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8728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

1.1.2采用何种给药途径这是药物确定后需做的第2个选择。

对于严重感染采取静脉给药,轻症感染时采用口服给药。

1.1.3给药剂量、给药间隔给药剂量、间隔根据患者综合情况和药物的PK/PD参数,对于浓度依赖型、时间依赖且半衰期短、时间依赖且具抗菌后效应的抗感染药物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案,对于β酰胺类应2-3次/d给药;

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两性霉素B等属浓度依赖型药物,且前2类具有确切的抗菌后效应,可日剂量一次给药(重症感染例外),疗效不变或有所增加而耳、肾毒性明显减少。

1.1.4疗程疗程的长短取决于病原菌、治疗反应、伴发疾病及合并症。

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h,对于某些特殊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膜炎、溶血性链球菌炎咽和扁桃体炎等则需较长疗程方能彻底治愈,以防复发。

1.1.5换药与否应根据患者对抗感染药物的治疗反应决定,一般最初的72h不宜更换,当病情明显恶化或者临床效果不显著,加之病原诊断结果佐证,48~72h考虑换或调整剂量;

如果72h后,疗效仍不明显,要分析具体原因,如诊断是否正确,选药是否合适,是否细菌已产生耐药性,患者是否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是否需要外科引流等,再做决定。

不宜替换同类药物,防交叉耐药。

1.1.6是否联合使用抗菌药联合用药的目的在于增加抗菌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减缓细菌耐药性。

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不需联合用药。

仅在:

①病因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

②单一抗感染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

③单一抗感染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④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感染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深部真菌病;

⑤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以减少毒性大的抗感染药物剂量,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情况时联合使用抗感染药物。

平时注意收集临床证明有效的联合,如β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等。

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联合时注意给药顺序。

1.1.7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必要时需对患者进行有关生化和其他相关检验。

多种病理状态共存时,用药情况比较复杂,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

针对局部感染,如腹腔脓肿、胸膜腔感染等,能够局部引流的病灶,应及时有效地穿刺或手术引流,排出脓液。

及时引流病灶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验性用药并非随意制订的用药方案,良好的经验性用药应该建立在以往类似感染的病原学诊断、耐药性监测或具有良好效果的经验性治疗基础上的用药方案。

1.2治疗性使用抗感染药物之病原学治疗当病情不允许耽误时,根据临床特点尽快判断感染部位的常见病原菌,考虑为细菌感染时立即采取经验治疗。

但此时必须做的一件事:

正确留取标本。

当病原学结果出来时,如果经验用药的临床效果明显,这时仍可继续原方案治疗,效果不佳时根据病原学结果调整用药方案,转入目标治疗。

2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

2.1不宜预防性应用抗感染药物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感染药物的科和儿科疾病有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以及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也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感染药物。

2.2外科预防用药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必须遵循一个基本原则一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感染药物。

I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感染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

给药方法要按照《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2h,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

手术时间超过3h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

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h。

清洁-污染手术及污染手术需预防用抗感染药物,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属抗感染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于预防应用畴。

2.3预防用药原则对具有预防使用抗感染药物指征的,参照卫生部《关于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常见手术预防用抗感染药物表》选用抗感染药物。

2.4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用药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外科感染致病菌的调查结果,前3位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如Ⅰ类切口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多数是革兰阳性球菌,所以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感染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胃肠道的手术手术部位感染是革兰阴性肠道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在结、直肠还有厌氧菌(脆弱拟杆菌多见)。

可选第1代、第2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并加用甲硝唑。

2.5对β酰胺类抗感染药物过敏患者预防用药对B酰胺类抗感染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3认真执行我国有关抗感染药物的管理文件

近年我国政府已在控制耐药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2004年卫生部285号文件《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2009年卫生部38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执行中要把握几个要点:

《指导原则》第一部分“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包括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预防性应用基本原则及抗感染药物在特殊人群中应用的基本原则,要求临床治疗中必须遵循。

特别是治疗性使用时,制订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要在选药、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联合指征等方面依原则而行;

预防使用时,科“不宜常规应用的情况”、“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的原则”等阐述详实、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均为临床中必须遵循的;

第二部分“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中要求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特别对于“特殊使用级”抗感染药物须经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通知》要求重点加强管理和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感染药物。

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附件给出常见手术预防用抗感染药物表,即外科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可以选择第1代头孢菌素或第2代头孢菌素,少数可选第3代头孢菌素,避免使用第4代头孢菌素等高档抗感染药物。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应当遵循有关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路径、临床诊疗指南和药品说明书等合理使用药物。

遵循国家有关抗感染药物使用的指南和医院抗感染药物管理制度,转变错误的用药观念,纠正错误的用药行为,摒弃错误的用药习惯,切实减少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自觉抵制抗感染药物的滥用。

抗感染药物的研发不可能随时满足临床耐药菌感染治疗的需求,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是人类可用来对付耐药菌发生的有效方法。

医学教育

超级细菌研究进展及临床对策

2012-09-1717:

39来源:

国际呼吸杂志作者:

“超级细菌”通常指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可伴有较强毒力的一类或一组细菌。

临床常见的“超级细菌”包括: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RE)、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等。

2009年,新型金属酶新德里金属-酰胺酶1(NDM-1)的出现引起广泛关注,携带NDM-1的肠杆菌科细菌存在显著的多重耐药性,也被称为“超级细菌”。

因此,“超级细菌”可以理解为多重耐药(multidrugrcsistance,MDR)甚至泛耐药(pan-drugresistance,PDR)的并需要临床高度关注的病原菌,并非严格的科学概念。

关于MDR和PDR的定义日前也存在较多分歧。

对于不动杆菌和绿脓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若对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等五类药物中至少三种耐药者,即谓之MDR;

对上述药物均耐药,但不包括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则属于PDR。

1MRSA:

一线的多重耐药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极强的基因适应能力,使其迅速进化为临床的一线多重耐药菌。

RIRSA是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并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对所有的-酰胺类耐药常仅对糖肽类敏感,临床危害性极大。

目前,MRSA临床分离率居高不下:

2010年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CHINET)显示:

我国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超过50%。

部分MRSA还对糖肽类低水平耐药.即万古霉素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壁增厚有关。

VISA临床实验室检测困难,但却导致糖肽类药物治疗失败。

2008年万古霉素敏感性折点MIC由4mg/L下调至2mg/L,并推荐进行VISA的检测。

近来,耐万古霉素的MRSA菌株(VRSA)已经出现,其耐药机制为获得了VanA基因簇。

VRSA对包括万古霉素在的多种药物耐药,有幸的是,仅美国部分地区有少数VRSA菌株报道。

社区获得的MRSA(CA-MRSA)感染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USA300是美国社区相关性MRSA的典型代表。

其感染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疖病最常见,其次是脓肿和蜂窝织炎、败血症、坏死性肺炎、中毒休克综合征等。

这类MRSA通常财克林霉素、氟喹诺酮、磺胺类、四环素、利福平和糖肽类抗生素敏感。

但是由于其存在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等毒素,其病死率可能更高。

可见,MRSA已经成为最为严峻的治疗挑战之一。

医院感染的MRSA通常为多重耐药(氨基甙类、磺胺类、利福平等),万古霉素一直是公认的首选治疗药物,但是我们应该警惕VISA导致治疗失败。

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易产生针对替考拉宁耐药变异株,一般不作为治疗MRSA的首选药物。

一般来说CA-VIRSA对于非-酰胺类抗生素通常敏感。

临床可以选择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多西环素等。

IDSA指南推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应用于医院或社区MRSA肺炎的治疗。

此外,人们对一些新药也充满期待,如链阳菌素、达托霉素、替加环素、奥利万星等。

虽然如此,目前尚未发现比万古霉素好的新型药物;

奎奴普丁/达福普丁和利奈唑胺也出现了交叉耐药现象;

已出现达托霉素治疗MRSA和肠球菌感染失败的报道。

2VRE:

不断增加的全球性难题

肠球菌属细菌为兼性厌氧革兰阳性球菌,属人类肠道正常菌群,但是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为代表的肠球菌常会导致血流、腹腔、尿路等机会性感染。

世界围,屎肠球菌耐药情况更为严重:

美国重症监护室分离的肠球菌90%为屎肠球菌,且绝大多数对万古霉素耐药(VRE)。

一些菌株对新上市的抗菌药物也耐药,对VRF心膜炎尚无确定的治疗方法,FDA没有批准任何一种对VRE心膜炎的适应证。

肠球菌是医院尿路感染、创伤感染及菌血症致病菌主要致病菌。

但肠球菌肺炎少见,以吸入及血行播散致病居多,患者常有基础疾病,肺炎也易发展为肺脓肿及脓胸,且多混合感染。

通过肺组织培养、胸腔积液培养、血培养、肺泡灌洗液培养证实的肠球菌肺炎或肺脓肿病例较为少见。

痰培养发现肠球菌的临床意义不明确。

粪肠球菌常对氨苄西林耐药,应选用含-酰胺酶抑制剂的药物(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与氨基糖苷类药联合用药,必要时可用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

对于VRE,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达托霉素等,体外均显示较好的活性。

屎肠球菌通常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红霉素、利福平高度耐药;

对磷霉素、氯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较为敏感,若对万古霉素耐药,可选用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丁等治疗。

达托霉素联合替加环素可以用于治疗万古霉素耐药VRE心膜炎。

但是,已有研究发现替加环素血药浓度低,可能不适合于肠球菌菌血症的治疗;

新头孢菌素类(ceftobiprole、ceftaroline)对氨苄西林耐药的屎肠球菌无临床作用,值得医学界关注。

3PDR-AB:

抗感染治疗领域的严峻挑战

鲍曼不动杆菌具有极强的基因互换能力,是“天然可转化”细菌。

研究发现:

鲍曼不动杆菌缺乏mutS基因,基因错配修复系统不完善使其易产生基因突变;

基因组携带的comFECB基因和cornQLONM基因,可以随时整合有助丁其进化的DNA片段;

最近从一株多耐药的不动杆菌上发现了AbaR型的耐药基因岛,进一步证实了其卓越的适应能力。

该耐药基因岛含有众多来源于假单胞菌、沙门菌及大肠杆菌的VEB-1、ampC、OXA-10和四环素类外排泵等的耐药基因。

耐药的不动杆菌已构成感染控制领域的世界性挑战,我国的不动杆菌耐药性情况尤其突出。

连续的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显示不动杆菌耐药率不断上升,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于2010年均超过50%。

有效治疗药物正在消失,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由2008年的14.7%升至30.6%;

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已达31.4%;

虽然多黏菌素仍对不动杆菌保持较高敏感性,但是其肾脏、神经毒性严重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

①碳青霉烯类,目前仍是作为针对不动杆菌联合治疗药物之一,但是其耐药性迅速上升,值得关注。

②舒巴坦,可以不可逆结合脆弱类杆菌和不动杆菌中的PBP2,直接杀菌,抑制OXA型碳青霉烯酶,可以减少其对亚胺培南等的破坏。

可选药物有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等。

③多黏菌素类,为慢效杀菌剂,代表药物为多黏菌素B(50-100mg/d,分2~3次);

多黏菌素E(2.5~5mg·

kg-1·

d-1,分2~4次;

100万U/80mg雾化吸人,2次/d)。

④新型四环素类药物包括多西环素(100mg,每12小时1次)、米诺环素(100mg,每12小时1次)、替加环素(首剂100mg后,50mg,每12小时1次)等。

另外还有其他联合用药方案。

4产NDM-1肠杆菌科细菌:

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超级细菌”

最近,从印度新德里的1例住院患者尿液中分离出1株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05-506),该菌对所有-酰胺类扰菌药物、环丙沙星耐药,仅对黏菌素敏感。

后来从这株肺炎克雷白菌的质粒上发现了一类新型的金属-酰胺酶(图1),其水解底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等,使细菌,获得广泛耐药性。

 

图1NDM-1与其他金属-酰胺酶亲缘关系树

注:

NDM-1与目前发现的所有金属-酰胺酶同源性很低,最相近的VIM型金属酶,其只有32.4%序列相同

大围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除了印度、巴基斯坦、英国等地,北美、东北亚、澳大利亚、欧洲多个国家陆续发现产NDM-1的细菌。

携带NDM-1基因的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还有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弗劳地枸橼酸菌、产酸克雷伯菌、摩根摩根菌、普罗威登菌等肠杆菌科细菌;

其易感因素包括:

人住重症监护室、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机械通气等,可以引起尿路、血流、伤口、肺部和导管相关感染等。

此类超级的表型筛查可以通过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纸片(K-B法)和MIC测定法,表型确认可采用亚胺培南加EDTA进行,进一步的基因确证需要PCR扩增及测序。

治疗产NDM-1细菌的抗菌药物包括:

①替加环素:

对产NDM-1细菌MIC90值为2~8mg/L。

,敏感率为56%-67%,单用或联合用药对产NDM-1细菌有一定疗效;

②多黏菌素:

敏感率为89%~100%,需要联合用药并注意肾脏毒性;

③碳青霉烯类:

产NDM-1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体外MIC值差异较大,对MIC值低(<4mg/L)的菌株感染有一定疗效,需联合其他药物;

④其他药物:

如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磷霉素等,可根据药敏用于轻、中度感染,或重度感染的联合治疗。

5预防及展望

如何应对“超级细菌”是临床医师、卫生管理部门而临的严峻挑战。

加强多重耐药细菌的监测、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管理规定,尤其是对糖肽类、碳青霉烯类等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进行严格管理、切实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严格隔离确诊感染或定植者。

此外,强化卫生行政部门、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感染控制观念、技术的教育、培训,对于控制各种“超级细菌”尤其关键。

国际联合监测结果也证明了某些手段的重要性。

“超级细菌”的出现和蔓延,大大制约了临床医师治疗感染的能力和手段,曾经我们深深信赖的“魔力子弹”正在消失或已经不复存在。

我们似乎正在经历这样一个轮回——回到了“前抗生素时代”。

但是,如果没有有效的抗菌药物,当今的外科手术、器官移植、肿瘤化疗或治疗重症感染患者将尢法想象。

“超级细菌”的出现似乎在提醒人类:

细菌才是进化的强者,试图永恒地控制或清除它们将是徒劳的。

实践证明:

正是人类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招致了“超级细菌”的反噬。

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为何会不断产生新的“超级细菌”,它们带给我们的不该仅仅是恐慌,更多的应当足警钟长鸣。

人类与细菌的战争似乎永远不会停止,医师、科学家、政府和制药公司共同努力已经刻不容缓!

肺炎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2012-07-3122:

52来源:

中国医刊作者:

徐莉莉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细菌性肺炎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美国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第l位的感染性疾病死亡原因。

我们通常所说的肺炎是指细菌性肺炎,治疗往往采用抗生素。

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具有慢性基础疾病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增多,以及病原体变迁和细菌耐药率的上升,使肺炎的诊治面临许多新问题。

有部分诊为“肺炎”的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后并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在这种情况下,应对病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l.进一步明确是否是肺炎

如果肺炎患者在接受了1周左右的抗感染治疗,但没有明显效果或无效,应首先考虑诊断是否有误,患者是否为与肺炎有相似临床表现或影像表现的其他疾病。

1.1肺癌有些患者的肺癌早期表现与肺炎类似,也有部分肺癌患者因合并肺部感染才就诊,患者可有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

肺癌的x线影像也有局限性的高密度影,有时与肺炎较难区分,尤其肺炎型肺泡癌更难以在影像上与肺炎鉴别开。

但肺癌常见于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更容易合并咯血或痰中带血。

可能有体重下降等表现,没有合并阻塞性肺炎的患者发热较少见,外周血白细胞常正常。

胸部CT检查可更好地帮助判断高密度影的性质,并且可以观察有无纵隔淋巴结肿大。

血肿瘤标志物、痰细胞学检查及支气管镜等检查可进一步鉴别。

1.2肺血栓栓塞症(PTE)部分PTE患者有发热、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状,胸片可见肺野局部片状阴影,因而经常以“肺炎”收入院。

但抗感染治疗后效果不佳。

PTE患者的发热往往为低热,常低于38.3oC;

肺部x线影像阴影常呈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肺不或膨胀不全等改变。

查体患者可能存在肺动脉高压的体征。

在临床上,如果患者出现与肺炎不符的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情况,需要考虑到是否存在VIE,心电图、血浆D-二聚体、超声心动图、CT肺动脉造影、核素肺灌注扫描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

1.3胸腔积液患者可有发热、咳嗽、胸痛等症状,X线检查表现为密度增高影,有时与肺炎有相似的表现。

但胸腔积液患侧触觉语颤减弱,听诊一般没有湿哕音,这点与肺炎不同。

胸部CT或超声检查能进一步明确。

1.4肺水肿急性左心衰竭时胸部X线可出现弥漫模糊阴影,患者可有咳痰、呼吸困难,肺部昕诊湿哕音等表现,与肺炎有相似之处。

应该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

注意有无心脏病史以及相应的体征,是否有粉红色泡沫痰,B型钠尿肽、心脏超声等检查可进一步鉴别。

2.进一步明确是否为非感染性肺炎

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效果差的时候,要考虑非感染性肺炎的可能。

2.1特发性问质性肺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为一大类疾病,其中部分疾病与肺炎很相似,如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等,对抗感染治疗效果差的患者应考虑这些疾病的可能性。

此类疾病常呈亚急性过程,胸部影像表现往往比较弥漫,胸部高分辨薄层CT能更好地显示肺实质异常的程度和性质,肺功能检查呈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量减少,支气管镜检查并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和经支气管肺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2.2放射性肺炎患者有放射治疗史,肺部异常改变发生于放射野,详细询问病史有助于明确病因。

2.3嗜酸粒细胞肺炎除发热、咳嗽症状外,此类患者常有呼吸困难表现,胸部X线一般为多发或弥漫斑片影,部分呈游走性。

胸部HRCT能更好地观察肺部异常改变。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常增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粒细胞比例增高。

3.进一步明确是否是非细菌性肺炎

如果经过一系列检查仍考虑感染性肺炎,而抗细菌治疗效果差,应考虑非细菌性肺炎的可能。

非典型病原体(主要指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而随着人口老龄化、恶性肿瘤化疗及放射治疗、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应用、HIV等患者的增多,真菌和病毒性肺炎也越来越常见。

因此,对于抗感染治疗效果差的患者,应注意患者有无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的情况,并尽可能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查、多次的痰涂片及痰培养检查,以明确病原菌。

3.1病毒性肺炎好发于冬季,在免疫力正常或低下的儿童及成人中均可发生,多见于存在心、肺基础疾患的患者或接受实体器官移植、骨髓移植及免疫抑制的患者。

最常见的病原是流感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

病毒性肺炎常有咳嗽及低热症状,还可见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周身不适等症状。

其胸部影像缺乏特异性。

病毒分离及血清抗体等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