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7900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1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河南省郑州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河南省郑州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郑州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没有政权,可以设法重新建立政权;

如果失去人民,那就一切都谈不上了。

该思想(  )

A.包含了朴素的民主思想B.反映了统治阶层对民意的重视

C.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D.说明了民众是国家存在的根基

4.魏晋南北时期,佛教因具有使人们排遣苦闷、消弭死亡恐惧的作用而繁荣,但佛教徒主张佛法的“六度”与儒学的“五常”名异实同。

梁代僧人顺更讲,“释氏(释迦摩尼)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妻和柔。

”这反映了(  )

A.传统的价值观逐渐变异B.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佛教主动适应社会需要D.三教合流的趋势已出现

5.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该时期所创造的精神文化深刻影响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属于该时期的中国现象是(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尊崇佛教、兼收并蓄

6.所谓政治忠诚观,就是以政治思想角度所建立的依托社会伦理道德的忠诚观念。

孔子提出“如其善而莫之违也”,孟子提出“君臣之间的忠诚应该是在对职务道德的忠诚”,荀子提出“国贼、下忠、次忠以及大忠”,董仲舒将荀子的忠诚观念进一步深化。

从伦理观的角度,属于孟子政治忠诚观的是(  )

A.提倡道德上的平等以德治民B.君权神授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妻卑

C.强调用礼乐规范臣民的行为D.民贵君轻保障君王行为举止的规范性

7.相传,东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

躬执勤苦,事父尽孝。

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

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

太守刘护表而异之,并署“门下孝子”。

这反映出(  )

A.孝道开始成为社会稳定的基础B.当政者注重维护社会人伦秩序

C.儒家文化升级为官方形象代表D.儒家伦理思想对于人性的压抑

8.对于宋代理学,有人认为它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有人认为它以三常五纲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理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B.理学是儒家思想的一种倒退

C.历史学者素养制约史学研究D.历史研究视角影响历史解释

9.儒学家们认为:

人生来即平等地拥有仁义礼智之性,这是天理在人身上的体现,因而人人皆具有学为尧舜的可能性。

但又因“血气之身”而有气质之偏、物欲之蔽,导致“人不能皆知其性,以至于乱其伦理而陷于邪僻”,天理本然之性晦暗不明,人性沉沦,社会动荡。

故此他们主张(  )

A.“存天理,灭人欲”B.建立封建纲常伦理道德

C.加强人的内心道德自省D.重新构建儒家精神道统

10.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言:

“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

取之商也……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乎?

”这反映出顾炎武(  )

A.重视商业发展B.具有民本思想C.提倡轻徭薄赋D.批判君主专制

11.黄宗羲指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

凡天上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

A.维护封建礼教B.提倡经世致用C.抨击君主专制D.主张君主立宪

12.李时珍在参阅八百多种书籍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观察,建立起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系统。

他将1892种药物分为十六部,六十大类,以部为纲,以类为目,依次排序。

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等动物、植物,到高级动物、植物。

李时珍还在《本草纲目》里,把当时各种各样品种的鸡都罗列出来,讲它们之间的不同。

李时珍的研究方法启发了(  )

A.牛顿B.达尔文C.胡克D.普朗克

13.据学者估计,宋代刻本当有数万部,所刻书籍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道、天算、医药类丛书等,丰富多采,品类齐全。

清代以来藏书目录中著录了七八种宋活字本书籍。

这表明,在宋代(  )

A.活字印刷术得到全面普及B.对书籍印刷与销售管理严格

C.雕版印刷书籍占主导地位D.科学技术处于高度发达时期

14.不同的时代其文学的主流形式也有不同。

如表信息可以说明(  )

时期

两汉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清

文学形式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小说

节选

群窈窕之华丽,嗟内顾之所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我见了女子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A.不同地域流行不同的文学形式B.不同的文学形式之间互相影响

C.我国文学发展呈现出平民化趋势D.小说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文学形式

15.在明代“三言”“二拍”的近两百篇作品里,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较多,见表1。

表1 

“三言二拍”中与市民有关的篇目数量统计

书目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数量

11篇

13篇

9篇

16篇

18篇

由此推知当时(  )

A.市镇经济有所发展B.私营手工业占主导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贫富分化现象严重

16.书法家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认为,要写好某种字体,必须“令字内间架明称,得其字形,再会以法,自然合度……使笔笔着力,字字异形,行行殊致,极其自然,乃为有法”。

下列书法作品符合该字体特征的是(  )

17.右边是南宋画家李唐的作品《踏花归去马蹄香》,他的画卷上根本没画花瓣:

马在奔腾着,马蹄高高扬起,一些蝴蝶紧紧地追逐着,在马蹄的周围飞舞。

这幅画的主要特征是(  )

A.追求抒情和写意B.以花鸟为主要素材

C.讲究布局和构图D.逼真摹写自然景物

18.亚历山大大帝访问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问他需要什么,并保证会兑现他的愿望。

第欧根尼回答道:

“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这表明,第欧根尼(  )

A.具有浓厚民主意识B.捍卫思想自由独立

C.维护公民生存权利D.反对王权专制暴政

19.如图,据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中描述,面对死刑的审判结果苏格拉底说道:

“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

”他拒绝了在朋友的帮助下获得免刑的机会,最终慷慨赴死。

由此可知,苏格拉底认为(  )

苏格拉底之死

A.社会的公平正义彻底崩溃B.法律判决的结果符合正义

C.法律应具有独立的权威性D.主张建立正义的法律秩序

20.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命题。

柏拉图说:

“大自然把意志安置在腰的部位,把感情安置在心的部位,把理性安排在脑的部位。

”亚里士多德说: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这说明三人都(  )

A.把人看作感性的个体B.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C.认为人的感知很重要D.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21.观察下图,据图可以得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B.实用性技术应用性强

C.科学观察、实验的方法D.重经验综合,轻视理论研究

22.对《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表》解读正确的是(  )

A.只有两处依据,结论不能采信B.缺少了中国,不符合史实

C.依据时间不吻合,结论不可信D.世界科学中心集中在欧美

23.英国学者雷洛伊评价达尔文时说:

“只有睁开眼睛看世界时,你才会开始理解,达尔文无所不看。

我们看山看到的是美丽的风景,达尔文看山看出了一种理论。

他看到需要一种理论来解释这座山。

这是他从来不停止的想法。

”雷洛伊意在说明,达尔文(  )

A.创立了进化论挑战封建神学创世说B.通过对世界物种的考察创立了进化论

C.有善于观察和理性思考的科学精神D.从大自然的美丽风景中得到科学启迪

24.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

“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

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

”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  )

A.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挑战B.对资产阶级革命有启蒙作用

C.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D.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阅读

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思想的形成与大一统帝国要求新的上层建筑相关。

所谓“新”是意味着由分散的、独立或半独立的原氏族部落基础上的邦国,逐步合并为真正地域性、以中央集权为标志的统一的专制大帝国。

绚烂多彩、五花八门的各种思潮、学说、流派,正是在这个急剧动荡的过渡时期中产生和发展的。

自战国后期起,它们在长久相互抑制、颉颃和论辩中,出现了相互吸收、融合的新趋势。

从而它们不再是纯粹的某家某学,而是或未经消化的几家杂凑,或以某家为主吸收他家。

但并非先秦各家都同样积极参与了平等地吸收、保留在这个综合潮流中。

相反,有的在先秦非常显赫的思想、学说、派别逐渐衰颓以至消失。

有些则始终非常活跃、绵延而强大。

先秦的名、墨两家属于前者。

儒、道、法、阴阳则属于后者,它们是秦汉时期建构新型意识形态的四大思潮。

材料二

唐代中晚期种下的这一股本土化潮流,在宋代开花结果,引发了对于儒家理论新的阐释。

宋学一脉,代替了汉代以下的儒学传统。

宋学的开始,在初期也是从宇宙论和知识论下手、其中采用了不少道家成分。

但在北宋理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却是逐渐走向以“内圣”修己的方向,不太注意“外王”济世的部分,也不太注意宇宙论和知识论。

北宋理学派别众多,互相批判,形同水火;

他们之间兼容、综合的工作反而不多。

经过靖康之变,国亡家破,只剩半壁江山。

宋代学者痛定思痛,开始注意到人间的秩序。

朱子之学,特别注意人间的伦理,将一切人事放在伦常的规范之内。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中国出现思想合流趋势的历史原因,并举事例说明思想合流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儒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儒学产生的影响。

26.(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宗羲不仅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其“一家之法”,而且在批判的基础上描绘了一副“天下之法”的“法治”新蓝图。

这一新蓝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立法必须体现“天下人”的利益,为天下人兴利除害,也就是要立“天下之法”以代替君主“一家之法”。

这里他提出的一些具体主张反映了工商阶层(潜在的资产阶级)的要求,比如主张“工商皆本”等。

以保障“万民”的平等权利。

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再次,在如何实现上述目的方面,黄宗羲还设计了几项重要的制度性方案:

一是提出了“学校议政”,让学校成为“公其是非”的议政机关,并享有最高决策权;

二是提出“君臣共治分权”,包括置宰相,并提高相权使宰相手握重权的自主权和自治权。

最后,黄宗羲还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观点。

——摘编自蔡如堂《西方古典自然法学与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之比较研究》

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

鉴于此,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并将它们分别赋予不同的机关。

他认为,只有各种权力间彼此能够相制衡的体制才有可能会创造一个无私的政体。

在他看来,立法权属于议会,因为它代表着国家的一般意志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

行政权执行国家的意志由君主或国王行使。

因为行政部门需要行动迅速,所以应由一个人管理。

司法权由法院行使。

法院由人民阶层中选出的人员组成。

孟德斯鸠强调“其中任何两个权力都不能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关手中,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

如果三种权力由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行使,那一切便都完了。

——摘编自温晓《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1)根据材料一,归纳黄宗羲的“法治”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核心的共同之处。

分析孟德斯鸠思想成功付诸实施和黄宗羲思想影响有限的原因。

2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宗羲认为“自私”“自利”是“有生之初”人的本性,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侵吞“天下之人”的“自私”“自利”。

他反对“臣唯君命是从”,主张臣者“为天下,非为君也;

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他强调“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

卢梭认为专制制度带给人民的是一种灾难。

他指出“人们共同的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每个人都必须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摘编自赵子平《<明夷待访录>与<社会契约论>?

西方封建君主的权力是有限的,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教权是精神权力。

还有,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而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

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黄宗羲和卢梭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说出“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的理由,并结合16至17世纪中西方经济文化发展史实进一步说明。

28.汉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相对的稳定性,在民族凝聚和文化传承方面意义重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摘自《墨子·

兼爱下》

汉字演变历史

公元8世纪到16世纪,尽管中国经历了唐宋元明几个王朝的更迭,但在辽阔的中国区域内、汉字像一根看不见的魔线把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甚至血统不同的人民心灵缝合在一起、成为自觉的中国人。

——摘编自《汉字五千年》

材料三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率领785人使团来华,这一干人等只有一人略通中文,当时整个西方世界能使用汉字的不超过一百人。

进入21世纪的门口,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4000万,国家超过一百多个。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字的书写载体。

(3分)并概括汉字发展的特点。

(2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汉字的作用。

3分)

(3)材料三中,与18世纪末相比,21世纪汉语言文字的影响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答案】C【解析】“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披头散发穿左衽的衣服了”这里体现了孔子对文明礼俗的重视,故选C项;

“孔子曾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但当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这是儒学内部的讨论,没有涉及其它学说,排除A项;

“孔子曾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但当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却极力赞扬管仲辅佐齐桓公的尊王攘夷之功”这里代表孔子仁的思想,无法体现其发展,排除B项;

“孔子却极力赞扬管仲辅佐齐桓公的尊王攘夷之功”这一点符合孔子重建秩序的愿望,并不是其它学派的思想,无法体现融合,排除D项。

2.【答案】D【解析】略

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如果失去人民,那就一切都谈不上了”可知,该学者强调人民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故选D项;

民主思想强调人民当家做主,材料中并未体现这一思想,排除A项;

材料中作者强调人民的重要作用,并未反映统治者对“民意”的态度,排除B项;

材料中并未反映该学者思想的社会影响如何,且“广泛认同”过于绝对,排除C项。

4.【答案】C【解析】由材料“但佛教徒主张佛法的六度与儒学的五常名异实同”可知佛教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利用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力传播佛教,故选C项;

材料反映的是佛教适应儒家思想,没有反映传统价值观的变异,排除A项;

儒家思想仍然是中国社会主流思想,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道教与儒、佛的关系,排除D项。

5.【答案】A【解析】据材料“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可知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百家争鸣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思想文化特征成为中国此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故选A项;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发生在秦代,排除B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发生在汉代,排除C项;

尊崇佛教、兼收并蓄发生在唐代,排除D项。

6.【答案】D【解析】根据“孟子提出‘君臣之间的忠诚应该是在对职务道德的忠诚’”,结合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可知,通过民贵君轻来保障君王行为举止的规范性符合孟子的政治忠诚观,故选D项;

结合孔子主张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可知,提倡道德上的平等、以德治民属于孔子的政治忠诚观,排除A项;

结合董仲舒宣扬的“君权神授”和提出的“三纲五常”学说可知,君权神授、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妻卑属于董仲舒的政治忠诚观,排除B项;

结合荀子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可知,强调用礼乐规范臣民的行为属于荀子的政治忠诚观,排除C项。

7.【答案】B【解析】黄香的孝行得到太守的表彰,这可以起到教化百姓及巩固统治的效果,说明当政者注重维护社会人伦秩序,故选B项;

“开始”说法欠妥,西汉董仲舒已提倡“孝道”,排除A项;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是儒家伦理道德对人性的积极影响,而非压抑,排除D项。

8.【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对于宋代儒学,有人以其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方面起了重大作用而给以肯定;

也有人以其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而给以批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历史研究者所站角度不同,对宋明理学的解释就不同,故选D项;

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理学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排除A项;

理学是儒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是对儒学的发展和完善,而非倒退,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对宋明理学的看法,这两种看法都有一定历史依据,所以不能说历史学者素养制约史学研究,排除C项。

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人生来即平等地拥有仁义礼智之性……但又因‘血气之身’而有气质之偏、物欲之蔽,导致……天理本然之性晦暗不明,人性沉沦,社会动荡”可知儒学家们认为由于人的私欲蒙蔽了天理,导致天理得不到伸展,于是他们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故选A项;

建立封建纲常伦理道德主要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且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

加强人的内心道德自省是心学的主要主张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材料中的思想是理学,而理学本身就是对儒家精神道统的重新构建,排除D项。

10.【答案】A【解析】由材料“取之商也……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乎”可知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重视手工业、商业,倡导工商皆本,故选A项;

材料强调的是顾炎武的经济思想,排除B项;

材料中并未体现出轻徭薄赋,排除C项;

材料旨在强调经济上的工商皆本而非政治上的反对君主专制,排除D项。

11.【答案】C【解析】由材料“凡天上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可知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不得安宁的原因,猛烈地抨击君主专制,故选C项;

“君为主,天下为客”违背封建礼教,排除A项;

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

近代资本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黄宗羲没有主张改革政治制度,排除D项。

12.【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李时珍建立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体系,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等动物、植物、到高级动物、植物以部为纲,以类为目,依次排序,所以李时珍的这种研究方法应该对生物学发展有重大启示,故选B项;

牛顿的研究领域是物理学,是无生命现象的研究,排除A项;

胡克发现了细胞,但并未对生物学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梳理,排除C项;

普朗克的量子论使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非生物学领域,排除D项。

13.【答案】C【解析】宋朝刻本远远高于活字印刷书籍的数量,说明宋朝印刷业的主导是雕版印刷书,故选C项;

材料中活字本书籍极少,“普及”说法错误,排除A项;

材料强调雕版印刷书籍占主导地位,不涉及对书籍印刷与销售管理严格问题,排除B项;

单凭材料中宋代刻本、活字印刷书籍数量的比较,不能说明科学技术处于高度发达时期,排除D项。

14.【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赋辞藻华丽,半诗半文,带有浓厚的贵族风格;

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则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越来越通俗易懂,这表明我国文学发展呈现出平民化趋势,故选C项;

材料体现的是文学形式的阶段性特征,而不是地域特征,排除A项;

材料体现的是不同时代的文学,无法说明不同文学形式之间的互相影响,排除B项;

材料只提到明清的小说,并未说明其受欢迎程度,排除D项。

1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在明代‘三言’‘二拍’的近两百篇作品里,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较多”结合所学可知,市民阶层是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并壮大起来的,明代文学中出现大量描写市民的作品,正是城镇商品经济发展在文化领域的反映,故选A项;

明代文学中关于市民的作品较多反映了市镇经济的发展,但不能就此推断私营手工业已居于主导地位,排除B项;

根据所学明代厉行重农抑商政策,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据材料信息无法推知当时出现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排除D项。

16.【答案】B【解析】根据“令字内间架明称”“使笔笔着力,字字异形,行行殊致,极其自然”,结合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的特征可知,下列书法作品符合该字体特征的是第二幅,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