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6928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

3.大家说说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范唱曲调,大家看着歌谱。

这个短曲中有哪两个主要音?

这两个主要音是怎样行进的?

5.师生讨论。

答案:

一个“2”(re)一个“5”(sol)。

教师提示:

我们学过上行、下行,那么re与sol行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平行。

6.放慢速度,划着24拍指挥图式,每人自选一句即第1-4小节或第5-8小节,有困难举手,老师过来教。

唱会了就停止划拍指挥动作,说明你会了。

7.请自学第1-4小节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进行二句接唱。

8.交换自学另一句→交换接唱→齐唱(按原速要求)。

9.填入歌词歌唱(教师分别用四种节奏型手鼓伴奏),请同学们在练唱中选择伴奏型。

10.表演《跳吧,跳吧》,请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合着歌声即兴舞蹈。

(根据学生的兴趣及时间的可能,可以表演数次,让更多学生参与,体验新疆地区载歌载舞的风格。

11.小结:

音乐与舞蹈一体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

12.结合本地区舞曲跳一跳、唱一唱,进行相互交流。

三、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期情况,下课。

第三单元家乡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唱《杨柳青》(江苏)、《大雁湖》(内蒙古)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教学内容:

学唱《杨柳青》(江苏)、《大雁湖》(内蒙古)

教材分析:

歌曲《杨柳青》这是一首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民间小调,它以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

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

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

第一、二两乐句均为6小节,其中末两小节均为衬词,第三乐句(4小节),第四乐句则全由浓郁的地方方言特点的衬词构成,这不仅造成了一种诙谐的情趣,而且增强了江苏民歌的风格。

歌曲《大雁湖》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

曲调优美抒情、悠扬动听,富于歌唱性。

曲中通过对大雁湖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人们热爱家乡的真切情感。

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

曲调中“”切分节奏运用,使音乐富有动感。

特别是第二乐句衬词“啊哈嗬”的运用更增添了歌曲浓郁的地方风格,表达了人们对家乡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

第三乐句采用第一乐句换头重尾的手法,曲中的上下八度大跳把蒙古族人民的粗犷豪放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抒发了人们对家乡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讲解:

民歌往往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演唱更为亲切动听,因为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

《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

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二、学习歌曲《杨柳青》

1、欣赏《杨柳青》的演唱。

设问:

我们班上是否有江苏人。

你听到过这首民歌吗?

你能哼唱吗?

2、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

先把词单独练习念几遍,然后再跟录音哼唱。

3、学唱曲调:

(1)可以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2)设问:

曲调由哪几个音构成?

(123456)

(3)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好。

(4)设问:

曲调中出现几次“xxxo”?

在出现“xxxo”时,可以按节奏轻轻拍手。

(5)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

4、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

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

(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

(3)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

5、表演歌曲:

(1)在“xxxo”处,两人用竖笛轻轻相碰三下,也可用木质的打击乐器打击三下。

(2)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6、小结:

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

二、学唱《大雁湖》

1.直接切入:

《杨柳青》是江南地区的民歌。

现在我们要学北方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

2.欣赏《大雁湖》范唱。

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吗?

(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多大跳,……)

3.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西北的热爱。

如果有内蒙古的学生请他谈谈家乡风光。

4.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数次,个别句子练唱。

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4小节一句)。

5.在歌曲基本会唱的基础上学唱曲调(因为该歌的大量的切分节奏,学生不易掌握)。

在学曲调时,拟用点谱法,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教棒)点谱学唱。

能唱准即可(为以后学习切分节奏作感性铺垫)。

6.把24拍改编成34拍:

(1)各组讨论自编,也可自由结合自编。

(2)交流自己的改编创作,选出一、二首改编较流畅的曲调,把歌词填入。

(3)按顺序唱歌。

把民歌作改编创作,又是另一种乐趣。

三、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下课。

第二课时

一、从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二、从聆听上述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1、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

2、掌握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教材分析

歌曲《故乡是北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敬仰的圣地。

而生长在北京的人们则对这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现代化城市更具有深厚的感情。

《故乡是北京》这首歌曲正是倾吐了生长于北京的人们对乡土怀恋的情绪。

歌曲既描述了北京古城的传统景物(如天坛、北海、芦沟桥等),也展现了现代都市的风貌(如高楼大厦、旋转厅、电子街的机房等)。

但歌曲更以最普通而又最富代表性的事物——四合院和油条、豆浆、家常饼,来触发积淀于心中的乡情,使人感到情真意切,朴实而贴近生活。

歌曲的旋律吸取了京剧和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赋予了歌曲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

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这首歌曲表达了人民战士对乡土的热爱,更寄寓了对革命先辈的怀念和崇敬。

在优美深情的歌声中,展现了革命战士继承革命传统,为人民守卫国土的精神风貌。

歌曲的第一部分包含两个乐段。

前乐段的四个乐句句式为3+3+4+4(小节),均为八分休止的弱起,使四个乐句承接紧密,欲止不能,一气呵成,表达了战士热爱家乡的深情和保卫祖国的决心。

后乐段的旋律舒展流畅,回旋起伏,热情洋溢地赞颂了这片英雄的土地。

歌曲的中段速度加快,节奏鲜明,带有进行曲风格,表现了战士手持钢枪,巡逻在山路、河边,英勇地守卫国土的勃勃英姿。

最后歌曲再现了第一部分中后乐段的音调,再次倾吐了学习红军,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声乐演唱形式

独唱:

由一人演唱,常用乐器或乐队伴奏。

齐唱:

指两人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曲调。

轮唱:

由两个以上的声部演唱同一个曲调,但不是同时开始,而是先后相距若干拍子进入。

重唱:

指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曲及其演唱形式。

按声部或人数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

领唱:

一唱众和(齐唱或合唱)的演唱形式。

因独唱部分具有引领众人歌唱的作用,故称“领唱”。

领唱形式常见于民间的集体劳动歌曲(如号子、秧歌)中。

合唱:

指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一乐曲。

可分为同声(纯粹是男声、女声或童声)、混声(男女声混合)两类;

又根据声部的多少再分为女声二部合唱、男声三部合唱等。

最常见者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的混声四部合唱。

合唱常辅以乐器伴奏。

纯粹由人声演唱而无乐器伴奏者,称“无伴奏合唱”。

一、复习歌曲《杨柳青》、《大雁湖》

一、跟伴奏带演唱。

一、二、聆听《故乡是北京》

一、1.歌曲的体裁导入:

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

——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

一、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

一、2.再听一遍:

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一、设问:

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

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一、(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

一、3.复听歌曲:

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歌曲演唱的形式?

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

(独唱——女高音独唱;

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

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

一、4.小结:

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

一、二、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一、1.演唱形式导入:

同样是独唱,不同性别有不同声部的独唱,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男声的阳刚之气更为有劲,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显英雄气概。

一、2.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

一、3.复听歌曲,细致品味:

一、

(1)歌曲的内容。

为什么爱五指山,爱万泉河?

一、

(2)歌曲的表现力。

各段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一、4.师生讨论,边讨论边听有关片段或教师范唱片段。

一、5.聆听歌曲。

完整、全面地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爱家乡保江山。

一、6.小结:

独唱的表现形式及其表现力。

一、独唱

一、童声:

童高音、童低音。

一、女声:

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一、男声:

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一、7、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一、三、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下课。

一、从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东方明珠》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三、从聆听上述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聆听《东方明珠》

小小音乐会:

唱唱自己的家乡美

合唱《东方明珠》东方电视明珠塔座落于上海浦东,濒临黄浦江,是一座由11个大小不等、错落有致的球体组成的独特建筑。

塔高468米,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塔上有旋转餐厅及观光厅等。

入夜,明珠塔华灯齐放,色彩缤纷。

在塔上俯瞰都市夜景,但见灯火灿烂,流光溢彩。

东方明珠塔确如黄浦江上升起的一颗明珠,镶嵌在东方的一颗宝石,她代表了上海今日的辉煌。

歌曲从轻弱柔美的合唱声中开始。

旋律平稳并缓缓上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被水波轻轻托起,并冉冉升上蔚蓝苍穹。

在两小节过门后,由女声独唱,中间插入了女声伴唱,表现了欣慰、自豪的感情。

当唱到“母亲,母亲,请把明珠镶嵌你的华冠……”这两句时,令人感受到一股炽热的爱国之情。

接着,速度转快,在节奏活跃的间奏后,女声独唱的旋律再次出现,但节奏扩展一倍,由“”变为“”,气氛热烈,表现了人们喜庆胜利的欢乐心情和再创辉煌的坚实决心。

这一部分将独唱外,还加入了女声合唱和混声合唱,更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

1.独唱

童声:

女声:

男声:

2.合唱

同声:

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

混声:

四声部混声合唱、八声部混声合唱。

3.图解,男女脸部,同时唱不同曲调(二个图形谱)

一、聆听《东方明珠》导入

地方标志性建筑导入:

上海在改革开放的90年代,位于浦东陆家咀建造了一标志性建筑--电视塔叫什么名字?

它有什么特征?

(由11个大小不等的球体组成,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2.大家看着教材上的歌调,欣赏一遍录音。

歌曲的情绪怎样?

(深情、浪漫)

3.再聆听一次。

全曲在演唱形式上是怎样处理的?

(可以用笔在教材的歌词上标出,独、合……)

4.请大家谈谈:

哪句是独唱(哪个声部)?

哪句是合唱?

合唱有没有区别?

师生讨论。

(先是合唱、然后是女声独唱,中间还有女声伴唱。

合唱形式有一种是女声合唱,另一种是男女声的混声合唱。

5.再聆听一次,进一步体验这些演唱形式,以及速度的变化与歌曲的情绪表达有什么关系?

这需要静静地听、深深地思考。

6.请大家发表见解。

7.合着歌声即兴表演。

8.小结:

对东方明珠的赞颂,不仅是一个人、一群人,是全国人民、男女老少对家乡、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二、编创练习

选择恰当的音,作为结束音练习

1.这是继上两节课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乐段的结束音感(调式)。

2.反复咏唱曲调,尝试结束音填入最有结束停顿感的就是这个音。

3.教师切忌从理解上去讲解。

4.学生自己咏唱找出合适的结束音。

第一谱例的结束音以“5”为宜。

第二谱例的结束音以“11”为宜

三、小小音乐会

学生自告奋勇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四、下课。

第四课水上的歌

(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二、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三、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

教学内容

学习演唱曲《小螺号》;

聆听《划龙船》

教材分析

歌曲《小螺号》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

歌曲富有童趣地通过“小螺号嘀嘀嘀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乐句4小节,曲调规整。

第一乐句的节奏型贯穿于四个乐句之中,紧凑的节奏使得旋律明快而富于弹性,情绪欢快跳跃。

第三、四乐句采用了旋律的重复变化,尤其是第三乐句句中的七度大跳,形象地表达了螺号声声,盼望阿爸快回时的急切心情。

第二乐段节奏拉宽,每句的尾音音调拉长,使人感到旋律舒展而又优美,波音的运用更营造了沙滩的宽阔和湛蓝的海水这一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然后曲调从“6-5-3-0”逐渐下移。

最后结束在“1”音上。

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歌曲《划龙船》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国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

届时,龙船的龙头用彩球装扮,参赛者头扎布巾,身穿素衣,精神抖擞,挥桨如飞。

船头上还有一、两人边敲锣鼓、边唱歌,指挥划手划桨。

岸上观众则以鞭炮声、欢呼声为比赛者鼓劲。

这首民歌非常生动地表现了这一热闹场面。

歌曲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由领唱高吭嘹亮的声音唱出跌宕起伏、节拍感很强、富有号召力的音调;

和唱者则用句幅短小、节奏铿锵、音调上扬的歌声相应和,表现了激昂奋发的风貌。

在领唱时,众人还按划桨的节奏呼喊着“”为其伴唱。

在歌声、锣鼓声中,众多龙船如离弦之箭,劈波飞驶,你追我赶,煞是热烈紧张。

《划龙船》这首民歌的旋律刚劲有力,音乐节奏和划船动作的节奏紧相吻合,并以男声一领众和的形式演唱,具有粗犷豪迈的性格特征,因此从民歌体裁来说,它带有号子的属性。

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小螺号》

情景导入:

也许大家没有海边打渔人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的画面中,书本的描述中想像渔村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吹奏小螺号的情景。

1、欣赏范唱。

歌曲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2、学唱歌曲:

(1)曲调的学习可分为两部分,先学唱第一部分四句,关键是第一乐句4小节,因此这4小节一定要准确无误,在四句都能流畅地唱好后,再加上滑音记号,讲解上滑音唱法。

讲解:

音乐知识:

上滑音、波音记号

1.上滑音记号记于音符右方(如3)表示从该音起音调向上滑,没有固定落音。

2.波音记号记于音符上方如唱作。

(2)在第二部分曲调中,由于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如何唱准?

最好的办法是用指挥划拍,因一个完整的二拍指挥是1小节,这样既控制三拍半的时值,又有乐感。

下策是数拍数一二、一二,缺乏音乐性。

同样在四句12小节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础后,再加上波音记号,讲解波音记号的唱法。

(3)填上歌词唱歌。

注意前后两个乐段的对比。

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风格、特色。

3、表演歌曲。

表演可采用多种形式,集体(齐唱、领唱)要显示群体合作,个人(独唱、领唱)要发挥个性特长。

总之要表现渔家儿童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聆听《划龙船》

1.民间风格导入。

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

(端午节)

在这一节日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你见过吗?

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

(屈原)

2.讨论:

赛龙船时,船上这么多人怎样才能划得动作一致、整齐?

我们来实践两种形式比较一下,哪种更有利于调剂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使动作划一?

A.口令;

B.演唱号子(教师范唱《划龙船》)

3.初听《划龙船》。

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

讲解:

上节课讲了独唱与合唱。

这首歌是领唱与齐唱。

什么叫齐唱?

(许多人唱同一曲调)请看教材上的图解。

声乐演唱形式介绍——齐唱

1.图解:

(1)几个脸部。

表示有两个以上的人都在同时唱歌。

(2)图形谱。

表示同一曲调。

2.问题研究:

比较研究。

(1)齐唱与独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齐唱与合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划龙船》是一首劳动号子,这种体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领众合”,能统一节奏、齐心协力参与劳动,提高劳动效益。

4.复听《划龙船》。

合着歌曲做划船动作,在齐唱衬词处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加强其气氛。

注意动作的统一、整齐。

5.分组讨论设计表演,每组要选出一位“指挥”担任“领唱”。

6.表演展示。

各组出一位评委委员组成评委会。

合着音乐,各组同时表演,评委打分。

(评分标准:

气氛紧张热烈,精神面貌奋发向上,动作整齐。

7.评委点评,宣布评比结果。

8.分组设计自选(自定)劳动项目,编创节奏及号子。

9.展示表演,评委点评亮分。

10.小结:

中国民间“水上的歌”。

三、教师小结,下课。

二、欣赏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

聆听《水上音乐》、《船歌》

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18世纪早期,英国的宫廷和贵族常乘坐张灯结彩的大型游艇在伦敦的泰晤士河上夜游。

除四周簇拥着装饰华丽的船舟外,往往还有载着宫廷管弦乐队的船尾随其后,奏乐助兴。

德国音乐家亨德尔时任英宫廷乐长,曾为这样的节庆活动写过《水上音乐》组曲。

这里介绍的一首乐曲是亨德尔为英王乔治一世即位而举行的庆典所写。

它是组曲中的第六首《坚定的快板》。

乐曲采用三段体(ABA),快板,32拍。

作曲家介绍

亨德尔(1685~1759)英籍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哈勒。

17岁起任教堂管风琴师。

因酷爱世俗音乐,后迁居汉堡,从事歌剧创作,1717年定居美国,1726年入英国籍。

一生创作了46部歌剧,32部清唱剧,其中《弥赛亚》、《以色列人在埃及》、《力士参孙》、《犹大·

马卡白》等尤为著名。

此外,还写了相当数量的器乐作品,其中著名的有《水上音乐》、《焰火音乐》等。

亨德尔大半生在英国度过,并在那里创作了大量作品,因此对英国的音乐产生深远的影响。

1751年不幸双目失明,1759年病逝伦敦。

管弦乐《船歌》本曲原为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所作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第三幕的主题歌,以女声二重唱的形式演唱。

但现在人们更常听到的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

“船歌”,不仅是本曲的曲名,也是一种音乐体裁的名称。

它是一种具有歌唱性的优美旋律与摇摆般伴奏音型的声乐曲或器乐曲。

通常为68拍子,中等速度。

伴奏常以固定的音型描绘水波荡漾的形象或模仿船身均匀地晃动和摇桨的动作。

歌曲《船歌》是女高音和次女高音的二重唱。

一、复习歌曲《小螺号》

跟伴奏带演唱

二、聆听《水上音乐》

1.作品创作背景介绍导入。

18世纪早期当时英王乔治一世举行庆典,大型游艇在伦敦泰晤士河上游览,宫廷乐队船为其奏乐助兴。

亨德尔为其写的《水上音乐》。

2.初听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富丽豪华情景。

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

请联系乐曲的创作背景,想像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3.板书主题音乐曲调(将32改为34)跟琴哼唱谱例。

(放慢速度其效果是一样的。

4.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的音乐。

这一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

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名称?

用乐器演奏的姿势来表示。

(教师可用教材中的乐器图作提示:

弦乐,圆号,小号。

5.聆听全曲。

当第一部分的音乐再次出现时请举手,请分析乐曲分为几部分?

三、聆听《船歌》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形象导入:

听乐曲引子部分。

这音乐片段给你什么感受,你想像这是怎样的形象?

2.揭题:

介绍《船歌》是歌剧主题歌。

在音乐会上听到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顺带介绍体裁(详见教材分析)。

3.欣赏管弦乐《船歌》。

你有没有好像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