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0988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导师签名:

摘要

作为我国目前第一大税种的增值税,自从2009年全面进行改革转型以来,又于2012年进行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这将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进程中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

与营业税和消费税两种流转税相比,增值税是最具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它是对货物或劳务从生产到销售过程中增值的部分征收增值税,这有效保证了企业避免重复征税。

因此,以结构性减税的时代背景为前提,逐步增大增值税的征收围,完善增值税的抵扣链条,重新调整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分配,合理完善企业纳税体制十分有必要。

然而建筑业处于国民经济的中间环节,要使建筑业营改增得以减税,那么它的上下游企业也应完成营改增,实现增值税抵扣链条完整,同时建筑企业应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完善企业部控制,严格把控合作单位资质水平,从而节约成本,减轻税负,平稳渡过建筑业的营改增。

本文以A建筑企业为例,从六个方面对建筑业的营改增进行了研究,第一章绪论主要描述了营改增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以及论文的结构框架,第二章描述了写作该篇论文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描述了营改增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营改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四章以A建筑公司为例,具体研究了营改增对A建筑公司税负等方面的影响,第五章提出了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的对策及建议,第六章得出结论营改增是社会发展必然结果,但目前建筑企业面对营改增显然还有很多不足,要使营改增得以完美呈现,政府及企业还需进一步努力。

关键词:

营改增建筑业影响

ABSTRACT

Valueaddedtaxisthelargesttaxinourcountry.TheVATpilotreformof2012isaverysymbolicevent,followingthefullyimplementofvalue-addedtaxin2009.

增值税是当前税种中最具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税制设计,它采用多环节征税并且对每一环节的增值额进行计税,这有效保证了企业避免重复征税。

因此,在结构性减税大背景下的中国税制改革,逐步扩大增值税的征收X围,重新调整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分配,合理完善企业纳税体制十分有必要。

Value-addedtaxisthemostscientificandreasonablesystemdesign,itadoptsmultilinktaxandvalueaddedofeachlinkoftax,whicheffectivelyensurestheenterprisestoavoiddoubletaxation.Therefore,China'

staxsystemreforminthecontextofstructuraltaxcuts,andgraduallyexpandthescopeofvalue-addedtax,readjustthecentralandlocaltaxdistribution,reasonableandperfectcorporatetaxsystemisverynecessary.

然而建筑业处于国民经济的中间环节,要使建筑业营改增得以减税,那么它的上下游企业也应完成营改增,实现增值税抵扣链条完整,同时建筑企业应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严格把控合作单位资质水平,从而节约成本,减轻税负,平稳渡过建筑业的营改增。

However,theconstructionpaniesareintheintermediatelinksofthenationaleconomy,tomakethetaxreductionoftheVATpilotreforminconstructionindustry,itsupstreamanddownstreamenterprisesshouldalsobepletedcampchangedtoincreaseandpleteimplementationoftheVATpilotreform.Atthesametime,constructionpaniesshouldimprovetheirmanagementlevel,improvetheinternalcontrol,andstrictlycontrolthequalificationofcooperatepanies,soastosavethecost,reducethetaxburden,andgetthroughtheconstructionVATpilotreform.

本文以A建筑企业为例,从六个方面对建筑业的营改增进行了研究,第一章绪论主要描述了营改增的写作背景及意义以及论文的结构框架,第二章描述了写作该篇论文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描述了营改增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营改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四章以A建筑公司为例,具体研究了营改增对A建筑公司税负等方面的影响,第五章提出了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的对策及建议,第六章得出结论营改增是社会发展必然结果,但目前建筑企业面对营改增显然还有很多不足,要使营改增得以完美呈现,政府及企业还需进一步努力。

Inthispaper,beitAconstructionpany,westudiedtheVATpilotreformfromsixaspects.ThefirstchapteristheintroductionwhichmainlydescribesthebackgroundofVATpilotreformandthestructuralframeworkofthispaper,thesecondchapterdescribesthetheoreticalbasisofthethesis,thethirdchapterdescribesthenecessaryandfeasibilityofVATpilotreformandthepresentdevelopmentsituation,inthefourthchapter,wetakeApanyasanexampletostudytheinfluenceofVATpilotreformontaxburden,inthefifthchapter,weputsforwardthesuggestionsfortheconstructionindustryVATpilotreform.thesixthchapterdrawstheconclusionthattheconstructionindustryVATpilotreformistheinevitableresultofsocialdevelopment,buttherearestillmanydifficultiesonconstructionindustryVATpilotreform,andgovernmentandenterprisesstillneedtoworkhard.

Keywords:

VATpilotreformconstructionindustryinfluence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虽然传统的营业税税率低,但是它存在着全额征收,无法税前抵扣其进项成本费用等问题,从而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税负。

作为流转税,营业税往往多次重复征税,从而使企业的税负远高于3%或5%。

然而,增值税只对商品流通环节的增值部分征税,从而由最终消费者承担增值税,因此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

然而,在增值税实施进程中,世界各国都无法使其抵扣链条连续完整,因此,尽量保持增值税抵扣链条完整变得迫在眉睫。

目前中国既有增值税又有营业税,营业税是按收入全额的一定百分比征收,增值税是对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增值部分征收,从税制设计上来看,增值税要比营业税合理很多,国家设计增值税和营业税两个税种的初衷是使两税相互补充,但从目前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其实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使很多企业对同一种货物既交了增值税又交了营业税,两税并存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意识到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的不合理性,党分别于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同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增值税的纳税围,加快税收体制的改革,并推进生产型服务业率先进行“营改增”试点改革。

逐步实现增值税完全替代营业税,是营业税退出历史的舞台。

到目前为止,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邮政通信业,铁路运输业以及电信业均已纳入“营改增”围,尽管建筑业的营改增将于2016年5月起实施,但这距离政府提出全面营改增已过了几年,且到目前为止建筑业营改增的具体实施细则还没有公布,原因在于可能会导致税负的增加,建筑业营改增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建筑业”营改增税负降低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

1.1.2研究意义

“营改增”作为政府进行税收改革一项重大事项,它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整体税收负担,有效消除企业重复征税,从而促进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目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已公布了建筑业等行业的营改增具体推行日期,2016年将实现全面“营改增”,营业税将从此从历史舞台上消失。

这意味着一直以来实行营业税税制的建筑业,此次实行营改增是时代必然的产物,对于建筑业来说,这么多年来而建筑业一直以来都实行营业税税制,突然的改变必然会给建筑业带来一定的困难。

本文分析了“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税负,会计核算,进项抵扣,财务核算等方面的影响,从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分析了营改增给其带来的影响,从而给出了企业应对营改增的一些意见及建议,并提出建筑企业应加强自身管理的建议,从而能够安全度过“营改增”所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因素。

1.2文献综述

增值税的征税对象为增值额,即国家对单位和个人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所征收的一种税。

一般来说,企业采购的存货是已存在的价值,它不包括在增值额围,而企业通过加工制造所获得的最终价值减去采购价值,所剩余的价值即为增值额,即人们所说的净产值。

之所以世界各国均推行增值税,是因为增值税只对增值额进行纳税,有效地避免了企业重复纳税,并且它具备保持税收中性、普遍征收、税收负担由最终消费者承担、实行税款抵扣制度、实行比例税率、实行价外税制度等特点。

近些年,为使增值税抵扣链条趋于完整,我国一直在频繁改革增值税税制,2009年,我国全面实施了增值税转型改革,由传统的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

但这次变革并不全面,使得增值税抵扣链条还尚不完整,仍然存在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所产生的重复征税问题。

因此,2012年我国进一步深化了增值税改革制度,并以为试点进行了营改增,2016年5月预计营业税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全面实行增值税税制,以便尽可能消除增值税的重复征税问题。

1.2.1国外研究现状

克里迪(1999)认为,相比增值税,营业税不便征管,纳税人通常以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不开发票的方式,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

而在增值税体系下,进项成本可以抵扣,税收体系相对较完善,便于税收征管,并且可以减少重复征税。

爱伦(1998)认为,仅仅对制造环节征收增值税,会导致增值税抵扣链不完整,从而引起税基小,利润转移至下家单位,从而使国家财政税收收入减少。

因此,他认为应对增值税的每个环节征税,以保证税收的完整性。

KayandKing(2009)认为,增值税可以减少偷税漏税的行为,提高账务处理的效率,完善税控体系。

但其也存在缺点,即税收管理成本过高。

弗里兰德(1967)认为,由于营业税存在重复征税的现象较严重,从而导致税收征收率大于法定征收率,因此只有囊括了各行各业的增值税,才能使得税率相对稳定,进而保证商品价格稳定。

欧文(2011)认为,增值税的税基要远远广于其他流转税,这就为处于经济危机时期的国家财政税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查尔斯(2010)认为,增值税的最大优势是其税收中性,纳税人只需缴纳增值部分的增值税,他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同时,因为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因此他不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并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1.2.2国研究现状

自从2012年1月1日营改增在试点以来,目前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营改增已全面落实。

建筑业的营改增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而建筑业的营改增方案经过的几年的酝酿,才于2016年3月底出台相关条文,具体实施细则仍有待完善,那是因为他的合规性和利益调整太过复杂。

(1)关于营改增必要性的研究

周凯(1998)认为,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实际税负,收益等研究,我国应对所有行业实行营改增。

王金霞(2009)认为,营改增不宜步伐太快,要一步一步走,循序渐进。

胡怡建(2011)认为,我国应尽快实行全行业营改增,并具体分析了营改增的利与弊,并提出了推进改革的建议。

施文泼,贾康(2010)认为,我国目前的两税并行体制造成了税率过高,重复征税现象严重,增值税应扩围,中国在全行业实行增值税体制将是大势所趋。

小灵,红群(2000)认为,建筑业营改增进一步扩充了增值税抵扣链条,扩大了税基,使税收体系更完善,不仅避免了企业偷税漏税,更避免了重复征税问题,所有我们认为建筑业营改增乃是切实可行的。

因此,以上专家统一这样认为,中国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这一变革乃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关于营改增对行业税负影响的研究

解珺(2012)认为,营改增通常可以使企业避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加纳税款,从而减轻企业的税税收负担,使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提高收益,但这一政策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业,营改增的税率分为6%,11%,13%及17%四挡,而原先的营业税只有两档税率,分别为3%,5%,而营改增后所设置的税率大大提高了,若企业取得的进项抵扣成本税率低于销项税率,很可能使企业的税负不降反增。

因此,建筑业营改增企业应关注国家政策动向,充分做好应对营改增的准备。

璐(2012)认为,在服务业领域,由于现代服务业较容易获得进项发票抵扣,因此现代服务业营改增会使大部分企业税负降低,但建筑业包括了许多人工成本,而人工成本属于职工薪酬畴,无法获得增值税进项发票,从而无法进行本抵扣,这将会导致建筑业所负担的实际税率高于国家拟核定的税率。

欧涉远(2000)认为,从目前已经执行营改增的企业来看,税负是明显有增无减的,而建筑业本身相比其他企业而言,管理相对混乱,因此认为建筑业营改增后的税负将明显上升。

由此可见,从税负方面考虑,建筑企业应仔细研读营改增政策,尽可能要求上游单位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使企业收益最大化。

(3)关于营改增对建筑业影响的研究

天永(2015)认为,目前建筑企业的部管理制度尚有缺失,现在建筑企业执行的是缴纳3%的营业税,营改增后如果按11%缴纳增值税,税率将有所大大提高,营改增将对企业的部管理机制带来巨大挑战。

王建平(2008)认为,建筑业处于全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仅对建筑业执行营改增并不可取,这将导致企业大量进项发票无法抵扣,可以采取对其上下游企业均实行营改增措施来缓解建筑企业的压力。

安体富(2010)认为,建筑业营改增后,为保持政府不同部门之间财政收入比例保持不变,国税和地税的分工方式应保持不变,建筑企业的增值税仍然保持缴纳给地税局,税收收入仍然交给地方政府。

钱承浩(2013)认为,营业税是按含税价格计征,而增值税按不含税价格计算,两者计税依据不一致,企业应为此做好准备,将合同金额由含税金额变更为不含税金额,重新计算工程毛利等。

王德荣(2012)认为,建筑企业应向交通运输业等已实行营改增的行业企业学习,总结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充分分析自身的优势及劣势,加强自身经营管理,合理选择上下游企业,从而降低企业税负,合理避税。

1.2.3文献述评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观点,国外专家普遍认为营改增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势在必行,只有当增值税覆盖几乎所有行业时,税制才更完善。

而从税负方面着手,对营改增进行分析是国专家的研究方向。

但专家毕竟分析的比较理论,而具体到建筑行业的相关研究目前来讲还较少。

本文以A建筑企业为例,对建筑企业的营改增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建筑企业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1.3研究容及框架

1.3.1研究容

本文以A建筑企业为例,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定义出发,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对建筑企业营改增后可能出现的税负、造价管理及核算、经营形式、企业管理及财务会计等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如何应对建筑企业营改增的对策和建议,以便建筑企业能够尽早做好应对营改增的准备,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

1.3.2研究框架

本文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为研究对象,对建筑业的营改增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以及建筑业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从而提出了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的对策及建议,使得建筑企业能够安然渡过此次改革。

本文分了6个部分对建筑业营改增进行了研究: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写作背景及意义等,第二部分描述了营业税与增值税的研究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描写了建筑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及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描述了营改增对A建筑公司的影响,第五部分写了A建筑公司应对营改增的对策,第六部分得出结论建筑业营改增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企业与国家都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好筹划,积极应对这次营改增。

第二章理论基础

2.1营业税和增值税概述

所谓营业税就是对负有销售行为的个体所取得的销售额所征收的一种税。

营业税的最大特点就是全额征税,它是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计征方式与进项成本费用没有任何关系,是总量税收方式。

营业税与增值税是平行的,他们相互补集,征了增值税便不征营业税,征了营业税便不征增值税,总体而言,因为是按总额征税,所以税率较低,营业税的税率设置一般是根据不同行业设置不同税率。

由于营业税的计征方式是按营业额全额计征,与成本费用无关,因此它便于税局管理,征收简便。

增值税是国家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增值额所征收的一种税,增值额是企业所创造的新的价值。

目前,增值税分为三种类型,即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

作为流转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及消费税有着很多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首先它们都是以所有销售额作为计税依据,在税率设置上也是与营业税和消费税一样的,即实行不同行业不同比例税率。

其次增值税最大的特点就是差额征税,而营业税和消费税在这方面就明细不足,它们不能实行抵扣,这就导致了所谓重复征税问题。

增值税有着很多营业税和消费税所没有的优点。

第一,它能够使税负达到平衡,有利于社会各行各业的公平竞争;

第二,增值税实行以票控税,购买方通过索要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网上认证,从而抵扣进项税,没有专用发票便抵扣不了进项税,通过这种方式完善扣税链条,通过发票传递将货物从一个环节传递到另一个环节,从而最终传递到消费者身上,它们相互制约,若有一方少交税,那么另一份必然会多交税。

可见,增值税发票使买卖双方在纳税上形成了一种利益制约关系,这种制约关系一方面可以避免纳税人偷税、漏税和错计税款,另一方面也给税务机关减轻了很多工作负担。

2.2激励与阻碍效应

所谓税收激励效应,它通常是国家通过制定各种税收优惠制度来引导人们投资于国家所期待的行业,以此来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

例如,国家对部分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免交增值税政策,这便是引导人们多多投资于农业生产,以达到粮食能够充分供应。

很多欠发达的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需求,会给予所得税税收返还优惠政策,还有我国的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旨在保护我国国民经济等等,这些政策都小异,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以此来拉动经济发展。

然而政府作出的种种激励行为往往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还与需求和供给效应相关。

例如,在需求弹性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弹性越大,那么消费者支付的税后价格就越多,而销售者得到的税后价格反而越多,因此,人们更愿意去投资生产。

相反,在供给弹性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弹性越大,那么消费者支付的税后价格便越少,而销售者得到的税后价格越少,因此,人们往往不愿意投资生产。

与税收激励效应相反,国家通过设置高税率来阻碍纳税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即为税收阻碍效应。

例如前段时间在和两个城市试点的二套房房产税,政府征收二套房房产税的目的就在于抑制投资者因过度投资炒房而导致的房源需求过大,房价过高。

2.3最优税收理论

所谓最优税收理论,顾名思义,就是这种税收理论对于相关各方来说都是平等而公平的,这种税收状态处于最完美的状态,它既不让纳税人多交税,也不允许纳税人少交税,它既充满效率,对相关各方又充满公平。

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必须保持中性,不干预国家资源的配置,以免导致纳税人产生不当行为。

也就是说资源只能从私人传递到政府,不应扭曲。

而税收的公平原则体现在各方各面,它既要求横向对比又要求竖向对比,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企业来说,它每年的税负率应差不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而对于不同企业来说,它每年的税负率应应与同行业其他公司保持一致的税负率,即税负率维持在同一水平。

国家正是用这种税收理论来调控我国经济的。

起初,有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是万能的,因此税收应保持中性,国家不能通过税收干预市场。

但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及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出现的行业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多样而复杂,人们才发现税收可以实现调控经济这一重任,防止市场失灵而出现经济负增长,从而导致国家经济倒退。

当然,最优税收理论并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将它原封不动地套用于各种经济主体,而不做任何变动,因此,我们应分析不同经济形态,制定出适合于不同经济形态的税收理论。

2.4收入与替代效应

人们将因纳税所引起的收入的减少称之为税收的收入效应。

人们的收入高低会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动而变动,税率越高收入越低,税率越低收入越高。

人们为了避税而采取的可供替代的经济行为称为替代效应。

例如,政府对某种商品征税,人们便会选择另一种可替代的免税或者税率少的商品。

然而,经济活动的改变会影响到税基,从而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所以说,一般情况下税收政策总会带来收入与替代效应。

但是并不是所有税收政策都会带来收入与替代效应,也有例外的时候,那就是另一种税收理论--税收中性理论。

在这种理论状态下,政府征税只会影响收入,不会影响人们经济行为的选择,因此它不会产生替代效应,人们将这种情况称为税收中性理论。

税收中性理论的一种典型的例子就是个人所得税。

例如,王某年终一次性奖金为18000元,那么王某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8000元,按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王某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