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讲等腰三角形提高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1051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2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讲等腰三角形提高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讲等腰三角形提高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讲等腰三角形提高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讲等腰三角形提高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讲等腰三角形提高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讲等腰三角形提高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讲等腰三角形提高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讲等腰三角形提高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讲等腰三角形提高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讲等腰三角形提高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讲等腰三角形提高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讲等腰三角形提高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讲等腰三角形提高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讲等腰三角形提高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讲等腰三角形提高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讲等腰三角形提高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讲等腰三角形提高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讲等腰三角形提高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讲等腰三角形提高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讲等腰三角形提高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讲等腰三角形提高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讲等腰三角形提高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讲等腰三角形提高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讲等腰三角形提高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在△ABC中,设∠A=x,∠B=x+30°

,分情况讨论:

当∠A=∠C为底角时,2x+(x+30°

)=180°

,解得x=50°

,顶角∠B=80°

当∠B=∠C为底角时,2(x+30)+x=180°

,解得x=40°

,顶角∠A=40°

故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80°

或40°

故答案为:

80°

 

2.(2017秋•襄州区期末)在等腰△ABC中,AB=AC,一边上的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个部分,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______.

根据题意,

①当15是腰长与腰长一半时,AC+

AC=15,解得AC=10,

所以底边长=12﹣

×

10=7;

②当12是腰长与腰长一半时,AC+

AC=12,解得AC=8,

所以底边长=15﹣

8=11.

所以底边长等于7或11.

7或11.

3.(2017秋•枣阳市期末)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一条边的长为6,则其两腰之和为______.

①底边长为6,则腰长为:

(20﹣6)÷

2=7,所以另两边的长为7,7,能构成三角形,7+7=14;

②腰长为6,则底边长为:

20﹣6×

2=8,能构成三角形,6+6=12.

12或14

4.(2017秋•诸暨市期末)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8,其中一边长为2,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

①2是腰长时,底边为:

8﹣2×

2=4,

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2、4,

∵2+2=4,

∴不能组成三角形,

②2是底边长时,腰长为:

(8﹣2)=3,

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3、3、2,

能组成三角形,

综上所述,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3.

3.

5.(2018春•李沧区期中)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8°

,则其顶角度数为_______°

①如图1,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钝角时,腰上的高在外部.

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求得顶角是90°

+48°

=138°

②如图1,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锐角时,腰上的高在其内部,

故顶角是90°

﹣48°

=42°

42或138.

6.(2018春•邗江区期中)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等于4,另一条边等于9,那么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是_____.

当4为底时,其它两边都为9,4、9、9可以构成三角形;

当4为腰时,其它两边为4和9,因为4+4=8<9,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

9.

知识点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边角关系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即在△ABC,AB=AC,可得∠B=∠C.

1.如图,在△ABC中,∠ACB=90°

,AD=AC,BE=BC,求∠DCE的大小.

设∠ACE=

,∠ECD=

,∠DCB=

∵BC=BE,

∴∠CED=∠ECB=

∵AC=AD,

∴∠ADC=∠ACD=

在△CDB中,∠B=

在△ACE中,∠A=

在△ABC中,∠ACB=90°

∴∠A+∠B=90°

,即

=90°

∴2

解得

=45°

于是∠DCE=45°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建立起各角之间的关系,结合图形列出方程进行解答.

2.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边AB于D点,交边AC于E点,若△ABC与△EBC的周长分别是40,24,求AB的长.

∵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E=BE,

∵△ABC的周长=AB+AC+BC,△EBC的周长=BE+EC+BC=AE+EC+BC=AC+BC,

∴△ABC的周长﹣△EBC的周长

=(AB+AC+BC)-(AC+BC)

=AB,

∴AB=40﹣24=16.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垂直平分线上的性质,根据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得出相等的线段,把三角形的周长表示出来,再利用相等的线段进行转化求解.

1.(2017春•成华区期末)如图△ABC中,AB=AC,点E、D、F分别是边AB、BC、AC边上的点,且BE=CD,CF=BD.若∠EDF=50°

,则∠A的度数为_____.

∵AB=AC,

∴∠B=∠C,

在△BDE与△CEF中

∴△BDE≌△CFE.

∴∠BDE=∠CFD,

∵∠EDF=50°

∴∠BDE+∠CDF=∠CDF+∠CFD=130°

∴∠C=50°

∴∠C=∠B=50°

∴∠A=180°

﹣50°

=80°

2.(2017秋•浦东新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BAD=30°

,AD=AE,求∠EDC的度数.

设∠EDC=x,∠B=∠C=y,

∠AED=∠EDC+∠C=x+y,

又因为AD=AE,

所以∠ADE=∠AED=x+y,

则∠ADC=∠ADE+∠EDC=2x+y,

又因为∠ADC=∠B+∠BAD,

所以2x+y=y+30,

解得x=15.

所以∠EDC的度数是15°

知识点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及顶角平分线重合.

例:

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

①AD⊥BC②BD=CD③AD平分∠BAC,

上述三个条件,任意满足一个,可得到另外两个.

即①

②,③;

①,③;

①,②.

1.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C边上的一点,且∠CBE=∠CAD.

求证:

BE⊥AC.

【解析】证明:

∵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AD⊥BC,

∴∠CAD+∠C=90°

又∵∠CBE=∠CAD,

∴∠CBE+∠C=90°

∴∠BEC=90°

即BE⊥AC.

本题主要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根据三线合一的性质可知,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的高线.

注:

等腰三角形常作的辅助线是,过顶角的顶点向底边作垂线,再利用三线合一得到一些相等的关系式,当题目中给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时,常常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顶点和它直接相连.

1.(2017秋•莘县期末)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D平分∠ABC,在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CE=CD,连接DE,求证:

BD=DE.

【解答】证明:

∵AB=AC

∴∠ABC=∠ACB,

∵BD平分∠ABC,

∴∠DBC=

∠ABC,

∵CD=CE,

∴∠E=∠CDE,

∵∠ACB=∠E+∠CDE,

∴∠E=

∠ACB,

∴∠E=∠DBE,

∴BD=DE.

2.(2017秋•东城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D⊥于点D,AM是△ABC的外角∠CAE的平分线.

(1)求证:

AM∥BC;

(2)若DN平分∠ADC交AM于点N,判断△AD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1)∵AB=AC,AD⊥BC,

∴∠BAD=∠CAD=

∵AM平分∠EAC,

∴∠EAM=∠MAC=

∴∠MAD=∠MAC+∠DAC=

=

∵AD⊥BC

∴∠ADC=90°

∴∠MAD+∠ADC=180°

∴AM∥BC.

(2)△AD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理由是:

∵AM∥AD,

∴∠AND=∠NDC,

∵DN平分∠ADC,

∴∠ADN=∠NDC=∠AND.

∴AD=AN,

∴△AD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及顶角平分线重合.

1.如图,A、B两点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C也在格点上,且△ABC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是点C共有_______个.

【答案】9

①以AB作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则符合条件的C一定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且处于格点上,图中红线上的点,共5个;

②以AB作为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腰,

当点A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顶点时,符合条件的点在紫色线上,共有2个,

当点B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顶点时,符合条件的点在蓝色线上,共有2个,

综合①②可知,符合条件的点C共有9个.

故答案是:

9.

本题考查的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利用的是数形结合思想,当已知两个格点找寻第三个格点时,需要分类讨论,将这条边作为底和作为腰时可以构建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之和,即为所求的点的个数.

2.如图,∠BOC=60°

,点A是BO延长线上的一点,OA=10cm,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2cm/s的速度移动,动点Q从点O出发沿OC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当t=_____________s时,△POQ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

或10

当PO=QO时,△POQ是等腰三角形;

如图1所示:

当P点在O的左侧时,

∵PO=AO﹣AP=10﹣2t,OQ=1t

∴当PO=QO时,

10﹣2t=t

解得t=

即当t=

时,△POQ是等腰三角形;

如图2所示:

当P点在O的右侧,△POQ是等腰三角形,

∵∠BOC=60°

∴△POQ是等边三角形,

∴PO=QO=PQ

∵PO=AP﹣AO=2t﹣10,OQ=1t;

∴2t﹣10=t;

解得t=10;

或10.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由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相等得出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注意本题分类讨论时,由于∠POQ=60°

,可得出△POQ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PO=QO进行求解.

3.如图,在△ABC中,AB=AC,CD是∠ACB的平分线,DE∥BC,交AC于点E.

DE=CE.

(2)若∠CDE=35°

,求∠A的度数.

(1)∵CD是∠ACB的平分线,

∴∠BCD=∠ECD.

∵DE∥BC,

∴∠EDC=∠BCD,

∴∠EDC=∠ECD,

∴DE=CE.

(2)解:

∵∠ECD=∠EDC=35°

∴∠ACB=2∠ECD=70°

∴∠ABC=∠ACB=70°

﹣70°

=40°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行+角分线”模型,在之后学习菱形证明题时也会用到,需记牢.

模型如下:

如图所示,①∠1=∠2;

②AC∥BD;

③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

上述条件任意两个成立则第三个也成立.

即①②

③;

①③

②;

②③

①.

1.(2018•安徽模拟)如图,在△ABC中,BC=4,BD平分∠ABC,过点A作AD⊥BD于点D,过点D作DE∥CB,分別交AB、AC于点E、F,若EF=2DF,则AB的长为(  )

A.4B.6C.8D.10

如图,延长AD,BC交于点G,

∵BD平分∠ABC,AD⊥BD于点D,

∴∠BAD=∠G,

∴AB=BG,

∴D是AG的中点,

又∵DE∥BG,

∴E是AB的中点,F是AC的中点,

∴DE是△ABG的中位线,EF是△ABC的中位线,

∴EF=

BC=2,

又∵EF=2DF,

∴DF=1,

∴DE=3,

∴BG=2DE=6,

∴AB=6,

故选:

B.

2.(2018•河东区二模)如图,在△ABC中,∠ABC=90°

,AB=6,BC=8,∠BA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则EF的长为_____.

过E作EG∥AB,交AC于G,则∠BAE=∠AEG,

∵AE平分∠BAC,

∴∠BAE=∠CAE,

∴∠CAE=∠AEG,

∴AG=EG,

同理可得,EF=CF,

∵AB∥GE,BC∥EF,

∴∠BAC=∠EGF,∠BCA=∠EFG,

∴△ABC∽△GEF,

∵∠ABC=90°

,AB=6,BC=8,

∴AC=10,

∴EG:

EF:

GF=AB:

BC:

AC=3:

4:

5,

设EG=3k=AG,则EF=4k=CF,FG=5k,

∵AC=10,

∴3k+5k+4k=10,

∴k=

∴EF=4k=

3.(2017春•平南县期中)如图,在Rt△ABC中,∠C=90°

,D为AB上的点,BD=CD=5,则AD=______.

在Rt△ABC中,∠C=90°

∵BD=DC,

∴∠B=∠DCB,

∵∠B+∠A=90°

,∠DCB+∠DCA=90°

∴∠A=∠DCA,

∴AD=DC=5,

故答案为5.

综合运用

1.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已知A、B是两格点,若△ABC为等腰三角形,且S△ABC=1.5,则满足条件的格点C有________个.

【答案】2

如上图:

分情况讨论.

①AB为等腰△ABC底边时,符合△ABC为等腰三角形的C点有4个;

②AB为等腰△ABC其中的一条腰时,符合△ABC为等腰三角形的C点有4个.

因为S△ABC=1.5,

所以满足条件的格点C只有两个,如图中蓝色的点.

2.

2.如图,C是△ABE的BE边上一点,F在AE上,D是BC的中点,且AB=AC=CE,下列结论:

①AD⊥BC;

②CF⊥AE;

③∠1=∠2;

④AB+BD=DE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_.

【答案】①④

①∵D是BC的中点,AB=AC,

∴AD⊥BC,故①正确;

②∵虽然AC=CE,F在AE上,但F点不一定是AE的中点,

∴无法证明CF⊥AE,故②错误;

③由②可知,CF不一定垂直于AE,则无法证明∠1=∠2,故③错误;

④∵D是BC的中点,

∴BD=DC,

∵AB=CE,

∴AB+BD=CE+DC=DE,故④正确.

故其中正确的结论有①④.

①④.

3.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AF,求证:

DE=DF.

连接AD,

∵AB=AC,D是BC的中点,

∴∠EAD=∠FAD,

在△AED和△AFD中,

∴△AED

△AFD(SAS),

∴DE=DF.

4.如图,AD∥BC,∠BAC=70°

,DE⊥AC于点E,∠D=20°

(1)求∠B的度数,并判断△ABC的形状;

(2)若延长线段DE恰好过点B,试说明DB是∠ABC的平分线.

(1)∵DE⊥AC于点E,

∴∠AED=90°

∵∠D=20°

∴∠CAD=90°

-∠D=90°

-20°

=70°

∵AD∥BC,

∴∠C=∠CAD=70°

∵∠BAC=70°

∴∠BAC=∠C,∠B=180°

-∠BAC-∠C=40°

∴AB=AC,

∴△ABC是等腰三角形.

(2)∵延长线段DE恰好过点B,DE⊥AC,

∴BD⊥AC,

∵△ABC是等腰三角形,

∴DB是∠ABC的平分线.

5.已知等腰三角形△ABC,AB=AC,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和15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三边长.

如图,在△ABC中,AB=AC,且AD=BD.设AB=AC=x,BC=y,

(1)当AC+AD=15,BD+BC=12时,

根据题意得,

解得x=10,y=7.

(2)当AC+AD=12,BC+BD=15时,

解得x=8,y=11,

故得这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0,10,7或8,8,11.

6.如图,O是△ABC的∠ABC,∠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D∥AB交BC于D,OE∥AC交BC于E,若BC=16,求△ODE的周长.

∵BO平分∠ABC,

∴∠ABO=∠DBO,

又OD∥AB,

∴∠ABO=∠DOB,

∴∠DBO=∠DOB,

∴OD=BD,

同理OE=CE,

∵BC=16,

则△ODE的周长为:

OD+DE+OE=BD+DE+EC=BC=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