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纲知识点解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0135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4 大小:86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考纲知识点解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中考考纲知识点解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中考考纲知识点解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中考考纲知识点解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中考考纲知识点解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中考考纲知识点解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4页
中考考纲知识点解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4页
中考考纲知识点解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4页
中考考纲知识点解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4页
中考考纲知识点解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4页
中考考纲知识点解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4页
中考考纲知识点解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4页
中考考纲知识点解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4页
中考考纲知识点解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4页
中考考纲知识点解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4页
中考考纲知识点解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4页
中考考纲知识点解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4页
中考考纲知识点解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4页
中考考纲知识点解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4页
中考考纲知识点解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考纲知识点解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考纲知识点解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考纲知识点解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考纲知识点解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③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2.进行猜想和假设

①根据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②通过思考提出可检验的猜想和假设

③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④理解猜想和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①针对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确定相关实验原理,列出探究实验所使用的相关材料、仪器、设备等,设计相关实验方案,画出相关装置图

c

②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对所研究问题中的各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调节变量、无关变量)进行确认和分类,应用控制变量方法来设计实验

③将变量转化为可感知、可量度的事物、现象和方法(行为),说明在实验中如何测量一个变量,说明需要“做什么”和“怎么做”,

④理解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4.获取事实与依据

①说明事实具有可辨识的特征和属性

②能使用基本仪器(刻度尺、量筒、天平、温度计、显微镜、电流表、电压表、普及型天文望远镜等)进行安全操作

③依据某一属性(或规则)进行有计划地观察;

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进行一系列比较和测量观察;

能针对变量的性质,采取合适的测量策略

b

④会记录和处理观察、测量的结果

⑤理解实验对科学探究的作用

▲5.解释、检验与评价

①将证据与科学知识建立联系,得出基本符合证据的解释

②区别与预测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并作出简单的解释

③对探究过程和证据获得方式、方法、过程做出合适评价,能说明反常结果和证据的不可靠,或解释证据是否充分支持结论

④对观察和测量的精确性作出评价,能提出增加证据可靠性或获得进一步证据的相关探究的具体改进建议

⑤理解科学探究需要运用科学原理、模型和理论

▲6.表达与交流

①对所提出的问题、研究的内容、观察到的事物作有条理的、科学性的概述

②运用文字、符号、图表、模型、公式等解释并概括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③理解表达和交流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二)生命科学

主题l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考试

要求

(一)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观察生物

①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严整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生长、应激性、繁殖、遗传和变异、适应并影响环境。

a

②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

放大镜:

1.一只手拿着放大镜靠近一只眼睛,另一只手拿着要观察的物体,放在放大镜前方,前后移动物体,以获得放大且清晰的图像。

2.如果所要观察的物体不能移动,可以同时移动观察者的头部和放大镜,以获得放大而清晰的图像。

放大镜适用于观察蜗牛等小动物的形态结构,而更微小的生物或细胞等则需用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

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①目镜;

②镜筒 ③物镜转换器;

④物镜;

⑤载物台 ⑥通光孔 ⑦遮光器 ⑧压片夹⑨反光镜;

⑩镜座 ⑾粗准焦螺旋;

⑿细准焦螺旋⒀镜臂⒁镜柱在显微镜的结构中,目镜和物镜是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

2.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立像,因此,玻片移动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

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轻拿轻放。

(2)安放:

置身体前方略偏左,镜筒向前,镜臂向后。

(3)对光:

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然后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向目镜内观察,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透镜),直到出现明亮的圆形视野。

(4)放片:

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要观察的部位对准通光孔,用压片夹夹住。

(5)调焦:

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此时眼睛要侧面注视物镜;

(防止物镜压碎装片)然后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再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6)观察:

左眼看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便于边观察边记录。

4.物体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

温馨提示: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点,特别是玻片移动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偏向哪边,玻片也往哪边移,这样可以让物像成在视野的中央。

③说出细菌、真菌、藻类、苔藓类蕨类的主要特征

1.细菌

结构:

单细胞;

有细胞壁、鞭毛结构;

无核,属于原核细胞。

不能进行光和作用。

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2.真菌

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其结构包括: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

细胞质内有液泡。

真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3.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

植物体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但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必须依靠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适应在潮湿环境生活。

但蕨类植物的受精作用离不开水因此只能生活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之中。

4.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是:

有的植物具有茎和叶,有的只有叶,但都只有适于生活中在潮湿的环境中,靠孢子来繁殖后代

5.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

植物体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但是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大都生活在水中,靠孢子繁殖后代。

藻类最低等,苔藓第二,蕨类最高等

④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脊椎动物:

全身分为头、躯干、尾三个部分,躯干又被横膈膜分成胸部和腹部,有比较完善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高度分化的神经系统。

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五大类。

无脊椎动物:

一般身体柔软,无坚硬的能附着肌肉的内骨骼,但常有坚硬的外骨骼(如大部分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及昆虫),用以附着肌肉及保护身体。

除了没有脊椎这一点外,无脊椎动物内部并没有多少共同之处。

(二)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1.细胞基本结构

①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绘制简单的生物图

洋葱的临时装片:

1.擦:

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

2.滴:

在载玻片上滴上一小滴水。

3.撕:

在洋葱的内表皮用镊子撕下薄薄的一小片放在水滴上。

4盖:

用镊子轻轻夹住盖玻片,让盖玻片的一边沾上一点点水,顺势盖下来。

这样可以防止有气泡产生。

5染: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上几滴碘,用吸水纸在另一边吸,让碘把洋葱染成黄色。

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1,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壁轻轻地刮几下. 

4,把牙签上的碎屑放在生理盐水中轻涮几下. 

5,盖上盖玻片. 

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碘液. 

7,用吸水纸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②概述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光学显微镜水平)

动物细胞: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

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③应用细胞的结构模型解释某些生命现象

细胞有液泡----西瓜水分多;

细胞有细胞壁-----大树参天而立

▲2.细胞与生命活动

①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因为一切生物(包括病毒)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比如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后代,单细胞生物的代谢都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多细胞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是多个细胞协作才完成的。

所以说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②了解细胞的分裂及其意义

1,使单细胞生物个体数目增加。

2,多细胞生物个体体内细胞数目增多。

3,实现生物的繁殖。

③了解细胞的分化及其意义

定义:

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

意义:

经过细胞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细胞群。

▲3.组织、器官和系统

①知道组织是如何形成的,说出动、植物的主要组织

组织是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所形成的细胞群,由细胞分化形成

植物的五大基本(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

动物的四大基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②描述器官、系统的形成

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

(三)

种群

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生物的分类

①说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等级

检索表是采用特征对比的方法鉴定生物的工具,它的应用则是从两个相互对应的特征中选择其中一个符合的特征,放弃另一个不符合的特征,从而达到鉴定的目的。

界、门、纲、目、科、属、种

②识别分类的依据

▲2.生物与环境

①辨别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

种群:

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所生活的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共同发展的。

群落:

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的总和。

植被:

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②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现存的各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形态和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如:

小肠的结构);

形态和结构与生活方式(环境)的适应(如:

枯叶蝶)。

▲3.生态系统

①概述某一具体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及功能

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非生物环境包括:

气候因子,如光、温度、湿度、风雨雪等;

无机物质,有机物质等。

生产者:

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蓝绿藻和一些光合细菌,是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质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

在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消费者:

异养生物,主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分解者:

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蚯蚓、白蚁、秃鹫等大型腐食性动物,物质、能量循环中起着转化的作用,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不可缺少的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②应用生态系统的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一些简单问题

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

4.生物圈

①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②感知生物界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生命系统的构成具有层次性

动物: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植物: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地球)

主题2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转换

(一)

绿

▲1.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①看图指认绿色植物根、茎、叶的结构

①②知道缺失氮、磷、钾等矿物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氮:

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能促使农作物的茎、叶茂盛。

缺乏时植株矮小,叶色发黄

磷:

促使农作物根系发达,穗数增多,籽粒饱满。

缺乏时生长缓慢,植株暗绿带红,籽粒不饱满

钾:

使茎杆粗壮,促成糖和淀粉的生成。

缺乏时茎杆细弱、易倒伏,植株矮小,叶片带褐斑

a

③概述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利用和散失过程

1.吸收

(1)吸收方式:

主要是渗透吸水。

(2)吸收条件:

根毛细胞液中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3)吸收部位:

器官——根,主要区域——根尖的根毛区,主要细胞——根毛细胞。

2.运输:

导管。

3.利用和散失

(1)利用:

约1%用于光合作用。

(2)散失:

约99%用于蒸腾作用。

4.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概念:

植物体中的水变为水蒸气通过叶表皮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的现象。

(2)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是植物吸收水分、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

②促进无机盐向上运输;

③降低叶片的温度。

(3)气孔和保卫细胞

①气孔是由成对的保卫细胞控制的,是CO2、O2和水蒸气进出的门户。

一般植物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多于上表皮。

②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时,气孔闭合。

无机盐溶解在水里吸收运输

▲2.绿色植物的物质和能量转换

①描述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及简要过程

6CO2+6H2O

C6H12O6+6O2

②认识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转化及其重要意义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太阳光的能量,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一方面把简单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并放出氧气。

另一方面,利用太阳能,把太阳能变为贮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进行能量转化。

b

③描述呼吸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及其反应过程

6CO2+6H2O

④知道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1、部位:

光合作用进行的部分必须有叶绿体的细胞,因为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形象地比喻为制造有机物的“机器”.呼吸作用所有的活细胞都要进行,细胞活着就要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而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支持才能正常完成,而这个能量是由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得来的,没有呼吸作用,细胞就不能正常生活,就会死亡.

2、条件:

光合作需要有光,因为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光能在这里起到了动力作用.呼吸作用与光无关,无论白天黑夜细胞只要正常活着就需要能量,就得靠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3、原料:

根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可知光合作用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

4、产物:

根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可知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5、能量转变:

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可知:

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把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少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

⑤说明农业生产(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种子处理等)中的物质和能量转换原理

(1)水、无机盐是细胞构成的基本成分和生理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根据植物的需求规律适时、适量的灌溉、施肥。

(2)过多的水分会影响到根部等器官的有氧呼吸,从而导致烂根等现象的出现。

过多的无机盐会引起烧苗,缺乏时会影响植物的正常发育。

(3)成熟的种子,时刻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有效提高种子的储藏时间,可采取低温、干燥等方法降低种子的呼吸作用。

(二)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

▲1.人体的消化

①描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人的消化系统由一条消化道和一些能分泌消化液的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由口腔、食道、胃、肠、肛门组成,主要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

唾液腺、胃腺、肠腺分泌的唾液、胃液、肠液分别流入口腔、胃、肠,胰腺和肝脏分泌的胰液、胆汁通过胰管和胆管流入十二指肠。

其中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①物理性消化:

牙齿——切、撕、磨(咀嚼);

舌——搅拌;

胃、小肠——蠕动。

②化学性消化:

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

②举例说明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酶——是生物催化剂

(1)特点:

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

(2)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

温度、PH等。

(3)与人消化有关的消化酶:

(见下表)

③说明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酶能在机体中十分温和的条件下,高效率地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促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生命活动中的消化、吸收、呼吸、运动和生殖都是酶促反应过程。

酶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基础。

细胞新陈代谢包括的所有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2.人的呼吸

①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

②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人体的血液和循环

①指认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

(1)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2)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②辨认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

血浆:

占55%,有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

尿素、大分子蛋白质等

红细胞:

淡黄色、无核、两面凹的圆盘状、数量最多

血细胞白细胞:

无色、有核、个体最大,数量少

血小板:

无核、个体最小

血液组成:

占体重的7%~8%

红细胞的作用:

氧气+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

白细胞的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血小板的作用:

加速血液凝固、防止伤口大量出血,阻止细菌入侵

③知道骨髓造血的功能

骨髓腔里的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④描述人体ABO血型系统与输血

人体内的ABO血型系统和输血

(1)ABO血型是由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决定的。

输血原则

①原则:

输同型血。

②异型输血:

异型之间输血,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中

的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

异型间可行的输血:

▲4.尿的生成和排出

描述人体内尿的生成和排出的过程

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1)肾小球的过滤用。

动脉血通过肾小球,此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成分,血液中的所有物质都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囊中的原尿流经“肾小管”,原尿中绝大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等有益成分,

又会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血液。

剩下的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和尿素、尿酸等含氮废物,形成“终尿”。

(3)尿液排出。

肾盂内的终尿,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内蓄积到一定的量以后,通过神经系统给大脑发出指令产生“尿意”。

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小便。

(4)排尿的意义。

①排除废物;

②调节水盐平衡(通过肾脏调节),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5.生命活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概述人体生命活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及特点

1.新陈代谢概念:

生物体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同时生物体内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这个过程叫新陈代谢。

2.意义:

是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础,如一旦停止,生命就告结束。

3.新陈代谢和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的关系:

(1)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条件:

包括有氧呼吸供能无氧呼吸供能

(2)营养方式

不同生物的营养方式不同,营养方式分为:

自养和异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属于

自养方式,而人和动物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取营养的方式属于异养。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新陈代谢的两个方面,是同时进行的,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了人体新旧物质更替的过程。

主题3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试内容

▲1.植物的感应性

①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②知道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

低浓度时可以促进生长,高浓度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

另外,生长素还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2.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①说出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①树突: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轴突,可以把兴奋从细胞体传送到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组织;

③细胞体。

神经元的功能:

包括信息的接受和传导。

神经冲动传导方向:

树突→细胞体→轴突。

②识别神经系统的组成层次和主要功能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遍布全身各处的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是神经组织最集中、构造最复杂的部位。

2.周围神经系统包括各种神经。

其中同脑相连的称为脑神经,与脊髓相连的称为脊神经,支配内脏器官的称为植物性神经。

3.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分,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大脑:

大脑皮层表面凹凸不平,形成沟、裂、回,增大表面积;

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有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

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主要在左半球。

小脑:

主要负责人体运动的协调性,协调肌肉的活动,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

脑干:

大脑下面,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生命中枢存在于此,此处受损会危及生命。

4.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③说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说出反射弧的组成

1.反射:

是生物对各种刺激做出的应答性反应,包括对信息的接受、传导、处理。

2.反射包括:

非条件反射(是低级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脊髓);

条件反射(是高级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大脑)。

3.反射弧:

(1)感受器:

接受信息,产生神经冲动,存在于眼、耳、鼻、舌、皮肤、内脏等器官内。

(2)传入神经:

传递信息,将神经冲动传向神经中枢。

(3)神经中枢:

信息处理,接收并分析处理传来的信息,存在于脑、脊髓中。

(4)传出神经:

传递信息,将处理后的信息传向效应器。

(5)效应器:

转化信息,将神经冲动转化为相应的动作,如肌肉与腺体。

4.冲动传导方向: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a

④列举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作用

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控制生长发育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胰岛,分泌,加速血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元

性腺,分泌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⑤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人体体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而实现,调节体温的中枢在脑干。

(2)低温环境下:

皮肤冷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传入神经→脑干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战栗、血管收缩→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回到正常体温。

(3)高温环境下:

皮肤热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传入神经→脑干的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