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基础与强化必刷题72静电现象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1517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基础与强化必刷题72静电现象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基础与强化必刷题72静电现象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基础与强化必刷题72静电现象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基础与强化必刷题72静电现象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基础与强化必刷题72静电现象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基础与强化必刷题72静电现象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基础与强化必刷题72静电现象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基础与强化必刷题72静电现象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基础与强化必刷题72静电现象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基础与强化必刷题72静电现象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基础与强化必刷题72静电现象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基础与强化必刷题72静电现象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基础与强化必刷题72静电现象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基础与强化必刷题72静电现象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基础与强化必刷题72静电现象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基础与强化必刷题72静电现象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基础与强化必刷题72静电现象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基础与强化必刷题72静电现象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基础与强化必刷题72静电现象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要点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闪电的形成:

带有不同电荷的云层在相互靠近时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

(2)生活中干燥的环境中,脱毛衣时,发出火花,用梳子梳头时,头发蓬松树立。

(3)静电的防护:

安装避雷针。

Δ基础题系列

◆1.(2019·

常州)甲、乙两个轻质小球相互排斥。

把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甲球时,甲球与玻璃棒相互吸引,则乙球()

A.一定带正电B.可能带负电,可能不带电

C.一定带负电D.可能带正电,可能不带电

【答案】C

【解析】

甲、乙两个轻质小球相互排斥,说明甲、乙两个轻质小球带有同种电荷,玻璃棒带正电,甲球与带正电的玻璃棒相互吸引,则甲球带负电,故C正确。

故选:

C。

◆2.(2019·

深圳)在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实验中,用绝缘细线悬挂两个小球,静止时的状态如图1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B.两球可能带异种电荷

C.两球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D.两球均只受两个力

【答案】A

A.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两带电小球表现出排斥现象,所以,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故A正确;

B.异种电荷互相吸引,两带电小球没有吸引紧贴,所以,两球不可能带异种电荷,故B错误;

C.带电体会吸引不带电的物体,若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则两球会相互吸引紧贴,故C错误;

D.由受力分析可得,两小球均受到重力、绳子给的拉力、小球所带同种电荷间的排斥力,故两球均受三个力,故D错误;

A。

◆3.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D.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

【解析】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乙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将它们相互摩擦甲会得到电子,甲因多余电子带负电,乙失去电子,乙因缺少电子带正电,分开后再让甲乙相互接触,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甲乙会相互吸引。

故选C。

◆4.(2019·

鄂州)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

A.一定带正电荷B.一定带负电荷C.可能带负电荷D.可能带正电荷

由图知乙、丙相互排斥,说明乙、丙一定带同种电荷,已知丙带正电,则乙一定也带正电;

图中甲、乙相互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知,甲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

◆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A.通信卫星采用硅光电池板提供申能B.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

C.高大建筑物上要安装避雷針D.电脑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A.硅光电池板是把太阳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不是利用静电,符合题意;

B.因为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把运输过程中会由于振动、摩擦产生的静电荷导走,不符合题意;

C.高大建筑上的避雷针是为了将雷雨天气中云层中所带的电荷导入大地,不符合题意;

D.电视机屏幕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不符合题意;

◆6.(2019·

内江)下列有关电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B.摩擦起电是利用摩擦的方式创造电荷

C.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

D.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荷

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A正确;

B.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故B错误;

C.电荷的定向移动才会形成电流,故C错误;

D.据课本可知,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D错误。

◆7.现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  )

A.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B.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

C.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D.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答案】D

【解析】已知A带负电,C和A互相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排斥,所以C带负电;

又因为A和B互相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吸引,所以B可能带正电,根据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B也可能不带电。

所以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8.(2018·

安徽)如图所示,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这些正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B.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这些负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C.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电子转移到带电体上

D.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正电荷转移到带电体上

AC、若带电体带正电荷,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验电器上有一部分电子会转移到带电体上;

带电体带正电荷(缺少电子),而原子内部带正电的质子是不能移动的,所以不是正电荷发生转移,故A正确,C错误;

BD、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即带电体有多余的电子,则带电体就有一部分电子(负电荷)会转移到验电器上,但不是全部转移,故B. 

D错误;

◆9.(2019·

山西)小亮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如图)。

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两气球带了电B.摩擦的方法使气球分子发生转移而带电

C.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D.两气球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答案】C。

AB、摩擦的方法使头发与气球里的电子发生转移,而使带头发与气球带异种电荷;

不是创造了电荷,也不是分子发生转移,故AB错误;

CD、两只相同的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头发与气球因为相互摩擦而带异种电荷;

两只相同的气球带的是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故C正确;

D错误。

◆10.下列发生的现象与摩擦起电无关的是(  )

A.打开水龙头,放出一股细细的水流,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水流,会看到水流靠近梳子

B.秋冬干燥季节,脱毛衣时会看到电火花

C.冬天摩擦双手使手变暖和

D.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

【答案】C

【解析】A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带电,用梳子靠近细水流,梳子上的静电对水有吸引作用而靠近梳子,与摩擦起电有关;

秋冬干燥季节,脱毛衣时会看到电火花,B是摩擦起电造成的;

C冬天摩擦双手使手变暖和,与摩擦起电无关;

用塑料桶装运汽油,通过摩擦可以使汽油带电,容易发生危险,与摩擦起电有关。

◆11.(2019·

重庆)如图所示,a,b,c,d四个通草球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a球带正电荷,则d球()

A.可能带正电荷或不带电B.可能电负电荷或不带电

C.一定带正电荷D.一定带负电荷

【答案】B

由图可知,ab排斥,说明ab带同种电荷;

a球带正电,可见b球也带正电荷;

又cb排斥,故c带正电荷;

cd吸引,所以d带负电荷或不带电。

故选B.

◆12.(2019·

江西)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轻小的物体,它们见面时相互吸引。

由图中对话可以判断:

甲物体可能带______电或__________。

【答案】负;

不带电

甲、乙是两个轻小的物体,它们见面时相互吸引,且由题知乙物体带正电,

因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可知甲物体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

故答案为:

负;

不带电。

◆13.(2019·

吉林)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___电,验电器是利用了___的规律制作的。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通过摩擦使电子在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了___。

电子的转移。

(1)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少了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

(2)验电器是利用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规律制作的。

(3)当两种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得到电子,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失去电子,所以摩擦起电实质上并不是创造了电荷。

只是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数目不相等。

◆14.(2019·

济宁)下图是小明判断泡沫球带电情况的流程,根据信息补充完整。

【答案】

正。

(1)因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又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当橡胶棒与泡沫球相互排斥时,说明泡沫球带负电荷;

(2)因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又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当玻璃棒与泡沫球相互排斥时,说明泡沫球带正电荷。

Δ强化题系列

◆15.(2019·

北京)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带(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由于互相(选“吸引”或“排斥”)而张开。

【答案】同种;

排斥。

【解析】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有多余的电子),用它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橡胶棒上多余的电子会转移到验电器上,则验电器也带上负电,即验电器的金属球和两个金属箔片上都带上了同种电荷

负电荷;

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其两个金属箔片会张开

同种;

◆16.(2019·

兰州)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一个不带电的轻质小球,小球会被___;

用它去接触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则此时验电器带___电,该过程中验电器金属杆里的电流方向是___(选填“从金属箔片到金属球”或“从金属球到金属箔片”)。

【答案】吸引;

正;

从金属球到金属箔片

(1)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夺得电子的本领弱,失去电子带正电;

带正电的玻璃板会吸引不带电的轻质小球;

(2)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时,电荷通过验电器的金属球传给金属杆传给两片金属箔,两片金属箔带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即是由于缺少电子造成的,当用玻璃棒和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一部分电子会从验电器转移到玻璃棒上,由于电子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所以在接触的瞬间电流方向是从金属球到金属箔片。

吸引;

从金属球到金属箔片。

◆17.(2019·

辽阳)如图所示,干燥的秋天,脱下毛衣后,用手臂靠近小泡沫块,泡沫块就会粘满手臂,这是因为干燥的手臂与毛衣___后带电,而带电体具有___的性质。

若手臂带负电,用手臂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则金属球与手臂之间的瞬间电流方向是___(填“手臂到金属球”或“金属球到手臂”)。

【答案】摩擦;

吸引轻小物体;

金属球到手臂。

干燥的秋天,脱下毛衣时,毛衣与手臂摩擦带了电荷,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用手臂靠近小泡沫块,泡沫块就会粘满手臂;

若手臂带负电,用手臂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一部分电子会从手臂转移到验电器上,由于电子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所以金属球与手臂之间的瞬间电流方向是金属球到手臂。

摩擦;

◆18.(2019·

绥化)如图所示,用丝线悬挂两个轻质绝缘小球。

已知甲球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则乙球带电情况是___。

摩擦起电的本质是___(选填“质子”“电子”或“原子核”)发生转移。

【答案】带负电或不带电;

电子。

【解析】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甲球与带正电的玻璃棒相互排斥,则甲球带正电,甲吸引乙,乙可能带负电,有可能不带电;

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故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发生转移。

带负电或不带电;

◆19.小明在“探究影响同种电荷间作用力的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他将两个带正电荷的通草球,分别固定在底座上,悬挂在细绳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幅图共同反应的规律是 

 

 

(2)甲、乙两图是在研究电菏作用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

(3)由乙、丙两图可知,这次实验改变的因素是 

(4)在这个实验中,电荷作用力的大小是通过 

反应的。

(1)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2)电荷间的距离;

(3)通草球所带的电荷量;

(4)细线偏转的角度。

(1)三图中两小球都带相同电荷,可知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此它们会相互排斥;

(2)甲、乙两图中,小球都带一个正电荷,但由于甲图中下面的小球离竖直线较近,挂着的小球偏离竖直方向较远;

乙图中下面的小球离竖直线较远,挂着的小球偏离竖直方向较近;

可得出:

在电荷量相等时,电荷间的作用力与距离的远近有关;

(3)乙图中两小球都带一个正电荷,挂着的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小;

丙图中两小球都带两个正电荷,挂着的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大;

可得出电荷量越多,产生的作用力越大;

(4)细线偏转的角度大小,反应了电荷作用力的大小不同。

◆20.请阅读《无处不在的静电》,并回答下列各题。

无处不在的静电

冬季,在干燥的北方,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

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

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

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

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现象。

这些神奇的静电是怎样产生的呢?

原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内带正电的质子与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数目相等,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

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部因素影响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A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

A原子因减少电子而带有正电,B原子因增加电子而带负电,从而造成电子分布不平衡,这些外部因素包括各种能量(如机械能、内能、化学能)等。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就会发生电子的转移,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

从一个物体上剥离一张塑料薄膜时就是一种典型的“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中,脱衣服产生的静电也是“接触分离”起电。

固体、液体甚至气体都会因“接触分离”而带上静电。

各类物体都可能由于移动或摩擦而产生静电,所以说静电现象无处不在。

静电的危害很多,它的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相互作用。

在飞机机体与空气、水蒸气、灰尘等微粒摩擦时会使飞机带电,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严重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使飞机变成“聋子”和“瞎子”;

在印刷厂里,纸页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

在制药厂里,由于静电吸引尘埃,会使药品达不到标准的纯度;

在播放电视节目时,荧屏表面的静电容易吸附灰尘和油污,形成一层尘埃的薄膜,使图象的清晰程度和亮度降低;

混纺衣服上常见而又不易拍掉的灰尘,也是静电捣的鬼。

静电的第二种危害是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易燃物体而发生爆炸。

漆黑的夜晚,人们脱尼龙、毛料衣服时,会发出火花和“噼啪”的响声,而穿全棉衣服时就不易发生该现象;

在手术台上,电火花会引起麻醉剂的爆炸,伤害医生和病人;

在煤矿,则会引起瓦斯爆炸,导致工人死伤,矿井报废。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对于静电这一隐蔽的捣蛋鬼,只要摸透了它的脾气,扬长避短,也能让它为人类服务。

比如,静电印花、静电喷涂和静电除尘技术等,已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静电也开始在淡化海水、喷洒农药、人工降雨、低温冷冻等许多方面大显身手。

请根据上述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摩擦起电是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2)下列所列举的四种微粒中,其中尺度最大的应该是______。

A.分子B.电子

C.原子D.质子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事例中比较容易产生静电的是______。

A.穿全棉的衣服B.使用加湿器增加房间湿度C.使用尼龙围巾

(4)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

A.质子发生了转移B.电子发生了转移C.原子核发生了转移

(1)机械 

(2)A (3)C (4)B

(1)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消耗了机械能,同时产生了电能,故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2)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几乎占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因此,尺度最大的应该是分子,故A正确;

(3)容易得失电子材料,并且不容易导电的材料,容易静电产生现象,据此可知:

A、全棉的衣服不容易得失电子,不容易产生静电,故A不符合题意;

B、水是导体,使用加湿器增加房间湿度,不容易产生静电,故B不符合题意;

C、尼龙围巾容易得失电子,并且尼龙是绝缘体,容易产生静电,故C符合题意;

(4)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摩擦的过程中得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所以静电现象产生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故B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