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加工制作各工序质量控制标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7666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7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结构加工制作各工序质量控制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钢结构加工制作各工序质量控制标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钢结构加工制作各工序质量控制标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钢结构加工制作各工序质量控制标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钢结构加工制作各工序质量控制标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钢结构加工制作各工序质量控制标准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钢结构加工制作各工序质量控制标准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钢结构加工制作各工序质量控制标准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钢结构加工制作各工序质量控制标准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钢结构加工制作各工序质量控制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钢结构加工制作各工序质量控制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钢结构加工制作各工序质量控制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钢结构加工制作各工序质量控制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钢结构加工制作各工序质量控制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结构加工制作各工序质量控制标准Word格式.docx

《钢结构加工制作各工序质量控制标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结构加工制作各工序质量控制标准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钢结构加工制作各工序质量控制标准Word格式.docx

三级

B<20、C:

0~

B≥20、C:

2

对接焊缝错边d

d<

且≤

、拼接完成后必须保证钢板平面度,出现折弯现象必须校平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下料质量控制标准

下料

1、放样、号料

.放样下料所用的钢尺、量具须经计量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严格按照放样排版图进行号料、放样,特别注意材质、板厚是否相符,且钢板号料时去除“生边”边缘5~10mm。

.放样和号料应根据工艺要求预留制作和安装时的焊接收缩量及切割加工余量。

注所下材料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焊接H型钢的翼缘板拼接缝和腹板拼接缝的间距不应小于200mm。

翼缘板拼接长度不应小于600mm;

腹板拼接宽度不应小于300mm,长度不应小于600mm。

.样板、地样必须全部检查,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或切割(异形零件、部件直接在钢板上放样、划线时必须按90°

坐标作图方法进行放样、划线,基准线必须用墨线清晰弹出)。

.放样时平行线距离和分段尺寸,允许偏差±

1mm。

对角线差,允许偏差。

宽度、长度,允许偏差±

1mm:

2、切割

.检查上道工序所制作构件是否符合本道工序质量要求(拼板平整度,焊缝外观不允许存在焊接缺陷);

.确认基准线、轨道线和铺助线,所下板材需要端头找方情况下必须与轨道线基准线同时进行。

.半自动切割必须画平行轨道线,不得随意切割。

.直条切割机切割时板料边定位和轨道平行。

.切割完后必须把切割工件上的氧化铁、切割缺陷等清理干净,钢材表面的浮锈、泥沙、粘连物必须清除干净,零部件必须有明显的用油漆笔标识(规格、材质、构件编号、操作人员),分类、分区域整齐堆放。

.材料气割面应无裂纹、夹渣、分层和大于1mm的缺棱,气割表面应平整、清洁,不应有明显的凹、损伤,坡口面氧化皮清理得是否干净。

3制孔

.制孔应采用钻孔,严禁采用割孔,制孔除数控设备制孔以外其余制孔必须采用模板方法套制。

.主体构件制孔时在构件组装之前制孔或安装加筋板前画出制孔基准定位线在安装完加筋板后进行制孔(有焊缝等级要求或坡口方向必须确认制孔的方向)。

.控制孔径、孔距尺寸、孔群加工注意对角线尺寸

组立质量控制标准

1、检查、核对上道工序工件的质量和数量,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拒绝接收,更不得接续加工。

、组立时应严格按图纸及工艺进行组立,组立应对零件编号、规格、尺寸进行复查。

、H型钢翼缘板与腹板的拼接焊缝应错开200mm以上,上下翼缘板不应在同一断面,或按相关工艺要求。

、组立前须清理零部件的毛刺、飞边;

腹板与翼板紧贴,最大间隙不大于1mm;

翼缘板拼接焊缝与腹板紧贴处应磨平以保证间隙要求。

、翼缘板与腹板端头应按图纸及工艺要求装配,腹板组装后不得扭曲。

、定位点焊部位应光滑、平整对称,不得有偏位、咬边等缺陷。

定位点焊的长度和间距应满足:

板厚mm

定位焊长度(手工电弧焊CO2气保焊)

定位焊间距

t≤

≥30

500

<t<25

≥40

t≥25

≥50

、当钢梁腹板厚度t≥16mm且腹板与翼缘板的连接焊缝为荣投行时,腹板与翼缘板接触面位置的T型连接焊缝周围50mm应用砂轮机表面的氧化皮、铁锈、油污等杂物,此位置打磨需全部露出金属光泽。

2、组立后型钢的允许偏差应满足下表要求:

检验方法

截面高度h

h<500

±

用钢尺

检查

500<h<1000

h≥1000

截面宽度b

腹板中心偏移e

翼缘板垂直度Δ

b/100,且不应大于

用直角尺和钢尺检查

弯曲失高f

(受压杆件除外)

l/1000,且不应大于

用拉线、直角尺和钢尺检查

扭曲Δ

h/250,且不应大于

用拉线、吊线和钢尺检查

腹板局部平面度(

t<14

用1m直尺和塞尺检查

t≥14

装配质量控制标准

1、组装所用的钢尺、量具须经计量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通用组装胎架搭设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胎架便于工件装、卸,最好是点接触,避免焊疤、焊缝影响拼装精度,胎架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定期复检。

3、异形构件组装,严格按图纸1:

1进行放样,胎模(地样)上必须画出轴心线、定位线、边缘线、加工线等基准线。

4、在构件组装之前所有板件必须先矫正,不得强行组对,以免构件弯曲或扭转;

5、钢梁、钢柱的牛腿、筋板、孔板拼装时,必须与眼孔中定位,多层牛腿在同一直线时,牛腿拼装面必须在同一直线(拉线检查)。

6、相同批量构件,半成品拼装必须标识构件编号和构件流水号,成品构件必须标识构件编号和轴线号。

7、全熔透焊缝位置必须打磨处理,焊缝坡口内不得有氧化渣、铁锈、油污等,严禁在焊缝坡口间隙内填塞焊条头、钢筋、铁块。

8、去除引弧板时不允许用锤敲击,应使用气割切除,但不得损伤母材,切割缺陷必须补磨平整,清除氧化渣,铁屑、灰尘,(禁止超应力组装)。

9、翼板拼接缝和腹板拼接缝的间距不小于200mm。

上下翼缘板不应在同一断面;

腹板拼接宽度不小于300mm,长度不小于600mm;

以上拼接焊缝的质量等级均按一级焊缝要求。

10、劲型柱、箱型柱组装时,端口尺寸必须用工装模具定位;

11、构件组装完成后必须用钢印方法编号,钢柱、桥梁、桁架或特殊构件必须按技术要求标识测量基准或安装定位线。

焊接工序质量控制标准

1、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

持证焊工必须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其认可范围内施焊。

2、焊条、焊丝、焊剂等焊接材料与母材相匹配,且严格按设计及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焊。

3、焊缝坡口内不得有氧化渣、铁锈、油污,定位焊药皮、坡口必须用电动钢丝刷清理干净,严禁在焊缝坡口间隙内填塞焊条头、钢筋、铁块;

4、必须按焊接工艺要求施焊,不得随意改变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种类规格,构件两端必须加设引弧板。

5、焊缝感观应达到:

外形均匀,成型良好,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焊缝接头部位过度应平滑,收弧要饱满,无未封口现象(熔透部位焊完24小时后再进行报验UT检测)。

7、坡口焊缝,背面清根必须彻底,其质量应达到一、二级焊缝探伤要求;

并在施焊焊缝位置50mm处用油漆笔标识清楚操作人员。

8、焊缝尺寸规定(mm)

B<20:

B≥20:

3

焊脚尺寸hf

hf≤6:

hf>6:

4

角焊缝余高C

注:

>的角焊缝其局部焊脚尺寸允许低于设计要求值,但总长度不得超过焊缝长度10%;

2.焊接H形梁腹板与翼缘板的焊缝两端在其两倍翼缘板宽度范围内,焊缝的焊脚尺寸不得低于设计值。

9、焊缝外观规定(mm)

项目

允许偏差

缺陷类型

一级

二级

三级

未焊满(指不满足设计要求)

不允许

≤+,且≤

每焊缝内缺陷总长≤

根部收缩

长度不限

咬边

≤,且≤;

连续长度≤,且焊缝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全长

≤且≤,长度不限

弧坑裂纹

允许存在个别长度≤的弧坑裂纹

电弧擦伤

允许存在个别电弧擦伤

接头不良

缺口深度,

缺口深度,且≤

每焊缝不应超过1处

表面夹渣

深≤长≤,且≤

表面气孔

每焊缝长度内允许直径≤,且≤的气孔2个,孔距≥6倍孔径

焊缝余高

余高C﹦0~4;

对接焊缝宽度

宽度偏差0~3mm

一般角焊缝尺寸

较薄板的倍板厚,且不小于6mm

熔透焊角尺寸

静载荷t/4

动载荷t/2且≤10mm

观感质量

外形均匀,成型好、焊道过渡平滑,焊渣飞溅物清理干净

表内t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

校正打磨

一、交接检查:

检查核对上道工序工件的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拒绝接收,更不得接续加工。

二、矫正

1、碳素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一l60c低合金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一l2℃时,不应进行冷矫正和冷弯曲。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钢在加热矫正时,加热温度不应超过900。

C。

低合金结构钢在加热矫正后应自然冷却。

2、型钢腹板局部平面度(f)在1米范围内允许偏差为:

δ<6mm时,f≤:

6mm≤δ≤l4mm时,f≤;

δ>14mm时,f≤(δ为钢板厚度)。

3、合缝板顶紧接触面不应少天75%紧贴,且边缘间隙不应大于。

4、焊接后的构件其矫正质量符合下表要求,吊车梁不得下挠,吊车梁上翼缘板与轨道接触面平面允许偏差不大于。

5、合缝板钢板的局部平面度(f)在300mm范围内允许偏听偏差为δ;

δ<14mm时,f≤1mm;

δ>14mm时,f≤;

在300~600mm范围内允许偏差为:

δ≤14mm时,f≤;

在600~1000mm范围风允许偏差为:

(δ为钢板厚度)。

6、矫正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凸面和损伤,划痕深良不得超过。

且不应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的1/2。

三、打磨

1、矫正完成后,应对组装的焊疤、飞溅物、毛刺进行打磨清理,构件表面不得有明显的凹坑(面)、损伤和划痕(包括吊夹具端制造成的扭曲)。

2、对接焊缝的引弧板或熄弧板采用气割切除,不能割伤母材,并修磨不整,不得用锤击落。

3、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应保持干燥、整洁、不应有飞边、毛刺、焊接飞溅物、焊疤、氧化皮、污垢等。

四、标记:

按规定要求将构件编号打上钢印,并将待转序的构件有序的放好。

严禁出现因放置不当造成构件变形或将待转序的构件与其它未完工的构件混在一起!

除锈质量控制标准

1、除锈必须在二次加工全部完成,且办理了构件转序手续或经加工组组长同意后才准备进行。

2、除锈应达到设计规定的表面要求,具体等级标准见下表:

等级

处理方法

要求

Sa1

轻度的喷射或抛射除锈

钢材表面无可见的油脂或污物,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

Sa2

彻底地喷射或抛射除锈

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氧化皮、铁锈等附着物已基本清除,其残留物应是牢固附者的。

钢材表面均匀布置抛丸后形成的抛射凹痕,抗滑移系数达到~

非常彻底地喷射或抛射除锈

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任何残留的痕迹应仅是点状或条状的轻微色斑。

钢材表面均匀布置抛丸后形成的抛射凹痕,抗滑移系数达到~

Sa3

使钢材表观洁净的喷射或抛射除锈

使钢材表观洁净的喷射或抛射除锈。

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等附着物,该表面应显示均匀的金属光泽

St2

彻底手工和动力除锈

钢材表面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

St3

非常彻底手工和动力除锈

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污垢。

并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

除锈比St2更为彻底,底材显露部分的表面应具有金属光泽。

3、构件表面的毛刺、电焊药皮、焊瘤、飞溅物、灰尘和积垢等,应在除锈前清理干净,同时也要铲除疏松的氧化皮和较厚的锈层;

4、钢材表面如有油污和油脂,应在除锈前清除干净。

涂装、吊运质量控制标准

1、涂装前操作工应清理灰尘,检查构件表面是否达到规定要求(除锈后的钢材表面不应的焊渣、焊疤、灰尘、油污、水和毛刺等),不符合要求的,应重新清理或除锈。

2、涂装用的油漆、涂料和稀释剂的品种、型号。

涂装遍数、漆膜厚度均应符合设计或合同规定要求。

当设计对涂装遍数、漆膜厚度无要求时,宜按照技术部要求进行作业:

每道干漆膜厚度宜为30um,允许偏差为-5um。

当天用的涂料应在当天配置,并不得随意添加稀释剂。

3、涂装时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涂料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当产品说明书无要求时,环境温度宜在5—38之间相对湿度85%构件表面结露时不得涂装,涂装后4小时内不得淋雨。

4、钢构件凡是高强度螺栓国家连接并的磨擦系数要求的范围内不允许涂刷油漆或的污渍,安装焊缝周围应留出30~50mm范围不涂装,与混凝土相接触和表面不得涂装油漆。

5、油漆应涂刷均匀、细致,无明显色差、流坠、皱皮、针眼、气泡、不得有脱皮、返锈、误涂、漏涂等缺陷。

6、涂装完成后,构件的标志、标记和编号应清晰完整。

三、吊运

1、构件转序前,需办理相关转序手续或经加工班组组长同意后方可吊运。

2、在吊运中应注意构件的涂层的保护,构件、零件不变形、不损坏,涂层不受损。

3、构件堆放应整齐,垫块应平整,稳定,防止构件在堆放中出现变形。

4、按规定允许的局部气孔及补焊打磨不够平滑处应用腻予处理好。

5、转入成品区的构件如发生变形损坏、涂层损伤,应及时修正,补漆或向有关职能部门反映,以确

保发货前构件完好无损。

折弯、压型工序质量控制要求

一、折弯

1、构件折弯应根据技术部的细化图或绘制的相关工艺单进行。

2、天沟翻边或钢板折边应做样板加工,角度误差不得大于30,超过允许范围的应及时返工。

二、压型

1、材料的品种、型号、规格、涂层和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规定。

2、压型金属板成形后,其基板不应有裂纹。

3、有涂层、镀层压型金属板成形后,涂层、镀层不应有肉眼可见的裂纹,剥落和划痕等缺陷。

4、压型金属板成形后,表面应干;

争,不应有明显凹凸和皱褶。

5、压型金属板的尺寸允许偏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