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超级详细版期末复习笔记广外经贸要点Word下载.docx
《国际金融超级详细版期末复习笔记广外经贸要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超级详细版期末复习笔记广外经贸要点Word下载.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指由于成本、价格水平、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4.周期性不平衡:
指由于经济周期的波动所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
5.收入性不平衡:
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补充: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
•
(一)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
•
(1)造成本币对外币币值向下浮动,引起汇率变动;
•
(2)引起国际储备减少,这一方面引起本国货币供应减少,影响生产和就业,另一方面导致本国对外经济实力下降;
•(3)贸易赤字会导致对国外产品的净需求,进而会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失业增加;
•(4)资本账户赤字会导致本国资金紧张,进而导致利率上升,居民存款增加,商品需求减少。
•
(二)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
•
(1)顺差一般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上升,而不利于其出口贸易的发展,从而会影响国内就业水平;
•
(2)造成一国国际储备增加,货币供应增加,物价上升,加剧通货膨胀;
•(3)一国盈余导致贸易伙伴国赤字,影响国际关系;
•(4)贸易顺差,导致本国可供使用的生产资源减少,进而会导致本国经济发展速度减慢。
【5】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1.国际金铸币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货币-价格机制”
“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理论
黄金外流→货币供给量下降→物价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
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顺差
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价格上升←货币供给量上升←黄金内流
2.在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货币当局干预)(以本国赤字为例)
本币汇率下降
国际收支赤字→外汇储备减少、货币供应减少→
利率效应:
利率提高→减少资本外流→改善资本账户收支
收入效应:
减少国内支出→减少进口需求→改善经常账户
价格效应:
本国对外国产品相对价格下降→增加出口需求、减少进口需求→改善经常账户
在纸币本位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外汇供求关系)
国际收支赤字→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本币贬值→本国商品相对价格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赤字削减
【6】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
●外汇缓冲政策(又称融资政策):
官方储备※筹借外资来抵消外汇需求与供给(临时性因素、短期)
●支出变更型:
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
财政政策-政府开支、税率
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利率
●支出转换型:
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
汇率政策-汇率水平&
币值
直接管制-外汇管制、进口许可管制等
汇率政策:
马歇尔—勒纳条件:
一国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
货币的法定升值:
是指用法律明文规定提高本国货币的黄金平价,降低外币汇率。
货币的法定贬值:
是指用法律明文规定降低本国货币的黄金平价,提高外币汇率。
直接管制:
比较灵活、针对性强!
不是全面性的;
发展中国家用的较多。
包括价格性管制、数量性管制
调节
政策
外汇缓冲政策
借款
简便,避免调整痛苦,多用于调节临时性因素或突发事件
动用外汇储备
搭配
支出变更政策
财政货币
改变总需求或总支出
以牺牲国内经济增长为代价
财政:
政府开支,税率
货币:
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
法定准备金比率
支出转换政策
汇率
改变需求和支出的方向
1,进出口商品弹性需求》1?
2,是否有闲置资源?
3,贬值造成的相对价格效应
能否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直接
管制
外汇管制,
进口许可证管制
灵活,针对性强,
但容易导致“贸易战”
●政策搭配
内部均衡目标: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
外部均衡目标:
国际收支平衡
米德冲突:
内外均衡目标在对调整政策的要求上存在着冲突的可能。
(固定汇率制度下)
内部经济状况
外部经济状况
1冲突
失业增加
国际收支逆差
2
国际收支顺差
3
通货膨胀
4冲突
第二种情况:
为实现内部均衡增加就业增加社会总需求国民收入进口经常帐户逆差使原有顺差减少
第三种情况:
为实现内部均衡稳定物价降低总需求国民收入进口经常帐户顺差使原有的逆差减少
丁伯根原则:
实现几种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几个独立的政策工具。
蒙代尔——只要适当搭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可以同时实现内外部均衡。
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应针对不同的目标,选择最能发挥有效影响的政策手段。
一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国际收支
国内经济状况
高失业率
高通胀率
顺差
扩财
扩货
紧财
逆差
紧货
支出增减型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
区间
经济状况
支出增减政策
(1)
(2)
(3)
(4)
通胀/国际收支逆差
失业/国际收支逆差
失业/国际收支顺差
通胀/国际收支顺差
紧缩
扩张
贬值
升值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支出增减型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支出换政策
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
【8】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弹性分析理论:
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马歇尔-勒纳条件:
一国要想通过货币贬值来改善贸易收支差额,其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之和就必须大于1。
即
J曲线效应:
(图P18)货币贬值后,贸易收支可能会恶化,需要待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做了相应的调整后,贬值对贸易收支的有利影响才能反应出来。
原因:
从货币贬值信息的传达到引起进出口方行为的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
(先恶化,逆差扩大,再改善)时滞
●吸收分析理论(支出分析法)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
Y=C+I+G+(X-M)A=C+I+GB=X-MY=A+B
含义:
B=Y-A
(1)国际收支=总收入-总吸收(支出)
(2)Y=A:
国际收支平衡;
结论:
影响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因素主要是国民收入和国内总吸收的不均衡所造成的。
政策主张:
通过支出转换与支出增减政策来改变总收入与总吸收
●货币分析理论
R=Md-D顺差:
Md>
D逆差:
D>
Md
国际收支差额=本国货币需求-本国供给的货币
国际收支是与货币的供给与需求相联系的一种货币现象。
三种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比较
理论
表达式
政策主张
弹性论
X-M
汇率贬值
吸收论
Y-A
货币论
ΔR(R=Md-D)
第二章国际储备
一、国际储备:
是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可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其货币汇率稳定及作为对外偿债保证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
三个特征:
可得性、流动性、普遍接受性
国际储备VS国际清偿力:
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对外筹借资金的能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国际储备一般可分为:
•1、黄金储备(货币性黄金、安全保值)
•2、外汇储备(主要是银行存款和国库券等,最重要)
•一战前,英镑是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形成储备货币多元化局面。
•作为储备货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重要地位;
可兑换性;
价值相对稳定
•3、在IMF的储备头寸(也叫普通提款权,会员国可自由提取)
•=会员国向IMF认缴份额中25%的黄金外汇+IMF的本国货币持有量
•一国在IMF的净储备头寸等于它的份额—IMF对其货币的持有量
•4、特别提款权(SDRs,是IMF根据会员国上缴份额的大小无偿分配给各会员国的一种信用资产。
)
特别提款权与其他储备资产比较,有显著区别:
1.不具有内在价值,是IMF人为创造的,纯粹账面上的资产
2.不像黄金和外汇那样通过贸易或非贸易交往取得,是由IMF无偿分配给各会员国的
3.只能在IMF及各会员国之间发挥作用,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
特别提款权刚创立时其价值用黄金表示,实行浮动汇率制后,与黄金脱钩,改用一篮子16种货币作为标准,后来5种,接着4种,分别是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
二、国际储备的来源
1.收购黄金
2.国际收支顺差
3.支付干预外汇市场所得外汇
4.政府对外借贷
三、国际储备的作用
1、平衡国际收支逆差;
2、维持本币汇率稳定;
3、充当对外举债的信用保证
四、国际储备管理(规模、结构)
1、国际储备规模的管理
影响一国国际储备需求的因素主要有:
1)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反比)
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是进口品的投资收益率与持有储备资产的收益率之间的差额。
2)外汇管制的程度
外汇管制越严格,储备的需求越低。
3)筹借外资的能力(反比)
4)本币的国际地位(可兑换)
5)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储备需求多;
浮动汇率制,储备需求少
6)对外贸易状况
•确定国际储备适度量的参考指标
•1、国际储备/进口额:
25%,满足3个月的进口需要
•2、国际储备/外债:
50%
•3、适度国际储备区间:
用区域值来测算最适度储备水平更接近现实
•最低储备量最高储备量
•保险储备量经常储备量
2、国际储备结构的管理
三原则:
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a)确定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的比例
黄金的流动性和盈利性相对较差,发达国家倾向持有较多黄金储备,发展中国家持有盈利性好的外汇储备较多
b)确定外汇储备中各种储备货币的比例(交易性储备、预防性储备)
c)进行储备资产的投资组合和风险防范(流动性和盈利性是反向关系)
根据流动性分:
一级储备资产:
流动性强,盈利性低,如活期存款(交易性储备)
二级储备资产:
如中期债券
三级储备资产:
收益率高,投资期限长、流动性差,风险大,如长期公债
第三章外汇与汇率
【1】外汇的一般定义:
是指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我国对外汇的定义:
外币现钞、外币支付凭证、外币有价证券、特别提款权、其他外汇资产
外汇的基本特征:
1、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
2、必须具有充分的可兑换性;
3、必须具有普遍接受性和可偿付性
外汇的种类:
自由外汇(可兑换性,自由买卖),
记账外汇(又称协定外汇、清算外汇,贸易协定国双方之间的债权债务)
对于货币兑换可依据其兑换的自由程度不同,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完全不能兑换、经常项目自由兑换、基本货币自由兑换、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完全无限制的自由兑换
【2】汇率的概念:
外汇买卖的价格。
是用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和比价。
【3】外汇标价方法(3种)
(常用)直接标价法:
(应付标价法)绝大多数国家采用
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在HK
外币(美元)
本币(港币)
汇率上涨
(与外同向)
1
7.87
7.88
外币币值上升
本币币值下降
间接标价法:
(应收标价法)主要采用是美国和英国
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基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在UK
本币(英镑)
(与外反向)
1.52
1.53
本币币值上升
外币币值下降
美元标价法:
(关键货币为基准)用其他国家货币表示1美元的价格报价。
美元为基准货币,其他货币为标价货币。
优点:
使主要外汇市场的行情便于相互比较。
【4】汇率的种类
●汇率政策
固定汇率:
政府当局决定,波动在一定范围内。
浮动汇率:
任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
●汇率制定的方法
基本汇率:
一国货币与国际上某一关键货币的汇率。
许多国家把本币对美元的汇率定为基本汇率。
套算汇率:
两种货币对同一关键货币套算的两币间汇率。
(也叫交叉汇率,同边相乘,交叉相除)
交叉汇率的计算重点!
●成交后交割时间的长短
即期汇率:
外汇交易中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进行交易所使用的汇率。
用于外汇的现货买卖
远期汇率:
外汇交易中交易双方约定在成交后的将来某一时间进行外汇实际交割所使用的汇率。
用于外汇远期买卖
两者间存在的差价称为汇水。
远>即,外汇升水;
远<即,外汇贴水。
●银行买卖角度(低买高卖)
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中间价,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的平均数)
买卖差价一般为0.1%--0.5%(如果是0.1%就是中间价上下各0.05%)
银行的现钞买入价要低于现汇买入价,而现钞的卖出价和现汇的卖出价相同
(因外币现钞不能在本国流通,得运往国外转存,银行要开支运费和保险费)
●单一汇率与复汇率
●支付方式划分
电汇汇率(时间快,汇率较高),电汇汇率通常高于其他汇率,是外汇市场的基准汇率。
信汇汇率(比电汇汇率低),票汇汇率(即期、远期)
●外汇管制程度划分
官方汇率(法定汇率)、市场汇率(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R’=R*Pf/Pd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通货膨胀率
●汇率制定的依据划分
双边汇率与加权汇率(有效汇率)
加权汇率(有效汇率):
指一种货币对其他多种货币的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数。
以贸易比重为权数
选定若干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价值,以贸易额加权计算所得汇率。
【5】汇率决定的基础
●国际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固定汇率制)
银行券自由兑换、金币自由铸造、黄金自由输出输入
(基础)铸币平价:
两个国家单位货币含金量的比称。
黄金输送点:
在金本位制下外汇汇率的波动的一定限度。
P54图!
进出口商采用哪种方式结算(外汇或黄金)取决于铸币平价、当时的市场汇率和黄金在进出国之间的运输成本。
铸币平价+黄金运送成本=黄金输出点进口
铸币平价-黄金运送成本=黄金输入点出口
*若外汇汇率>
铸币评价+黄金运输成本→进口商以黄金清偿债务
*若外汇汇率<
铸币评价—黄金运输成本→出口商以黄金收回债权
●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的基础
与金铸币制度相比,对汇率的稳定程度有所下降。
没有金币发行和金币流通,决定汇率的基础是黄金平价(两种货币含金量的比)
虽然法定平价仍然是决定汇率的基础,但汇率波动的幅度则由政府来维持,政府通过设立外汇平准基金来维持汇率的稳定.
●纸币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成员国货币与美元的市场汇率以黄金平价或货币平价为基础波动,上下波动幅度不得超过1%。
体系解体后,决定汇率的基础是购买力平价(两种货币购买力的比)
在纸币流通制度下,由于各国货币发行量脱离了兑换黄金的物质制约,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势必出现变化,汇率作为两国货币间的比价,主要是由两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6】影响汇率的6因素P56!
!
长期:
国际收支差额、通货膨胀差异、经济增长
短期:
利率差异、汇率预期、外汇干预
●国际收支差额
逆差:
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
顺差:
外汇需求小于外汇供给,外汇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
●通货膨胀差异(汇率反映货币的对外价值,通货膨胀率反映货币的对内价值,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对外价值)
通货膨胀,该国货币对内贬值,对外的相对价值也会下降,本币汇率下降;
通货紧缩,该国货币对内升值,对外的相对价值也会上升,本币汇率上升。
●利率差异-利率高,资本流入,外汇供给增加,外汇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
利率低,资本流出,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
●经济增长--对汇率的影响是复杂的,不同因素引起的国内经济的加速增长或收缩,对贸易差额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使外汇汇率向不同的方向波动。
●汇率预期:
心理预期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是短期的。
区分即期、远期,若预期汇率下跌,抛售该货币,导致该货币实际汇率下跌。
●外汇干预--通过中央银行直接参与外汇市场交易来实现。
(短期影响,见效快!
当外汇汇率上升过快,抛售外汇,抑制外汇汇率上升或促使外汇汇率下降;
当外汇汇率下降过快,购进外汇,抑制外汇汇率下降或促使外汇汇率上升。
【7】汇率变动
固定汇率制:
货币升值、货币贬值
浮动汇率制:
汇率上升、汇率下降
汇率变动幅度计算P58!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1、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①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制约货币升贬值的贸易效应的因素:
A进出口品的需求弹性(进出口品需求量的变动幅度/进出口品价格的变动幅度)
B是否存在闲置资源并能获得充分的利用(供应弹性)
C其他国家报复性贬值的抵消作用
D反映时滞现象的“J曲线效应”
E本币对外贬值程度与对内贬值程度的关系
②汇率变动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
(劳务收支和经常性转移收支)
③汇率变动对一国资本流出入的影响;
本币↑↓→外国资本流入↓↑→本国资本流出↑↓
本币升值(贬值)→预期本币进一步升值(贬值)→外国资本流入增加(减少)
取决于汇率变动如何影响人们对该国货币未来变动趋势的预期
④汇率变动对官方外汇储备的影响;
间接地,通过国际收支来影响。
储备货币汇率的变动对一国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的影响取决于该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
2、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①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
(直接,明显)
②汇率变动对国民收入与就业的影响;
(通过商品进出口影响对国内的总需求)
影响货币贬值收入效应的因素:
A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B对外贸易的乘数效应(国民收入的增量数倍于出口的初始增量)
③汇率变动对国际债权债务的影响;
3、汇率变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①外汇风险,增加了国贸中的不确定性;
阻碍资本的国际刘成东,不利于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调节。
——资源合理配置,国际经济活动
②加大国家间摩擦
③促进货币合作,区域经济合作,金融市场创新。
【8】汇率决定理论
1、国际借贷理论(又称国际收支理论或外汇供求理论)
创始人:
英国经济学家葛逊G.l.Goschen创立时间:
1861年、金本位制《外汇理论》
基本思想:
一国汇率变动是由外汇供给和需求引起的,而外汇供求又来源于国际借贷,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只有流动借贷才影响外汇供求。
主要说明短期汇率的波动。
*一国流动债权大于(小于)债务→外汇供给大于(小于)需求→外汇汇率↓(↑)→本币↑(↓)
贡献:
A将国际借贷划分为固定借贷与流动借贷,并指出只有立即清偿的各种到期的收付差额,才能引起汇率的变动。
B一战前金本位制度盛行,各国货币间都有铸币平价,汇率仅在黄金输送点的约束下波动,其波动原因主要是国际借贷的实际清偿,理论解释符合当时的制度背景。
不足:
单一,只解释短期汇率变化。
2、购买力平价理论(PPP理论,瑞典卡塞尔)
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决定于这两种货币购买力之比,汇率的变化由货币购买力之比的变化决定。
●一价定律:
Pia=Pib·
S
反映一种国际商品的套利条件,即在一定的汇率下,贸易者的套利行为会使同一种商品在两个国家的价格相等。
S(Pia代表A国i商品的价格,Pib代表B国同类商品的价格,S为A国货币与B国货币的汇率。
表明,商品i以A国货币计值的价格必然等于以B国货币计值的价格乘以A国与B国货币的汇率。
成立,两国贸易无利可图;
不成立,会有套利活动发生。
前提条件:
(1)不同国家的同种商品是同质的;
(2)商品的价格随供求变化灵活调整,不存在价格粘性;
(3)存在跨国套利活动;
基本观点:
在一定汇率水平下,贸易者的套利行为会使同种商品在两个国家的价格相等。
(不考虑交易成本)
意义:
A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思想源泉;
B为解释通货膨胀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基础。
购买力的2种形式――
●(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绝对购买力平价:
前提条件:
A对于任何一种可贸易商品,一价定律成立
B在两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的权重相等
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决定了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可表示为两国物价水平的比。
E=Pa/Pb,E为两国货币比率,P为一般物价水平。
变形:
Pa=Pb·
E(同一价定律)
表述为,不同国家的绝对物价水平以同一种货币计算时是相等的。
注意:
一价定律指可贸易商品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的一种价格关系;
绝对购买力平价既包括课贸易商品也包括不可贸易商品,只有仅考虑可贸易商品时,绝对购买力平价才与一价定律一致。
●(一段时期汇率的变动)相对购买力平价:
前提:
在绝对购买力平价基础上,是对其的修正。
两国货币汇率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反映了两国的物价水平在同一时期发生的相对变动。
E1=E0×
Ia/Ib,Ia为A国的物价变化率(物价指数),E1为变化后的新汇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在商品的套购活动中,交易成本的存在使一价定律并不能完全成立。
各国同质或相似商品的价格变动率应该相等。
汇率变动率=国内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