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历年高考卷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9453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历年高考卷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国历年高考卷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国历年高考卷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国历年高考卷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国历年高考卷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全国历年高考卷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全国历年高考卷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全国历年高考卷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全国历年高考卷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全国历年高考卷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全国历年高考卷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全国历年高考卷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全国历年高考卷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历年高考卷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Word格式.docx

《全国历年高考卷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历年高考卷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历年高考卷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Word格式.docx

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b态相比,a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

B.与a态相比,b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

C.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

D.从a态到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

由于两种状态下压强相等,所以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里气体分子对活塞的总冲量肯定相等,C正确,B错误;

由于b状态的温度比a状态的温度要高,所以分子的平均动量大,因为总冲量保持不变,所以b状态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分子数肯定比a状态要少,A正确;

从a态到b态,温度升高,气体的内能增加,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功,同时气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错误。

答案AC。

17、从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

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

A.rB.1.5r

C.2rD.2.5r

如图所示,两边缘光线分别射到A、B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发生全反射,而后由几何关系得到第二次到达界面的时候分别垂直界面射出。

O点为AB与圆锥顶点所形成三角形的重心,竖直虚线为三角形的高,则由几何关系得到:

,解得光斑半径为光束半径的2倍是2r。

答案C。

1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

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

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

已知此物体在t=0时速度为零,若用v1、v2、v3、v4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s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

A.v1B.v2C.v3D.v4

向上为正方向,则F为负时合外力为

F为正时合外力为

F为0时合外力为

由动量定理分别得到对于A图:

对于B图:

对于C图:

对于D图:

综合四个选项得到v3最大。

19、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

调高电子的能量再次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原来增加了5条。

用△n表示两次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n之差,E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

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判断,△n和E的可能值为

A.△n=1,13.22eV<E<13.32eV

B.△n=2,13.22eV<E<13.32eV

C.△n=1,12.75eV<E<13.06eV

D.△n=2,12.72eV<E<13.06eV

存在两种可能,第一种n=2到n=4(多出来的谱线跃迁分别为4—3、4—2、4—1、3—2、3—1),由于是电子轰击,所以电子的能量必须满足13.6-0.85<

E<

13.6-0.54,故D选项正确;

第二种可能是n=5到n=6,(多出来的谱线跃迁分别为6—5、6—4、6—3、6—2、6—1),电子能量必须满足13.6-0.38<

13.6-0.28,故A选项正确。

答案AD。

20、a、b、c、d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与矩形所在平面平行。

已知a点的电势为20V,b点的电势为24V,d点的电势为4V,如图,由此可知c点的电势为

A.4VB.8V

C.12VD.24V

解析:

电场中由b到d电势降低,所以c的电势比d的电势高。

运用一个结论:

在匀强电场中,任意一族平行线上等距离的两点的电势差相等,所以Uab=Ucd,所以c点电势为8V。

21、如图所示,LOO/L/为一折线,它所形成的两个角∠LOO/和∠OO/L/均为45°

折线的右边有一匀强磁场,其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沿垂直于OO/的方向以速度v作匀速直线运动,在t=0的刻恰好位于图中所示位置。

以逆时针方向为导线框中电流的正方向,在下面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电流-时间(I-t)关系的是(时间以l/v为单位)

 

由初始位置可得,切割的有效长度在逐渐变大,且为逆时针,所以BD中选一个,由于BD两项中第2秒是一样的,没有区别.在第3秒内,线框已经有部分出上面磁场,切割的有效长度在减少,且为顺时针方向,所以只有D选项是正确的.

22.(17分)

实验题:

⑴用示波器观察频率为900Hz的正弦电压信号。

把该信号接入示波器Y输入。

①当屏幕上出现如图1所示的波形时,应调节___________钮。

如果正弦波的正负半周均超出了屏幕的范围,应调节______________钮或____________钮,或这两个钮配合使用,以使正弦波的整个波形出现在屏幕内。

②如需要屏幕上正好出现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形,应将________钮置于_____________位置,然后调节_________钮。

⑵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

,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

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

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

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

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

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

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

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上述实验中,

①P点是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

M点是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

N点是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

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

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③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①竖直位移或↑↓;

衰减或衰减调节;

Y增益

②扫描范围;

1k档位;

扫描微调

⑵①P点是在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

M点是小球1与小球2碰撞后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

N点是小球2落点的平均位置

②小球从槽口C飞出后作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设为t,则有

OP=v10t

OM=v1t

ON=v2t

小球2碰撞前静止,v20=0

③OP与小球的质量无关,OM和ON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23、(15分)

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

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

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

求:

⑴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⑵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⑴在甲发出口令后,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用时间为:

设在这段时间内甲、乙的位移分别为S1和S2,则:

S1=S2+S0

联立以上四式解得:

⑵在这段时间内,乙在接力区的位移为:

完成交接棒时,乙与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

L-S2=6.5m

24、(18分)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球与质量为M=19m的金属球并排悬挂。

现将绝缘球拉至与竖直方向成θ=60°

的位置自由释放,下摆后在最低点处与金属球发生弹性碰撞。

在平衡位置附近存在垂直于纸面的磁场。

已知由于磁场的阻尼作用,金属球将于再次碰撞前停在最低点处。

求经过几次碰撞后绝缘球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将小于45°

解:

绝缘球自由释放后下摆到最低点处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设悬线长L,则有

绝缘球在最低点与金属球第一次发生弹性碰撞,系统的机械能和动量都守恒,有

由②③和M=19m连立解得

绝缘球第一次碰撞后向右运动能够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为θ1,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连立①④⑥可得

绝缘球在最低点与金属球以后每一次发生弹性碰撞,同理可知(1-cosθn)为等比数列,所以经过几次碰撞后绝缘球的最大偏转角度为θn,则

由⑧与θn<45°

、θ=60°

可化简得

由于

,因此经过3次碰撞后绝缘球θ将小于45°

25、(22分)

两平面荧光屏互相垂直放置,在两屏内分别取垂直于两屏交线的直线为x轴和y轴,交点O为原点,如图所示,在y>0,0<x<a的区域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在y>0,x>a的区域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两区域内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在O点有一处小孔,一束质量为m、带电量为q(q>0)的粒子沿x轴经小孔射入磁场,最后扎在竖直和水平荧光屏上,使荧光屏发亮。

入射粒子的速度可取从零到某一最大值之间的各种数值。

已知速度最大的粒子在0<x<a的区域中运动的时间与在x>a的区域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5,在磁场中运动的总时间为7T/12,其中T为该粒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周期。

试求两个荧光屏上亮线的范围(不计重力的影响)。

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为

速度小的粒子在0<x<a区域经过半圆周射到竖直屏上,如图1当半圆轨迹与x=a相切时射到竖直屏上的最远点,所以荧光屏上亮线的范围为从0到2a。

如图1半径为a的粒子在x>a区域的轨迹与x轴的切点,是粒子能够射到水平屏的最左端,切点坐标为(2a,0)。

速度最大的粒子的半径最大,在x轴上射到的位置是粒子能够射到水平屏的最右端。

由于

可解得

所以粒子在左右磁场中轨迹的圆心角分别是60°

和150°

,如图2所示。

且有

则水平屏照亮区域的最右端距O的距离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