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质量控制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8131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质量控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质量控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质量控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质量控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质量控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质量控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质量控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质量控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质量控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质量控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质量控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质量控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质量控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质量控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质量控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质量控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质量控制Word文件下载.docx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质量控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质量控制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质量控制Word文件下载.docx

5)探测器的底座安装应牢靠。

外露式底座必须固定在预埋好的接线盒上;

嵌入式底座必须用安装条辅助固定。

导线剥头长度应适当,导线剥头应焊接焊片,通过焊片接于探测器底座接线端子上。

焊接时不能使用带腐蚀性的助焊剂。

如直接将导线剥头接于底座接线端子,导线剥头应烫锡后接线,接线应牢固。

6)同一工程相同的导线颜色应一致,其它线色应用不同颜色区分。

探测器或底座的报警确认灯应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

7)每安装完一只底座就位立即在施工平面图上正确登记编码号,并确认与同一探测回路中的其它探测点号。

8)安装探测器前先用火灾单点测试仪器对探测器进行抽测检查,若抽测时发现不合格产品时,应全部测试。

9)探测器在即将调试时方可安装,在安装前应妥善保管,并应采取防尘、防潮、防腐蚀措施。

(5)碎玻璃按钮安装

碎玻璃按钮安装牢固,不能倾斜,安装高度距地(或楼)面1.5m处。

碎玻璃按钮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0cm的余量,且在其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碎玻璃按钮的安装位置应醒目并便于操作。

(6)警铃安装

警铃应安装牢固,不能倾斜,安装高度距地(或楼)面2.2m处。

警铃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0cm的余量,且安装位置应醒目。

(7)各类中继器(控制箱)安装

中继器(控制箱)应安装牢固,不能倾斜。

中继器(控制箱)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0cm的余量,且在其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中继器(控制箱)的安装位置应便于维修。

每安装完一只中继器(控制箱)就应立即在施工平面图上正确登记编码号。

(8)集中、区域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接线

在生产厂家工程师的指导下,组织施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控制器的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

主电源应有明显标志。

2)引入控制器的电缆或导线,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3)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

4)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应压接线端子(或接线卡),且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退色;

5)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得超过2根。

电缆芯线和导线,应留有不小于20cm的余量。

导线应绑扎成束;

导线引入管穿线后,并有明显标志。

控制器的接地应牢固,并有明显标志。

(9)联动控制设备接线

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包括防火阀、送风阀、排烟阀、防火门、防火卷帘、水流指示器、信号阀、消防泵、喷淋泵、气体灭火装置、排烟(送风)机、切断非消防电源装置、通信、应急广播、电梯等。

消防控制设备应按生产厂家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接线,接线前应进行检查,测试不合格者应进行检修或更换正常后方能接线。

消防控制设备的外接导线若采用金属软管连接时,金属软管与消防控制接线盒应用罗母固定,并根据配管规定接地。

消防控制设备的外接导线的端部应有明显标记。

3.针对性监控措施

本项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规模大、点数多、覆盖面广,因此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将有极高的要求。

故障隔离和误报杜绝是质量控制中两个重点和难点。

深化设计的优化和安装调试是落实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深化设计有优化包括系统布线、联动设备接口核对和故障隔离及防误报警措施的建立。

这需要委托人、设计、产品供应商、监理、承包商以及各联动设备专业纵向、横向的协调。

安装调试包括施工阶段管线敷设,其中讯号线路上的连接应严格按设计及国家规范进行控制,并检测相关数据。

调试阶段应合理安排好与各联动设备的配合工作,所有监控点和设备联动做到100%检测率并确保通过合格。

4.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监控措施

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对本工程整体质量至关重要,起了关键作用,因此,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对主体工程的模板支撑、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作为重点控制点。

4.1模板工程的监控措施

4.1.1对模板及支撑系统监控的原则:

4.1.1.1模板及其支承结构的材料、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

模板及其支撑的安装要牢固,局部和整体均应稳定。

模板内侧要平整,特别要注意保证轴线位置和垂直度达到标准。

预埋件、预留孔符合要求。

4.1.1.2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标高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性;

4.1.1.3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砼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特别注意检查:

垂直支撑必须紧贴支承面,防止出现悬空吊脚;

垂直支撑间距不能太大,必须经设计符合安全可靠要求;

横向连接和剪力撑必须牢固可靠;

编制模板工程施工方案时,必须对支撑系统的总体刚度和稳定性进行核算,做到足够的安全可靠;

对高支撑系统实施重点监控;

4.1.1.4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砼的浇筑、养护等要求;

4.1.1.5模板的接缝不漏浆。

4.1.2特别注意对模板工程的以下部位进行监控:

4.1.1.1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本工程跨度大于4m的板,要求板中起拱L/400,梁按规范要求起拱;

4.1.1.2梁的侧模支撑要牢固,防止跑模、胀模,造成漏浆;

4.1.1.3为防柱炸模造成断面、鼓出、漏浆、砼不密实或蜂窝麻面,柱模卡箍间距应适当,不得松扣;

4.1.1.4为防柱身偏位或扭曲,在支柱模前,应先在底部弹出中线,将柱子位置兜方找中,校正钢筋位置;

在柱底部焊外包框,柱子的支撑应牢固;

4.1.1.5封模前,底部杂物必须清理干净,模板下口的缝隙必须堵实。

4.1.1.6模板及其支撑架拆除时的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具体规定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侧模:

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底模:

在砼达到以下规定后方可拆除。

构件

结构跨度L(m)

砼强度达到设计值的百分率(%)

L≤2

50

2≤L≤8

75

L>

8

100

L≤8

悬臂构件

2

4.1.1.7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在拆模后加设临时支撑。

4.2钢筋工程的监控措施

4.1.1熟悉结构施工图,掌握设计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和绑扎要求,掌握结构某些部位配筋的特殊处理要求。

4.1.2掌握《砼结构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砼结构技术规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有关钢筋构造措施的规定。

4.1.3把好原材料进场质量检验关

本工程使用的钢筋,在钢筋运至施工现场时,在使用到工程上之前,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

4.1.3.1钢筋的品种要符合设计要求。

进场的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材料使用认证书,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志;

4.1.3.2钢筋的性能要符合规范要求。

进场的钢筋应按炉罐(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检验内容包括对标志、外观的检查,并按有关规定见证取试样,做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合格的经监理签认方可用于工程上,不合格的钢筋按规定再见证取样试验,若不合格,则不能用于工程上,并责令施工单位立即将不合格钢筋运出施工现场;

4.1.3.3督促施工单位将验收合格的钢材运进钢筋堆场,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挂上标签,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钢筋锈蚀或油污。

4.1.3.4钢筋的下料、加工,要求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图纸及规范进行钢筋放样,并就钢筋下料、加工时对钢筋工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为避免返工,监理工程师应深入钢筋加工地,对成型的钢筋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承包人改正。

4.1.3.5钢筋不得任意代用。

若要代用,必须经设计方同意,办理设计变更文件,监理工程师据此验收钢筋。

4.1.3.6钢筋绑扎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到现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令其纠正。

4.1.3.7梁钢筋沉梁前,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沉梁。

钢筋绑扎完毕,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填报《钢筋工程隐蔽验收单》。

监理工程师验收时,对照结构施工图,检查所绑扎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成型形状、长度、锚固长度及接头设置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此外,还应着重检查某些构造措施。

4.1.3.8加强对钢筋加工、安装质量通病的监控:

①按抗震要求,箍筋端部必须加工为135度;

②钢筋搭接长度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③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4.1.3.9钢筋的焊接,监理工程师首先检查焊工的上岗证,确保持证上岗。

电渣压力焊接由于其经济及施工方便快捷的优点,目前较多地被采用在柱竖向钢筋的焊接中。

但由于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电渣压力焊容易出现裂纹、未熔合、烧伤等焊接缺陷,应重点进行监控,可参照下表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及时消除。

A、焊接质量

闪光对焊:

不得有横向裂纹,不得有明显烧伤,弯折不得大于4度,轴线偏移不得大于0.1d且不得大于2mm。

电渣压力焊:

焊包均匀,不得有裂纹,无明显烧伤,弯折不得大于4度,轴线偏移不得大于0.1d且不得大于2mm。

电弧焊:

表面平整,不得有较大的凹陷、焊瘤;

不得有裂纹;

弯折不大于4度,轴线偏移不得大于0.1d且不得大于3mm;

绑条沿接头中心线纵向位移不大于0.5d;

焊缝尺寸允许偏差,厚度偏小不超过0.05d,宽度偏小不超过0.1d,长度偏小不超过0.5d;

在2d长度的焊缝表面上气孔及夹渣均不多于2个,面积不大于6mm2。

B、焊接质量外观检查,外观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焊包均匀,不得有裂纹、夹渣,钢筋表面无明显烧伤等缺陷;

②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超过0.1倍钢筋直径,同时不得大于2mm;

③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度。

对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将其切除重焊。

检查合格后根据《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抽取焊接接头试样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同意钢筋工程的隐蔽。

4.1.3.10钢筋接头

A、焊接接头

①在同一构件内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应互相错开。

②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d的35倍(不小于500mm)的区段范围内,一根钢筋不得有第二个接头;

在该区段范围内,所有非预应力受拉钢筋的接头率(以钢筋总截面积计)不得超过50%。

③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10倍的钢筋直径,且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距处。

B、绑扎接头

①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②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③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的1.3倍区范围内,受力钢筋绑扎接头率(以钢筋总截面积计),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④在搭接接头长度范围内,搭接钢筋受拉时,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受力筋最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搭接钢筋受压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受力筋最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⑤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距处。

⑥受拉区I级钢筋绑扎接头末端应做弯钩。

⑦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4.1.3.11钢筋的绑扎安装

A、钢筋交叉点应扎牢。

B、板、墙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交叉点全部扎牢外,中间的交叉点双向受力的必须全部扎牢,非双向受力的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筋不产生位置偏移。

C、竖向钢筋在穿过楼板时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如将上一层的箍筋或水平筋与其绑牢(或用其它办法),以防捣砼时发生偏移。

D、箍筋弯钩叠合的位置应沿受力钢筋方向左右交错设置。

E、楼板的盖筋(负弯矩钢筋),在浇砼前应有防踩踏的措施(如搭跳板),以确保盖筋位置符合要求。

F、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3现浇混凝土工程监控措施

4.3.1一般要求

4.3.1.1结构砼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结构构件砼强度的试件,应在砼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砼,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砼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③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砼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④每一层楼、同一配合比的砼,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⑤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这是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4.1.3.2砼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砼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进行配合比设计。

首次使用的砼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

4.1.3.3砼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

4.3.2原材料控制

4.3.1.1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它必要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钢筋砼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4.3.1.1砼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砼外加剂》GB8076、《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4.3.1.2砼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设计的要求。

4.3.1.3砼中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砼中的粉煤灰》GB1596的规定;

4.3.1.4普通砼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砼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4.3.1.5拌制砼宜采用饮用水;

当采用其它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砼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4.3.1.6若采用商品砼,则在砼运至施工现场时,在浇筑到工程上之前,必须按商品砼的相关规定进行检验:

●商品砼必须有预拌砼站(厂)提供的合格证明。

●砼从搅拌机中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以下规定时间:

砼标号

延续时间(分)

气温≤25度

气温>

25度

不高于C30

120

90

高于C30

60

●商品砼在泵送前应先用适量的与砼内成分相同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

预计泵送间歇时间超过45分钟或当砼出现离析现象时,应立即冲洗管内残留的砼,严禁对商品砼加水。

4.3.3砼施工

4.3.3.1砼原材料每盘必须称量后进料,其重量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

材料名称

允许偏差

水泥、掺合料

+2%

粗、细骨料

+3%

水、外加剂

4.3.3.2钢筋经检查验收合格签认后,方可进行砼浇筑施工。

4.3.3.3梁板宜同时浇筑。

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及结构砼浇筑过程实施旁站监理。

按旁站监理方案执行。

4.3.3.4浇砼前应将模板内清除干净,将缝隙和孔洞堵严,对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4.3.3.5在浇竖向结构砼前,应先在底部填50~100mm厚与砼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

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砼下落;

砼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

4.3.3.6同一施工段的砼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砼初凝之前将上一层砼浇筑完毕。

当底层砼初凝后浇筑上一层砼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砼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砼的初凝时间和下表规定时间。

砼从搅拌机中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以下规定时间:

4.3.3.7施工缝的位置应在砼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4.3.3.8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后浇带砼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

4.3.3.9砼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小时以内对砼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b.砼浇水养护的时间(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碴硅酸盐水泥拌制的砼,不得小于7天;

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砼,不得少于14天。

c.浇水次数应能保持砼处于湿润状态;

砼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d.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砼,其敝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e.砼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4.3.4砼外观质量控制

4.3.4.1现浇结构拆模后,应由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对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进行检查,作出记录,并应及时按施工技术方案对缺陷进行处理。

4.3.4.2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4.3.4.3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基础

15

钢尺检查

独立基础

10

墙、柱、梁

剪力墙

5

垂直度

层高

≤5m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5m

全高(H)

H/1000且≤30

经纬仪、钢尺检查

标高

+10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全高

+30

截面尺寸

+8,-5

电梯井

井筒长、宽对定位中心线

+25,0

井筒全高(H)垂直度

表面平整度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预埋设施中心线位置

预埋件

预埋螺栓

预埋管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

注:

检查轴线、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5.混凝土结构高支模体系监控的重点、难点

本工程多为较大空间房间,为此高支模模板体系设计及施工方案是我们的重点,必须对施工予以重点监控。

施工过程的监控要点:

5.1执行规定程序

按照广州市建委“穗建筑[2005]22号”文件要求:

在完成高支模安装工序后,必须由施工企业组织项目的有关建设各方,并通知工程受监的工程安监机构监督员,对该高支模体系进行专项验收并签字;

企业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总监须在现场监控混凝土浇筑施工全过程。

5.2钢桁架支撑体系监控重点

5.1.1这种体系施工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因此首先要检查吊装机械操作、指挥、电焊、气割等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资质。

5.1.2检查承包商施工方案实施前的技术交底记录。

5.1.3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钢材、设备进行检查监控。

5.1.4对安、拆施工过程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及“回头顶”施顶情况进行监控。

5.3钢管或门式架满堂红支撑体系监控重点

5.3.1满堂红支撑体系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监控。

5.3.2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的设计图纸对钢管立柱排列及水平纵横向拉杆的步距、交叉纵横向剪力撑、水平剪力撑的排列进行分层验收监控。

5.3.3搭设钢管的垂直度及钢管扣螺丝拧紧力度及连墙体位置及数量进行验收监控;

5.3.4对安、拆施工过程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及“回头顶”施顶情况进行监控。

5.4高支模体系监理控制

5.4.1组织各有关单位审查支撑技术方案,重点复核支顶受力体系和构造体系是否满足各有关技术要求。

高支撑模板施工应按经审批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方案未经原审批部门同意,任何人不得修改变更。

5.4.2施工单位应明确高支撑模板系统脚手架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负责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应在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技术交底,并将书面交底记录交监理公司备案。

5.4.3加强现场监控,检查施工单位使用的支模材料是否合格;

水平拉杆搭接是否合理;

搭接部位扣件是否大于两个;

有效支撑是否充足;

交叉撑步距是否超出规定:

水平拉杆有没有顶紧结构梁柱;

楼面梁板模板底的支顶上托是否偏心安装,造成受力不足,产生失稳;

立杆间距、水平拉杆间距是否大于方案要求;

门式架排列的间距是否大于方案要求;

支顶间距,水平及斜拉杆等是否按设计方案执行;

模板、支顶的刚度和强度能否满足使用要求等。

5.4.4检查监控梁、板跨起拱必须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做好工序交接及过程的监理验收。

支模立柱基础必须坚固,按设计计算要求严格控制支架沉降量、压缩变形值或弹性挠度,不得超过相应的结构计算跨度的1/1000。

5.4.5派监理工程师对高支撑模板系统及脚手架施工技术方案的实施和各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应及时发出监理通知,通知施工单位限期整改,施工单位整改完毕后,将整改情况书面报送监理公司备案。

5.4.6支模分段或整体搭设安装完毕,经企业技术和安装负责人或其书面委托人主持分段或整体检查合格,报监理公司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