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精品教育doc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7929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精品教育doc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精品教育doc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精品教育doc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精品教育doc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精品教育doc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精品教育doc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精品教育doc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精品教育doc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精品教育doc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精品教育doc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精品教育doc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精品教育doc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精品教育doc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精品教育doc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精品教育doc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精品教育doc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精品教育doc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精品教育docWord格式.docx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精品教育doc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精品教育doc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精品教育docWord格式.docx

C.②③D.②④

8.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

“气”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

A.“理”与“气”的地位

B.是否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

C.唯物与唯心

D.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

9.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

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

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

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

10.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

黄宗羲主张“工商皆为本”。

这些思想从根本上反映了(  )

A.李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B.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传统观念受到严重冲击

C.封建专制统治走向衰落

D.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已经产生

11.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

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

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12.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

这表明(  )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1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14.“明清之际,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

”导致材料中“碰撞”“转向”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黄宗羲等人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B.理学思想日益走向僵化

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加强

D.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15.李贽说:

“商贾亦何可鄙之有?

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

“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

”上述主张(  )

A.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B.奠定了“工商立国”的思想基础

C.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D.肯定了商人追逐利益的精神

16.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

李贽则认为:

“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

A.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

B.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

C.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

D.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

17.“嗟夫!

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

”这反映出明末思想家李贽(  )

A.宣扬男女平等B.批判愚昧和迷信

C.挑战封建礼教D.反对封建专制

1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

这突出表明黄宗羲(  )

A.主张限制君主权力B.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

C.希望健全中央机构D.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

19.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

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

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

这表明黄宗羲(  )

A.主张建立权力制衡机制B.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D.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

20.顾炎武说:

“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

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

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

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D.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21.顾炎武以一种历史自觉,对传统的思想观念所造成的负面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和一系列基本原则。

这里,顾炎武所遵循的“道德底线”或“原则”是指(  )

A.忠君爱民,保国有责

B.“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

D.以天下为己任,“经世致用”

22.顾炎武认为,在明朝的君主专制体制中:

“虽大奸有所不能逾,而贤智之臣亦无能效尺寸于法之外。

相与兢兢奉法,以求无过而已。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明朝中后期(  )

A.政治体制保守僵化B.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C.政治斗争趋于平稳D.社会秩序呈现稳定

23.下面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

其变化的根源是(  )

A.西学东渐的影响B.文化中心的南移

C.经济重心的转移D.政治中心东迁

24.黄宗羲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材料意在说明明末清初思想(  )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

B.适应了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C.本质是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25.下面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

A.儒家思想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演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传统科技的兴衰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

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综上所述,可知(明清)启蒙期之思想界,极复杂而极绚烂。

其所以致此之原因有四:

第一,承(宋)明(理)学极空疏之后,人心厌倦,相率返于沈实。

第二,经大乱后,社会比较的安宁,人得有余裕以自厉于学。

第三,异族入主中夏,有志节者耻立乎其朝,故刊落声华,专集精力以治朴学。

第四,旧学派权威既坠,新学派系统未成,无“定于一尊”之弊,故自由之研究精神特盛。

——《清代学术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所述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赞成或者反对的观点均可,但要结合史实说明)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又说: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忘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许多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夷待访录》被称为17世纪中国“民权宣言”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 A

解析 李贽意在说明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君主的贤愚对臣下有重大的影响,这是由君主专制制度决定的,A项正确。

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D项是表面现象,不是材料主旨。

2、答案 A

解析 李贽反对把孔孟之道当成教条,体现了他对束缚人的社会

习惯势力的蔑视,被称为“异端”,与李白相似,故选A项。

3、答案 D

解析 黄宗羲反对一家之法,这实际是在批判君主专制。

“有治

法而后有治人”体现的是“法治”思想。

故D项正确。

4、答案 C

解析 孟子思想属于儒家思想,黄宗羲是对儒学批判继承,不是

对之否定,故A、B项错误,C项正确;

在民本观方面二者有共同点,

但不是完全相同,故D项错误。

5、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众治之”,可

知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

6、答案 D

解析 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程朱理学,促成经世致用思想的兴

起,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实学传统有利于经世致用的兴起,

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明朝程朱理学作为科考内容被大加提倡,

而明亡,则暂时对理学构成了一定的冲击,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

意;

强化君主专制理应强化儒学,而非让其遭受冲击,故D项错误,

符合题意。

7、答案 D

解析 王夫之认为“理即是气之理”,具有唯物精神,这与朱熹

天理观的哲学基础不同,①错误,②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经世致用思

想,③错误;

材料“礼……必寓于人欲以见”,说明天理依附于人欲,

④正确。

8、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程朱理学与王夫之唯物思想的比较分析。

程朱

理学把世界万物的本原概括为抽象的“理”,是客观唯心主义,而王

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这是唯物主义,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C项

正确;

A项是C项的表现;

题干中两者都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

B项排除;

D项不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9、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思想。

依据所学知识不难判断

出:

A项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B项是清代学术思想的主流,C项

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的特点,D项是程朱理学和前世儒学共同追求的

精神理念。

故选C项。

10、答案 B

解析 在探讨根源或根本原因时,需要从经济角度或生产力发展

角度去思考。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出现离不开工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A项表述有误,李贽代表的仍然是地主阶级的

利益;

C项不是这些思想反映的根本;

D项不符合史实。

综上,本题

选B。

11、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李贽的做法“离经叛道”,说明其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选C项。

李贽的做法与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无关,排除A项;

“收女弟子”无法说明李贽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

李贽的怪异行为无法体现其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排除D项。

12、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

《论语》《大学》等被

译为拉丁文,多部儒家经典被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表明中国

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故B项正确。

“在西方引起轰动”不能

表明其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故A项错误;

题干所述传教士对中国

文化西传的贡献,不能表明中西文化交流仅限于传教士之间,故C

项错误;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思想对西方政治革命的影响,故D

项错误。

13、答案 C

解析 材料并未涉及人才的培养问题,A项错误;

材料指出了静

百姓之心的方法或手段,没有涉及道德、言行,B项错误;

材料的意

思是要教化民众,必须先让百姓过得富足,然后风俗才会得以改变,

C项正确;

D项不是顾炎武强调的主旨,排除。

14、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黄宗羲等人对君主专制的

抨击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的主要内容,故A项错误;

理学思想日益

走向僵化说明旧的思想观念阻碍社会进步,但这不能成为出现“碰

撞”“转向”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

封建专制统治的空前加强

主要体现的是旧的制度的阻碍,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

明清

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进步的思想家提出新的价值观念,

因此出现了新旧思想的“碰撞”,故D项正确。

15、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故A项错误;

奠定了“工商

立国”的思想基础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

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仍

然是重农抑商,故C项错误;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李

贽等知识分子对商业和商人的看法与传统的“重农抑商”“重本轻

末”的思想有了改变,认为商人通过辛苦劳动赚取钱财,商人与士异

业而同途,均属崇高之业,故D项正确。

16、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主张。

根据“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

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可知,李贽借肯定私心来宣扬个人自由,故A

项错误,B项正确;

材料中并未提到私欲膨胀,C项与题意不符;

D

项与李贽的这一思想不符。

17、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明末思想家李贽的思想主张,难度中等。

根据材

料信息“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可

以看出李贽支持自由恋爱,属于明末挑战封建礼教的主张,故答案选

C项。

材料不涉及男女平等、愚昧迷信及封建专制的问题,排除A、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B、D项。

18、答案 A

解析 题干中黄宗羲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是因为

宰相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故A项正确;

题干中并未提到B、

C、D项内容信息。

19、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黄宗羲认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又是

议政机构,有权批评政治的得失。

这表明黄宗羲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

作用,故选B项。

学校监督政府不等于“权力制衡”,故A项错误;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近代民权意识,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故C、D项

错误。

20、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可以看出顾炎武

强调人的道德的作用,认为以无德之人讲学,与圣人相去甚远,故B

项正确,A项错误;

材料主要讲的是有学问的人应该有道德,并非是

治学方法,故C项错误;

经世致用主张学问有益于国家,用所学知

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以达到经国济世的实效,材料没有涉及经世致

用,故D项错误。

21、答案 D

解析 针对传统儒学造成的不实际、空谈义理的弊端,顾炎武提

出了“经世致用”的观点“行己有耻”强调从现实的人性出发、从社

会生活的实际出发确立道德底线,批判宋明理学道德理想主义。

故D

项正确。

22、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顾炎武的思想,难度较小。

材料说明明朝政治体

制僵化,故A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B、C、D所述,故排除。

23、答案 C

解析 北宋到明清思想家分布的区域变化与西方学说无关,故A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伴随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也南

移,故C项正确,B项错误;

图中显示的是南北变化,故D项错误。

24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其思想未突破儒家思想范畴的原因,这与A

项所述无关,故A项错误;

由“限制君权”等可知B项错误;

明末

清初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本质是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故

当时宋明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故D项错误。

25、答案 A

解析 儒家思想先秦时期兴起发展,秦朝受到打击,汉武帝时期

确立为正统思想,三国两晋南北朝受到佛道的冲击有所下降,宋明时

期成为官方哲学,随着西学东渐展开,受西学冲击,其地位下降,该

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故A项正确;

君主专制、商

品经济在明清时期应该达到最高峰,故B、C项错误;

传统科技在秦

汉时期应该继续呈现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

26、答案 目的:

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意义:

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解析 依据材料“明道”“救之”“致用”可知治学目的为经世致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意义。

27、答案 赞成的观点和说明(示例)

观点:

明清启蒙思想相对于宋明理学来说是儒学的新发展。

说明:

宋明理学强调“理”和“气”,致力于提高个人修养,其

特点是理论性强。

明清启蒙思想家则对社会现实做出大胆的批评,强

调学以致用。

反对的观点和说明(示例)

异族入主中夏的说法是错误的。

清朝取代了明朝,并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只是中国历史上

的朝代更替。

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说清朝是异族,这个说法是

错误的。

解析 解答本题要先依据材料提取相应的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知

识对提取的观点进行论证。

赞成观点可以从材料中“承(宋)明(理)学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极空疏之后,人心厌倦,相率返于沈实”提取观点,说明可以从明清

儒学的实用性以及程朱理学理论性角度进行论证;

反对的观点可以从

材料中“异族入主中夏”来概括观点,说明可以从“清朝取代了明

朝”只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以及民族情绪的角度阐述答案。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28、答案 原因:

提出了与近代民权思想类似的主张:

反对君主专制,

主张法治;

提出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权利和实行舆论监督;

承认人

们有权追求个人利益;

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等。

(答出其中三

点即可)

解析 可以从“民权”的含义入手,分析黄宗羲对君主专制、发

展工商业的认识,结合黄宗羲对学校作用的认识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