括性的评价。

  五、总结:

中国花鸟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课下继续寻找优秀作品和家人共同欣赏。

教学反思

 

第八课用彩墨画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简单了解彩墨画的绘画形式,初步了解认识中国画。

用装饰、变形手法画鱼,并添加简单的环境。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绘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用色。

  情感目标:

喜爱中国绘画。

 重点:

让学生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一种特殊变化,鱼的变形手法和鱼鳞的排列。

 难点:

特殊技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展示一幅中国画彩墨作品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课题。

  三、讲授新课:

  1、练习用笔、用墨。

  请你用毛笔蘸上墨,中锋用笔、侧锋用笔试试,看有什么变化?

  2、教师演示

  浓淡、干湿、点染、勾勒、没骨等技法。

  3、鱼鳞部分的图案,要求学生认真分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4、想一想,艺术家是这样画的。

运用了哪些技巧。

  5、教师及时发现、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6、作业要求:

一彩墨的形式,运用多种技法,大胆用笔用墨,合作画一幅中国画----鱼。

  7、教师辅导:

技法的体验与运用。

  四、组织展示,讲评作业。

  五、小结

第九课刻印的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刻、印花的联系,使学生初步尝试刻、印的方法,认识造型艺术手段的多样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按程序进行工作的习惯。

  情感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重复排列的秩序美。

  重点:

制作程序,刻、印方法,欣赏重复排列的美。

  难点:

刻印的具体方法和要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1、欣赏书中范样和教具范样,指出这些作品是通过设计、刻、刷色、印等程序制作出来的。

  2、设计:

在印体的平面上,设计便于刻制的花纹。

要简单、概括。

  3、刻:

用刀把花纹以外的部分刻下去,使花纹鼓出来叫做阳刻。

  4、印:

在印体的花纹上涂上喜爱的颜色,将花纹有秩序地、排列整齐地印在作业纸上。

为了使花纹一致,可将“印体”无花纹的一面削平,划上一个箭头,作为调整花纹的依据。

  5、教师及时发现、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a)作业要求:

每人刻、印一件作品,要求纹样边缘清楚,印纹实在,排列整齐,干净细致,连续印九个排列的图形。

  b)教师辅导:

检查印面是否平正:

指导刻花运刀方法。

  三、小结。

 

第十课农民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欣赏课本的图版和美术作品,了解农民画的特征和艺术形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改画、添画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重点:

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兴趣。

  难点:

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根据想法进行改画、添画。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由欣赏:

  提示:

课本上的农民画中内容你可曾见过?

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哪一件最美?

导入本课的教学目的,并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欣赏农民画。

  农民画多是以日常劳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为题材进行创作的。

作者是没有受过专门美术训练的普通农民,他们在劳动、生活之余以自己的体验和兴趣去创作。

广大农民富而求乐、富而求美。

浓烈浑厚的用色是他们的审美意识,是他们追求健康、丰富的现代美好生活的强烈反映。

  这些农民画的创作既具有我国古老民间艺术的形式风格,又毫不显得陈旧与俗气,它大胆、单纯=朴素、粗犷=情真,与现代艺术有着同样的艺术效果和艺术价值。

  农民画的创作题材多以各地各民族的风情、习俗、传说,以有他们的生产活动为主要内容。

同时新的生活变化也渐渐出现在他们的画面中。

课本中的农民画选题也很丰富:

农家的爷孙情、有趣的斗鸡、寓意年年有余的收鱼场面、月下的老少闲情、放牛娃眼中的世界……值得同学们学习的是这些作者独特的自由艺术构思,大胆自信的画风,强烈鲜明的用色、饱满的构图、丰富多样的装饰手法、善于在平凡生活中摄取美的画面和敏锐观察力。

  从这引起具有乡土风味和劳动人民特有的心灵气质的画面,从这些粗放、有力、刚健的艺术特色的画面,欣赏这些农民画,我们体味了作者的感情,受到了健康向上的美的陶冶。

  三、探究实践

  1、谈谈自己喜欢的一幅农民画。

  2、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改画、添加等。

  3、要求:

画面色彩鲜艳、构图饱满。

  四、评价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优秀的美术作品

  2、谈谈自己对农民画的理解怎样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学习当中。

  3、收集更多的优秀农民画作品并不断研究学习,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小结

  

 

 

 

第十一课提袋的设计四年级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精美的手提袋,初步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陶冶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手提袋设计,培养动脑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提袋的设计,初步认识设计与应用这一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

能根据材料选择适当的形式或根据表现形式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设计制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材料并组织学生以小组学习方式分配位置。

  二、导入新知:

  1、谈话:

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提袋,展示自己的特色提袋,并介绍给大家你的提袋的特点!

  2、欣赏:

展示提袋成品。

  三、探究提袋设计。

  提示:

你一定见过许多漂亮的手提袋,它们既方便了我们的购物,又展示了商品的品牌形象。

好的手提袋就是一件艺术品。

  1、说说平时见过的印象最深、最喜欢的手提袋。

  2、探究教材及教具实物的手提袋,选择哪些材料,运用什么形式制作的。

  3、讲解、演示手提袋的制作过程:

  设计——材料——剪裁——折叠——装饰

  四、学生进行包装设计尝试。

  1、让部分学生说说他所带的材料,适合以何种方式进行设计,说说大致的作法。

  2、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制作出实用美观的手提袋?

  3、用所选材料设计制作一个新颖、时尚的手提袋。

  五、展示作品,交流互动。

  1、组内选评平优秀学生作品并展示。

2、谈谈你设计的手提袋在生活中更多的用途。

学生评价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降落伞四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降落伞的原理,并设计制作降落伞。

  能力目标:

培养动脑动手的能力,激发创造精神,进行综合学习的尝试。

  情感目标:

欣赏各种形式的降落伞,进行生活美与艺术美的审美教育。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制作降落伞,培养动脑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进行综合学习的尝试,通过学习拓展,进行跨学科学习的尝试,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了解学生学习准备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二、游戏互动,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你们喜欢放风筝或者在户外放飞吗?

(为什么?

)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段降落伞高空翱翔的片段。

  三、新知探究

  1、欣赏美丽的降落伞后,你知道降落伞的原理吗?

  2、学生探究有关降落伞的知识。

  3、教师讲解:

降落伞是一个一度空间有阻力的自由落体运动系统。

伞面的设计由于空氣阻力的关系,降落伞就能缓缓的降落在地面上了。

  四、探究实践:

  1、想一想,用什么材料做降落伞?

伞面如何设计得美观?

  2、降落伞的制作:

  设计——美化伞面——折叠——连接——安装坠

  3、伞的各部分如何连接,应注意什么?

  五、自主尝试,协作互动,完成制作。

  1、了解了制作方法,同学们想不想露一手?

且慢,大家先理清思路。

  2、自主尝试,有困难可以找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表现。

  六、互动学习,促进发展。

  让一些制作速度快的同学上台展示他的作品,大家来说说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够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

使其他同学从中获得启迪。

  七、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别致的小花瓶四年级

教学目标:

  1、了解镶嵌艺术,在设计制作中体会其美感;

  2、能够用镶嵌的方法,把一件物品装饰得更美;

3、在创作实践中,使学生逐步形成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手捏成型法,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尝试制作一个别致的小花瓶。

教学难点:

花瓶的造型设计,重心的掌握。

课前准备:

废旧瓶子、彩泥等

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问:

“这是什么”?

“这美吗”?

“我们大家想想办法该怎样处理这些生活垃圾”?

学生分别自由讨论回答。

  教师谈话:

是的,这些生活垃圾不但影响环境,还有损我们的健康,有的废旧物品是可以再利用的。

有一天,老师在垃圾堆里看见了这样几个废瓶子,扔了真可惜,我想了一想,经过老师的加工,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教师出示彩塑瓶子,并将彩瓶分发给每组同学欣赏,让学生初步认知彩瓶的美。

  教师问:

“看了这些彩瓶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或提问

  教师谈话:

废旧的东西不一定“不美”,通过我们的想象,用我们的双手是可以把它变成美的艺术品,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彩瓶,好吗?

  二、讲授新课

  讨论问题:

  怎样包裹彩泥饮料瓶才会耳目一新?

  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镶嵌物,不同的组合变化给人的视觉感受有什么不同?

  在色彩的搭配上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分析示范作品了解不同镶嵌物的组合变化,体会不同质感的物体组合的视觉效果,线材、点材、面材巧妙组合可以给人带来美感。

  三、学生创作

  在学生创作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便于资源的共享,也便于大家一起相互交流探讨。

  在辅导时,教师要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对设计活动中共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讲解或示范。

个别辅导时,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提出相应的要求和建设性的意见。

  四、作品评讲

  请每一组选出代表将创作完的彩瓶在实物展示台上给全班同学展示,并说出创作的构思和内容。

表扬哪些构思独特的彩瓶作品。

  请各组同学相互评述,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五、小结本课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感想?

  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同学们多观察、多想象、多动手,我们就会创造出许多的美。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你们的手让美永远留在我们身边吧!

  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艳丽的大公鸡四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冷暖色彩的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基本知识,并有目的的加以运用。

  能力目标:

通过对色彩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

在绘画中体验艳丽的色彩给他们带来的快感。

教学重点:

学习色彩的搭配,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冷暖对比和冷暖搭配。

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

教学准备:

范作、录音机、演示用教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情境导入

  1、这是什么呀?

  请看这幅画,问:

  作者怎样用颜色表现出这么艳丽的大公鸡的?

  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欣赏书中的《金鸡展翅》,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课上活动

  1、出示课题

  2、你知道大公鸡有哪些生活习性吗?

  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得到的经验与同学之间交流

  3、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美丽的大公鸡的图片。

  问:

  a)在这些作品中,哪些颜色用的有规律?

  学生针对老师的提问小组之间讨论并得出结论

  b)哪些颜色用的随意性较强?

  c)哪些颜色用的最精彩?

  四、学生创作创作要求:

  1、用艳丽的色彩画一幅大公鸡的创作。

  2、画中要用冷暖对比的方法。

  3、教师指导

  五、作品展评:

  1、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2、谁能来说说自己的作品?

  3、作品展示根据自己的和别人的作品你能总结出如何运用冷暖色才能使画面更好看?

  4、教师总评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总结并布置下次课准备的工具。

教学反思

 

 

第十五课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四年级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构图饱满、色彩丰富的画适合做拼图;在制作时,发现拼图切割图样的规律,并能够根据拼图切割图样,把拼图制作的美观、整齐。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自我服务意识,通过制作玩具,激发他们学习绘画的热情。

教学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