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0995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质量证明书填写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填设计满载水线长。

空载吃水:

由船底基线量至空载水线的垂直距离,以《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所规定的空载出港情况为准。

要注意它与“空船吃水”的区别。

空载排水量:

空载出港时的排水量。

取两位小数,单位为t。

空船重量:

倾斜试验所得的空船重量,取两位小数,单位为t。

满载排水量:

指按《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规定的满载出港时的排水量。

满载吃水:

满载出港时的吃水,取两位小数,单位为m。

航区:

按船舶核准的各级航区中最高一级航区填写。

A、B、C。

急流航段:

按船舶核准的各级急流航段中最高一级航段填写。

如J1、J2等。

总吨位:

根据内河船舶吨位证书上的总吨位数填写,数字应为整数。

净吨位:

根据内河船舶吨位证书上的净吨位数填写,数字应为整数。

设计单位:

按设计图纸上标明的设计单位填写。

图纸审批号:

按船检机构批准图纸的批准号填写。

乘客定额:

按核定的乘客定额填写(如有时)。

船舶呼号:

按船舶所有权登记证书上的船舶呼号填写。

安放龙骨日期:

指50吨或占船体总重1%以上的分段上船台的日期。

对整体建造的船舶,填开始铺底的日期。

设计航速:

按船舶稳性计算书上的设计航速填写。

建造完工日期:

船舶建造时应提交检验的全部项目交验完毕日期。

改建完工日期:

船舶改建时应提交检验的全部项目交验完毕日期。

船舶所有人: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船舶产权所有人。

法人是单位时,填单位全称:

法人是自然人时,填自然人所在地的县、乡镇、村及其姓名。

船舶经营人:

对船舶安全负有责任的船舶实际经营人,填单位全称或自然人所在地的县、乡镇、村及其姓名。

船舶制造厂:

出具船舶质量合格文件的建造厂名称,应填写单位全称。

船舶改建厂:

出具船舶质量合格文件的改建厂名称,应填写单位全称。

船舶照片拍摄时间:

完工后船舶照片拍摄的时间,要求能反映船舶全貌的四寸以上的侧面照(无其它建筑物、船舶等背景)。

船舶登记号位置:

按照船检登记号授予办法的规定,填写船检登记号在船上的具体位置。

参考载货量:

按经验船部门审核后的稳性计算书中所提供的数字填写,每个航区或航段对应一个。

取整数,单位为t。

(二)、船舶施焊、无损探伤人员情况登记表:

按实船施焊、无损探伤人员实际情况填写焊工、无损探伤人员的姓名、持证等级、证书编号、证书有效期,备注栏注明施焊的大概部位。

(三)、船体材料清单:

按实船所用的具体材料填写,如船用钢板、角钢、园钢等,具体按表格所列内容填写材料名称、材质、规格、数量、批号、制造厂、船检证书号、安装位置等,注意所填数量应与实船实际使用的数量相一致。

(四)、船舶主要构件尺寸:

按船舶完工后实船所用板材、构件的尺寸填写,按《出厂证明书》表格所列内容填写板厚、构件尺寸、钢材等级等数据,注意要将主船体及甲板室主要构件、板材填写齐全,钢质材料主要有“T”形型材与“L”形型材,并要注意“T”形型材与“L”形型材的区别,如:

T10×

150/10×

500,L10×

500/150的区别,玻璃钢质材料主要是帽型材,如л60/80×

150×

8。

(五)、焊接材料:

按要求填写焊条的材料名称、生产厂、牌号、规格,注意要将实船所使用的焊条填写齐全。

(六)船体铸钢件和锻钢件:

填写按规范要求在实船上使用铸钢或锻钢件的名称、材质、制造厂、船检证书编号等资料。

三、试验、检测记录部分

按试验、检测记录目录所列内容填写,各项目适用的在□内打×

,不适用的在□内打-,如有加外项目可以补充,并在□内打×

(一)、焊缝质量检查记录:

填写焊缝检测的部位(位置)、检测方式、检测数量、一次检测合格率、焊缝缺陷、修复措施(备注栏填写)等。

焊缝检查位置一般要求:

1、焊缝射线透视的检查范围和位置应经验船师审查批准,验船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检查范围及指定检查位置。

下列部位应作重点检查:

①在船中部0.4L区域内的强力甲板、舷侧顶列板、舷侧旁板、船底板等纵横焊缝交叉点和船体分段大合拢的环形焊缝,以及平板龙骨对接缝和圆弧形舷顶列板的对接缝;

②强力甲板舱口角隅板;

③在船中部0.4L区域内纵向骨架和纵舱壁扶强材的对接接头;

④起重桅(柱)的对接环缝,包括焊缝上的每个交叉点;

⑤机舱内底板与机座面板的边接缝;

⑥其他各层甲板、平台板、内底板和纵横舱壁的对接焊缝。

2、焊缝射线透视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由船厂和验船师商定。

3、船中0.6L范围内强力甲板和外板的射线拍片数量n,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n=0.25(i+0.1WT+0.1WL)张

式中:

i——船中0.6L范围内纵、横向对接焊缝交叉处的总数;

WT——船中0.6L范围内横向对接焊缝的总长,m;

WL——船中0.6L范围内分段合拢的纵向对接焊缝的总长,m;

射线检测的布片密度应按钢材的材料级别从高到低递减。

纵横向对接焊缝交叉处的布片方向应平行于横向对接焊缝。

4、船底、舷侧和甲板纵骨的对接接头,在船中0.4L范围内每10个检查1个,0.4L范围外每20个检查1个。

5、无损检测的位置和结果应记入报告,并应提交验船师认可。

(二)全船密性试验记录:

按规范要求对船体不同部位进行密性试验,记录不同部位密性试验方法、试验压力、试验时间以及试验结果。

全船密性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部位

试验要求

1

首、尾尖舱

作水舱时

至空气管顶水柱高度

作燃料舱时

至舱顶以上2.5﹡m水柱高度

2

双层底舱

3

单层底船的底部

至中内龙骨面板水柱高度

4

深水舱

5

深油舱或货油舱

6

隔离空舱

至舱顶以上0.6﹡m水柱高度

7

泵舱

至满载水线水柱高度

8

舷侧外板、各层甲板、舱壁以及露天的甲板室顶和第一层甲板室的处围壁、风雨密的门和窗、舱口围板和舱口盖等。

冲水试验

9

海底阀箱

无吹洗设备

至舱壁甲板以上1m水柱高度

有吹洗设备

0.2N/mm2(2kgf/cm2)

10

舵、导流管

充气试验。

气压为0.005d+0.025N/mm2

(0.05d+0.25kgf/cm2)(d为满载吃水,m)

11

厨房、配膳室、洗盥室、浴室、厕所、蓄电池室等

围壁下沿作涂煤油试验或灌水试验,水柱高度至门槛

12

﹡﹡

第一层甲板以上的甲板室的

外围壁及其门窗

淋水试验

注:

①﹡型深小于5m的船舶,水柱高度在甲板以上的高度可为型深的0.5倍。

②灌水试验可用充气试验代替,冲水试验可用涂煤油试验代替。

③分段建造中的平面或立体分段在未上船台合拢前可先用涂煤油方法进行分段内的水密焊缝的密性试验。

④﹡﹡除风雨门外。

(三)、船体主尺度测量记录:

船舶建造完工后,在下水前对实船的主尺度进行测量,以检验船厂在施工过程中对船舶主尺度控制,是否符合精度标准。

国内外船体主尺度及船舶变形量精度标准对照表

项目

国内外造船精度标准

(CSQS)1998

日本

前苏联

德国

总长LoA

垂线间长Lpp

型宽B

型深D

每100m±

50mm

每15m±

15mm

每10m±

10mm

但≤40mm

±

0.1%Lpp

0.1%B

0.1%D

(四)航向稳定性试验记录:

试验应在无横风横流条件下进行,且顺逆流各作一次,测定操舵频率和偏航角度,分舵角不变及航向不变测试并记录。

试验要求:

1、船舶保持航向不变,全速航行5min,测定船舶与保持直线航向所必需的操舵次数和操舵角度,一般平均操舵次数每分钟不大于10~12次,操舵角度不超过2°

~3°

,顺流、逆流各测一次。

2、船舶保持正舵不变,全速直航3min,每隔10-30秒记录罗经的读数,测定偏离原航向的角度,顺流、逆流各测一次。

对于双螺旋桨船舶尚应测定在单桨推进时,为了保持船舶直线航向所需的最大舵角,顺流、逆流各测一次。

(五)回转性能试验记录:

以主机最大输出功率的85%(或转速的94%)的航速左、右满舵分别各回旋一圈,测量船舶正常回转直径、最大横倾角和回转不同角度的时间等。

①对于双螺旋桨船舶尚应测定一正车,一倒车满舵回转直径、回转时间和最大横倾角。

②加转试验开始时可用小舵角,逐步加大,观察船舶横倾的情况,然后再满舵试验。

(六)惯性试验(停止试验)记录:

测定船舶在水中停止的航迹长度和其滑行时间顺逆流各作一次。

1、全速正车→停车;

半速正车→停车(测定船舶从停车令发出至船舶停止前进时的航迹长度和其滑行时间,以及船首方向偏转度数)。

2、全速正车→全速倒车;

半速正车→全速倒车(测定从倒车令发出至船舶由前进到后退时的停止点时的航迹长度和其滑行时间,以及船首方向偏转度数)。

(七)航速测定试验记录:

航行性能试验一般应选择在天气良好,风力不超过蒲氏三级,海浪不超过两级、水流平缓,来往船只较少和有足够水深的水域(大于5倍船舶吃水)进行。

航速试验一般是在测速区按叠标法进行。

测速区应有足够的助航距离,即船舶在进入航标之前的一段距离内,主机转速应保持稳定,船舶的航向应保持稳定。

船舶艏、艉吃水应为设计规定的试航状态的吃水。

测试时,主机应在额定转速工况下进行,测速次数不少于三个航次,要求每次航迹线基本上一致,并将连续测得的各次航速采用再再平均计算方法,算出平均航速,也可采用其它方有效方法测试航速。

三航次之再再平均航速:

V=

,四航次之再再平均航速:

,V1-顺(逆)流航速;

V2-逆(顺)流航速;

V3-顺(逆)流航速;

V4-逆(顺)流航速。

(八)主机、齿轮箱安装报告

按图纸、柴油机、齿轮箱说明书、安装工艺文件进行安装。

检验内容

技术要求

实测

主机

垫片厚度

对于额定功率大于220kW柴油机,机座垫块采用钢质,垫块厚度应为10-75mm,铸铁垫块应不小于25mm,且垫块斜度一般不大于1%。

额定功率等于或小于220kW的,垫块厚度可适当减小。

垫片接触精度

用色油检查时,每25mm×

25mm应有2至3个着色点,且接触面四周用0.05mm塞尺插不进。

紧配螺栓数量、铰孔光洁度

根据图纸要求。

如仅采用螺栓固定时,紧配螺栓的数量一般不少于总数的15%。

铰孔后的螺栓孔粗糙度应达到0.8。

螺栓孔与机座平面垂直度

必须使螺栓孔中心与端面垂直

松开紧固螺栓,检查垫片间隙

各配合面用0.05mm塞尺插不进。

齿轮箱

采用钢质,垫块厚度应为10-75mm,铸铁垫块应不小于25mm,且垫块斜度一般不大于1%。

主机、齿轮箱垫片数量

按实际

紧固螺栓防松装置

按柴油机说明书

机座螺栓孔

按图纸或柴油机说明书

其他

(九)抛锚试验记录、电动锚机试验记录

1、海船在水深不小于50米的海域,三类航区航行的船舶抛锚水深可按实际情况商定。

2、抛、起锚试验时,对机动锚机应作机械抛锚和自由抛锚试验。

检查抛、起锚过程中有无跳槽、翻扭、振动等情况。

3、单抛、单起,左右锚轮换,并测定起锚速度,机动锚机单起速度不小于9m/min。

对C级航区的船舶,其起锚速度可适当降低,对急流航段的船舶,如对起锚速度有特殊要求者,起锚速度可增加到不小于12m/min。

人力锚机作效用试验,检查其轻便性和可靠性,机动锚检查离合器离合动作的轻便性和可靠性。

4、双抛、双起,双抛时先后将锚分别抛落入土,先后将锚自泥中一一破土,然后同时将锚绞起,并测定起锚速度(人力锚机不作要求)。

5、锚抛出后未触及河床前,锚机急刹车2~3次,检查刹制效能。

锚抛妥后,掣链器将链掣牢,主机以最低稳定转速倒车使船后退,检查掣链器强度、掣链作用及甲板的局部强度。

6、单抛单起和双抛双起时,测量电动机的电流、转速、油压、油温、油马达转速及测量起锚前后控制器及电路的电阻值(不小于1M)。

(十)操舵装置试验记录

1、主操舵装置的操舵试验,要求船舶尽可能处于设计吃水和设计航速的工况下进行,测试各工况下的操舵时间、船舶横倾角等数据。

各个电源、各个机组、各个控制系统及操纵站交替进行,试验程序:

a)0°

→左满舵;

b)左满舵→0°

c)0°

→右满舵;

d)右满舵→左满舵;

e)左满舵→右满舵;

f)右满舵→0°

各保持10秒。

测定舵从一舷35°

至另一舷30°

的操舵时间不超过28秒。

2、辅助操舵装置(如有时)的操舵试验,要求船舶尽可能处于最大吃水和最大营运航速的50%且不小于7Kn工况下进行。

试验程序:

→左15°

b)左15°

→0°

→右15°

d)右15°

e)左15°

f)右15°

,测定舵从一舷15°

至另一舷15°

的操舵时间不超过60秒。

3、舵角指示器与舵叶间的转角误差不大于±

,且正舵无误差。

4、对装有蓄能器的操舵装置,停止油泵工作,测定舵从一舷满舵至另一舷满舵的操舵次数。

(十一)发电机组负荷试验记录

1、发电机规格:

按照船用产品证书(或铭牌)填写发电机型号、额定功率、额定转速、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频率、功率因数、产品编号、制造厂、制造日期。

2、发电机负荷试验:

发电机负荷试验时间表:

工况序号

发电机负荷(%)

试验时间(h)

25

0.25

50

75

0.5

100

110

应急发电机负荷试验时间表:

(1)发电机的负荷一般采用水电阻(盐水缸)、或电阻箱来实现,功率因素则采用电抗器增加或减少无功功率来调整(一般取0.8)。

按上表由低负荷逐步增加负荷,记录各工况下发电机转速、电压、电流、功率因数、功率、频率等参数。

(2)负荷试验时,检查柴油机及发电机的运转是否有异常敲击、高温、低压等现象,各轴承等运动部件是否有异常发热现象;

检查配电板上各测量仪表、指示灯、开关等是否正常工作,转换电压表及电流表的转换开关,检查发电机三相电压和电流值是否基本一致(用水电阻作有功负荷时,其三相电流的不平衡度一般应小于3%发电机额定电流)。

(3)进行发电机负荷试验时,若配电板上未设功率表则观察电流表上相应电流值,根据公式P=

·

cosφ可以推算发电机所带负荷的大小。

3、突加突卸性能试验:

(参照钢质海船入级规范第4篇第3章3.2.8)

(1)发电机在负载为空载,转速为额定转速,电压接近额定值的状态下,突加和突卸60%额定电流及功率因数不超过0.4(滞后)的对称负载时,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情况及稳定时间。

(2)试验要求:

当电压跌落时,其瞬态电压值应不低于额定电压的85%;

当电压上升时,其瞬态电压值应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20%;

电压恢复到与最后稳定值相差3%以内所需的时间应不超过1.5s;

应急发电机电压恢复到与最后稳定值相差4%以内所需的时间可不超过5s。

4、绝缘电阻测量:

(1)测量负荷试验前后发电机定子、转子的冷态、热态绝缘电阻。

(2)测量要求:

发电机绕组的冷态绝缘电阻应不低于5MΩ,热态绝缘电阻应不低于2MΩ。

(参照《船用柴油发电机组通用技术条件》GB/T13032-91)

(十二)发电机组柴油机试验

1、按照船用产品证书(或铭牌)填写发电机组柴油机型号、额定转速、额定功率、发电机型号、额定功率,并记录试验环境温度。

2、根据发电机组负荷试验情况,填写不同负荷工况下发电机组柴油机转速、试验时间、冷却水温、滑油温度、滑油压力、排气温度。

3、查阅发电机组柴油机说明书或技术资料,检查各项参数是否处于合理范围。

(十三)柴油机调速器性能及发电机稳态电压变化率试验

1、按照船用产品证书(或铭牌)填写柴油机型号、额定转速、额定功率、产品编号、制造厂家、生产日期、发电机型号、额定功率、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制造厂家、生产日期。

2、瞬时转速:

是指负载变化时发电机组柴油机瞬时最高或最低转速。

瞬时变化率:

是指发电机组柴油机瞬时转速与负载变化前转速之差对额定转速的百分比。

稳定变化率:

是指发电机组柴油机稳定转速与负载变化前转速之差对额定转速的百分比。

稳定偏差:

是指负载变化前后发电机稳态电压之差对额定电压的百分比。

3、柴油机调速器性能试验

试验方法:

发电机组在额定负荷工作时,断开主开关,突然卸去额定负荷或在空负荷状态下合上主开关,突然加上50%的额定负荷,稳定后再加上余下的50%负荷时(即100→0、0→100、0→50、50→100,若条件限制,可突加100%额定负荷),测量柴油机的转速变化情况和稳定所需要的时间,连续试验三次(其中分段突加负载针对有增压器的柴油机)。

瞬时调速率不大于额定转速的10%,稳定调速率不大于额定转速的5%,稳定时间不大于5s。

4、发电机稳态电压变化率试验:

启动发电机原动机,使发电机带负荷运转一定时间,处于热态状态下。

同时要调整原动机的调速特性,使其满足规范的要求(稳态调速率不大于额定转速的5%,瞬时调速率不大额定转速的10%)。

然后开始电压变化率试验,在额定负载下将发电机电压和频率调至额定值,按100%→75%→50%→25%→50%→75%→100%改变负载,(并使功率因素保持为额定值,测量各点的电压,用公式ΔU%=(U-UN)/UN×

100%计算出稳态电压变化率ΔU%(式中:

U为最高或最低电压,UN为额定电压)。

发电机应能在负载自空载至额定负载范围内,且其功率因数为额定值的情况下,保持其稳态电压的变化值在额定电压的±

2.5%以内。

应急发电机可为±

3.5%。

(十四)发电机并联运行试验记录(船舶电气设备如需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发电机组并联运行,则应进行该项试验。

1、按照船用产品证书(或铭牌)填写电机型号、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转速、额定功率及功率因数、制造厂、出厂编号、制造年月。

2、发电机组在单机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并联运行试验。

3、试验时将发电机按设计所需长期并联运行的台数本别组合,并按设计的各种并车操作方法进行并联运行试验。

4、运行中发电机在50%额定负载时,电压和频率调至额定状态,并入待并发电机组,然后将各发电机的负载调至其额定值的75%作为起并负载点,按顺序75%→50%→25%→50%→75%→100%→75%改变负载进行试验。

每一负载点并联运行时间为5-10min,测量并记录各负载点时每台发电机的有功功率、电压、功率因数、电流和频率。

5、发电机组并车试验:

①试验要求:

船舶电气设备如需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发电机组并联运行,发电机则应进行并联运行负荷试验,发电机组在单机运行试验后,才能进行并联运行试验,试验时将发电机按设计所需长期并联运行的台数分别组合,并按设计的各种并车操作方法进行并联运行试验,试验的总负载及时间要求如下:

总负载

(相对总额定机组功率)

75%50%25%50%75%100%75%

试验时间(min)

各5-10

各发电机实际承担的有功功率与按发电机额定功率分配比例的计算值之差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并联运行的交流发电机组,当负载在总额定功率值的20%-100%范围内变化时,各发电机组所承担的有功功率与实际总有功负载按机组定额比例分配值之差,在发电机组额定功率不相同时,应不超过最大发电机组额定有功功率值的±

15%的范围或最小发电机组额定有功功率值的±

25%的范围(取其较小者);

当发电机组额定功率相同时,则应不超过额定有功功率的±

15%;

各发电机组所承担的无功功率与实际总无功负载按机组定额比例分配值之差,在发电机组额定功率不相同时,应不超过最大发电机组额定无功功率值的±

10%或最小发电机组额定无功功率值的±

25%(取其较小者);

当发电机组额定功率相同时,则应不超过额定无功功率值的±

10%。

②试验方法:

运行1#发电机,让其承担50%的额定负载,电压和频率调至额定值。

打开并车屏上并联运行的合闸开关,观察同步表和同步指示灯,如果2#发电机测的频差很大,则需调节调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原动机的转速使频差减少至允许范围中,若同步表的指针调到指针旋转比较缓慢(一般使指针沿快的方向旋转),当指针快到中点时(适当提前一个角度)立即合闸,新接入的发电机就可以自行拉入同步。

然后将负载调至其额定值的75%作为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