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0562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仁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铜仁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铜仁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铜仁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铜仁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铜仁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铜仁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铜仁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铜仁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铜仁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铜仁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格式.docx

《铜仁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仁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铜仁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Word格式.docx

2010年底,肉类23.9万吨、茶叶1.33万吨、优质粮油55万吨、蔬菜95万吨、中药材2.9万吨,这五大产业化产值总计94亿元,约占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的64%。

4、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作用日益突出。

围绕加工龙头企业,推进原料基地建设,依托订单,积极发挥订单农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为主的产业化经营,增加工农民收入。

围绕农业龙头企业,全区通过订单、合作、入股等形式,共发展优质稻、油菜、茶叶等种植基地98万多亩,基地牲畜饲养量122.7万头、禽类饲养量660.7万只,基地养殖水面面积1.8万亩,带动农户47万户。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特点

2

1、招商企业深度参与农业产业化。

招商引资是农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引进优强企业,解决好产业发展中的资金、技术和信息问题,加快资源产业化开发。

我区农业资源丰富,特别是优质粮油、生态畜牧、茶叶、蔬菜、林特等产业基础较好,是外商关注和投资重点。

随着招商工作力度加大,成功进入并不断的外商企业日益增多。

到2010年底,全区72个地级以上龙头企业中,外地客商兴的企业有18家,占25%,总产值6.32亿元,占50.5%,带动农户11.3万户,占33.4%,带动农民增收0.83亿元,占44.2%。

2、农业产业化组织支撑产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区茶产业发展迅速,茶园面积从10万亩,增加到65万亩。

我区茶园面积以每年10万亩速度增加,得益于上级重视、支持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投入,在茶园管理和经营方面,坚持市场化运作,以各类产业化组织为龙头,带动基地和农户的发展,促进产业规模稳定扩大。

在398个种植类产业化组织中,茶叶类占45%。

在地级以上龙头企业中,茶叶企业15个,占21%。

正是由于茶叶产业组织蓬勃发展,带动了茶产业产值从2005年的8000多万元增加到2010年5.2亿元。

3、各地因地制宜选择了产业化龙头带动模式。

近年来,各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探索了多种龙头带动模式,丰富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

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带动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公司,农户”。

如许多小茶业加工企业多是通过自办、或承包一片茶园,直接带动当地茶户发展。

2,“专业合作组织,农户”。

如思南县华丰果蔬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3月注册成立,注册资金208万元,现有

3

员工12人,入社成员351人,其中入社农民320人。

合作社以思南县思塘头镇为核心基地,组织社员,大户带散户种植,发展大葱、生姜及密本南瓜、西红柿、萝卜、白菜等次早熟蔬菜2000多亩。

合作社通过统一生产规划,统一生产品种,统一技术和质量标准,统一销售产品,实现规范化生产和市场化经营。

3,“公司+基地,农户”。

黔东油脂集团德江县星星油脂公司与村组签订的生产任务订单,由村组落实油菜生产任务,从而使油菜基地稳定在10万亩左右。

4,“公司+业务部门,基地+农户”。

如贵州大龙健康油脂有限公司委玉屏县产业办发展油菜基地,石阡县丰源米业有限公司委托农业部门发展优质米基地,均明确业务主管部门按企业要求负责品种引进、基地落实、技术培训,企业负责保价收购,并支付业务部门一定的服务费。

5,“公司+中介组织,基地+农户”。

如贵州华力农化工程有限公司发展高淀粉红薯生产基地10万亩,帮助生产集中乡镇成立专用红薯生产协会或专业合作社,扶持生产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建设水淀粉加工点,由协会或专业合作社负责收购和加工基地农户所种红薯,公司负责保收协会或合作社生产的红薯水粉,运作良好。

4、龙头企业与基地利益联结不断增强。

经过多年发展,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合作增多,双方增进了解,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

2010年底,全区907个产业化组织中,采取利润返还、按股分红的195个,占21%,比2005年的12%提高了8个百分点。

玉屏县种子公司按照“公司,农户”模式发展水稻制种基地3000亩,多年来在保护价收购农户种子基础上,根据公司种子销售利润情况,按农户交售种

4

子量,对制种基地农户实行利润返还。

思南县华丰果蔬专业合作社发展蔬菜生产,农民用土地入股成为社员,年终结算按股分红,合作社倒包土地给社员或其它农民,通过统一生产规划,统一生产品种,统一技术和质量标准,统一销售产品,保证农民的经营收益,实现二次返利。

二、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效和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1、大批外商企业成功参与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

我区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先后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宣传我区自然资源、投资环境和发展思路,成功地向外界推介了“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吸引了一大批外商来铜仁投资发展。

2005年来,共引进87家外商企业落户我区,共引进区外资9.1亿元。

通过各级扶持和培育,目前全区县级以上龙头企业中,共有外商企业36家,占26%。

通过引进优强企业,解决好产业发展中的资金、技术和信息问题,加快资源产业化开发,实现引进一个企业,带动一片基地,发展一个产业。

铜仁市2005年引进贵州华力农化工程有限公司,通过各级培育,企业建成贵州省首条设计产能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技术含最为国内领先的精制淀粉生产线和淀粉深加工生产线,产品进入重庆、长沙、贵阳等大中城市,销售网络逐渐扩大,现已成为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带动我区高淀粉红薯产业从零发展到28万亩。

2005年落户我区的贵州和泰茶业有限公司,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开发珠茶、速溶茶等产品,解决我区茶产业高、中、低端产品合理搭配,提高茶园效益,并实现珠茶出口,已成为我区唯一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德江县2006

5

年引进重庆客商兴办德江亿源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发展种猪繁育和肉类加工,带动德江及周边沿河、思南等县养殖业发展,2010年已成为我区唯一产值过亿元的农业企业。

2、农产品加工初具规模。

我区农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加工落后,产品竞争力弱,产品多以原料形式输出。

“十一五”以来,针对加工落后现状,我区把培育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积极引进区外优强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和竞争力。

2010年,全区加工龙头企业123家,烟草业除外,,固定资产8.6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利润

企业加工产品涵盖了优质粮油、8376万元,税金2627万元

畜产品、蔬菜、林材产品、茶叶、中药材、种子种苗、酒类等八大类67个产品,比2005年46个增加了21个,增加了45%。

同时打造了“梵净山”优质米、“梵净翠峰”等一批具地方特色知名产品品牌,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和竞争力,促进我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3、明确十大重点产业。

我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

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必须找准市场的切入点,选好支柱产业加以培育,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十一五”期间,我区在重点产业选择与培育进行不懈的探索与实践,经过失败与成功的洗礼,全面把握了自然资源特点,通过深入论证,我区现已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的重点发展产业,即在稳定粮油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重点加快生态畜牧、生态茶,含特色代用茶,、蔬菜、油茶、竹、中药材、花生、烤烟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6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十一五”以来,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水平得到较快提高,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

对龙头企业扶持不足,龙头企业实力弱,加工发展滞1、

后。

由于财政困难,各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投入少。

农业加工企业因要大量储备加工原料,收购资金压力大,需要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

属于中小企业的农业龙头企业,因贷款门槛高、抵押难等问题,难于得到银行支持,大多企业因收购资金压力大,无力进行技术更新和新产品开发。

除了引进的几家区外龙头外,区内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竞争力弱、人才少等问题。

生态畜牧是我区一大农业支柱产业,但在畜产品深加工大型企业基本空缺,而小型企业产品研发能力相对较弱,多年来没有形成消费覆盖面广、影响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中药材、竹产业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加工龙头企业基本处于空白。

2、基地建设投入不足,基地不连片,标准化程度低。

原料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抗灾能力弱,且基地建设集中连片少,不利于标准化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缺乏,不足以支撑大中型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

如蔬菜生产方面,由于农田水利年久失修,基地道路条件差,基本没有冷藏、保鲜设施,导致一些优良蔬菜基地没有发展起来。

中药材生产方面,还存在技术落后,种植水平低下。

生态畜牧规模化养殖程度横向比较偏低。

7

3、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

我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虽然初步建立起来,但仍处于发展初期,规模不大,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整体规模效益不明显。

地方政府指导、帮助企业与基地构建紧密合作关系措施不多,激励不够。

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缺乏。

我区农产品交易大多数利4、

用乡村集市、农贸市场,还没有蔬菜专业批发市场,菜农直接入市难,只能利用晚上或凌晨批发给菜商。

5、缺乏规模农业企业聚集园区。

我区农业企业分布零散,没形成集聚园区,示范效应不强调,物流成本高,客商、游客、市民等洽谈、考察、购物等不方便,没形成农产品市场。

三、“十二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十二五”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1、“十二五”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思路是,以中共中央十七大、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和贵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突破口,在稳定粮油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重点加快生态畜牧、生态茶,含特色代用茶,、蔬菜、油茶、竹、中药材、花生、烤烟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和发展机制,加快转型,加速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良好基础。

2、“十二五”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实现全区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农产品加工快速发展,原料基地生

8

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作用日益突出。

到“十二五”期末,全区培育各级重点龙头企业300家,其中加工型龙头230家、市场型龙头企业10家、中介组织型60家,总产值,含交易额,130亿元,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含5亿元,下同,加工企业1家,1亿元至

5000万元至1亿元的50家,建设省级农业5亿元的10家,

产业化示范区1个,地级示范区10个,各级龙头企业的加工原料70%来自于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比例达50,。

(二)“十二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任务

1、优质粮油产业。

以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为先导,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加大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继续构建以铜仁、松桃、印江、思南、石阡为主的优质稻产业带,以西部五县和松桃为主的优质油菜产业带,以铜仁、松桃、思南、沿河为主的优质薯类产业带。

到2015年,建成优质粮油产业化基地230万亩,其中优质稻90万亩、优质薯类50万亩、优质油菜80万亩、杂交水稻制种10万亩,通过无公害产品认定,或产地认证,的占30%。

年产优质粮油70万吨,杂交水稻种子2万吨,产值20.6亿元。

粮油加工着重发展优质稻谷精加工、优质油菜籽、饲料加工等,到2015年共培育加工企业56家、加工产值14亿元。

2、生态畜牧产业。

继续大力实施生态畜牧业牵动发展战略,加强良种繁育、防疫体系建设,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稳定推进生猪生产,积极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禽和特种养殖业。

构建以铜仁、江口、玉屏、松桃、思南、印江、德江、万山为

9

主的优质生猪生产基地,以沿河、德江、印江、松桃、石阡为主的优质肉羊生产基地,以思南、印江、沿河、松桃为主的肉牛生产基地,以铜仁、印江为中心辐射带动玉屏、万山、江口、石阡、思南等县(特区)优质家禽产业带。

到2015年,全区出栏生猪360万头、牛34万头、羊250万只、禽类2000万羽,生产特种野猪50万头、竹鼠50万只。

肉类总产量52万吨,畜牧总产值135亿元。

畜产品加工着重发展猪牛羊肉加工、禽蛋加工和羽绒加工,到2015年共培育加工企业80家、加工产值27亿元。

3、生态茶产业。

以建设100万亩生态茶园为目标,根据气候、土壤、地理环境等条件,科学布局,合理规划茶园基地、茶青市场、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的重点区域。

围绕梵净山、佛顶山和乌江“两山一江”,努力构建梵净山生态茶、乌江富硒茶、佛顶山名优绿茶三个茶叶产业带。

到2015年,全区发展生态茶叶生产基地100万亩,投产茶园93万亩,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茶园40万亩。

年产茶叶8万吨,产值35亿元。

茶叶加工着重发展名优茶、有机茶、保健茶和珠茶、黑茶、苦丁茶、藤茶等特色茶,加大速溶茶粉、茶饮料、茶多酚等茶叶系列深加工,到2015年共培育加工企业100家、加工产值35亿元。

4、蔬菜产业。

按照“近水近路,菜随水走,菜随路走”的布局原则,重点围绕现有和规划建设中的沪昆、杭瑞、渝长、酉,阳,榕,江,、松,桃,从,江,、铜,仁,大,龙,等高速公路和湘黔、渝怀铁路沿线,围绕乌江、锦江、松江、舞阳河等流域和梵净山、佛顶山发展蔬菜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冬春早熟蔬菜、夏秋高山冷凉蔬菜、特色蔬菜、食用菌和山野菜等。

10

到2015年,全区蔬菜生产面积150万亩,其中无公害商品蔬菜50万亩。

年产蔬菜225万吨,产值41亿元。

蔬菜加工着重大力发展无公害特色蔬菜的加工和产品开发,到2015年共培育加工企业20家、加工产值8亿元。

5、油茶产业。

抓住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机遇,以实现林地使用价值、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最大化为前提,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全面推进油茶产业发展。

在全区范围布局的前提下,重点在玉屏、松桃、铜仁、江口、万山等传统产区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油茶生产基地。

到2015年,全区油茶林基地50万亩,其中改造低产油茶林10万亩、新建油茶40万亩,茶籽总产1.7万吨、产值0.45亿元。

油茶加工着重发展油茶籽加工,到2015年共培育加工企业4家、加工产值1亿元。

6、竹产业。

积极培育、开发利用竹类资源,加快生态竹林建设,重点发展竹笋用林、竹子观赏林和生态防护林。

围绕城镇园林区、旅游线路、竹笋主要生产区、生态脆弱山区布局新建竹林,到2015年,全区新建竹林50万亩,竹产品总产量3.65万吨,产值0.5亿元。

竹产品加工着重发展竹笋加工、竹材和竹器加工,到2015年共培育加工企业8家、加工产值1亿元。

7、中药材产业。

坚持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GAP管理为指导,着力建设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大力招商引资,推动中药材向现代化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

到2015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建成1000亩以上的中药农业GAP示范基地

11

30个,示范面积3万亩。

年产中药材17.万吨,产值25亿元。

药材加工着重发展天麻系列深加工产品、百合加工产品、中药饮片加工,到2015年共培育加工企业8家、加工产值3亿元。

8、花生产业。

稳定扩大铜仁珍珠花生种植面积,并抓好品种提纯复壮工作,提高单产和品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打造“铜仁花生”品牌。

到2015年,全区珍珠花生种植50万亩,总产7.5万吨,产值7.5亿元。

花生加工重点发展铜仁花生风味食品、休闲食品开发,到2015年共培育加工企业5家、加工产值3亿元。

9、武陵烟叶产业。

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种植布局,扩大种植规模,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实施科技兴烟,突出风格特色,提高烟叶生产水平和质量水平,围绕“一基四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的总体要求和“减工降本、增产增收”的总体目标,推动土地流转,发展烟叶生产合作社、家庭烟叶农场和25亩以上规模化种植专业户等形式,积极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通过5年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武陵山区优质特色烤烟生产基地。

到2011年稳定建成40万亩烟叶生产基地,年产100万担优质烟叶,产值8亿元。

10、休闲观光农业。

以市场导向,加快我区特色农业发展,奠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基础。

围绕“梵净山-铜仁十里锦江-乌江峡谷—松桃苗王城,接湖南凤凰南长城,”精品旅游线,结合“四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开发,加快建设一批休闲观光农业项目,重点建设环梵净山休闲观光农业带。

同时,围绕城市近郊、公路沿线、旅游区,积极发展

12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家乐。

到2015年,全区开发休闲观光农业项目,景点,20个,培育休闲农业企业15家、行业协会10家、农家乐200家,全区休闲观光农业接待收入10亿元。

四、需要支持的主要环节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1、

构筑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的核心。

“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

主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的扶持。

2、加工企业原料基地建设投入。

主要是标准化无公害原料基地的建设和产品收购过程的流动资金。

3、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关系指导。

我区指导、帮助企业与基地构建紧密合作关系措施不多,激励不够,需要国家的指导和区外先进的农业产业经验作借鉴。

4、建设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国家投入建设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让农民根据季节产品自由进入市场进行销售,以平衡物价。

5、建立规模农业企业聚集园区。

我区需要建立一个规模较大的农业企业包括生产、加工、市场、物流为一体的规模农业企业集聚示范园区。

二?

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