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14 蜜蜂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7699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14 蜜蜂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14 蜜蜂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14 蜜蜂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14 蜜蜂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14 蜜蜂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14 蜜蜂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14 蜜蜂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14 蜜蜂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14 蜜蜂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14 蜜蜂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14 蜜蜂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14 蜜蜂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14 蜜蜂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14 蜜蜂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14 蜜蜂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14 蜜蜂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14 蜜蜂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14 蜜蜂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14 蜜蜂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14 蜜蜂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精品14 蜜蜂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

(6)理解:

实验与试验的区别。

(试验指为了解某物的性能或某事的结果而进行的尝试性活动;

实验是设计来检验一个理论或证实一种假设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

3.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到“四面飞散、阻力、陌生、准确无误”这几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1)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2)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理解“几乎”“大概”,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理解“至少”,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4)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指名用上尽管……但……说句子。

4.学生朗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面飞散”就是有的往前飞,有的往后飞,有的往左飞,有的往右飞,各个方向都有。

“阻力”在本课的意思是妨碍物体运动的作用力。

“准备无误”就是非常正确,没有一点错误的意思。

“陌生”的意思是不熟悉。

5.指名再读句子。

(读准多音字“闷、散、几、尽”)

6.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

7.学习多音字。

1.读拼音,写词语。

kuà

n

()

bāokuò

chá

què

ntú

shēng

2.比一比,组词语。

蜂()峰()

辨()辩()

阻()组()

检()捡()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那二十只左右被闷(mè

nmēn)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sà

nsǎn),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2)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jǐjī)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3)尽(jì

njǐn)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互相交流,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实验目的:

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板书

3.文章怎样具体写实验目的的?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我想做个试验。

4.指名学生用“无论……总是……”说话。

5.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出示课件,介绍法布尔。

(让·

亨利·

卡西米尔·

法布尔<182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1日>,法国博物学家、动物行为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世。

身为现代昆虫学的先驱,法布尔以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而闻名,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因贫病交加于92岁逝世。

6.作者是如何做这个实验的呢?

细读课文,看作者做了那些工作?

在书中找找画画,同位交流交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课件田字格里的生字),仔细看看这些生字,你觉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2.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这些字?

(重点指导:

“蜜蜂”不要写成“密峰”;

注意“辨”与“辩、瓣、辫”的区别;

要指导学生根据字形结构的特点,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匀称。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作业:

默读课文,了解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出示课件:

第十四课《蜜蜂》)。

请大家默读课文,了解:

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实验?

这次试验是怎样进行的?

结果如何?

2.谁来说说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3.把你喜欢的句子找出来,多读读。

二、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法布尔是怎么做试验的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2.指名学生汇报法布尔所做的事。

(捉蜜蜂、放纸袋、做记号、四公里外、放蜜蜂)

3.引导学生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

再给同桌说一说。

(我先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接着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

然后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

最后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放了出来。

)板书:

实验步骤把二十只左右的蜜蜂闷在纸袋里带出四公里做上记号放出,让小女儿在蜂房旁等着。

4.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

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然后全班汇报。

(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

5.质疑探究。

(1)法布尔除了在放飞的蜜蜂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还做了些什么呢?

(法布尔还把蜜蜂放在纸袋里走了四公里路呢。

法布尔还让自己的女儿在蜂窝旁边等着,这样就可以准确的知道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

从法布尔的做法中你想到了什么?

(做试验就得考虑细致周到,这样才科学。

(2)法布尔来到陌生地方放飞时,看见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假如你是法布尔看到这个情景,你会想些什么?

会有怎样地推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

(3)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

(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

(同桌同学讨论)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6.再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感受法布尔科学的工作态度。

三、细读感悟,探究结果。

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谈话引入:

试验的结果怎样?

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

请同学们阅读三、四自然段。

(2)作者认为蜜蜂能回来吗?

(不能)你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3)第一批回来了几只蜜蜂?

(两只)这么长的路途,它们用了多少时间?

(三刻钟)

(4)此时你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

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这时,小女儿看见“我”回来了,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激动,兴奋,意外)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三四两个自然段。

(5)指名学生多人次地带着这种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朗读。

2.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请读第五自然段。

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②第二批又飞回来几只蜜蜂?

(十三只左右。

)你们认为它们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傍晚时。

)大概用了多少时间。

(五个小时左右。

(2)换位思考:

现在你就是十七只蜜蜂中的一只,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

(可以是困难,也可以是巧遇,也可以在路上采蜜。

(3)可爱的小蜜蜂们,你们辛苦了,看到你们平安的归来,我是多么高兴啊!

你们看作者是怎么夸赞这些小蜜蜂的?

你觉得读时要注意哪些词语?

(4)学生朗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3.学习第七自然段。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

让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板书实验结论

(2)学生多遍朗读第七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练习用“不是……而是……”说话。

(3)你们同意法布尔的这个结论吗?

请结合他做试验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要向发布而学习什么?

(法布尔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4.学生再次默读这两个自然段。

1.选择关联词语填空,再选择一个写句子。

不是……而是……尽管……但……无论……总是……

(1)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飞到哪里,它()可以回到原处。

(2)()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蜜蜂靠的()超常的记忆力,()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按照法布尔实验的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3)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4)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5)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法布尔通过这个实验,他到底证明了些什么呢?

2.法布尔证明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但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

(出示课件:

你们是怎么知道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的呢?

)(出示课件:

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蜜蜂并不熟悉,它们被闷在纸袋里,还走了四公里路,根本看不到周围的景物,所以他们靠的不同超常的记忆力。

3.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但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那靠的又是什么呢?

(蜜蜂能这样飞回来,法布尔还不知道原因,所以说是我们无法解释的本能。

4.将来这个“无法解释的本能”法布尔能解释吗?

(法布尔一定会不断地去研究、观察,解开其中的秘密的。

5.同学们,这篇文章很多句子都写得很好,就让我们再去读读全文,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吧!

6.学生读文,标注自己喜欢的句子,互相交流找到的句子。

五、拓展训练。

1.其实蜜蜂身上还有好多小秘密和知识,等着爱思考、细心观察的孩子去发现呢,你愿意做这样的孩子吗?

(课件出示:

蜜蜂的分类、蜜蜂的语言、蜜蜂采蜜)

2.自主实践:

了解关于蜜蜂其它方面的知识,办一份手抄报。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蜜蜂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把二十只左右的蜜蜂闷在纸袋里带出四公里做上记号放出,让小女儿在蜂房旁等着。

实验结论: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教学反思]

《蜜蜂》

《蜜蜂》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侧重以下几点:

在学习试验过程这部分时,教给学生把长文读短的方法,也就是归纳试验的几个步骤,孩子们跃跃欲试,最后归纳为五个步骤:

捉蜜蜂、放纸袋、做记号、四公里外、放蜜蜂。

随后请学生谈谈你觉得去掉其中的一步是否可以,孩子们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步骤都很重要,由此看出法布尔是一个细心、严谨的人。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了解了实验步骤后,又创设了一个让学生个性化解读的机会。

法布尔来到陌生地方放飞时,看见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假如你是法布尔看到这个情景,你会想些什么?

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

“假如我是法布尔,我会想,蜜蜂肯定回不了家。

”有的说:

“我觉得蜜蜂很聪明,它飞得怎么低,是为了减少空气阻力,以便更快地飞回蜂窝。

“我觉得蜜蜂很笨,飞得高才能看得远,才容易发现蜂窝。

它飞得那么低,怎么能看见两离多外的蜂窝呢?

”这时依然有小手高举着,他自信地发表了自己的推测:

“我猜,蜜蜂飞这么低是因为,空气太潮湿,空气中的小水珠粘在了蜜蜂的翅膀上,蜜蜂身体变重了,所以飞不高,它要飞回蜂窝一定很困难。

”……一个开放型问题,居然引发了学生那么多的独特思考,这让我既意外又欣喜。

在这堂课上,我真

我真实感受到了:

只有放飞学生的个性,才能使课堂灵动起来。

俗语说的好: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课堂上,我采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课文,学生在一遍遍的读文后,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多的体会,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一种最好的自学方法。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跨进包括查看的确沿途陌生

2.蜜蜂山峰辨认辩论阻力小组检查捡起

3.

(1)那二十只左右被闷(mēn)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sà

n),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2)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jī)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3)尽(jǐn)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第二课时

1.

(1)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2)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5)(3)

(1)

(2)(4)

姓名班级___________座位号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三年级下册期末质量监控

(笔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

(共60分)

1.我会做到写字姿势正确,书写正确、美观。

(5分)

lichè

nshānfù

omò

nsù

2.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10分)

sūxǐngjiǎnyà

npà

nglǘchuà

ngjǔxiūjià

3.我会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4分)

笼罩(ló

nglǒng)  折腾(zhēzhé

) 松散(sǎnsà

n)模样(mó

笼子(ló

nglǒng)  折磨(zhēzhé

) 散步(sǎnsà

n)模型(mó

4.我知道要先比一比,再组词。

娇(    )  辨(    )  厉(    )密(    )

骄(    )  辩(    )  历(    )蜜(    )

5.我会照样子,填一填。

(6分)

(1)例:

红彤彤(ABB式)                    

(2)例:

依依不舍(AABC式)                  

(3)例:

无边无际(ABAC式)                  

6.我会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神奇神秘

(1)美丽的玉女峰在我们面前揭开了她()的面纱。

(2)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    )地来到了。

继续连续持续

(3)这场大雨已经(    )一个星期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

(4)妹妹已经(    )3次考全班第一了,妈妈奖励她一块手表。

(5)他们也只是奇怪地互相望了一眼,又(    )吃起来。

7.我会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字义,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闻:

①听见。

  ②听见的事情,消息。

  ③出名。

  ④用鼻子嗅气味。

(1)妈妈正在看新闻。

(   )

(2)你闻一闻,这是什么味道?

(3)耳闻不如一见,桂林的山水真的令我陶醉。

(4)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8.我会按要求写句子。

(1)今天的语文课上,我首先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

(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2)微风吹来,银杏树的叶子轻轻地摇着。

(改成拟人句)

                                    

(3)裁缝又补充一句:

“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改成转述句)

9.我会排序。

()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卡在绿草中,像蓝天上缀着的星星。

()小花园在教室的左边,长八米,宽四米。

()花园四周的道路上都长满了青草,好像铺了一层绿毯。

()它紧靠短墙,由一排横、两排竖的篱笆和这面短墙围起来。

()花园里的花是老师精心栽培的,有的长在地上,有的长在盆里,构成了一个个图案。

()到了夏天,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绿叶,托着红的、黄的、蓝的、白的各种各样的花儿,美丽极了!

10.我会填空。

(1)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地蹲着。

可是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2)“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斗笠”指的是。

(3)《我不能失信》一文的主人公是,在她身上我们学会了做人要

(4)《大林寺桃花》这首诗是写的,诗的后两句为:

“,

二、阅读理解。

(共15分)

我特别喜爱野菊花。

记得小时候住在外婆家,秋天,外婆带我到野外去玩。

只见满山坡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小小的绿色叶片衬托着黄色的花朵,好看极了。

野菊花没有开花的时候,人们常以为它们是一棵棵小草。

可到了秋天,一旦开花,它们就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

它们没有迷人的芬芳,更没有富丽华贵的姿色。

但它们的生命力很强,花期也长,到了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它却依然开放。

外婆告诉我,野菊花有很多用途。

那天我爬上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腿上擦破皮出血了,我直叫痛。

这时外婆马上摘下几朵野菊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

我顿时觉得清清凉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

外婆说,野菊花有消炎止血的功能。

新中国成立前穷人家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菊花熬水洗外伤,可管用了。

外婆又说,野菊花还是一种中药,能清热败火,治感冒。

我没有想到野菊花居然这么有用。

我回北方上学之前,一下子摘了不少野菊花带回家。

妈妈教我把野菊花洗净晒干,泡茶喝。

我喝过红枣茶、绿茶,可从来没喝过野菊花荼。

泡了一杯,尝了一口,只觉得沁人的清香直入肺腑,真顶得上清凉饮料哩。

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却默默地无私地向人们奉献。

它们平凡、朴素,却又那么顽强。

人不也需要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吗?

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

1.认真读短文,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分)

2.给画线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3分)

①自然界②不呆板③表示理所当然

A.一旦开花,它们就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

()

B.大自然真是神奇美妙。

 

C.只要认真学习,自然会取得好成绩。

3.用“”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4.读了短文,你知道野菊花有哪些用途了吗?

A.        

B.        

C.        

D.       

5.人们需要学习野菊花的什么精神?

                                     

三、快乐习作。

(共25分)

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完成了不少习作练习,有介绍植物的,有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的,有介绍身边有特色的人的,有写自己的实验过程的,也有写国宝大熊猫的,还展开想象编了有趣的故事……学期即将结束,请你展示你最成功的一篇习作吧!

要求:

(1)题目自拟;

(2)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3)写出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不少于300字。

一、2.狐狸衬衫负责泡沫迅速苏醒检验胖驴创举修建

3.lǒngzhēsǎnmú

ngzhé

nmó

4.娇嫩骄傲辨别辩论严厉历史秘密蜜蜂

5.

(1)亮晶晶绿油油

(2)孜孜以求念念有词(3)自由自在人来人往

6.

(1)神秘神奇

(2)持续连续继续

7.

(1)②

(2)④(3)①(4)③

8.

(1)删去“首先”。

(2)示例:

微风吹来,银杏树的叶子在枝头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3)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