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学概论》笔记912章本科可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7209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学概论》笔记912章本科可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物流学概论》笔记912章本科可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物流学概论》笔记912章本科可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物流学概论》笔记912章本科可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物流学概论》笔记912章本科可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物流学概论》笔记912章本科可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物流学概论》笔记912章本科可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物流学概论》笔记912章本科可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物流学概论》笔记912章本科可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物流学概论》笔记912章本科可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物流学概论》笔记912章本科可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物流学概论》笔记912章本科可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物流学概论》笔记912章本科可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物流学概论》笔记912章本科可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物流学概论》笔记912章本科可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物流学概论》笔记912章本科可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物流学概论》笔记912章本科可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物流学概论》笔记912章本科可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物流学概论》笔记912章本科可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物流学概论》笔记912章本科可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学概论》笔记912章本科可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

《《物流学概论》笔记912章本科可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学概论》笔记912章本科可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流学概论》笔记912章本科可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

指由人员、设备和程序组成的、为物流管理者完成计划、实施、控制等职能提供相关信息的交互系统。

二、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一)正确掌握订货信息并进行传递;

1.出库业务;

/出库期/事前的订货会

2.营销业务;

/销售实绩、目前订单情况、不同地区的订单信息

3.生产计划。

/基础信息

(二)正常掌握物品的动态信息并进行传送:

1.物品在储存环节的动态信息;

2.物品在运输业务中的动态信息;

3.物品在出入库业务中的动态信息。

(三)为顾客提供信息服务:

1.为零售商店提供的信息;

2.为消费者提供的信息;

3.各方共享的信息。

(四)控制各项作业计划的实施:

1.为确定各项指标定额提供依据;

2.收集整理基础数据;

3.解决信息领域的“二律背反”问题。

三、物流信息系统的类型:

(一)按系统的结构分类:

1.单功能系统;

2.多功能系统。

(二)按系统功能性质分类:

1.操作型系统;

2.决策型系统。

(三)按系统的配置分类:

1.单机系统;

2.网络系统。

(四)按系统的开放程度分类:

1.企业物流信息系统;

2.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

3.公共物流信息系统。

四、物流信息系统的构成:

(一)客户服务系统;

(二)物流资源高度系统;

(三)数码仓库应用系统;

(四)数码配送应用系统;

(五)实时信息采集系统。

第四节物流信息化

一、物流信息化的内涵:

二、物流信息化的层次:

1.单点应用;

2.流程优化;

3.综合管理;

4.公共平台。

三、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基础环境建设;

2.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

3.企业(或机构)的内部信息系统建设。

四、我国物流信息化的主要制约因素:

1.基础信息缺乏,数据采集困难,标准不统一;

2.信息与业务管理脱节,信息共享与交流机制欠缺;

3.国内物流监管的信息化水平不高;

4.针对物流信息服务行业的法规、制度、标准建设滞后。

 

第十章配送

配送、配送中心、补货、分拣、配装、配送模式、共同配送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配送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P197

2.举例说明各种形式的配送及其在流通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P202-203

3.比较配送中心与物流中心的区别。

P203

4.配送中心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P204-205

5.一般配送中心的内部区域划分为哪几部分?

P205-206

6.调查了解你所能接触到的配送中心,先阐述它的作业过程、再判定它所属的类型。

P206-208

7.说明配送作业的程序与方法。

P208-214

8.简要说明补货作业的基本方式。

P209

9.简要说明分拣作业的常用方式。

P210-212

10.目前常用的配送模式主要有哪些?

P214-215

第一节配送的概念与类型

一、配送的概念:

理解6条(按用户订货要求;

一种中转形式;

配与送的有机结合;

作业方式的合理性;

重要的资源配置手段)特点3个(距离较短、也包含一些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

二、配送的分类:

(一)按配送主体所处的行业不同进行分类:

1.制造业配送;

2.农业配送;

3.商业配送;

4.物流企业配送。

(二)按配送结点的不同进行分类:

1.配送中心配送;

2.仓库配送;

3.商店配送;

4.生产企业配送。

(三)按配送物品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进行分类:

1.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

2.多品种少打量配送;

3.成套配套配送。

(四)按配送时间和数量的不同进行分类:

1.定时配送;

2.定量配送;

3.定时定量配送;

4.定时定线配送

5.即时配送。

(五)按配送经营形式的不同进行分类:

1.销售配送;

2.供应配送;

3.销售与供应一体化配送;

4.代存代供配送。

(六)按加工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

1.加工配送;

2.集疏配送;

(七)按配送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司进行分类:

1.综合配送;

2.专业配送。

三、配送的作用:

(一)完善和优化物流系统;

(二)改善末端物流的效益;

(三)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行低库存或零库存经营;

(四)简化事务,方便客户;

(五)提高供应保障能力。

第二节配送中心及其功能

一、配送中心的含义:

是物流结点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专门用于配送业务的物流结点。

《物流术语》:

从事配送业务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

理解要点:

“货物配备”“组织送货”由配送中心按客户要求进行并完成;

是一种经营手段;

是“现代流通设施”

二、配送中心的功能:

(一)储存功能;

(二)集散功能;

(三)分拣功能;

(四)加工功能;

(五)衔接功能;

(六)信息功能。

三、配送中心的内部结构:

(一)接货区;

(二)储存区;

(三)分拣备货区;

(四)分放配装区;

(五)外运发货区;

(六)加工区;

(七)办公区(管理指挥区)。

四、配送中心的种类:

(一)专业配送中心;

/对象、技术属某专业领域;

仅以配送服务为专业职能

(二)柔性配送中心;

/根据客户需求变化,适时调整经营内容和服务方式,很强的适应能力/精益化生产

(三)供应配送中心;

/专门为某个或某些用户提供供应服务

(四)销售配送中心;

/以销售为目的,以配送为服务手段

(五)城市配送中心;

/以城市的区域范围为配送范围

(六)区域配送中心;

/以较强的辐射能力和库存准备为前提,在某个较大区域范围从事配送业务

(七)储存型配送中心;

/有很强的储存能力

(八)流通型配送中心;

/基本没有长期储存功能,仅以暂存或随进随出的方式组织配货或送货

(九)加工配送中心;

/以流通加工为主要业务

第三节配送作业的程序和方法

一、进货;

(一)订货;

5个内容(发订单、定发货日期、预测时间协调车辆、准备位置、预备临时存放位置)

(二)接货;

内容包括卸货搬运、拆装、物品编码与分类等。

(三)货物的验收。

对物品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检查。

二、储存:

/分为通过型物品;

需要储存一定时间的物品

三、补货:

指当拣货区的存货水平低于设定标准时,将储存于保管区的物品搬运到拣货区的行为。

(一)补货的基本方式:

1.整箱补货;

2.托盘补货;

3.货架上层至货架下层的补货方式。

(二)补货的时机:

1.批量补货;

2.定时补货。

四、分拣:

/将物品按品种、出入库先后顺序进行分辨上别类堆放的作业。

(一)按单分拣:

特点:

易实施,准确度高;

企业间相互独立,可据紧急程度调整次序;

一个订单配齐不落地暂存,简化工序;

能较好适应数量和订单的变化;

机械自动货柜求不高,不爱设备水平限制。

(二)批量分拣:

先集中取出物品,再按客户货位分放后,才能展开分拣作业;

利于组织集中送货,以充分利用送货车辆的运载能力;

不能针对某个神秘单独进行作业,大多数订单不得不花费一定的等待时间。

(三)其他分拣作业:

1.整合按单分拣;

/主要应用在一天中第一订单只有一种的场合。

2.复合分拣。

/按单分拣与批量分拣的组合运用。

五、配装:

原则:

重货在下,轻货在上;

后送达先装,先送达后装;

据物品性质进行配载;

易混淆的分开装载

六、送货:

/一种短距离、小批量、高频率的运输形式。

(一)划分基本送货区域;

(二)车辆配载;

(三)暂定送货先后顺序;

(四)车辆安排;

(五)选择送货线路;

(六)确定每辆车的送货顺序;

(七)完成车辆配载。

七、配送加工:

指在配送环节报进行的流通加工。

包括实施包装、分割、计量、印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以方便流通作业过程、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

第四节配送模式与配送管理

一、配送模式:

(一)自营配送模式;

/各环节由企业自身筹建并组织管理/一体化、系统化程度较高/规模较大集团公司

典型的是:

连锁零售企业,如商场、店铺、顾客。

(二)共同配送模式;

/一企业综合多客户要求;

/一辆配送车混载多个货主的物品进行配送;

/接收困难地共同设置配送的接收点或处置点;

/同一城市或地区多个配送企业共同投资使用装卸机械或配送中心;

(三)互用配送模式;

/旨在建立配送联合体;

/稳定性强;

/参与方主要是经营配送业务的企业;

(四)第三方配送模式。

/我国的发展速度快,已有一批有实力的传统企业转型成功。

二、配送管理【按管理内容分】:

/按管理职能顺序分:

计划、实施和评价三个阶段。

(一)配送模式管理:

/配送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的配送能力、市场的规模与地理范围、服务水平要求及配送成本等;

/自营式、共同配送、互用配送和第三方配送;

/矩阵图决策法、比较选择法等

(二)配送业务管理:

/必须遵照一定的程序对本善业行统一的安排与管理。

1.配送线路的选择;

/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配送的速度、成本和效益/方案评价法、数学计算法、节约里程法

2.拟定配送作业计划。

/计算机编制配送作业计划,作业人员具体遵照执行

(三)配送作业管理:

(四)配送要素管理【系统角度】:

1.人的管理;

/最活跃的因素

2.物的管理;

/贯穿配送活动的始终

3.财的管理;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成本的计算控制、效益指标体系的建立、资金的筹措运用、提高效益的方法)

4.设备管理;

/选型与优化;

合理使用与改造;

研制、开发、引进;

5.方法管理;

/技术;

方法;

研究

6.信息管理。

/神经中枢

(五)配送具体职能管理:

1.配送计划管理;

/在目标约束下,对配送活动中每个环节的计划进行推哦管理。

/编制、执行、修正及监督

2.配送质量管理;

/配送服务质量、配送工作质量、配送工程质量/中心问题

3.配送技术管理;

/配送硬技术;

配送软技术

4.配送经济管理。

/配送费用的计算和控制、配送劳务价格的确定和管理、配送活动的经济核算、分析等/核心

(六)配送中心管理。

第三篇物流概念的运用与延伸

第十一章物流系统

第十二章物流管理

第十三章物流服务

第十四章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

第十五章物流政策

第十六章物流发展新趋势

第十一章物流系统

系统、物流系统、要素、结构、冲突、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系统集成

1.说明物流系统与物流管理之间的关系。

2.简述物流管理发展的历史。

3.如何理解物流合理化是物流管理的总原则?

4.结合实际谈谈你圣物注管理目标的理解。

5.企业物流的管理组织和物流企业的组织形态有何区别与联系?

6.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是怎样的?

主要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7.举例说明你所熟知的功能型产品和创新型产品,并比较他们在物流战略上的不同之处。

8.举例说明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产品及其在物流战略上的特点。

9.基于顾客的物流差异化战略有哪些内容?

第一节系统与物流系统

一、系统的概念:

【5点】

二、系统的基本性质:

(一)整体性;

(二)层次性;

(三)相关性;

(四)目的性;

(五)环境适应性。

三、物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1.概念:

是社会经济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由有机联系的物流要素组成,能使整体的物流活动趋于合理。

2.组成:

A、物流作业系统(包装系统、装卸搬运系统、运输系统、储存系统、流通加工系统等);

B、物流信息系统(情报系统、管理系统等)

四、物流系统的特点:

(一)是一个动态系统;

(二)具有可分性;

(三)具有复杂性;

(四)是一个大跨度的系统;

(五)物流系统内广泛存在“二律背反”现象。

第二节物流系统的要素与结构

一、物流系统的要素:

(一)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

1.人的要素;

/主导地位、决定作用/最关键的因素

2.资金要素;

3.物的要素。

/是物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和配送等基本工作环节。

(三)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和物质基础要素:

/体制、制度、技术标准等就是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

(四)物流系统的流动要素:

1.流体:

指物流中的“物”,即物质实体。

/物流系统的目标就是实现流体从供应者向需要者的流动。

2.载体:

指流体赖以流动的设施和设备。

/分为两大类:

基础设施(铁路、公路、航道、港口、车站、机场);

各种物流设备(车辆、船舶、飞机、装卸搬运工具)(重点是要研究物流载体的网络结构和技术状况)

3.流向:

流体从起点到终点流动方向。

/自然流向;

计划流向;

市场流向;

实际流向。

4.流量:

依赖载体进行流动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的数量。

/参照流向的分类:

自然、计划、市场、实际流量。

5.流程:

流体在一定流向上行驶的路径。

/分类与流向类似;

/实际流程按流体、载体、流向、发运人进行统计

6.流速:

流体在一定流程上的速度表现。

/衡量物流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指标,节约成本,提高价值。

二、物流系统的结构:

(一)物流系统的功能结构:

/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和配送。

/由生产、销售系统决定

(二)物流系统的治理结构:

1.多边治理;

任何一个物流系统所需要的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得到配置,这些资源不是为某一个系统专门定制的专用性资产,而是为多个物流系统所共用。

/市场治理、古典合同治理。

2.三边治理;

指通过物流资源的需求方、供给方和第三方(法律)来共同治理的模式。

3.双边治理;

买卖双方共同治理的模式。

4.单边治理。

一体化治理。

(三)物流系统的产业结构:

/物流产业是由多部门组成的综合性、服务性、基础性产业。

/我国实际界定的两个层面:

A、物流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业、储运业、通运业和配送业;

B、物流产业的四大行业下面还有许多小行业,其中不少行业可能既隶属于这一大行业,又隶属于另一大行业。

第三节物流系统的冲突

一、物流系统冲突的表现形式:

(一)物流系统的目标冲突:

1.物流系统要素之间的目标冲突;

/物流功能要素的目标之间广泛地存在着冲突。

/运输角度:

降低运费&

收货企业的库存成本增加;

/储存角度:

降低库存水平&

发货企业的运输成本增加;

2.物流系统要素内部的目标冲突;

/某个要素内部的冲突类似于各功能要素之间的冲突。

3.物流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目标冲突。

/各相对关系的系统间

(二)物流系统要素之间的产权冲突;

/2000年11月28日开通的京沪高速公路,其11个收费站的特点。

(三)物流系统要素之间的运作冲突:

/托盘的通用性问题?

二、要素协同是物流系统形成的关键:

(一)调整物流系统要素之间的目标;

/调整依据是系统的整体目标

(二)统一物流要素之间的产权;

/关键是:

使由不同产权主体拥有的所有要素都能按照物流系统的要求进行集成

(三)构建无缝的要素接口;

1.缩短供应链;

2.提高供应链的可见性;

3.将物流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面是不是将其作为一个个狭窄的功能来进行管理。

第四节物流系统分析与集成

一、物流系统分析:

根据物流系统的目标要求,从其整体利益出发,运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计算方法,对物流系统的功能、环境、费用、效益等因素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和比较,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

(一)物流系统分析的原则:

1.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

2.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

3.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4.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二)物流系统分析的内容:

既要对物流系统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也要对物流系统内部各环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外部的分析包括:

生产状况、消费状况、财政信贷状况及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制度的;

内部的分析包括:

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及信息处理,供货渠道、销售状况、运输能力等收集与分析

(三)物流系统分析的步骤:

“5W1H”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建立模型、对比可行性方案的经济效果、判断方案的优劣、建立可行方案。

(四)物流系统分析的方法:

/越来越多的采用定量分析法

1.优化模型;

/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数学规划技术来描述要素间的数量关系。

2.模拟模型;

/利用图表、坐标、数学公式、逻辑表达式等抽象符号来描述物流系统的输入、转换、输出间的关系

3.启发式模型。

/针对优化的不足,运用某些经验法则来降低优化模型的数学精度通过过程模仿的分析工具。

二、物流系统集成;

(一)物流系统集成的主体:

首先:

必须充分认识到物流系统集成对于自身的价值;

其次:

有条件、能力对目标物流系统进行集成。

物流系统集成人的任务:

设计合理的利益分摊机制,调动积极性,获取使用权,强化全过程的控制。

(二)物流系统集成的范围:

1.物流系统要素内部;

/子系统;

/联合、多式联运;

2.物流系统要素之间;

/1+1>

2;

/专司协调或全面控制的职能部门;

3.本企业的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

/A、以制造为核心业务的;

B、以流通为核心业务的;

4.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

/电子商务企业的成功实践和不断壮大就是最有力的明证。

(三)物流系统集成的层次:

1.最低层次:

某个人愿意且有能力整合物流的核心要素,并能真正掌控物流活动的节奏。

2.中级层次:

物流系统的核心要素甚至部分外围活动都被整合在一个实体组织(大企业事业部、独立物流公司)内。

3.高级层次:

某个组织有能力利用自己的或社会的物流资源,借助现代通讯信息技术,根据市场的需要随时构建特定功能的物流系统并地基实施有效控制。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组织、组织形态、企业物流、物流成本、差异化

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物流管理目标的理解。

7.举例说明你所熟知的功能型产品创新型产品,并比较它们在物流战略上的不同之处。

物流管理是在分析系统冲突的基础上,以系统协同为目标,以系统集成为手段的一种系统优化活动。

研究物流系统就是为了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物流实施管理。

【为了达到既定目标,对物流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第一节物流管理概述

物流管理定义:

为达到既定目标,对物流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一、物流管理发展的历史:

(一)物流功能个别管理阶段;

/降低运输和保管成本;

(二)物流功能系统化管理阶段;

/不再是单个功能,而是在企业全局高度,充分考虑要素间联系,寻找最佳组合。

(三)物流管理领域扩大化阶段;

/圣所有要素整合和集成,并且以物流合理化为目的向生产或销售部门提出建议。

(四)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阶段;

/据商品市场销售动向决定商品生产和采购,保证生产、采购和销售一致性。

(五)供应链管理阶段。

一个交易关联企业进行整合的管理系统,将供应链上相关联的企业或消费者都当一个整体。

二、物流管理的内容:

(一)物流计划阶段析管理;

首先,确定目标和工作次序:

/其次,分析过程影响不利因素,,及相应对策;

最后从人、物、财方面入手,制定措施

(二)物流实施阶段的管理:

1.对物流活动的组织和指挥;

2.对物流活动的监督和检查;

3.对物流活动的调节。

(三)物流评价阶段的管理:

/与原计划的目标进行对照和分析的过程。

/专业性评价、综合性评价;

纵评、横评;

三、物流管理的原则:

(一)物流管理的总原则——物流合理化;

/对物流设置配置和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进,以实现整体最优的过程。

(二)物流合理化的基本思想;

/“均衡”,从物流总成本的角度来权衡得失。

(三)物流合理化所面临的新挑战。

/如何强化物流结点的作用;

如何提高物流系统的管理效率;

四、物流管理的目标:

(一)快速反应;

/物流企业对客户的服务需求迅速作出回应的过程。

(二)最小变异;

/指破坏物流系统表现的任何想象不到的事件。

(三)最低库存;

/把库存减少到顾客服务需求相一致的最低水平。

/零库存

(四)最高质量。

/持续不断地提高物流系统的服务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TQM

第二节物流管理组织

一、物流管理组织的分类:

(一)根据物流组织所处的领域不同,可划分为生产领域的物流组织和流通领域的物流组织。

(二)根据物流组织在物流管理中的任务不同,可划分为物流管理的行政机构和物流管理的业务机构。

(三)根据物流管理组织层次与职权的不同,可划分为中央、地方和企业层次的物流组织。

1.中央物流管理组织:

负责制定全国性的物流政策、下达全国性的物流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物流任务的完成。

2.地方物流管理组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各区、县等政府的。

必须执行中央任务,向中央提建议。

3.企业物流管理组织:

企业内部专门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机构;

专业的物流企业(以物流效率的提高为出发点);

二、企业物流管理组织:

(一)企业物流管理组织设计时应考虑的有关因素:

1.企业所属类型;

2.企业的战略;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