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8435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大力实施“质量立教”、“质量立校”工程,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

学生多次参加全国、全省技能大赛,荣获全国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大赛赛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比赛赛区特等奖、全国三等奖等多项奖项。

新增专业17个,专业总数达到36个,建设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院级9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院级10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院级31门。

新增图书36万册,馆藏图书达到80万册。

“专升本”升学率达到96%。

2014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4、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人才质量显著提升。

加大与企业的联系,深化“公办民助”体制改革,不断创新办学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专业论证、课程标准、实践教学、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环节。

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订单培养等教学模式,探索并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职业引导、行业平台、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各岗位群对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和不同专业的教学特点,推进“411”教学模式改革,初步形成各具专业特色的教学组织模式。

建立了“学校与企业融通、课程与岗位融通、学业与就业融通”的工学结合办学机制,完善了工学结合保障体系、教学过程评价体系、教学信息反馈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5、师资结构得以改善,教学研究蓬勃开展。

坚持实施学历提升、职称达标、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三大工程”,着力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和企业技能人才,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双师素质队伍。

引进、培养硕士以上研究生150人,晋升副教授75人、教授15人。

学院硕士以上研究生达到180余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0%以上。

教科研成果丰富,2011-2015年,公开发表论文1688篇,其中EI全文收录4篇,SCI全文收录2篇,国家级刊物31篇,核心刊物355篇;

主、参编教材、著作348部;

主持或参与课题232项,实现了我院国家级科研课题立项零的突破;

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其他各类成果奖411项。

6、党建工作卓有成效,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学院党委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组织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讲树促”、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创造性开展了“党员一加一”、“党支部工作立项”、“学比争创”等活动。

升设党总支11个,新成立党支部27个,设立“特设党支部”3个和“学生党员工作站”8个;

培训入党积极分子5200余人,发展新党员2800余人,大学生党员比例由不足1%提高到8.6%。

几年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作用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受表彰教工中共产党员占95%以上。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了三级学生工作体系。

实施了荣誉积分制度,学生家长可以凭入学通知书编号上网查看学生在校成绩、学习表现及综合评价,初步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长效工作机制。

创新了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开展了“校训杯竞赛”、“职业生涯规划”、校园艺术节、技能竞赛月等主题活动。

实施了“灵魂塑造工程、文化冶工程、实践锻炼工程、服务育人工程、组织创优工程”,促进了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落实了国家奖助学政策,建立“奖、贷、助、补、减”的工作机制和体系。

7、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办学实力日益增强。

不断深化部体制改革,健全制度,规程序,建立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管理体制,形成层次清晰、科学规、运行有效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

遵循“注重规、体现公平、引入竞争、追求效率”的原则,推行绩效分配、动态聘任等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工作评价考核体系。

坚持依法办学,规管理行为,提升管理效能,运用现代管理方法,汇编了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制度。

学院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办学实力日益增强,资产由1.4亿元增加到3.9亿元;

教工人均年收入增加近1倍。

8、社会服务渠道畅通,社会声誉稳步提升。

依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面向社会开展技能鉴定和培训,每年鉴定、培训计算机操作员、营销师、电子商务师等多个工种3000人次以上,组织参加国家级证书培训、考试1000余人次,为在职人员继续教育、下岗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出了积极贡献。

充分发挥师资优势,积极参与省商业行业协会、丰乐园大酒店等行业企业的发展规划制订、项目开发、营销策划、企业咨询、新产品推介和企业文化建设。

坚持开展企业经理培训、全省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以及省直各部门工人晋级培训,举办企业中层干部管理强化班和一线工人技能提高班。

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帮扶活动,选派工作队深入农村,为当地提供智力、技术和资金支持。

充分发挥在全国、全省职业院校中的示带头作用,多次主持、主办和承办全国职业教育教学、科研、教材等方面的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有效发挥了教育服务功能和示引领作用。

学院先后被批准成为省首批示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省示性数字化校园建设单位和省示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试点单位,荣获国家语言文字规化示单位、全国模职工之家、省级文明单位、省最具影响力的十大职业院校、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制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依据和基本原则

(一)编制“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依据

1、党的十七大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有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年-2020年);

3、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4、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

5、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的若干意见》;

6、“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规划;

7、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设计规划;

8、学院2020年发展规划目标。

(二)编制“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

1、坚持稳定规模、涵发展的原则;

2、坚持统筹全局、重点建设的原则;

3、坚持机制创新、突出特色的原则;

4、坚持示作用、服务社会的原则。

三、“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学院建设有特色、现代化的一流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目标的关键期,也是进一步深化涵建设,打造自身品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促进学院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学院要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不断强化发展意识,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在机制创新、质量保障、校企合作、信息校园、就业体系、社会服务、校园文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1、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十七大”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涵发展和优化结构为主线,以提高质量和特色发展为重点,加快“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构建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把学院建设成为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高等职业院校。

2、总体思路

学院“十三五”期间的总体思路概括为“54321”:

实施“五大工程”:

即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工程、重点专业建设工程、教学团队建设工程、信息化校园建设工程和新校区建设工程;

创新“四种模式”:

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和职业能力考核评价模式;

构建“三项机制”:

即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和学生自主创业机制;

提升“二大能力”:

即示引领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实现“一个目标”:

把学院建设成为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高等职业院校。

3、发展目标

——办学规模。

以涵建设为重点,构建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技能鉴定与技术服务并存的多层次、多科类、多功能、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建筑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在校生人数稳定在20000人。

——校区建设。

“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新校区图书馆、办公楼、学生宿舍、后勤楼、体育馆、体育场等18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把学院建设成为一座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信息共享的人文化、现代化、生态化、园林化校园。

——师资队伍。

重点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其中,专任教师达到500人以上,教授、博士达到3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达到25%以上,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达到70%,其中40岁以下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达到100%,专业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0%。

培养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2名、厅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10名、省级骨干教师10名、院级骨干教师80名。

创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和省级教学团队2个。

——专业建设。

根据学院总体发展规划和培养目标,围绕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新要求,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推进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

新增2-3个系,专业达到42个左右;

争创1-2个国家特色专业、3-5个省级特色专业;

争创1-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每个系部建成3-5门院级精品课程。

——实训建设。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艺术设计实训基地,新增校实训室30个,每个专业新增3-5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新增图书30万册。

——科研成果。

继续完善教科研奖励办法,激发教师教科研热情,鼓励教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立项并完成1-2项国家级课题、6-10项省级课题;

争创2-3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教师主编、参编书籍年均60部;

公开发表论文年均500篇,其中国家级期刊年均20篇,核心期刊年均100篇。

——就业工作。

依照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完善毕业生和企业岗位信息库,构建完善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

重点提高专业对口率、岗位稳定率和收入增长率,各专业初次就业率不低于90%,年终就业率达96%以上。

——机制创新。

巩固和扩大公办民助办学成果,与企业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延伸。

创新办学机制和管理体制,采取有效措施,吸引社会资金,探索与社会知名企业联合创办股份制学校。

坚持开放办学,创建国际学院,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突破。

在软件学院实施技能课程外包企业试点,将部分课程承包给企业讲授。

——培养模式。

改革办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探索构建“2413”、“三位一体”、“三结合”等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

推行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岗位见习的教学模式。

构建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质量保障体系,完善职业能力考核评价模式。

——办学效益。

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切实提高各项管理水平。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注重过程管理,加强长效机制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执教和依法治校,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完善财务管理,勤俭办学,开源节流,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运转。

完善科学、规、高效的管理体系,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效益。

学院年收入达到1.5亿元,教职工年人均收入增长15%以上。

——社会服务。

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向区域和行业提供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

发挥学院人才和区位优势,整合教育资源,为社会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

加强职业培训,把学院建设成为行业企业的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新技术服务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四、落实“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目标的具体措施

为完成“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学院要坚持解放思想,明晰发展方向,抢抓发展机遇,明确办学定位,全面统筹规模扩与涵建设的关系、阶段性重点工作与长远目标的关系、事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促使学院“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同步协调、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有:

(一)以新区建设为契机,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完成建设任务。

按照新校区建设总体规划,遵循“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确保质量、适度超前”的总体要求,精心组织工程施工,科学安排工程进度,安全施工,确保质量,按时保质完成新校区图书馆、办公楼、3栋学生宿舍楼、后勤服务中心、体育馆等二期工程12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

规建设程序。

学习和借鉴其他院校的建设经验,严格招投标、预决算、工程管理、设备采购、质量监督等各个环节的规则和程序,完善纪检监察跟踪、监督制度,确保工程建设公开、公正、公平、透明,将新校区建设工程打造成“工程”和“精品工程”。

规划校园分区。

根据整体规划布局和建筑风格,认真做好校园的硬化、亮化、绿化和美化工作,争创省园林式单位。

着力完善规校园功能分区,打造各具特色的办公区、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科学合理、保障有力的水电、燃气、采暖供应系统,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筹措建设资金。

加大新校区建设的筹资、融资力度,在积极争取政府专项资金的同时,通过自筹、集资、引资、贷款等多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盘活校区资源,科学分配、合理使用新校区建设资金,保证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以示建设为重点,深化教学改革,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建设示院校。

按照创建省示性高职院校《建设任务书》和《建设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涵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院办学实力,提高服务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全面做好省示性高职院校验收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建成省示性高职院校,充分发挥示带动作用。

加强校企合作。

完善组织和制度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运行体制和长效机制。

推行校企合作“三层对接”工程,使学校与地方产业对接、专业与行业企业对接、教师与职业岗位对接,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拓展校企合作广度、深度和长度,共建技能人才成长平台。

调整专业结构。

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力市场变化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科学增设和改造专业。

依托相关专业群,围绕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装潢艺术设计、应用电子技术、商务英语重点建设专业和专业群,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重点专业建设工程,发挥示和带动作用,打造鲜明的专业特色。

创建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5个省级特色专业。

创新培养模式。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特点,构建符合工学结合要求、体现商科类专业特色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推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

探索实践“平台+方向+阶段”、“模块融合+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工学交替、“2+1”顶岗实习、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完善考核评价模式和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制度。

推进课程改革。

遵循“校企共建、整体优化、社会参与”的课程建设原则,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参与课程设计,参照企业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容,制定专业课程标准。

根据社会最新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筑“三大平台、八大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建立符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质量标准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多元化课程体系。

加大精品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和奖励力度,建立有利于精品课程建设的保障机制和工作机制,争创1-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每个系部建成3-5门院级精品课程。

加强实训建设。

围绕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强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着力建设财务会计、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艺术设计等10个专业实训中心和1个综合实训中心。

遵循“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与区域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共用一批满足学生技能训练、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以及员工培训要求的生产型实训中心。

注重过程管理。

继续完善“四五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突出教学质量监控重点,探索构建深层次、全方位、多维度、开放式、链条化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强化监控队伍建设,聘请企业、行业、用人单位参与实训教学课程和学生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的监控,完善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质量多元主体评价体系。

确保学生就业。

认真落实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生跟踪的“三全”就业原则,完善由社会咨询机构及用人单位参与的就业评价体系,建立集教育、管理、指导、服务、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

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和用人单位信息系统,创建学生就业创业示园区,帮助毕业生实现零距离、无障碍、低成本就业,稳步提高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岗位稳定率、收入增长率”。

构建信息校园。

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加强与中国联通、中国银行等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完成信息化校园既定项目建设任务。

完成新校区校园基础管网、校园网楼宇综合布线、校园通讯系统、校园网络中心机房、信息化校园应用系统、校园手机一卡通、校园安全监控系统、校园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校园LED大屏幕显示系统、校园智能广播控制系统、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等项目的建设任务,建立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院级统一的信息化校园系统,实现“环境、管理、教学、产学研、学习、生活”六个信息化和一机(手机)式服务,为学院教育教学活动的高效规提供支撑和保障,为师生教、科、研工作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为改善学生培养环境提供有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进而全方位提高学院的工作效率、管理效能、决策水平、信息利用率,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

(三)以优化结构为重点,改善师资结构,全面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加强师德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武装教师头脑,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管理制度建设,形成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编制、资格、评聘和评价制度。

倡导和弘扬“三平精神”和“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经贸精神,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打造教学团队。

创新专业教学团队组织管理模式,引进有企业管理经验的兼职教师,共同开展课程开发、教材建设、青年教师培养、教学改革与研究等工作。

制订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建成进出有序、动态管理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动态组合、团结合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重视名师培养。

继续做好师资队伍建设“三大工程”,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晋升高一级职称。

充分发挥高职称人员、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做到重点专业有教授、骨干专业有专业带头人、每个专业课有骨干教师。

完善人才战略发展规划,开展以教学名师、学术技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教学标兵为容的遴选和培养活动。

加大引进力度。

深化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和进出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结合学院发展和专业需要,引进中青年专家、学术带头人、复合型优秀人才、双师型人才、企业技术人员和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改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适应学院快速发展需要。

参与社会实践。

继续鼓励专业教师深入到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等部门,参与企业产品开发、生产、管理、技术革新等实际生产活动和有针对性的新知识、新技能培训,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加大外出培训和交流力度,选派教师到国知名院校进修,增强全体教师对最新教育理念、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的学习和把握,促使教师掌握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

(四)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化部改革,积极营造干事创业氛围

深化人事改革。

全面推进人事制度动态管理,推行全员聘任、评聘分离和绩效工资制度。

探索充满活力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制度。

按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探索岗位和收入分配的动态管理。

建立科学的、操作性强的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重实绩、重贡献,在分配机制上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

调整设机构。

根据学院实际需要,完善部机构设置,按党政管理机构、教学科研教辅机构、附属机构三大类别,科学、合理、稳步设置部机构,建立职能明晰、政令畅通、人员优化、运转协调的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探索两区办学。

认真做好农业路校区置换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配合土地储备中心做好土地挂牌拍卖。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探索两区办学模式,发挥新校区的办学主阵地作用,努力降低办学成本。

实施两级管理。

办学重心下移,明晰职责,简政放权,充分调动系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政策激励,挖掘办学潜力,把系部建成充满活力、高效运行的教学实体,形成结构合理、运行畅通、高效廉洁的院系治理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