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联考模拟训练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2199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联考模拟训练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必修三联考模拟训练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必修三联考模拟训练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必修三联考模拟训练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必修三联考模拟训练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必修三联考模拟训练二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必修三联考模拟训练二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必修三联考模拟训练二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必修三联考模拟训练二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必修三联考模拟训练二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必修三联考模拟训练二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必修三联考模拟训练二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必修三联考模拟训练二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必修三联考模拟训练二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必修三联考模拟训练二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必修三联考模拟训练二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必修三联考模拟训练二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必修三联考模拟训练二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联考模拟训练二文档格式.docx

《必修三联考模拟训练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联考模拟训练二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三联考模拟训练二文档格式.docx

C.社会的价值取向趋于统一D.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社会地位

9.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

10.“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时时只见龙蛇走,状同楚汉相攻战。

”李白的这首诗赞美的是当时一位书法家及其书法,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B.怀素C.颜真卿D.柳公权

11.李鸿章到英国,不惜重金,给西太后购回一台缝纫机;

在英国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是一窝蜂似的吵架,说“无甚可观”。

由此细节说明洋务运动

A.内部贪污腐化,经营管理不善B.只是学习技术,不愿改革政体

C.海军操练不力,中日战争失败D.朝廷专制至上,牺牲民族利益

12.从19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世纪20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

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

“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

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

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

”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

13.“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提出这一观点的最有可能是

A.林则徐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

14.辛亥革命后,20世纪初的中国依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为此当时思想界最前沿的人士进行了深入反思。

下列与此反思相关的主张是

A.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B.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C.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D.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

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

15.下面哪一部作品第一次将反封建旧道德的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ABCD

16.1916年7月20日,孙中山《在沪金星公司等欢送两院议员会上的演说》中提出:

“我国制定宪法之初,则尚可乘机采用,且此之所谓三权者,如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固可弗论,其他二权,各国之所无者,我国昔已有之。

其一为御史弹劾,即皇帝亦莫能干涉之者;

其二为考试,即尽人之所崇拜者也。

”下面四位同学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A.“该设想早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即已得到完整体现”

B.“说明孙中山推崇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和科举选官制度”

C.“可见孙中山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优越于欧美代议制”

D.“反映孙中山完成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飞越”

17.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有鉴于此,他有针对性地提出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主主义D.民生主义

18.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

“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

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

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

”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19.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

“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

”基于这一认识的主要背景是

A.辛亥革命的失败B.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C.马克思主义的传入D.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

20.2013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为了纪念毛主席,进行探究性学习,主题是: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论述》,他们最应该选择的参考资料是

A.《井岗山的斗争》B.《新民主主义论》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十大关系》

21.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这段话

A.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B.明确地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

C.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22.有海外学者指出:

“中国共产党预见到农业合作化将在1955年底完成,并且开始为推动工业化的发展作出新的努力,因此愈来愈转向知识分子和各类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B.“科教兴国”战略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两弹一星”计划

23.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

“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

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A.维护了民主法制和社会公正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C.使文艺界出现了八大“样板戏”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24.下表为新中国初期文、法、商、教育等文科专业在高校招生所占的比例。

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49年

1953年

1957年

1962年

33.1%

14.9%

9%

6.8%

A.新中国工业化的需要B.“左”倾错误的泛滥

C.民主与法治观念滞后D.学习西方建设的经验

25.“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当这首歌曲在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的时候,中国正处在

A.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革”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6.“他们并不把事情本身认作有效准,而是把事情归结到感觉上面,以感觉为最后因由。

”“他们”指

A.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者C.宗教改革者D.启蒙运动者

27.智者学派指出:

“对于他们来就,没有什么绝对正确或错误的东西——对一个人是正确的东西或许对另一个人就是错误的。

真正的智慧应该是能觉察并能够满足自己的利益”。

结此评价正确的是

A.使人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B.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C.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D.提高了雅典公民的道德修养

28.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

苏格拉底的这一主张

A.说明了知识是生存之本B.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

C.否定了人是万物的尺度D.表明他反对希腊民主制度

29.苏格拉底从来不向听他讲学的人索取金钱报酬,他接待了许多希望听他讲学的人,其中有本国公众,也有外国人。

苏格拉底认为,获取报酬无异于迫使自己当奴隶。

这反映了他

A.提倡有教无类B.推崇“知识即美德”C.崇尚意志自由D.反对狭隘民主

30.“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运动;

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受到一些慷慨的文艺奖励,特别受到美第奇家族和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们的赞助。

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

”该观点

A.全面分析了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B.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的运动性质

C.认为文艺复兴的成就具有偶然性D.没有看到群众性运动的真正力量

31.阿尔贝蒂(1404—1472)写道:

“人们只要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

”他本人的成就充分证实了这一格言。

这位佛罗伦萨的贵族不仅是剧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风琴演奏家、歌唱家,而且是建筑师、数学家、考古学家,并且年轻时还是一位著名的跑步、摔跤和登山运动员。

他的言行

A.体现了高超的文学成就B.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潮

C.说明当时的人无所不能D.首次将人置于世界中心

32.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首次出现了一种几乎是纯粹的世俗观念。

在主要的思想家看来,人生已不再是来世的一个短暂的准备阶段。

这表明

A.文艺复兴的文学艺术是大众化的B.文艺复兴是反宗教的

C.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享乐主义D.文艺复兴促使人们开始走出中世纪

33.一位佛罗伦萨诗人的歌咏诗这样写道:

“青春是多么美好啊,/但是,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有利于

A.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B.淡化权力的神学色彩

C.开辟非宗教的理性时代D.自由主义改革的兴起

34.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

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

A.创造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D.促进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播

35.某校学生在编演“欧洲启蒙运动”历史短剧时,为孟德斯鸠设计的台词应该是

A.“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B.“根据社会契约,全体公民是人人平等的”

C.“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

D.“由于私有制的建立,不平等最终变得根深蒂固的了”

36.“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康德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卢梭

37.“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A.彼特拉克B.莎士比亚C.马丁·

路德D.卢梭

38.“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

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表明牛顿的发现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B.使科学最终战胜了神学

C.解放了人类的思想D.使人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39.19世纪末20世纪初,如果你生活在美国,那么就可以

①乘坐火车外出旅游②坐着汽车在马路上奔驰③看到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④有事情与朋友联系可以打电话⑤通过互联网与同学聊天

A.①②③④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③⑤

40.太阳东生西落、月亮圆缺盈亏、海潮上涨下降等都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在300多年前人们还不能科学地认识其成因。

为科学解释上述现象提供理论支撑的科学家是()

A.爱因斯坦B.牛顿C.达尔文D.普朗克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

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

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

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摘编自朱熹《朱子大全》等

材料二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

(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辨。

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

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吾谓有法治而后有人治。

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

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

尔后此粱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理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实质。

(2)材料二中梁启超所说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儒学产生的原因。

联考模拟适应性训练

(2)参考答案

1.A【解析】“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是指道家学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是指法家学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是墨家学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是儒家学派,故答案选择A项。

2.A【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都是儒学家,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所以本题答案选A.,B只是王阳明个人的思想,C和D是程颐和朱熹的观点。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

儒家的核心思想。

3.D【解析】从解题技巧上看,采用排除法排除ABC,另根据西方历史哲学家也可推测D。

4.D【解析】由材料信息“汉初推行‘无为而治’”到“汉武帝刘彻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等,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本质上服务于加强专制皇权,故D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本质上反映了”要求。

5.C【解析】“天子实杀之。

杀人者众手,实天子为之大手”的信息说明君主拥有杀人的大权,实质上是批判君主专制的制度,故C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治学态度,故A错误;

道学家虚伪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B错误;

材料中只是批判,没有说明采取的措施,故D错误。

6.B【解析】

试题分析:

A项错误,题干中信息看不出是“最早的纸片”;

题干中显示在汉武帝时代的墓葬出土了纸残片,可以分析出B项正确;

C项错误,材料中不能显示本次出土的纸片是“最早的”;

D项错误,蔡伦是东汉时期的,不是汉武帝时代的。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造纸术

7.C【解析】材料中介绍的是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宋元时期,故C项正确;

其他时间不符合活字印刷时间,排除。

8.A【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的身上,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

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说明文学作品日趋世俗化,故本题选择A。

B项中“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错误,应该是迎合了市民阶层;

C项不选,题干中看不出社会价值取向;

D项错误,材料讲述的是民间文学的发展,不是道教的地位。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小说(文学世俗化)

9.C【解析】试题分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李白作品,从体裁上说是诗;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宋代词作家晏殊的作品,从体裁上说属与词;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作品,从其体裁上说属于楚辞。

A、B、D三项都存在对应错误之处。

故选C项

古代中国的文学

点评:

唐诗、宋词是文学史的常考点,可按照下列线索加以梳理

唐诗

1、特点:

成就辉煌;

题材丰富;

流派众多;

诗体完备;

2、原因:

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科举制的推动、开放多元、由盛转衰;

3、代表:

①边塞诗:

王昌龄、岑参、高适;

②田园诗:

孟浩然、王维;

③浪漫主义:

李白,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精神;

④现实主义:

杜甫,安史之乱后国破国亡的痛苦;

白居易,关心民间疾苦,寄托政治抱负。

宋词

句式长短不一;

适于演唱抒情;

有程式词牌;

宋代商业繁荣,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壮大,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两宋之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便于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

①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

②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等。

10.B【解析】“时时只见龙蛇走”与草书的特点相近,怀素是唐朝时期草书家,故B正确;

A是魏晋时期;

C和D均属于唐朝楷书家。

11.B【解析】材料反映了李鸿章到英国重金购回一台缝纫机,而对英国议会的态度是“无甚可观”;

由此可见,洋务运动重视西方的科学技术,而对西方的政治体制毫不上心。

故选B。

A、C、D三项均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故排除。

12.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是指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新变法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故C项正确;

A项是农民运动,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项只是“影响器物的技术”;

D项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

所以答案选C。

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

13.B【解析】材料“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说明该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观点,故B项正确;

A没有主张政体学习;

C主张民主共和;

D主张民主科学思想。

14.A【解析】20世纪初的思想界主要是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故A项正确;

B、C和D均是维新派主张。

15.C【解析】批判封建礼教的是新文化运的时期的鲁迅,故C项正确;

A是新文化运动开始标志;

B不涉及礼教的批判;

D是文学革命主张。

16.B【解析】材料中“如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御史弹劾,考试”论述的是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其中后两权是中国固有的制度,故B项正确;

A中只实现前三制度;

从来没有比较中西制度的优越性,故C错误;

D是1924年,时间不符。

17.D【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说明是民生主义,故D正确;

民族主义主要针对满族,A错误;

民权主义属于建立政府,B错误;

民主主义不是三民主义内容,C错误。

【名师点睛】平均地权≠平分土地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

其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人民对土地的所有权要求。

18.D【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

材料体现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说明毛泽东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A项说法错误,B项“全面照搬”错误,C项“完全吸收”说法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19.C【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中1920年时间信息;

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主张等,可以判断出这一思想的形成主要原因是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本题选C项。

AB项与本题无关联;

D项1921年我党成立,与本材料无关。

20.B【解析】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于中国民主革命进行了分期,认为中国民主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故B项正确;

A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是民主专政的国家学说;

D是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21.D【解析】从题干中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的信息可知,其思想突破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传统观念,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重要论断,故D项正确;

A项是1978年,B项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项是1992年。

22.A【解析】根据材料“因此愈来愈转向知识分子和各类专业人员寻求帮助”可知,在三大改造完成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为调动知识分子参加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文艺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A正确;

B项“科教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体现了党和政府进一步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排除B;

C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于1956年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排除C;

“两弹一星”是新中国国防科技建设的主要成就,维护了新生国家政权和提高国际地位,排除D。

所以选A

点睛:

本题采用排除法,首先根据材料关键词“1955年”与“知识分子和各类专业人员”可知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有关,接着根据选项与所学知识逐一排除,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23.C【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给予历史事物准确判断的能力。

由材料关键信息“阶级斗争”、“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涉及的是历史事件就是新中国的十年“文化大革命”。

进一步可知C项符合史实,正确。

A、B、D三项均与“文化大革命”史实相悖,排除。

故正确答案选C。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

对民主、法治的严重践踏

24.A【解析】从材料给出的数据来看,随着时间的推进文、法、商、教育等文科专业在高校招生所占比例逐年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受到了中国工业化的影响,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时间不对,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962年以前;

C选项没有明白材料的真实含义;

D选项错在材料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

25.C【解析】材料中“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的歌曲体现出严重的个人崇拜,应该是1966-1976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

其他时间不符合。

26.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智者学派提出认识万物的尺度,认为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故他们是指智者学派,A项正确。

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用人性对抗神性,与材料不符,排除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