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9216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楚文化形成以后,一直对中原文化有较大的影响,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容。

汉朝统一天下以后,采取熔北南文化于一炉而治之的文化政策,以楚文化为表率的南方文化,终于同北方中原文化融合,成为水平比它们更高、范围比它们更广的汉文化了。

这当然并不意味着楚文化的个性从此消失,实际情况是楚文化和其他区域文化一起,转化为全国的共性凌驾于区域的个性之上的汉文化了。

(摘编自殷义祥 

丹枫《楚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地处荒僻的江汉地区,加之长期受歧视和侵伐,楚文化显得相对封闭而独立。

B.楚民族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最终使楚文化形成了不拘礼法、卓然不屈的文化精神。

C.屈原作品中表现的宗国感情、理想追求和傲岸不屈的人格是楚文化精神的完美写照。

D.楚文化先前受到中原文化的排斥和否定,但其形成以后,对中原文化影响较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着重论述了楚文化的来源,并揭示其对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意义。

B.文章引用孟子对楚民族的说法,证明中原诸夏长期以来对其存在歧视的事实。

C.文章重点论述了楚文化的精神,并以屈原和庄子作品为例对其精神进行阐释。

D.结尾论述到文化共性和个性,意在阐明文化融合才能使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民族文化心理中有别于中原诸夏的独立感,是由其特殊的历史地位造成的。

B.屈原作品异乎经典的表现告诉我们,文化应该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独立之精神。

C.楚文化与其他文化一起转化成层次更高的汉文化,表明融合能让文化得以提升。

D.文章启示我们要充分认识一种文化,应追溯其源头,认清其个性,分析其影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荷花淀 孙犁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

不知道。

每年出多少苇子?

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著席。

编成了多少席?

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

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

大家争着买:

“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

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

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

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

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

”站起来要去端

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

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

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

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

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

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

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

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

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

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她才说:

“你走,我不拦你。

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

说: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

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

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

只说: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

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

“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

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

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

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

一家人送他出了门。

父亲一手拉着水生,对他说:

“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

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节选自《荷花淀》)

注:

《荷花淀》是孙犁1945年创作的。

写的是抗日战争最后阶段的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写“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喻贴切,充满想象,把劳动的场面完全美化了。

B.水生小声地说:

” 

“小声”两字写出了水生没有和妻

子商量就报名参军,怕妻子责怪,有些忐忑不安的心理。

小说非常突出地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

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小说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

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

5.请简要概括水生嫂夫妻话别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

6.这是一部关于战争题材的小说,作者为什么把水生嫂月夜编席的场景描写得如此美

好?

请简要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当北宋画家张择端完成《清明上河图

》时,一定没有想到,这幅描绘东京汴梁繁华画卷的作品,会历经近千年的岁月沉淀,最终成为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艺术传奇。

然而,对于这样一份绢质脆弱的艺术珍品,如何能在保护的基础上,更多地满足群众了解和观赏的渴望,让古老的艺术焕发生机。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让历经时光打磨的国宝再次焕发光彩,故宫博物院与凤凰卫视联手,借助8K超高清数字技术、4D动感影像,让文化和科技相融合,将《清明上河图》打造成可沉浸体验、可传播分享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让游客变为画中人,走入汴京的众生百态。

《清明上河图3.0》展馆位于故宫博物院箭亭广场,占地1625平方米,共有巨幅互动长卷、孙羊店沉浸剧场、虹桥球幕影院等三个展厅和一个宋人文体验空间,从各种维度最大化地营造观展的沉浸感和互动性。

“我们运用全球领先的8K超高清互动技术来展现画卷,通过结合实物布景、舞台设计,将音乐、表演、全息影像和动捕剪影融合,交织互动,亦真亦幻。

”凤凰卫视主创团队介绍,观众可以在各个音乐章节的串联中,以第一人称视

角体验北宋都城汴京的众生百态,成为画卷中的人物,在宋代的人文雅韵中唤醒文化的记忆。

(摘自《文化+科技,让古老艺术活起来》《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日)

材料二:

在第十四届文博会文化产业综合馆内,以文化之名,融合了科技创新、智能制造、互联网+的哈尔滨馆尤为引人注目。

在本届文博会上,哈尔滨馆的冰屏、机器人和石墨烯服装等高科技含量文化产品和“文化+科技”内容,在一众展品中格外受到关注。

漫天的火树银花、神奇的冰雕雪塑,在如梦似幻的“冰屏”上被完美呈现。

据了解,这块冰屏和平昌冬奥会上“北京八分钟”惊艳世界的冰屏是同种技术,由于其特殊的通透性,画面就像悬浮于玻璃之上,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

很多朋友对2017年央视春晚哈尔滨分会场的精彩演出记忆犹新,帮助演员们抵御严寒的石墨烯材料保暖衣也来到了文博会现场。

这款衣服上下连体、接近肤色,既保暖又不影响美观,引起不少爱美女士的围观。

“这不是《铁甲雄心》中的‘深海巨鲨’吗?

”据哈尔滨玄智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蕴洲介绍,该公司依托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哈工大卫星研究所、哈工大航空宇航实验室等,在机器人领域有着深层次的技术积累,目前已发明设计了搬运机器人、智能家庭服务平台、格斗机器人等多类机器人系统,“未来,我们将以服务型机器人为切入点,重点推出更加智能的第二代机器人,让科技融入普通百姓生活。

(摘自《“文化+科技”奏出新交响》《哈尔滨日报》2018年5月14日)

材料三:

文化与科技的高度结合将成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文创产业的发展已经改变了过去以演出业、出版业、旅游业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方式,转变为以高科技与互联网融合的高端产业,成为我国未来文化创意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迅速被更高水平的创意产业所替代,包括新媒体、自媒体等网络信息的产业形态,尤其是创意设计产业、广告产业、现代会展业等。

在此基础上,一系列的创意产业形态如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新技术,还有IT泛娱乐的出现,比如直播、网红经济、网络众筹、网络金融、网络电视剧和网络大电影等,又创造出一系列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摘自金元浦《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必由之路》)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科技互动展演《清明上河图3.0》,让古老的艺术《清明上河图》焕发生机,既

满足了更多群众欣赏艺术珍品的渴望,也化解了一些保护的难题。

观展的沉浸感是让游客变为画中人体验汴京的众生百态;

互动性是通过运用8K

超高清技术结合实物布景、舞台设计,融合音乐、全息影像等得以实现。

哈尔滨馆的文化产品冰屏、机器人和石墨烯服装等,在一众展品中格外受到关注,

是因为这些产品的高科技含量足,它们是“文化+科技”创造的新成果。

我国未来文化创意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是以高科技与互联网融合的高端产业。

传统文化产业被更高水平的创意产业替代,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明上河图3.0》能获得展演成功,得到很多人的欣赏,完全得益于科技的助力。

其成功模式为其他博物馆如何更好的向社会开放提供了范例。

高科技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这意味着传统产业不能再走

老路,唯有创新发展才能使传统文化产业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系列的创意产业形态和IT泛娱乐的出现,比如直播、网红经济、网络金融、网

络电视剧和网络大电影等,必将创造出新的文化繁荣景象。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需重视融合与联合,如古老的文化艺术传播,需要与科技创新

相融合,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重视与高校的联合。

三则材料的内容侧重

点有什

么不同?

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

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通判舒州。

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

寻召试馆职,不就。

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

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

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以为:

“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

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

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

绍圣中,谥曰文。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

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

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

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

11.下列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州,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名。

相传禹治水后,分其领域为九州。

宋代全国诸州

直辖于中央,州的长官称知州事,简称知州。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

外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借指国家。

C.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

这里是赠官,即朝廷推恩重臣,对功

臣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D.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谓叙列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一般以史实

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石自幼聪颖,文思敏捷。

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文章精妙,看过

其文的人无不叹服,连欧阳修都为他播扬美名。

王安石才干卓越,政绩显著。

调任鄞县知县,兴修水利,体恤民情,造福一方。

当时文彦博做宰相,向朝廷极力推荐王安石。

王安石立志改革,无所畏惧。

向仁宗上万言书,指出国家弱贫的症结在于为政者

不懂得法度,提倡效法古圣先贤之道,兴利除弊。

王安石无意功名,不求仕途。

朝廷屡次委以重任,他均固辞不就;

因为母亲去世

服丧离开朝廷后,他就再也没有应诏出来为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2)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度浮桥至南台 陆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从题外落笔,先从久不登临说起,然后归到正题,显得曲折有致。

B.诗人缓行于浮桥上,观怒涛奔腾,千帆横渡,激发出奋击抗争的斗志。

C.诗人醉中拈笛,有抑郁之感,但并不消沉,放旷之中抱有坚定的信念。

D.诗中表现了浮桥的伟丽、南台的雄浑,借江山来抒发心中的万千豪情。

15.有人认为,尾联是中间两联所表露意绪的自然归结,为什么?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 

, 

”两句,表现执着追求美好理想、

至死不渝的精神,影响了千百代人民。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听到称老师称弟子时“ 

”的反应与巫

医乐师百工之人“ 

”的学习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3)《鱼我所欲也》中“ 

”是对仁人志士崇高美德的赞扬,不只

贤者有这种品格,即便是乞丐,面对关乎生死的一点食物,若“ 

”,

也会拒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学乃国家文化之魂。

高校拥有最高教育程度人群,得“德先生”、“赛先生”风气之先,理应是守护和开拓人类文明灯塔、知识新领域的净土。

或许,能人校长的________、领军人物的杰出贡献,能带给学校振兴的荣光,但更需明白,一些工资不菲却对己锱铢必较、________、力行简朴的老师,一些不慕华名、不兴伪事、________地醉心于自己所钟爱的事业的老师,一些术业精专仍甘于平淡、________却寂寂无闻的老师,他们保留着一个学者的诚挚、本真和初心,不与社会潜规进行“自我

调适”,不问功名,只求真知,终以出世之心成入世之功,( 

),才能让大学真正拥有强大的心灵和健壮的体魄。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马金刀      

箪食瓢饮      

一丝不苟      

著作等身

B.大马金刀      

粗茶淡饭      

心无旁骛      

才高八斗

C.大刀阔斧      

D.大刀阔斧      

18.文

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最高教育程度人群,得“德先生”、“赛先生”风气之先的高校,理应是守护和开

拓人类文明灯塔、知识新领域的净土。

B.拥

有最高教育程度人群,得“德先生”、“赛先生”风气之先的高校,理应是守护

人类文明灯塔,开拓知识新领域的净土。

C.高校拥有最高教育程度人群,得“德先生”、“赛先生”风气之先,理应是守护知

识新领域的净土和开拓人类文明灯塔。

D.得“德先生”、“赛先生”风气之先的高校,拥有最高教育程度人群,不仅是守护

人类文明灯塔,也是开拓知识新领域的净土。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们才是构建起一所大学的基石

B.构建起一所大

学的基础需要这样的老师

C.构建起一所大学的根本需要这样的老师

D.他们肯定才是构建起一所大学的本源

20.下面是一封成都起点网络有限公司给李华先生的邀请函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

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邀请函

尊敬的李先生:

过往的一年,我们始终如一地对您关注和厚爱。

新年快来了,为了感谢您对成都起点网络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我们特于2019年1月2日在成都大酒店一楼荣耀厅举办2018年度成都起点网络有限公司客户答谢会,届时将有丰厚的奖品惠赠,期待您的光临!

让我们同叙友谊,共话未来,迎接来年更多的财富,更多的快乐!

成都起点网络有限公司

2018年12月20日

21.某物流公司拟了一个物流配送流程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

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①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一组众多国内知名媒体联合举办的“改革开放40周年人物评选”的榜单,在网上不断发酵。

榜单上有袁隆平、钟南山、莫言、杨利伟等,也有娱乐明星和网红。

②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

目睹了牛顿葬礼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感慨道:

“走进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建立的纪念碑。

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

整个社会在向一个科学家表达着由衷的敬意,这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家的态度,也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的态度”。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