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东省潮州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5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8182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广东省潮州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5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广东省潮州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5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广东省潮州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5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广东省潮州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5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广东省潮州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5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届广东省潮州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5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届广东省潮州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5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届广东省潮州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5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届广东省潮州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5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届广东省潮州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5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届广东省潮州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5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届广东省潮州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5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届广东省潮州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5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届广东省潮州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5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届广东省潮州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5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届广东省潮州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5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届广东省潮州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5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届广东省潮州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5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广东省潮州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5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届广东省潮州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5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广东省潮州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5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广东省潮州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5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流行于山西五台山,以吹奏乐器为主的八音会等,这些传统器乐乐种中都有笙在担当着主奏、助奏的角色。

  在长期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笙这门古老的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在国外也得到了传承,并对西洋乐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史书记载,笙最早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波斯。

盛唐时传入日本。

1777年法国传教士阿米奥将笙传到欧洲。

1780年,侨居俄国的丹麦管风琴制造家柯斯尼克,首先仿照我国笙的簧片原理,制造出管风琴的簧片拉手,自此管风琴才开始使用音色柔和悦耳的自由簧。

18世纪末,俄国科学院院士雅·

什太林,曾撰文称赞笙是“最受欢迎的中国管风琴”。

由此可见,笙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选自《当代戏剧》,有删改)

1.下列关于“笙”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笙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簧管乐器,历史悠久,最初因“笙”与“生”同义,所以有传说认为它的创造者是女娲。

B.从外形看,笙主要由笙身和笙斗两大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由笙脚连接在一起,在插入笙斗的笙脚斜面上装有簧片。

C.笙在的发音机理是一定音高的簧片和一定长度的竹管的耦合振动,所以准确说,笙是件自由簧管气鸣乐器。

D.笙的品种繁多,现在应用较多的既有17簧、21簧、24簧等传统笙,又有改良高音键笙、中音抱笙、次中音抱笙、低中音坐笙等系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笙最早是专门供皇家宫廷使用乐器,并且在历朝历代中,笙都是官方的礼乐器具,具有皇家宫廷的庄重典雅气派。

B.从先秦文献的记载可以看出,在春秋战国时期乐器的种类已经相当多,而笙在当时已成为重要的吹奏乐器。

C.笙的发展和传承经历了由官方到民间再到国外的过程,它对世界乐器以至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D.湖北出土的古匏笙的簧片,无论是形状、制作还是调音方法,都与今日的铜簧片无异,但材质不同,数量也与已知的古笙不同。

3.下列理解和推断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现在,在全国各地的民间吹管乐队中,笙仍担任着主奏或者助奏的角色,可见笙的生命力,比一般乐器都要强。

B.70年代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古匏笙,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因为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笙。

C.管风琴制造家柯斯尼克受中国笙的簧片原理启发,率先在管风琴制作中使用了音色柔和悦耳的自由簧,让欧洲人见识到了中国乐器的魅力。

D.俄国科学院院士雅·

什太林称赞笙是“最受欢迎的中国管风琴”,由此可见,他对笙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进步所起的积极作用有清醒认识。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4~7题。

(共19分)

马仙琕,扶风郿人也。

永元中,萧遥光、崔慧景乱,累有战功,以勋至前将军。

出为龙骧将军、南汝阴、谯二郡太守。

会寿阳新陷,魏将王肃侵边,仙琕力战,以寡克众,魏人甚惮之。

义师起,四方多响应,高祖使仙琕故人姚仲宾说之,仙琕于军斩仲宾以徇。

义师至新林,仙琕犹持兵于江西,日钞运漕,建康城陷,仙琕号哭经宿,乃解兵归罪。

高祖劳之曰:

“射钩斩祛,昔人弗忌。

卿勿以戮使断运,苟自嫌绝也。

”仙琕谢曰:

“小人如失主犬,后主饲之,便复为用。

”高祖笑而美之。

俄而仙琕母卒,高祖知其贫,赙给甚厚。

仙琕号泣,谓弟仲艾曰:

“蒙大造之恩,未获上报。

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

天监四年,王师北讨,仙琕每战,勇冠三军,当其冲者,莫不摧破。

与诸将论议,口未尝言功。

人问其故,仙琕曰:

“丈夫为时所知,当进不求名,退不逃罪。

何功可论!

十年,朐山民杀琅邪太守刘晰,以城降魏,诏假仙琕节,讨之。

魏徐州刺史卢昶以众十余万赴焉。

仙琕与战,累破之,昶遁走,仙琕纵兵乘之,魏众免者十一二。

振旅还京师,迁太子左卫率,进爵为侯,增邑六百户。

十一年,督豫北豫霍三州诸军事、除信武将军、豫州刺史,领南汝阴太守。

初,仙琕幼名仙婢,及长,以“婢”名不典,乃以“玉”代“女”,因成“琕”云。

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

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

其在边境,常单身潜入敌庭,伺知壁垒村落险要处所,故战多克捷,士卒亦甘心为之用,高祖雅爱仗之。

在州四年,卒。

赠左卫将军。

谥曰刚。

(节选自《梁书·

列侍第十一》)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仙琕于军斩仲宾以徇徇:

示众

B.诏假仙琕节假:

借助

C.日钞运漕钞:

同“抄”,抢掠

D.高祖雅爱仗之雅:

素来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仙琕作战勇猛的一组是()

①仙琕力战,以寡克众,魏人甚惮之②仙琕犹持兵于江西,日钞运漕③当其冲者,莫不摧破④振旅还京师,迁太子左卫率⑤仙琕与战,累破之,昶遁走⑥常单身潜入敌庭,伺知壁垒村落险要赴所

A.①②④B.③④⑥C.②⑤⑥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都城失陷后,马仙琕痛哭一夜,这才解散了军队向高祖投降。

高祖安慰他并在他母亲去世后赠送厚礼,让他大为感动,誓死为高祖效忠。

B.马仙琕屡立战功,但在部下面前从不言功,认为大丈夫建功立业不求声名,失败要勇于承担责任。

C.马仙琕在外征战,能与部下同甘共苦,作战身先士卒,常只身潜入敌营窥探,所以常打胜仗,高祖很仰仗他。

D.马仙琕曾经改名。

小时候他叫“马仙婢“,长大后,他认为“婢”字太不典雅,于是将“婢”的偏旁“女”改为“玉”,这就有了后来的名字“马仙琕”。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天监四年,王师北讨,仙琕每战,勇冠三军,当其冲者,莫不摧破。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仙琕与战,累破之,昶遁走,仙琕纵兵乘之,魏众免者十一二。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水调歌头平山堂①用东坡韵

[南宋]方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

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②一梦,无语寄归鸿。

醉眼渺河洛③,遗恨夕阳中。

蘋洲外,山欲暝,敛眉峰。

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④。

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

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

①平山堂:

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

②菰菜莼羹:

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

③河洛:

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

④两仙翁:

指欧阳修和苏轼。

8.在这首词中,词人写了哪几种“愁”?

请简要概括。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蘋洲外”三句,词人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

从“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两句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

(5分)

10.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

(2),__________________;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吴春花今年整整三十岁,还未结婚。

她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但长得不好看,难嫁。

吴春花是独女,父母对她疼爱有加。

父母虽在家务农,但有养猪的一技之长,不愁吃不愁穿,就愁吴春花嫁不出去。

吴春花既爱父母又怨父母。

爱的是父母生她养她供她念完高中。

怨的是父母给她一个丑长相:

矮矮胖胖的个子,像个大冬瓜,脸上还有一块大胎印。

正所谓男才女貌,姑娘家这般长相,怎嫁人?

因为长得丑,吴春花的婚事就一拖再拖,一挫再挫。

父母为这事,也常唉声叹气。

吴春花虽长得丑,但心灵美,也曾有过春暖花开的日子。

十八岁那年,吴春花风华正茂,与邻居阿牛好上,在地头村边花前月下热恋了三个月。

但阿牛父母嫌吴春花长得丑,就吹了。

吴春花好伤心,哭了几天几夜,哭得死去活来。

二十岁那年,春花的爱心又萌芽。

她与本村小学民办教师陈志相爱了。

陈老师虽是民办教师,但水平高人又老实,春花爱的正是这点。

岂料事情又给破坏了。

春花父母不同意。

嫌陈老师结过婚,身边还拖儿带女,不愿女儿去填房。

父母说,要嫁,也得找个未结过婚的。

就算倒贴上十万元,也得为你找个好婆家!

于是,春花父母四处托媒为春花找对象,只要好的后生,倒贴十万也行。

媒婆听了这条件,见钱眼开,很乐于奔跑。

然而,介绍了一个又一个,不是嫌春花长得像个大冬瓜,就是嫌她脸上那块大胎记。

春花为这事伤透了心,发誓以后不嫁人。

春花二十八岁那年,村里办起了制衣厂,春花便进厂当车衣工。

老板是邻镇一位中年汉子。

人长得聪明老实,只是青年丧妻,运气不济。

由于春花心灵手巧,工作又踏实,老板便看上了她喜欢了她。

老板爱春花,不嫌她长得丑,他爱她心地善良,手巧勤快,能持家过日子。

他曾几次约春花,可春花都失约。

有一天,老板大胆地来到春花家,对春花的父母说:

虽然我是结过婚的人,我有孩子,但我还是真心实意爱春花的。

只要春花和你们不嫌弃,我一定会好好待春花的。

春花父母感到很为难,便顺水推舟地瞟了瞟春花的房门口说:

你还是自己去问她吧!

春花在房里一听就不高兴。

暗里骂父母:

就会做好人!

不给女儿推辞,反倒让我去得罪人,真气人!

气一上来,春花竟忍不住伤心,“呜呜”地哭了起来。

老板一听到哭声,知趣地走了。

再说老板回厂后不久,一位四川来打工的妹子主动提出嫁给他。

结婚那天,人们啧啧地说,只要有钱,怕什么人到中年,怕什么死老婆,还不一样娶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来填房?

春花听了这话,知道是讽刺自己,就更加伤心了。

这一伤心,便成了病。

这一病,可急坏了春花父母。

父母到处为春花找大夫,大夫说,心病还需心来医吧!

于是,春花父母又四处托媒为春花说媒。

条件还是以前那个数,倒贴十万。

这回,媒婆却皱着眉头说,过去春花十八廿二还有线希望。

现在三十了,正所谓女人三十烂茶渣,不易找啊,除非是去填房。

填房就填房吧!

正所谓马死落地行,到了这田地,还能高要求吗?

春花父母默认了。

岂料媒婆走断了腿说破了嘴,一连说了五六个死了老婆的汉子,均不成。

人家是嫌春花老了。

春花父母一听,又唉声叹气起来。

媒婆想了一会儿,突然将大腿一拍说,还有一个,就是村小学的陈老师!

旧事重提,旧情新连。

春花父母终于点头了。

为了不挫女儿的自尊心,春花父母便嘱媒婆如何如何行事。

第二天,陈老师便以借书为名来找春花。

因为他知道春花有一本《西厢记》。

春花见陈老师是来借书的,便热情地接待了他。

这样一来二去,两人便又旧情重萌。

结婚那天,村里很热闹。

全村上下都来为春花和陈老师贺喜,都说,他俩才是天生的一对地合的一双。

都说,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春花父母很爱春花,供她念完高中,但春花却因长相丑陋,婚事一拖再拖,她内心深处很是埋怨父母。

B.春花爱上了结过婚又有小孩的民办教师陈老师,看中的就是他的水平高人老实。

这说明春花的爱情观很纯粹。

C.制衣厂老板通过春花父母向春花求婚,春花父母感到很为难,这说明春花父母是同意的,就是不知女儿是否愿意。

D.春花生病了,医生说“心病还需心来医”,春花的心病是自己能和一个既爱自己也为自己所爱的人结婚。

E.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丑女嫁人的故事,语言生动形象,一波三折,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2)第一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6分)

(3)小说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女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4)吴春花一直到三十岁还未结婚,有人说是因她长得难看,有人说是因她死脑筋,也有人说是因为周围人的观念。

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四、传记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题。

曹禺的清华求学生活

田本相

1930年暑假,曹禺决心离开南开大学转考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

他觉得在南开所学的专业太不符合他的志愿了。

也许,他还觉得南开比较保守。

曹禺是作为西洋文学系二年级插班生被清华录取的,这对曹禺来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他终于摆脱了早已厌倦的政治经济学。

而西洋文学系,对热爱文学、热爱戏剧的他,当然是富于诱惑力的。

如今,他的愿望实现了,怎能不高兴呢!

他总是充满着憧憬,新的机遇又使他在憧憬中织出一幅幅美妙的图景。

清华,的确是美丽的,俨然一座“世外桃源”。

和南开比起来,处处都显得更新鲜更动人了。

校园清静幽雅,小桥流水,绿树成阴。

在绿阴中露出矗立于土丘上的白色气象台,背衬着蔚蓝色的天空,还有天空中悠悠的朵朵白云。

这里既有被吴宓教授考证为《红楼梦》中怡红院的古月堂,还有为朱自清教授所欣赏流连的“荷塘月色”……这些都诱发着人们强烈的攻读愿望!

而土丘、木桥……更给清华园增添了秀丽的姿色。

这美好的学府给曹禺带来美的遐想。

他满以为西洋文学系的课程,定会比南开的政治经济课程更有趣,更有吸引力,但他的希望却部分地落空了。

他早就知道西洋文学系主任王文显教授,据说王先生对戏剧很有研究,专门教授戏剧,他对教授抱着满腔希望,但王先生讲课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按照他编的讲稿在课堂上读,照本宣科。

高年级同学说,他每年都是这样照本宣读,不增也不减。

他讲的内容倒很扎实,这未免使曹禺感到太枯燥了。

还有吴宓教授,为人很怪,教的是西洋文学,讲19世纪浪漫诗人的诗,却专门写文言文,一身老古董气息。

虽然在课堂上也不无收获,但曹禺似乎感到光靠听课是不行了,必须自己去找老师,那就是书籍。

清华有一种很好的风气,每个教授上课都指定许多参考书,就放在图书馆阅览室的书架上,任学生自己去读。

像王文显先生的戏剧课,就指定学生去阅读欧美的戏剧名著。

清华图书馆为曹禺打开了一个广阔的戏剧天地。

图书馆的阅览室,成为他最如意的所在。

每当坐下来,打开书本,他就像进入了一个生动活跃的世界。

他沉迷在这世界里忘记了一切。

有时,连吃饭都忘记了。

世界变得是如此绚丽多姿,美不胜收。

特别是那么多戏剧书刊,很多是他未曾看到的,他真是如饥似渴地在吞吸着。

他整天泡在图书馆里。

他的老同学孙浩然这样回顾曹禺在清华大学的读书生活:

几个人在一起聊天,他很少发言,他总是全在一边听,一边记。

他什么都记,把那些警句记下来。

笔记本上横七竖八,也记别人的谈话,他是博闻强记。

他课内功课不是很好,他学好几种外语,又要看好多书,顾不上其他功课。

他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从图书馆出来,也总是抱着一摞书,在路上碰到他,他也在看书。

他更多的时间是钻研戏剧。

读戏剧史,也读戏剧理论,从希腊悲剧到现代的奥尼尔,从莎士比亚到契诃夫、高尔基。

他徜徉在希腊悲剧之中,他惊异的是那些具有神奇诱惑力的故事,血缘的关系,天意的报应,命运的残酷;

在那些绝妙的巧合中都隐藏着一种神秘莫测的东西,是那么令人痴迷,又是那么令人深思。

他还不能说清楚这种悲剧的神秘性,但他似乎从中领悟到戏剧的美感和那种神秘是凝结在一起的。

当他迈进莎士比亚的戏剧殿堂之中,莎士比亚笔下的复杂变异的人性,精妙的戏剧结构,绝美的诗情,充沛的人道主义精神,浩瀚的想象力,使他拍案叫绝。

他特别欣赏莎士比亚的戏剧诗意和诗的语言,每个人物说出来的台词,时如潺潺涓流,时如长江大河,内蕴着人性的奥秘,饱含着永恒的真理。

莎士比亚的浩瀚博大令其折服,而契诃夫戏剧于平淡中见深邃的风格也使他倾心。

契诃夫把他迷住了。

他觉得契诃夫同易卜生、莎士比亚都不一样,契诃夫的戏剧感情深沉而不外露,看不到一丝雕琢的痕迹。

他把这个审美的追求深深地藏在心里。

他流连于世界戏剧艺术的长廊里,除了这些令他醉心的戏剧大师,其他如法国的莫里哀、雨果,德国的莱辛、歌德、席勒,英国的王尔德、肖伯纳,高尔斯华绥,还有开现代派戏剧先河的斯特林堡、霍普特曼、梅特林克等人的剧作,都在他系统阅读之列。

他在写出惊世名剧《雷雨》之前,已经读了几百部中外剧作。

(摘编自田本相的《曾禺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曹禺早已厌倦了所学的政治经济学课程,更不能接受南开大学比较保守的氛围,所以他下决心转考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

B.有时,希望多大失望就会有多大。

美丽的清华校园带给初来的曹禺无限的遐想,随后也让他感受到了极大的失落。

C.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的王文显、吴宓等教授,要么讲课枯燥,要么为人古怪。

在学业上,曹禺并没有获得什么教益。

D.曹禺在清华学好几种外语,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但他课内功课并不很好,可见曹禺读书并不只是为了学好课内知识,他有更高的追求。

E.本传记记述了20世纪30年代初,曹禺转学清华西洋文学系的原因,突出了他在清华系统阅读中外剧作,孜孜读书,执着求索的学习经历。

(2)曹禺在清华西洋文学系的学习也并不尽如所愿,但他并没有像离开南开一样离开清华,为什么?

请对此加以分析。

(3)曹禺在清华写出《雷雨》之前,已经在许多方面有了深厚的积淀。

请概括曹禺在戏剧方面做了哪些准备。

(4)请从“机遇”和“愿望”两个方面任选其中一个,联系文章内容,谈谈曹禺给你的启示。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课堂提问需要技巧,老师如能围绕文本提出一些具体而微的要求,学生思考起来就

能有的放矢,答案组织也会更准确,更细致。

B.最近,叙利亚反对派正积极筹建武装组织,并对叙军警发动袭击,武装冲突流血

事件频发,叙利亚局势不绝如缕,战争一触即发。

C.前两年,《中国达人秀》火爆荧屏,红遍大江南北,但要与今年浙江卫视推出的《中

国好声音》一比,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D.在所有的奥运冠军中,最炙手可热的当属孙杨和林丹——形象俊朗、成绩突出、影

响力大,让两人当仁不让地成为身价最高的奥运冠军。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必然会使得他的作品在短期内销量大增,这毫无疑问,但

文学想要再造昔日辉煌,已几乎没有可能。

B.国庆期间高速免费通行让许多高速公路变成了巨型停车场,显然,政策制定者事先没能料到到这样的结果,他们的初衷并非是这样的。

C.最新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河南省常住人口总数名列全国第三,达到了9402.4万人,

其中南阳、周口、郑州等三城市人口最多,均超过了800万。

D.伦敦奥运闭幕式上的“里约8分钟”十分精彩,那一刻,和着欢快激动的乐曲,巴

西人在“伦敦碗”用奔放的舞姿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

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昨日,郑州终于从持续一周的阴霾天气中脱身,天空如洗,轻风习习,公园里游人如织。

孩子们离开课堂,,,。

青年人暂别工作,,。

天上一只只风筝牵着地上人的心在飞;

地上一个个孩子扮演着精灵在相互追。

①或留影于花丛中

②或追逐于草坪上

③将疏懒播撒

④或闲步于长空下

⑤将率真释放

⑥或藏躲于花树后

A.②⑥⑤④①③B.①②⑤⑥④③

C.⑥②⑤①④③D.①④③⑥②⑤

16.把下面四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

①嫉妒是人人都具有的。

②嫉妒是一种缺陷心理。

③嫉妒是不足为奇和无可厚非的。

④嫉妒是由于羡慕一种较好的生活,想获得一种较高的地位,或是想得到一种较贵重的东西而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拥有梦想,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

拥有梦想,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

拥有梦想,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漾起整个海洋。

六、作文(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