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和折射小学自然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8381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的反射和折射小学自然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小学自然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小学自然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小学自然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小学自然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小学自然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小学自然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小学自然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小学自然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小学自然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小学自然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小学自然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小学自然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小学自然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小学自然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小学自然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的反射和折射小学自然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光的反射和折射小学自然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的反射和折射小学自然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光的反射和折射小学自然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5)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颜色不同,红颜色的物体反射红光,绿颜色的物体反射绿光……

(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3、指导学生认识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

我们再来研究白色的物体和黑色的物体反光有什么不同。

把书打开,立在桌上,使有字的书页背光。

试一试,能否借助白纸反射的光把书照亮?

再换用黑纸做实验,能不能把书照亮?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

(7)提问:

①为什么教室的墙壁多粉刷成白色?

②有的卧室墙壁粉刷成淡蓝色,你们知道这有什么作用吗?

(墙壁会反射淡蓝色的光,使卧室内光线柔和)

4、指导学生认识光的折射

谁注意过放在水中的铅笔或筷子是什么样的?

(2)观察:

将铅笔放在盛水的杯子里,看到什么现象?

(3)讨论:

这是怎么回事?

对此你有什么问题?

为了弄清这个间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①每个组都有一个杯子,在杯子外壁贴着一半是白色一半是黑色的纸,在纸的黑色部分有一条竖着的窄缝。

让电筒光通过纸缝斜着射入杯内,从缝的对面观察光照在杯壁的什么位置,在这个地方作个记号。

②不改变光射入的方向,在杯内倒入水,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位置是否有变化。

(5)分组实验。

(6)汇报实验结果。

(7)讨论:

电筒光还是朝原来的万向射入,倒入水后,光却没照在对面杯壁原来的位置上,而是向旁边移动了,这说明什么?

(光入水后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

(8)出示挂图或投影片:

光的折射。

(9)讲解: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当光从空气进入水后(杯壁较薄,可以忽略),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偏折。

所以杯中加水后,光照在对面杯壁的位置就移动了。

光从空气进入水后,传播的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从水进入空气,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或光从玻璃进入空气,同样会发生折射。

(10)讨论:

现在,谁能解释一下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发生弯折现象?

(11)讲解:

水中铅笔弯折的原因。

巩固应用:

l、讲述: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提问:

(1)什么叫光的反射?

光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反射?

(2)什么物体能反光?

如果说只有表面光滑的物体才能反光,对不对?

(3)有三块表面光滑的木板,分别为白色、蓝色、黑色,在阳光下,它们的反光会有什么不同?

(4)什么叫光的折射?

光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折射?

布置作业

用手电筒、小镜子做光的反射实验。

研究:

当镜面的角度不变时,反射光的方同与照射光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第五章 

 

地 

球 

第一节 

 

大气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五章《地球》的起始节,也是本章的重点章节。

因为大气不仅是地理环境组成的基本要素,而且是十分活跃、对环境影响最大的要素,也是地球与其他星球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对岩石圈地表形态的变化、水圈的水分循环、生物圈的生物生存和分布、各种自然资源的形成等起到重要的作用。

而且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光、热、水资源。

学习这一节,先让学生认识无机环境中的大气,包括大气的成分和作用。

大气是地球的外衣,保护着地球,而且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和人类的生存都与大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然界的物质很多,根据其成分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大气是一种混合物。

教法指导

一、 

授课的思路与方法

1.采用提问式与讲授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如“大气的成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教学可多采用提问式,“大气的作用”则可采用以讲授法为主的方式。

2.采用以学生阅读为主,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通过

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归纳总结的教法。

二、 

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和大气的成分。

2.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保护作用和大气各种物质成分的作用,以便有效地利用。

3.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

(二)情感目标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大气的成分和作用。

2.教学难点:

大气作用和混合物。

三、 

教学准备

1.“流星”天文示意图或投影片,陨石、霓虹灯的照片或投影片。

2.一杯天然水、一段铜质电线。

四、 

教学过程()

引言:

地球的年龄已经有46亿年,而人类的出现在地球上到现在不过几百万年时间,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入。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周围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包围着,它的厚度可达3000千米以上,我们称它为大气层。

生物的生命活动与大气有密切相关,人类的生存更离不开大气。

今天我们学习大气的知识,主要是了解大气中的成分和作用。

(一)大气的成分

教师提问:

大气的成分中主要有哪些物质?

这些物质中哪两种物质空气体积比例最大?

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大气的成分”后,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

1.大气的成分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物质组成。

2.大气的各种成分中氮气和氧气所占的百分比为最大。

(二)大气的作用

指导学生阅读“大气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提问:

大气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让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流星

[1] 

[2] 

[3] 

[4] 

下一页

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矿产的形成及开采方法。

2、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根据煤化石及有关资料,推想煤的形成过程。

3、通过讲述我国芋富的矿产资源、开采利用矿产的悠久历史、建国后矿业的发展、地质学家李四光的贡献,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讲解矿产的用途(第7课)和矿产不能再生,向学生进行保护矿产资源教育。

l、标本:

煤层中的植物化石。

煤的形成、煤矿的露天开采、煤的地下开采、石油开采(井架、海上平台等)、古代炼油、古代利用天然气作燃料煮盐。

1、提问: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几类矿产?

(2)什么是能源矿产?

什么是金属矿产?

(3)矿产大多分布在什么地方?

2、谈话:

关于矿产,你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3、讲述:

这节课,我们来了解矿产的形成和开采。

l、指导学生认识矿产的形成

(1)了解矿产的一般成因

讲解:

我们已经知道矿产大多分布在地下,各种矿产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

有的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例如铁矿、铜矿等;

有的是在岩石风化、沉积等地质变化过程中形成的,例如煤、石油等。

(2)了解煤的形成

①讲述:

下面,我们重点认识煤是怎样形成的。

据观察,煤在地下的分布是一层一层的,大多夹在砂岩、页岩等岩层中;

煤层中含有大量的植物化石。

(出示标本或挂图:

②观察:

这是什么化石?

③讨论:

根据以上事实,你认为煤可能是由什么变成的?

(出示煤形成过程示意图。

这是一幅煤形成过程示意图,参考这幅图,推想煤是怎样形成的?

④讲解:

煤是古代的植物变成的。

二三亿年前,地球上的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生长茂盛。

在湖泊和海边有大量的植物堆积,并被沉积的泥砂覆盖起来,时间久了,泥砂越积越厚,植物越埋越深;

这些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同时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经过亿万年,就变成了煤。

覆盖在植物上面的泥砂则变成了砂岩和页岩。

煤层大多埋在很深的地下;

但是由于地壳的变动,地层有升有降,使得有些煤层埋得较浅,甚至暴露在地表。

⑤学生复述煤的形成过程。

2、指导学生认识矿产的开采

(1)露天开采

①讲解:

矿产开采有不同的方法,埋藏得比较浅的,可以露天开采。

②出示挂图或投影片——露天铁矿。

③讲解:

这是露天铁矿开采的情景。

首先用掘土机挖开覆盖在矿层表面的土石,然后用钻在矿层上盯眼,装炸药,靠炸药的爆炸力把矿层炸开,成为一块块的矿石,便装车运往冶炼厂了。

(2)地下开采

埋藏得比较深的矿产,需要开凿矿井,在地下开采。

②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煤的地下开采。

这是在地下开采煤的情景。

首先在地面开凿一口竖直的或斜的矿井,直至煤层,有的矿井深几十米,有的矿井深达几百米;

在井口的井架上安装能提升重物的卷扬机,卷扬机下面连着像电梯一样的”罐笼”。

人乘罐笼下到井底,开凿通向周围煤层的”巷道”,在巷道地面铺设铁轨,直到煤层;

用爆破的方法或用来煤机将煤开采下来,用车将煤运到井口下,再利用罐笼提升到地面。

现代采煤也有利用水力的方法。

用高压水枪把煤层破碎成煤块,然后用高压水泵把煤、水一同抽到地面,再设法把煤、水分离。

(3)钻井开采

石油、天然气虽然也埋在地下,却是另外一种开采方法。

②出示挂图或投影片:

石油的开采。

在经勘探确认有石油的地方,首先用钻机向地下打井,直到油层;

然后在井中安上管子,依靠地下的巨大压力使石油十天然气喷出地面。

如果地下压力不够,就用机器把石油抽上来。

采上来的石油可以装油罐车运走,也可以通过地下管道运送到炼油厂。

天然气则大多通过管道运送到工厂或居民住户。

3、了解我国的矿产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世界上已知的一百多种矿产在我国都己找到,其中钨、锡、铁、铜、锰、煤、石油等的储量居世界前列。

(2)谈话:

联系你们在社会课学习的知识,说说我国什么地方有大的钨矿、锡矿、铜矿、铁矿和石油矿。

4、了解我国的矿业历史和发展

(1)讲解:

我国开采、利用矿产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干多年前,就知道利用煤作燃料冶炼铜铁。

(2)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古代炼铁。

(或看课本中插图)

(3)讲解:

我国还是世界上发现、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最早的国家。

”石油”一词最早见于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的著作;

两干多年前,我国人民就凿井取天然气作燃料煮盐。

(4)出示挂图或投影片:

古代利用天然气作燃料煮盐。

(5)讲解:

木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在勘探、开采、利用矿产方面发展迅速,特别是石油方面。

我国以前一直是个缺少石油的国家,石油产品依赖进口;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的理论指导下,相继开发了一个又一个大油田,便我国由一个缺少石油的国家变成了能出口石油的国家。

5、向学生进行保护矿产资源的教育

我们已经知道矿产用途很多,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而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又不可再生。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2)讲解:

我们必须有计划地开采、利用矿产资源,决不能乱采乱用。

为此,国家还专门制定了矿产资源保护法,对破坏矿产资源者要绳之以法。

巩固应用

1、讲述: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矿产的形成和开采方面的知识。

(1)矿产的开采有几种方法?

(2)为什么说矿产资源是不能再生的?

搜集当地的矿产,制作一个矿产标木盒。

教学目的:

  指导儿童通过实验自己认识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物体热胀冷缩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危害,了解人们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利用和对危害的防止;

  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意识和科学创造的本领。

  教学方法:

实验法即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经过思考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检查引入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和学习知道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课后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大家回去自己做实验来试一试空气和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你们的实验都做了没有?

  生:

做了。

今天都带来了吗?

带来了。

现在,请大家先分小组里进行交流。

交流的内容是讲一讲你做的是什么实验?

怎样做的?

实验的结果怎样?

(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

现在请部分同学到讲台上来,向全班同学进行实验汇报。

先说明你做的是什么实验,再边讲边做实验,说明实验的结果。

  现在,请一位同学来汇报空气的实验。

我的实验是用乒乓球来做的。

有一次,我在打乒乓球时不小心把乒乓球踩瘪了。

后来,我带回家去,放在开水里一烫,结果乒乓球瘪的地方鼓起来了。

这证明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以后,体积胀大了,把瘪的地方推出来了。

下面再请一位同学来向大家汇报。

为了查明空气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拿来一个塑料瓶,把它捏扁以后,拧紧盖子,再把它放在热水里(边讲边实验),捏扁的地方鼓起来了,放在冷水里,中间又瘪了下去。

这两个实验说明了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会缩小。

他的实验做的很好。

现在再请一位同学向大家汇报。

我用一个套有塑料袋的瓶子(边讲边实验),把瓶子放到热水里,塑料袋鼓起来了(鼓得不明显),把它再放进冷水里,塑料袋就瘪下去了(也不明显)。

这说明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这位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对的。

但是它的装置太小了,而且有漏期的地方,同学们不容易看清楚。

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实验,它的构造同这位同学的设计差不多,可效果更明显一些。

现在,就让他再给大家做一遍(教师出示实验装置)。

这是一只玻璃瓶,瓶口套了一只瘪的气球,实验时请大家注意气球发生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把玻璃瓶放入热水里)

气球鼓起来了。

(把玻璃瓶放在冷水里)

气球瘪下去了。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刚才同学们汇报的都是有关空气的实验。

现在老师也来为大家做一个空气有没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板书:

空气)。

  大家看这个实验装置,这根细玻璃管里有一滴红墨水,玻璃瓶里是空气,现在老师用手掌的热来加热玻璃瓶里的空气,请大家注意玻璃管里红墨水滴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边讲边演示)。

我看见原来在下面的红墨水滴上升了。

谁能讲一讲,这滴红墨水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老师的手捂住了玻璃瓶,瓶里的空气受了热,体积胀大了,推动了红墨水,使红墨水滴的位置上升了。

对的。

现在老师再用冷水使瓶里的空气受冷,大家再看红墨水滴的位置发生什么变化(边讲边演示)?

看到玻璃管里的红墨水滴下降了。

你能不能讲一讲,这是什么道理?

老师用冷水使玻璃瓶受冷,瓶里的空气受冷体积缩小,所以玻璃管里的水滴的位置下降了。

我们一起做了四个实验,实验的结果都看到了一个相同的现象:

空气受热以后,它的体积胀大了;

受冷以后,它的体积缩小了(板书:

体积胀大、体积缩小)。

同学们,通过对空气的实验,告诉了我们什么?

它告诉我们,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除了空气以外,科学家也对其他的气体做了实验,实验结果也是这样;

它们受热以后体积胀大,受冷以后体积缩小,这些实验结果告诉我们: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下面请一位同学向大家汇报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

我的实验是为了查明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我有一支钢笔,笔套拧不开了,我把它泡在热水里,过了一会儿,把钢笔拿出来,轻轻一拧就拧开了。

这证明固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

再请一位同学来做实验。

我有一粒钢珠和一只玩具铁锅(边讲边演示),我在铁锅中间打了一个孔,这粒钢珠刚好能通过这个孔。

现在我把钢珠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再放到铁锅的孔里,它通不过去了。

把钢珠放进冷水里受冷,再放到铁锅孔里,钢珠有能通过小孔了。

你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我的实验说明了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他的实验设计得很好,同学们一定看得很清楚。

现在老师再请一位同学来为大家做实验汇报。

我有一个铝环(边讲边实验),我把它放在纸上,再在铝环的边上画上两条线,然后把铝环放在火上烤,等热了以后再放到纸上去比较。

这位同学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用画好的两条线来比较受热后的铝环体积是否胀大,坐在下面的同学看不清。

老师也有一个用铝环做的实验,但是不用画线比较的方法,而是在木板上钉两只钉子(出示实验装置),钉子间的距离刚好能让铝环通过。

用这个方法来检验铝环体积的变化,同学们看起来会很明显。

下面就请这位同学把老师设计的实验做给大家看好吗?

好。

现在把铝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边讲边演示),再放到铁钉之间,铝环通不过去。

把铝环放进冷水里使它受冷,取出来放到两钉之间,铝环又能通过了。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铝环受热以后体积胀大了,铝环受冷以后体积缩小了。

你们做了几个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

现在老师也来做个实验给大家看看(出示实验装置)。

这是一根铝条(板书:

铝条),它也是固体。

老师把铝条放在架子上,一端是固定的,另一端是不固定的,铝条可以在这里滑动,并且它顶着一根指针,如果铝条受热后体积胀大,指针就会怎样?

指针就会被顶起来。

如果铝条体积缩小了,指针又会怎样?

指针就会下降。

同学们,现在指针在什么地方?

(演示实验)

指针停在红标记上。

现在老师给铝条加热,指针会发生什么变化?

我看见了,指针在向上升。

指针上升,说明了什么?

说明铝条受热后体积胀大了。

对(板书:

体积胀大)。

现在老师用冷水冷却铝条,指针会发生什么变化?

指针下降了。

这是什么原因?

说明铝条受冷体积缩小了。

说得很对(板书:

体积缩小)。

我们做了铝条的实验,同学们做了铝环和钢珠的实验,大家想一想,这些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我们经过两节课的实验和研究,做了水、酒精这些液体的实验;

也做了空气的实验;

又做了钢珠、铝环、铝条等固体的实验,这些实验,能不能给它下一个总的结论?

液体、固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谁能把这个结论再简化一下?

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这个结论下得好,既简洁,又概括了主要内容(板书:

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请大家一起读这个结论。

(朗读结论)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比如我们平时用的体温计(出示体温计),它就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生活中,有时瓶盖拧得太紧了,我们可以把瓶盖放在热水里泡一下或在火上烤一烤,就可以轻松地把它拧开。

这就是利用瓶盖受热以后,体积胀大而做到的。

  这里有两张图(出示挂图),一张是夏天画的,一张是冬天画的。

你们看一看,想一想,哪一张是夏天画的,哪一张是冬天画的,并讲讲道理。

这两张画的不同地方在电线杆上,上面一张画的电线是下垂的,下面一张的电线是绷紧的。

由此可以确定上面一张是夏天画的,因为夏天气温比较高,电线遇热后伸长,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所以,电线下垂。

下面一张是冬天画的,冬天气温比较低,电线受冷体积缩小,结果电线被绷紧。

你说得很好。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热胀冷缩的知识,还自己设计验证了热胀冷缩的实验。

热胀冷缩的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

这种现象也是到处存在的。

我们今后要经常注意观察,哪些地方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哪些工作要利用热胀冷缩的性质?

哪些地方要防止产生热胀冷缩而造成危害?

不仅要观察,而且要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