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指导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7863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指导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生指导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生指导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生指导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生指导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学生指导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学生指导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学生指导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学生指导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学生指导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学生指导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学生指导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学生指导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学生指导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学生指导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学生指导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学生指导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学生指导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学生指导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学生指导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指导试题.docx

《学生指导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指导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生指导试题.docx

学生指导试题

学生指导

[单项选择题]

1、关于注意的描述错误的是()

A.注意具有选择的功能

B.注意具有维持功能

C.注意与自身行为的调节无关

D.注意具有稳定性

E.随意注意也称为有意注意

参考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2、以下情境体现了遗忘动机说的是()。

A.小王扔掉家中所有和前女友有关的东西,借此忘了她

B.学习完汉语拼音再学习英语,经常忘了汉语拼音的拼写方法

C.有些经历过地震的学生无法回忆起地震发生时的惨状

D.童年一起玩耍的欢乐虽记忆犹新,却想不起眼前这个人的名字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遗忘的动机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当某种记忆过于痛苦时,个体会倾向于把这种痛苦记忆压抑到潜意识中,而这种记忆会在意识层面产生遗忘,却在无意识层面影响人的生活。

C是对曾经不愉快记忆的主动的遗忘。

A属于遗忘的衰退说,由于看不到女友的有关信息,女友就不会在他的记忆中得到进一步强化;B是前后学习之间发生了相互干扰;D是遗忘的提取失败说,提取失败是由于没有有效的线索。

[单项选择题]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与下列选项中哪个是相同的?

()

A.春风化雨

B.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选项中B选项是榜样示范法,"春风化雨"体现的是陶冶教育法。

[单项选择题]

4、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

A.经常与素不相识的人十分热情地交谈,表现为十分兴奋的状态

B.对同事、好友无缘无故地表现为冷漠、漠不关心

C.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人

D.接触异性时经常表现为紧张的情绪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一般来说,某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正常即为健康。

ABD属于行为不正常的表现。

[单项选择题]

5、小明考试前非常紧张,忧心忡忡,考试时不停地冒汗,总是想上厕所,发挥失常,他的这种症状属于()。

A.考试焦虑症

B.考试强迫症

C.考试抑郁症

D.考试阵发性紧张症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小明的症状属于典型的考试焦虑症。

[单项选择题]

6、小东在做生物学试验研究时,善于从已知的各种资料、数据和信息中归纳出一个结论,小东运用的是()。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聚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单项选择题]

7、小刚进入到青春期以后,变得不听话了,妈妈让他穿这件衣服上学,他偏要穿那件衣服上学,爸爸晚上要检查他的作业,他坚持说自己能做好,不需要爸爸检查。

小刚的表现是进入了()。

A.最近发展区

B.生长高峰期

C.心理断乳期

D.发展关键期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的重大转变的时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单项选择题]

8、小明正在专心地看书,忽然听到窗边小猫的叫声,马上就被吸引,这引起的是()。

A.有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无意注意

D.随意后注意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无意注意是不需要意志努力也没有目的的注意。

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有明确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此处小明被猫叫吸引,属于无意注意。

[单项选择题]

9、小明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某某公司的老板,以求得心理满足。

这是采用了()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补偿指个人因心身某个方面有缺陷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时,有意识地采取其他能够获取成功的活动来代偿某种能力缺陷而弥补因失败造成的自卑感。

[单项选择题]

10、二年级2班的学生特别喜欢她们班王老师,都觉得她是一个好老师,因为王老师说话声音很好听,不管她说什么大家都觉得是好的。

这种现象称为()。

A.投射效应

B.晕轮效应

C.皮格玛利翁效应

D.首因效应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某人外表或是极为突出的重要的品质,掩盖了人们对他其他特征的评价。

晕轮效应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掌握有关知觉对象信息很少而又急于进行整体判断所造成的结果。

[单项选择题]

11、“新官上任三把火”、初次见面时希望给人留下好印象,都体现了()。

A.首因效应

B.投射效应

C.晕轮效应

D.近因效应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

[单项选择题]

12、“三人成虎”“人云亦云”反应的是()。

A.从众效应

B.责任分散效应

C.破窗效应

D.期望效应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从众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

[单项选择题]

13、革命先烈们面对敌人高高举起的屠刀,心中的信仰、对祖国的热爱,却没有丝毫改变,体现了情感的()。

A.深刻性

B.稳定性

C.持久性

D.动力性

参考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14、“头悬梁,锥刺股”,体现了()。

A.认知对意志的影响作用

B.意志对认知的反作用

C.情绪对意志的影响作用

D.意志对情绪的反作用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因为拥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更好地刻苦读书,体现了意志对认知的反作用。

[单项选择题]

15、小明酷爱打篮球,每天坚持练习,终于成为一代篮球明星,体现了兴趣的()。

A.广度

B.中心

C.稳定性

D.效能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兴趣的效能是指兴趣能积极推动人的活动,提高活动的效能,即兴趣对认识和行为的推动作用。

小明因为兴趣而获得巨大成就,体现了这种效能。

[单项选择题]

16、父亲将两瓶一样重的饮料分给6岁的小明和8岁的小光两兄弟,开始两孩子都知道两瓶饮料是一样多的,父亲将将其中一瓶倒入了一个大杯中,另一瓶倒入了两个小杯中,让小明先挑选。

小明选了大杯饮料并说:

“这杯多”,小光在一旁说到“其实,两边是一样多的”,可以判断出小明和小光分别处于的()。

A.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题目中是液体质量守恒问题,前运算阶段(2~7岁)没有出现守恒概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守恒观念形成。

此题可以根据两兄弟的年龄及是否出现守恒概念选出答案,小明处于前运算阶段,小光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单项选择题]

17、孩子开始学会“说谎、察言观色”,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在思维上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逐步摆脱了自我中心,能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记忆力也逐步发育,这是说谎和察言观色的思维基础。

[单项选择题]

18、小学低年级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意志相对不足,高级的伦理道德尚未形成,因此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

A.以道德认知为开端,根据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德育

B.以道德行为的培养为主,尤其是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培养为开端

C.注意运用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D.利用道德修养法,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由于学生道德认知能力不足,因此小学生的德育,尤其是低年级的德育过程要以行为开端:

到了高年级或中学,随着学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的发展,需要利用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防止学生出现强烈的逆反情绪:

由于低年级学生道德意志严重不足,无法进行良好的道德自我教育。

[单项选择题]

19、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有一句名言,“教师如果对学生没有热情,决不能成为好教师。

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一种带有严格要求的爱。

”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B.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相结合

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和爱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带有严格要求的爱"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单项选择题]

20、小王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常常被同学的意见干扰,当老师提出质疑时又马上修改自己的答案,据此分析,小王同学的认知风格很可能是()。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场依存型的学生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

[单项选择题]

21、外出遇到雷雨天气不正确的做法是()。

A.赶快到大树下躲雨

B.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要及时躲避

C.迅速抛弃导电物体

D.尽量降低身体高度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雷雨天气里站在大树下面容易导致雷击。

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单项选择题]

22、上体育课时容易导致伤害事故的做法是()。

A.听从教师指挥

B.擅自做有危险的器械动作

C.在指定区域内有序开展活动

D.按照老师的指导完成规定动作

参考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23、流感盛行的季节,教师应注意预防流感在班级里爆发,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紧闭门窗,禁止学生去户外活动

B.适当减少家庭作业,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

C.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D.鼓励学生加强锻炼

参考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24、美育的载体是()。

A.文字

B.符号

C.形象

D.概念、判断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美育以形象为载体。

[单项选择题]

25、教师审美素养区别于一般人的审美素养之处在于()。

A.广泛性

B.发展性

C.灵活性

D.专业性

参考答案:

D

[单项选择题]

26、音乐课上,老师带领学生赏析《二泉映月》的艺术表现力,这属于美育方法中的()。

A.讲授法

B.欣赏法

C.活动法

D.实践法

参考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27、“求美先求真”是()近代思想家的主张。

A.梁启超

B.谭嗣同

C.蔡元培

D.陶行知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谈到美术与科学的关系时,提出了"求美先求真"的思想。

[单项选择题]

28、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美育的起点。

A.感知

B.理解

C.判断

D.创造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美育的相关知识"。

美育从感知开始到理解,先有了感性认识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单项选择题]

29、如果不吃早餐,血液里缺少(),大脑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A.葡萄糖

B.维生素

C.脂肪

D.微量元素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保健的相关知识"。

葡萄糖是脑、神经和肺组织必需的能源物质。

如果不吃早餐,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降低,从而引起血糖浓度降低,首先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会产生疲劳或头晕等现象。

[单项选择题]

30、在小学课堂上,对于低年级儿童讲授重难点知识的时间应把握在()。

A.15~20分钟

B.25~30分钟

C.30~35分钟

D.35~40分钟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小学生身心特点和小学儿童学习指导"。

因为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课堂上,在15~20分钟(低年级)、25~30分钟(中、高年级)时间段内,引导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内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决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

[单项选择题]

31、小学生的想象多属于()。

A.空想

B.创造性想象

C.再造性想象

D.批判性想象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多属于再造性的想象,创造性的成分还不是很多。

故选C。

[单项选择题]

32、小学生王强缺乏安全感,行为退缩、性格胆怯,经常撒谎,做事情消极被动,这可能是由于()教养方式造成的。

A.权威型

B.放纵型

C.民主型

D.自由型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人格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以下三类:

权威型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

其中,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子女教育中表现得过于专断,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表现得消极、被动、缺乏安全感、退缩、服从、胆怯,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

故选A。

[单项选择题]

33、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身心发展的阶段划分。

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处于童年期。

故选C。

[单项选择题]

34、学生从各种解题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从而得出结论,这是一种()。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性思维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题干是对聚合思维概念的考查。

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故选A。

[单项选择题]

35、遗忘曲线的首先提出者是()。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伯林

D.弗洛伊德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艾宾浩斯提出了遗忘曲线。

故选B。

[单项选择题]

36、背诵短文时,前后端的内容容易记住,中间的内容难记且易遗忘,这是()影响的结果。

A.同化说

B.痕迹消退说

C.动机说

D.倒摄抑制与前摄抑制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遗忘的理论学说。

干扰说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包括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情况。

前摄抑制是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中间内容难以记住是由于受前后材料的抑制影响。

故选D。

[单项选择题]

37、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

A.具体化

B.形象化

C.系统化

D.抽象化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了思维的过程。

系统化是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程序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的过程。

故选C。

[单项选择题]

38、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间隔2秒比较合适,相隔太长时间才发起跑信号,影响运动员成绩,原因在于()。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起伏

D.注意的指向性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

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注意的起伏,或叫注意的动摇。

注意的起伏周期一般为2、3秒至12秒。

如果间隔时间太长,人的注意就会动摇。

故选C。

[单项选择题]

39、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有法制观念取向者属于下列()时期的特征。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道德成规前期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习俗水平包括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处于该阶段的儿童以法治观念判断是非,以服从法律权威为导向。

故选B。

[单项选择题]

40、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故选C。

[单项选择题]

41、某小学生决心改掉经常迟到的坏习惯,但到了冬天,还是经常迟到。

针对该学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德育过程。

道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它帮助人们自觉地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做出顽强的努力。

它表现为:

在确定品德动机时,能用理智战胜欲望;在实践品德行为时,能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到底。

小学生品德意志不坚定,应该针对其进行道德意志的培养。

故选C。

[单项选择题]

42、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式称为()。

A.说服法

B.榜样法

C.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D.锻炼法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德育的方法。

榜样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等。

故选B。

[单项选择题]

43、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A.焦虑症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强迫行为是情绪障碍的表现,主要是指产生一系列呆板、机械的重复行为,在受到他人干涉时,就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

小王反复检查门是否上锁的行为就是强迫行为的表现。

因此,正确答案选B。

[单项选择题]

44、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A.会谈

B.倾听

C.鼓励

D.询问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教师通过会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也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态度施加影响。

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

因此,正确答案选A。

[单项选择题]

45、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德育模式,其中德育的认知模式注重道德认知的培养。

故选A。

[单项选择题]

46、下列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的是()。

A.望而生畏

B.谈梅生津

C.见风流泪

D.尝梅生津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第一信号系统:

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

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谈梅生津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故选B。

[单项选择题]

4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只有提前具有某种需要,才能积极接受知识,这体现的学习规律是()。

A.准备律

B.效果律

C.练习律

D.条件反射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准备律是指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学习者提前具有某种需要,这属于心理的预备性反应。

故选A。

[单项选择题]

48、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有机体在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该过程实现的途径是()。

A.尝试过程

B.试误过程

C.联结过程

D.反馈过程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

它的理论核心是说学习是通过有机体不断地尝试错误而形成的。

学习的实质是有机体在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故选B。

[单项选择题]

49、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他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进行学习分类:

一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内在的)和实质性的(非字面)联系。

所谓非人为的是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的联系是合理的或有逻辑基础的。

实质性的是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之间的联系是在理解后建立的,而不是字面上的联系。

故选A。

[单项选择题]

50、()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布鲁纳十分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认知结构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义和组织,使人能够超越给定的信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因此,答案选B。

[单项选择题]

51、儿童在熟悉了“胡萝卜”“豌豆”和“菠菜”这类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这属于()。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上位学习,又称为"总括关系",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面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因此,答案选B。

[单项选择题]

52、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划分为了三种类型,一种观察学习是从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这种学习称为()。

A.直接的观察学习

B.抽象性的观察学习

C.间接的观察学习

D.形象观察学习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观察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

(1)直接的观察学习,即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

(2)抽象性的观察学习,即从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3)创造性观察学习,即从不同的示范行为中抽取出不同的行为特点,组合成新的行为方式。

因此,答案选B。

[单项选择题]

53、表达人的心理过程的内容的是()。

A.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

B.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

D.个性、认知和意志过程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故选C。

[单项选择题]

54、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容是()。

A.意识

B.信念

C.性格

D.理想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个性心理分为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又包含能力、气质和性格。

故选C。

[单项选择题]

55、喧嚣的闹市中,大声地叫卖未必能引起人的注意,但在安静的阅览室中小声交谈就可能引起人的注意,这是因为()。

A.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对注意产生的影响

B.刺激物的新颖性对注意产生的影响

C.人的感觉限阈在不同环境中是不同的

D.注意具有集中性的结果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是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之一。

刺激物与背景的差异(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对注意产生影响。

故选A。

[单项选择题]

56、漫画家画人物时仅勾勒数笔,别人就能看出画的是谁,这里反映出的知觉特征是()。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漫画虽然是寥寥数笔,但人可以从整体上去认识这幅漫画,把握一个人的特征,属于整体性的体现。

故选D。

[单项选择题]

57、研究认为,为了提高复习的效果,第四次复习的时间应该安排在()。

A.一星期后

B.半个月

C.半年后

D.一个月后

参考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