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届中考化学人教版大一轮考点梳理专题六盐化学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7307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届中考化学人教版大一轮考点梳理专题六盐化学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届中考化学人教版大一轮考点梳理专题六盐化学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届中考化学人教版大一轮考点梳理专题六盐化学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届中考化学人教版大一轮考点梳理专题六盐化学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届中考化学人教版大一轮考点梳理专题六盐化学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安徽省届中考化学人教版大一轮考点梳理专题六盐化学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安徽省届中考化学人教版大一轮考点梳理专题六盐化学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安徽省届中考化学人教版大一轮考点梳理专题六盐化学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安徽省届中考化学人教版大一轮考点梳理专题六盐化学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安徽省届中考化学人教版大一轮考点梳理专题六盐化学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安徽省届中考化学人教版大一轮考点梳理专题六盐化学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届中考化学人教版大一轮考点梳理专题六盐化学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安徽省届中考化学人教版大一轮考点梳理专题六盐化学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届中考化学人教版大一轮考点梳理专题六盐化学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届中考化学人教版大一轮考点梳理专题六盐化学肥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B.实验室常用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制取CO2

C.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D.石灰浆粉刷墙壁,“出汗”后变成碳酸钙

【解析】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碳酸钙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不能用于制取CO2,B项错误。

4.(2019·

上海)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是(B)

A.酚酞试液B.盐酸

C.氢氧化钾溶液D.碳酸钾溶液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不能鉴别,A项错误;

盐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可以鉴别,B项正确;

氢氧化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C项错误;

碳酸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D项错误。

5.(2019·

四川广安)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该溶液中依次发生的反应如下:

①Na2CO3+HCl

NaHCO3+NaCl;

②NaHCO3+HCl

NaCl+H2O+CO2↑。

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所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与所加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C)

【解析】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碳酸钠会先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然后碳酸氢钠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综上所述,C项正确。

6.(2019·

安徽)学习化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

B.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无现象,没有发生反应

C.随着铁制品的不断锈蚀,自然界中铁元素的含量不断减少

D.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是氮肥;

尿素没有氨味,不是氮肥

【解析】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B项错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随着铁制品的不断锈蚀,自然界中铁元素的含量不变,C项错误;

碳酸氢铵和尿素中都含有氮元素,都属于氮肥,D项错误。

7.(2019·

广西梧州)下列关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说法错误的是(B)

A.Na2CO3溶液呈碱性

B.NaHCO3固体难溶于水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

D.NaHCO3可用于烘焙糕点

【解析】NaHCO3固体易溶于水,B项错误。

8.(2019·

贵阳)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

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乙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B.乙曲线对应的反应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

C.甲曲线对应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

D.甲曲线上的M点代表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解析】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恰好反应时,溶液的导电率为0;

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溶液始终显碱性。

由此可知,甲为加入稀硫酸的曲线,乙为加入硫酸钠的曲线。

综上所述,D项正确。

9.(2019·

海南)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

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不相符的是(B)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A

稀盐酸

碳酸钙

产生气泡

B

浓硫酸

氧化铁

C

氯化钡溶液

硫酸钾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D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解析】浓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没有气泡产生,B项错误。

10.(2019·

湖北鄂州)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C.AB段有沉淀生成

D.F点溶液的pH>

7

【解析】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即未反应的硫酸铜和反应生成的硫酸钠,A项正确;

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未反应的硫酸铜,B项错误;

AB段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C项正确;

F点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溶液的pH>

7,D项正确。

二、填空和简答题

11.(2019·

江苏苏州)某同学设计如下几组实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已知:

BaSO4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第一组】选取5种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现象及结论

解释

试管A和B中无明显现象。

不能确定反应是否发生

(1)试管C中产生 气泡 (填实验现象)。

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2)试管C中减少的微粒是 C

 (填微粒符号) 

试管D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Cl2

BaSO4↓+2HCl 

【第二组】对试管A和B中是否发生反应再探究,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试管E中,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4)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试管E中反应的实质是 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试管F中始终无明显现象,不能确定反应是否发生

【第三组】对试管B中是否发生反应继续探究,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试管G中溶液变红

(5)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试管G的溶液中存在 H+ (填微粒符号) 

(6)向试管H中滴加 BaCl2 (填“试剂X”的化学式)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溶液中有S

存在

结论

NaCl溶液与稀硫酸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12.(2019·

湖北荆门)氯碱工业以粗盐(主要成分是NaCl,含少量泥沙、CaCl2、MgCl2)为原料,生产氯气和氢氧化钠,模拟流程如图所示。

(1)试剂A与试剂B的组合为 ②④ (填序号)。

①KOH②NaOH③K2CO3④Na2CO3

(2)操作A需使用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3)流程中Mg元素必须转化成 Mg(OH)2 (填化学式)才能完全除去。

(4)写出电解NaCl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2NaCl+2H2O

2NaOH+H2↑+Cl2↑ 。

(5)该工业副产品H2目前还不能作为燃料被广泛应用,其理由是 不易储存(合理即可) (答一条即可)。

13.(2019·

黑龙江绥化)我国制碱工业采用联合制碱法生产纯碱,其反应原理为NaCl+NH3+H2O+CO2

NaHCO3↓+NH4Cl、2NaHCO3

Na2CO3+H2O+CO2↑。

【资料阅读】①通常情况下,浓氨水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易挥发出氨气。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

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吸收二氧化碳。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联合制碱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关闭K1,先打开K2通入NH3,调节气流速率,待其稳定后,再打开K1通入CO2。

Ⅱ.待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入NH3;

一段时间后,关闭K1停止通入CO2。

Ⅲ.将三颈烧瓶内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将滤出的固体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碳酸氢钠固体。

再将其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即得纯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

CaCl2+H2O+CO2↑ 。

(2)B装置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

(3)D装置中生石灰的作用是 提供热量,使氨气的挥发加快 。

(4)C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作用除了随时添加饱和食盐水,还有 平衡气压 的作用。

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浸有稀硫酸的棉花团,其目的是 吸收氨气,防止其污染空气 。

(5)关闭K2停止通入NH3,还要继续通入一段时间CO2,其目的是 尽可能多的吸收二氧化碳,增大碳酸氢钠的产率 。

(6)写出副产品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

14.为了证明盐溶液能与某些碱溶液反应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出现了白色浑浊,过滤后得到澄清的滤液。

请你参与探究下列问题。

【反应原理】请写出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OH)2

CaCO3↓+2NaOH 。

【提出问题】过滤后的滤液中一定含有 NaOH ,还含有其他成分吗?

【作出猜想】猜想一:

可能含有氢氧化钙;

猜想二:

可能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猜想三:

 可能含有碳酸钠 。

【实验与结论】

(1)猜想二遭到了同学们的反对,原因是 Na2CO3与Ca(OH)2会发生反应,不能共存 。

(2)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通入二氧化碳(或加入碳酸钠溶液) ,观察现象 

无明显现象

猜想一

错误

(3)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三。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三正确

【讨论与交流】还能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来验证猜想三吗?

请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说明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

15.(2016·

安徽)某研究小组对自动充气气球(示意图如下)进行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该气球充气原理:

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

(1)为验证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可选用 澄清石灰水 (填试剂名称)。

探究一:

液体包内溶液酸碱性的探究

(2)室温时,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3,该溶液呈 酸 性。

探究二:

白色粉末成分的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

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

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

【设计并进行实验】

(3)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固体全部溶解,说明甲同学的猜想 不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

(4)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10%的盐酸(装置如图),记录如下表。

编号

锥形瓶内物质

最终得到CO2的体积/mL

名称

质量/g

碳酸氢钠

0.10

V1

碳酸钠

V2

白色粉末

a

实验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HCl

NaCl+H2O+CO2↑ ;

表中a= 0.10 ;

V1 >

 V2(填“>

”“<

”或“=”)。

【分析并得出结论】

(5)如何从上表中获取证据并得出结论?

 根据表中CO2的体积与锥形瓶内物质质量的关系和实验③与实验①结果相同,可得出白色粉末的成分为碳酸氢钠(合理即可) 。

三、计算题

16.(2019·

滁州一模)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亚硫酸钠(Na2SO3),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

现向50g的废水中加入C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的质量为6g。

(提示:

CaCl2+Na2SO3

CaSO3↓+2NaCl,且废水中的其他杂质不与CaCl2反应)

试计算:

(1)亚硫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下同);

(2)废水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

(1)

×

100%≈36.5%

(2)设废水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x=12.6%

答:

(1)亚硫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5%;

(2)废水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