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9492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Word下载.docx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Word下载.docx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品读、析读中通过文中的象征意象来把握诗歌的内涵,分析诗句的表现力,从而理解诗歌巧妙的抒情方式。

2.情境导入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诗歌情感相吻合的浓厚氛围。

3.精讲点拨法。

课堂上教师要少讲,学生会的坚决不讲,学生的疑惑之处要点拨,以推进他们的思考;

需要深入探究的要精讲,以便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主要用于诵读指导、比较总结和学生有疑难时。

4.想象联想法。

想象是在对诗词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是学习的深入,是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的知识生成,是学生自己的所得,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的意境,能更好地感悟诗意。

◇课时安排◇

雪》:

2课时

《我爱这土地》:

1课时

《乡愁》: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看》:

1 沁园春·

雪毛泽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及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的文体特点。

2.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能准确指出本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圈点批注法,解决阅读障碍,初步读懂这首词。

2.运用诵读法,在朗读中体会词的气势,理解作者的情感。

3.运用讨论、点拨法,探究质疑,引导学生理解词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及其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意境。

2.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写景、抒情、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北方的冬天,雪纷纷扬扬地飘落。

它覆盖着原野、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如边塞诗人岑参在送别友人时,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道尽边塞奇景;

柳宗元被贬永州时,一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饱含失意与无奈。

一代伟人毛泽东也一生爱雪,那么在他的笔下与心中又有一幅怎样的雪景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领略吧!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湖南湘潭人。

他是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

1936年2月,红军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西部。

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

但这首词的发表,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1945年8月,蒋介石妄想独吞抗战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假意电邀毛泽东去国民党陪都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毛泽东为了争取和平,不顾个人安危,与周恩来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

在重庆期间,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把10年前写的《沁园春·

雪》抄给他。

柳亚子和了一首,发表在《新华日报》上,不久《新民报》发表了毛泽东的这首词,此词迅速在人民当中传颂,引起各方人士的关注和反响,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了解有关文体知识。

词,也称长短句,兴起于唐,盛行于宋。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词又称为“诗余”。

一首词的字数、韵律、平仄、声调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又称为词牌。

词人依照词谱填词,如《浣溪沙》《水调歌头》《如梦令》等。

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后面。

本词中,“沁园春”是词牌名,据说“沁园”一词出自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作为词牌,与词的内容已无关系,只决定词的韵律结构。

“雪”才是本文的题目。

3.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滔滔(tāo)   分外(fè

n)   妖娆(rá

o)

折腰(zhé

)      稍逊风骚(xù

n)

成吉思汗(há

n)    数风流人物(shǔ)

(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词意。

莽莽:

白茫茫一片。

妖娆:

娇艳美好。

折腰:

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风骚:

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红装素裹:

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风流人物:

文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诵音频,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可分小组举行朗诵比赛。

〔在学生朗读时,可添加背景音乐〕指出朗读时应注意的地方:

①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②读出重音、停顿、节奏。

(下面加着重号处重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主要内容,也可分上下两阕来概括。

〔学生概括,教师视情况进行引导〕

明确: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

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作者的抱负。

步骤二:

分析课文,层层紧扣

1.学习上阕。

(1)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

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前三句总写雪景。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

“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由下而上,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

抒发了作者北国赏雪的豪迈情怀。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由“望”字领起。

它统领的句子从“长城内外”贯串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

给你怎样的感受?

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作者化静为动,写“山”“原”的“舞”和“驰”,其原因有三:

第一,视觉因素,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动感;

第二,精神因素,作者精神振奋,视大地也生动活泼;

第三,时代因素,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恰如这高原的生机勃发。

雪景的壮丽雄奇,神州大地的勃勃生机,给人一种前途光明之感。

(5)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

从哪个字可以看出?

这三句写出了雪后景象怎样的特点?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三句的景象。

虚景。

从“须”字可以看出。

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的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6)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

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能把雪景写得如此雄伟壮阔,可见作者博大宽广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

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学习下阕。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折腰”一词又有何含意?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折腰”本来是弯腰行礼的意思,这里有倾倒、赞美之意,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陶醉于祖国的壮丽山河之意。

(2)“引”也是个领字,它“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

他们有什么共性?

引出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君主,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具有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但他们都长于武功,短于文治。

(3)对于这些杰出的历史人物,作者用一个词对他们做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并品味其含意。

“惜”。

含意:

①惜中含褒。

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

②委婉地指出了他们在文治方面的不足;

③表达出他们的不足是由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的;

④蕴含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和超越历史人物的自信。

(4)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四、课堂小结

在《沁园春·

雪》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毛泽东。

毛泽东的诗词向来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正因为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有着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性格,才决定了他的诗词风格豪放、不同凡响,足以辉映千秋。

课下请同学们背诵这首词,并搜集积累毛泽东的诗词。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通过初步学习《沁园春·

雪》,领略了北国之雪的风姿,也感受到了作者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文本,一起来欣赏词作的语言魅力和艺术特色。

二、学习新课

品析语言,感受魅力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是“千万里冰封雪飘”。

它描写了祖国幅员的广大,也反映了作者视野的辽阔。

2.“惟余莽莽”中的“惟”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表达效果?

“惟”指“只,仅仅”。

“惟余莽莽”就是“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这个“惟”字,准确地表达出广阔的天地间只有白雪,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3.“顿失滔滔”的“顿”是什么意思?

“顿”指“顿时,立刻”。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说奔腾咆哮的黄河因结冰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这个“顿”字,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4.“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有什么相承关系?

“惟余莽莽”承应“雪飘”,“顿失滔滔”承应“冰封”,二者把“冰封”“雪飘”表达得更准确,描写得更具体。

5.“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里的“看”和上面的“望”能否互换?

不能。

二者虽然都是用眼睛,但前者写登高远望辽阔的河山,是高瞻远瞩;

后者写仔细观看艳丽的景色,是端详欣赏。

“望”和“看”用得精确,不能互相调换。

6.“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里的“输”和“逊”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在前面加“略”和“稍”?

“只识”说明了什么?

这里的“输”和“逊”都是“差、失”的意思。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汉武帝有雄才大略,唐太宗和宋太祖也都是有为之君,武功昭著,他们对中国的统一和发展起过不同程度的作用。

作者把他们置于“无数英雄”之列,都有肯定的意思。

但他们毕竟是封建帝王,是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而且只懂“武功”,不大懂得“文治”,因而用了“略输”“稍逊”,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杀,对他们的功绩,既不夸大,又不贬低,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和评价,含蓄而又恰如其分。

至于成吉思汗,作者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在惋惜中更带嘲讽之意。

对这五个封建帝王的评价,都用“惜”字领起和贯串,“略输”“稍逊”“只识”都有“惜”的意思。

7.“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数”是什么意思?

说明了什么?

“数”是“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它在评价历史人物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了今天的“风流人物”。

这三句是议论的中心。

“俱往矣”三字,把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笔带过,宣告了旧时代一去不复返,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才是创造历史、复兴中华的真正英雄。

这三句又与上阕结束的三句相呼应,说明在今天只有新时代新的风流人物,才能创造出崭新的历史,迎来“分外妖娆”的光辉明天。

明晰结构,体会写法

1.词的上阕共分为几层意思?

请理出写景顺序。

分三层。

前三句概括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

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

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这首词是怎样将写景、议论与抒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上阕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

下阕议论,由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作者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

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三、课堂小结

刚才老师听到有同学说自己也是今朝风流人物,说得很好。

其实早在1957年毛泽东在接见青年学生时就曾说: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世界是属于你们的。

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

”连伟人都这样说,我们更应该自豪自信,努力学习,力争做一个今朝英雄、今朝风流人物!

四、拓展延伸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

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

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成了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

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作者所处的时代、遭受的境遇不同,特别是胸怀的不同所造成的。

附: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课设计两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品读诗词,感受作者的豪情。

第一课时以品读课文为主,并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剖析;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从遣词造句、写作特色等方面对诗词进行再次欣赏。

看上去好像与第一课时有点重复,其实是从另一角度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

整节课看似以感受作者为主,但是每一步都离不开对诗词的理解。

拓展延伸的比较阅读也是结合作者的诗词作品来进行的。

这样,学生在对伟人毛泽东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的同时,也品读了许多诗词,对于要学习从诗词的语言中来赏析诗词这一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训练。

这应该是一堂有效的语文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