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制冷拆装实训指导书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2527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调制冷拆装实训指导书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空调制冷拆装实训指导书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空调制冷拆装实训指导书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空调制冷拆装实训指导书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空调制冷拆装实训指导书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空调制冷拆装实训指导书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0页
空调制冷拆装实训指导书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0页
空调制冷拆装实训指导书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0页
空调制冷拆装实训指导书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0页
空调制冷拆装实训指导书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0页
空调制冷拆装实训指导书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0页
空调制冷拆装实训指导书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0页
空调制冷拆装实训指导书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0页
空调制冷拆装实训指导书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0页
空调制冷拆装实训指导书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0页
空调制冷拆装实训指导书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0页
空调制冷拆装实训指导书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0页
空调制冷拆装实训指导书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0页
空调制冷拆装实训指导书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0页
空调制冷拆装实训指导书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空调制冷拆装实训指导书DOCWord文档格式.docx

《空调制冷拆装实训指导书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调制冷拆装实训指导书DOCWord文档格式.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空调制冷拆装实训指导书DOCWord文档格式.docx

如酒精擦手或游泳上岸时有冷的感觉,出汗时用风扇吹也感到很冷,这些例子均说明一个问题,即液体汽化时吸收了皮肤(即被冷却物体)上的热量而造成的。

也就是皮肤上失去了热量,而液体得到了热量而蒸发(汽化)。

但为什么液体汽化的时候,被冷却物体的温度就下降?

从分子角度来解释:

当液体汽化时,分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而液体的液分子在脱离液体时,必须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而做功,那么做功就需要一定的能量,但这些做功的能量靠什么来供给,毫无疑问靠外界热量即被冷却物体,或靠本身热量来使液体变成气体所需的内能。

由于被冷却物体提供了热量,使液体在物体中汽化,而吸收了大量的汽化潜热,导致被冷却物体的温度下降。

通过上述得知,利用低沸点的液体物质,吸热汽化是基本的制冷原理,但很不全面。

因为它无法保持温度的稳定性,而且浪费液体。

为了克服此点,就必须把低沸点的液体(如制冷剂)回收循环利用,就必须循环热力学的第二定律的规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热量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而绝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向另一个高温物体”说明了热量交换的方向性。

例如水,它们不能自发的从低处向高处运动(必须注意自发两字),如果外界给予一个力(如水泵),水就能改变运动方向,但必须消耗外功(即补偿)。

从上例说明,热量并非绝对不能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需要给它一个补偿过程,即消耗功,就能实现制冷。

图l-1为制冷中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示意。

图1-1制冷中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示意

从上面示意图说明:

被冷却物体(即食物、空气、水),被蒸发器内的低沸点制冷剂液体吸热蒸发,再经压缩机外功补偿,而传给冷凝器放出热量。

它整个传递过程由低温热源传向高温热源,但必须消耗外功。

即:

QK=Qo+AL广冷凝器放出的热量Q蒸发器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Al——压缩机耗功的热量从理论上讲,蒸发器吸收的热量应等于冷凝器放出的热量,也就是说,1公斤蒸汽液化放出的热量等于同一温度下,1公斤液体汽化时所吸收的热量。

即QK=Q。

通过上述得出结论:

制冷基本原理——在热力学第二定律基础上,利用某些低沸点的物质(制冷剂)在低温下吸热汽化(循环相变)。

如果要实现低温物体的热量转移到另一个高

温物体中去,就必须消耗外功,热量才能反自然的倒流,从而使被冷却物体的温度下降到比环境介质温度更低。

2.2.制冷过程

制冷过程和制冷原理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制冷过程主要叙述制冷循环中的工作过程。

实质上制冷循环就是一个相变过程。

所相变过程,就是从一相(固相、液相、汽相),通过加热或冷却来改变分子结构,而转变为另一相的过程。

制冷循环中的物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工作物质(简称工质、制冷剂),它是利用本身制冷剂汽化、凝结的相变,并在相变过程中与外界进行交换,时而吸热(液体变成了气体),时而放热(气体变成了液体)。

主要原因是加热、冷却后分子结构改变的结果。

制冷设备四大件中的冷凝器,主要作用是释放出被冷却物体的热量(食品或介质)和压缩机压缩时的热量,热量释放过程是以冷却介质(水或空气)冷却使气体转变成液体,在转变过程中放出二种热;

即潜热和显热,但以潜热为主。

所谓潜热是指:

物质在吸、放热过程中,温度不变,而状态发生相变,在相变过程中有热量交换。

例如烧开水时,烧到100℃时水才沸腾,如果继续烧还是100℃,此时温度不变。

但水从液态相变成气态。

而冷凝器在冷凝过程中,如同烧开水,制冷剂的冷凝温度不变,而气变成液态,所以放出的是潜热。

所谓显热是指,物质在吸、放热过程中,状态不变,温度发生了变化,这种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显热。

例如烧水时,从冷水烧到100~C的过程中,水温度变化了,但水还是水。

即温度变了,而相不变。

冷凝器在冷却过程中由过热蒸汽变成饱和干蒸汽而温度下降。

所以冷却过程是放出的显热。

而冷凝器在过热过程中,同样放出的是显热。

即饱和液体变成了过冷液体相不变,而温度在下降变化。

通过上述得知:

冷凝器在放热过程中由:

冷却过程、冷凝过程、过冷过程。

冷凝器放出的热量有显热、潜热、显热。

冷凝放热过程中的变化有:

过热蒸汽转变成饱和干蒸汽、饱和干蒸汽转变成饱和液体、饱和液体转变成过冷液体。

制冷过程:

(见图1-2)从冷凝器出1已经放出潜热、变成常温高压的饱和液体(有点过冷液),经过节流阀节流降压3后进入蒸发器4吸热汽化,又变成了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汽5(有微量液和闪发汽),再由压缩机低压端吸入6,并压缩成高温高压制冷剂过热蒸汽⑦~⑧,进入冷凝器,又重新形成制冷循环.

图1-2制冷循环过程示意图

3.拆装过程中所用的工量具的认识及使用方法和场合

3.1修理阀和充氟管[1]

修理阀和充氟管是与空调工艺管或分体机三通阀旁通孔进行压力检漏、抽真空、充注制冷剂的专用工具。

修理阀又称检修表、三通检修阀等,它由一块联程压力表(-0.1~2.4MPa)与一个三通阀组合而成,操作时,顺时针方向旋转手柄至死点呈两通,即顺向接头B与压力表相通,逆时针方向旋转手柄,简称开启,呈三通状。

充冷管又称充氟管、连接管、充氟软管,它由一根高强度橡胶管或透明塑质管与两端的铜质螺母组成。

两端螺母有公制和英制两种,螺母内又有带气门针和不带气门针两种(带气门针的一种主要是为了打开分体机三通阀旁通孔内气门芯)。

充氟表

3.2真空泵

真空泵主要用于空调器等制冷系统抽真空。

抽真空时,通过临时连接管、修理阀充冷管连接在系统上的工艺管或连接在分体机三通阀旁通口进行,并把制冷系统中有害空气和水分抽出。

不同的真空泵对同容积空调器制冷系统的抽真空时间长短不同。

3.3制冷剂钢瓶

制冷剂钢瓶属于一种低压容器,耐压强度在3.0MPa左右。

由于制冷剂受自然压力局限,不设减压阀。

手柄向上(正立钢瓶)开启时排出气体,手柄向下(倒立钢瓶气体)开启时制冷剂液体排出,亦可根据需要向系统充注气体与液体。

3.4.氮气瓶与氮气

氮气瓶属于高压容器,氮气最高压力达15MPa以上,是一种干燥气体,主要用于空调制冷系统压力检漏和试压、吹脏、吹堵等。

在出口必须装设减压阀。

顺时针旋转手柄为关闭,逆时针旋转手柄为打开。

调节减压阀手柄,顺时针旋转调压手柄,减压阀后压力升高,逆时针旋转调压手柄,减压阀后压力降低。

3.5.弯管器

弯管器又称握管器,是用来弯曲紫铜管的专用工具。

操作时间如图所示将管子放入轮子的槽沟内,用夹管钩压紧,在管子的另一端应将杆柄向弯曲方向移动,直接将管子弯曲到需要的角度。

弯管时应速度缓慢逐步压制成型。

3.6.切管器

切管器又称割刀,它是用来切断紫铜管、铝管等金属管的专用工具。

小型切管器切割管道直径为3—25mm。

切割时,应将管子夹在刀片与滚轮间,刀刃与管子垂直,然后顺时针缓慢旋紧调整钮进刀,每次进刀不能太多,以防管体压扁。

3.7.扩口器

扩口器又称胀管器,将紫铜管套入适应的夹口内,顺时针旋转把手将露出部位用锥形顶头扩成喇叭口,也可将锥形顶头换成配套顶头扩成杯形口,对于外径大于8mm的紫铜管,亦可将紫铜管套入夹板适应的孔口内,通过冲头用手锤敲打,扩成杯形口。

3.8.夹扁工具

夹扁工具操作时先将被夹扁的管子放入咬口内,然后顺时针拧压紧螺丝。

逐渐用力将管子压扁封死。

手动夹钳又称封口钳,它是通过手握把手用夹刀将管子压扁封死,然后用气焊焊住夹扁的外侧管口。

3.9.万用表

现在,数字式测量仪表已成为主流,有取代模拟式仪表的趋势。

与模拟式仪表相比,数字式仪表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显示清晰,过载能力强,便于携带,使用更简单。

下面以VC9802型数字万用表为例,简单介绍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9.1使用方法

a使用前,应认真阅读有关的使用说明书,熟悉电源开关、量程开关、插孔、特殊插口的作用.

b将电源开关置于ON位置。

c交直流电压的测量:

根据需要将量程开关拨至DCV(直流)或ACV(交流)的合适量程,红表笔插入V/Ω孔,黑表笔插入COM孔,并将表笔与被测线路并联,读数即显示。

d交直流电流的测量:

将量程开关拨至DCA(直流)或ACA(交流)的合适量程,红表笔插入mA孔(<200mA时)或10A孔(>200mA时),黑表笔插入COM孔,并将万用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即可。

测量直流量时,数字万用表能自动显示极性。

e电阻的测量:

将量程开关拨至Ω的合适量程,红表笔插入V/Ω孔,黑表笔插入COM孔。

如果被测电阻值超出所选择量程的最大值,万用表将显示“1”,这时应选择更高的量程。

测量电阻时,红表笔为正极,黑表笔为负极,这与指针式万用表正好相反。

因此,测量晶体管、电解电容器等有极性的元器件时,必须注意表笔的极性。

3.9.2.使用注意事项

a.如果无法预先估计被测电压或电流的大小,则应先拨至最高量程挡测量一次,再视情况逐渐把量程减小到合适位置。

测量完毕,应将量程开关拨到最高电压挡,并关闭电源。

b.满量程时,仪表仅在最高位显示数字“1”,其它位均消失,这时应选择更高的量程。

c.测量电压时,应将数字万用表与被测电路并联。

测电流时应与被测电路串联,测直流量时不必考虑正、负极性。

d.当误用交流电压挡去测量直流电压,或者误用直流电压挡去测量交流电压时,显示屏将显示“000”,或低位上的数字出现跳动。

e.禁止在测量高电压(220V以上)或大电流(0.5A以上)时换量程,以防止产生电弧,烧毁开关触点。

f.当显示“”、“BATT”或“LOWBAT”时,表示电池电压低于工作电压。

3.9.3.如何借助万用表检测可控硅

  可控硅分单向可控硅和双向可控硅两种,都是三个电极。

单向可控硅有阴极(K)、阳极(A)、控制极(G)。

双向可控硅等效于两只单项可控硅反向并联而成。

即其中一只单向硅阳极与另一只阴极相边连,其引出端称T2极,其中一只单向硅阴极与另一只阳极相连,其引出端称T2极,剩下则为控制极(G)。

a.单、双向可控硅的判别:

先任测两个极,若正、反测指针均不动(R×

1挡),可能是A、K或G、A极(对单向可控硅)也可能是T2、T1或T2、G极(对双向可控硅)。

若其中有一次测量指示为几十至几百欧,则必为单向可控硅。

且红笔所接为K极,黑笔接的为G极,剩下即为A极。

若正、反向测批示均为几十至几百欧,则必为双向可控硅。

再将旋钮拨至R×

1或R×

10挡复测,其中必有一次阻值稍大,则稍大的一次红笔接的为G极,黑笔所接为T1极,余下是T2极。

b.性能的差别:

将旋钮拨至R×

1挡,对于1~6A单向可控硅,红笔接K极,黑笔同时接通G、A极,在保持黑笔不脱离A极状态下断开G极,指针应指示几十欧至一百欧,此时可控硅已被触发,且触发电压低(或触发电流小)。

然后瞬时断开A极再接通,指针应退回∞位置,则表明可控硅良好。

  对于1~6A双向可控硅,红笔接T1极,黑笔同时接G、T2极,在保证黑笔不脱离T2极的前提下断开G极,指针应指示为几十至一百多欧(视可控硅电流大小、厂家不同而异)。

然后将两笔对调,重复上述步骤测一次,指针指示还要比上一次稍大十几至几十欧,则表明可控硅良好,且触发电压(或电流)小。

若保持接通A极或T2极时断开G极,指针立即退回∞位置,则说明可控硅触发电流太大或损坏。

可按图2方法进一步测量,对于单向可控硅,闭合开关K,灯应发亮,断开K灯仍不息灭,否则说明可控硅损坏。

对于双向可控硅,闭合开关K,灯应发亮,断开K,灯应不息灭。

然后将电池反接,重复上述步骤,均应是同一结果,才说明是好的。

否则说明该器件已损坏。

3.9.4.用万用表判断电容器质量

视电解电容器容量大小,通常选用万用表的R×

10、R×

100、R×

1K挡进行测试判断。

红、黑表笔分别接电容器的负极(每次测试前,需将电容器放电),由表针的偏摆来判断电容器质量。

若表针迅速向右摆起,然后慢慢向左退回原位,一般来说电容器是好的。

如果表针摆起后不再回转,说明电容器已经击穿。

如果表针摆起后逐渐退回到某一位置停位,则说明电容器已经漏电。

如果表针摆不起来,说明电容器电解质已经干涸推失去容量。

有些漏电的电容器,用上述方法不易准确判断出好坏。

当电容器的耐压值大于万用表内电池电压值时,根据电解电容器正向充电时漏电电流小,反向充电时漏电电流大的特点,可采用R×

10K挡,对电容器进行反向充电,观察表针停留处是否稳定(即反向漏电电流是否恒定),由此判断电容器质量,准确度较高。

黑表笔接电容器的负极,红表笔接电容器的正极,表针迅速摆起,然后逐渐退至某处停留不动,则说明电容器是好的,凡是表针在某一位置停留不稳或停留后又逐渐慢慢向右移动的电容器已经漏电,不能继续使用了。

表针一般停留并稳定在50-200K刻度范围内。

3.9.5.仅用万用表作为检测工具的集成电路的检测方法

虽说集成电路代换有方,但拆卸毕竟较麻烦。

因此,在拆之前应确切判断集成电路是否确实已损坏及损坏的程度,避免盲目拆卸。

本文介绍了仅用万用表作为检测工具的不在路和在路检测集成电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文中所述在路检测的四种方法(直流电阻、电压、交流电压和总电流的测量)是业余维修中实用且常用的检测法。

这里,也希望大家提供其他实用的(集成电路和元器件)判别检测经验。

✓不在路检测

  这种方法是在IC未焊入电路时进行的,一般情况下可用万用表测量各引脚对应于接地引脚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并和完好的IC进行比较。

✓在路检测

这是一种通过万用表检测IC各引脚在路(IC在电路中)直流电阻、对地交直流电压以及总工作电流的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克服了代换试验法需要有可代换IC的局限性和拆卸IC的麻烦,是检测IC最常用和实用的方法。

  

a.在路直流电阻检测法

这是一种用万用表欧姆挡,直接在线路板上测量IC各引脚和外围元件的正反向直流电阻值,并与正常数据相比较,来发现和确定故障的方法。

测量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测量前要先断开电源,以免测试时损坏电表和元件。

(2)万用表电阻挡的内部电压不得大于6V,量程最好用R×

100或R×

1k挡。

(3)测量IC引脚参数时,要注意测量条件,如被测机型、与IC相关的电位器的滑动臂位置等,还要考虑外围电路元件的好坏。

b直流工作电压测量法

这是一种在通电情况下,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挡对直流供电电压、外围元件的工作电压进行测量;

检测IC各引脚对地直流电压值,并与正常值相比较,进而压缩故障范围,找出损坏的元件。

测量时要注意以下八点:

(1)万用表要有足够大的内阻,至少要大于被测电路电阻的10倍以上,以免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

(2)通常把各电位器旋到中间位置,如果是电视机,信号源要采用标准彩条信号发生器。

(3)表笔或探头要采取防滑措施。

因任何瞬间短路都容易损坏IC。

可采取如下方法防止表笔滑动:

取一段自行车用气门芯套在表笔尖上,并长出表笔尖约0.5mm左右,这既能使表笔尖良好地与被测试点接触,又能有效防止打滑,即使碰上邻近点也不会短路。

(4)当测得某一引脚电压与正常值不符时,应根据该引脚电压对IC正常工作有无重要影响以及其他引脚电压的相应变化进行分析,才能判断IC的好坏。

  (5)IC引脚电压会受外围元器件影响。

当外围元器件发生漏电、短路、开路或变值时,或外围电路连接的是一个阻值可变的电位器,则电位器滑动臂所处的位置不同,都会使引脚电压发生变化。

(6)若IC各引脚电压正常,则一般认为IC正常;

若IC部分引脚电压异常,则应从偏离正常值最大处入手,检查外围元件有无故障,若无故障,则IC很可能损坏。

(7)对于动态接收装置,如电视机,在有无信号时,IC各引脚电压是不同的。

如发现引脚电压不该变化的反而变化大,该随信号大小和可调元件不同位置而变化的反而不变化,就可确定IC损坏。

(8)对于多种工作方式的装置,如录像机,在不同工作方式下,IC各引脚电压也是不同的。

c.交流工作电压测量法

为了掌握IC交流信号的变化情况,可以用带有dB插孔的万用表对IC的交流工作电压进行近似测量。

检测时万用表置于交流电压挡,正表笔插入dB插孔;

对于无dB插孔的万用表,需要在正表笔串接一只0.1~0.5μF隔直电容。

该法适用于工作频率比较低的IC,如电视机的视频放大级、场扫描电路等。

由于这些电路的固有频率不同,波形不同,所以所测的数据是近似值,只能供参考。

d.总电流测量法

该法是通过检测IC电源进线的总电流,来判断IC好坏的一种方法。

由于IC内部绝大多数为直接耦合,IC损坏时(如某一个PN结击穿或开路)会引起后级饱和与截止,使总电流发生变化。

所以通过测量总电流的方法可以判断IC的好坏。

也可用测量电源通路中电阻的电压降,用欧姆定律计算出总电流值。

以上检测方法,各有利弊,在实际应用中最好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3.10.兆欧表

兆欧表又叫摇表亦或叫绝缘电阻测试仪,是一种简便、常用的测量高电阻的直读式仪表,可用来测量电路、电机绕组、电缆、电气设备等的绝缘电阻。

兆欧表上有3个分别标有接地(N)、电路(U)、保护环(G)的接线柱,使用时不仅要接线正确,端钮拧紧,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测量前先将兆欧表进行一次开路和短路试验,检查兆欧表是否正常。

具体操作为:

将两连接线开路,摇动手柄指针应指在无穷大处,再把两连接线短接一下,指针应指在零处。

(2)被测设备必须与其他电源断开,测量完毕一定要将被测设备充分放电(约需2~3分钟),以保护设备及人身安全。

(3)兆欧表与被测设备之间应使用单股线分开单独连接,并保持线路表面清洁干燥,避免因线与线之间绝缘不良引起误差。

(4)摇测时,将兆欧表置于水平位置,摇把转动时其端钮间不许短路。

摇测电容器、电缆时,必须在摇把转动的情况下才能将接线拆开,否则反充电将会损坏兆欧表。

(5)摇动手柄时,应由慢渐快,均匀加速到120r/min,并注意防止触电。

摇动过程中,当出现指针已指零时,就不能再继续摇动,以防表内线圈发热损坏。

  (6)为了防止被测设备表面泄漏电阻,使用兆欧表时,应将被测设备的中间层(如电缆壳芯之间的内层绝缘物)接于保护环。

(7)应视被测设备电压等级的不同选用合适的绝缘电阻测试仪。

一般额定电压在500伏以下的设备,选用500伏或1000伏的兆欧表;

额定电压在500伏及以上的设备,选用1000~2500伏的兆欧表。

量程范围的选用一般应注意不要使其测量范围过多的超过所测设备的绝缘电阻值,以免使读数产生较大的误差。

(8)禁止在雷电天气或在邻近有带高压导体的设备处使用兆欧表测量。

如果用万用表来测量设备的绝缘电阻,那么测得的只是在低压下的绝缘电阻值,不能真正反映在高压条件下工作时的绝缘性能。

兆欧表与万用表不同之处是本身带有电压较高的电源,一般由手摇直流发电机或晶体管变换器产生,电压为500~5000V。

因此,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能得到符合实际工作条件的绝缘电阻值。

3.10.1.兆欧表的使用维护

(1)测量前要先切断被测设备的电源,并将设备的导电部分与大地接通,进行充分放电,以保证安全。

用兆欧表测量过的电气设备,也要及时接地放电,方可进行再次测量。

(2)测量前要先检查兆欧表是否完好,即在兆欧表未接上被测物之前,摇动手柄使发电机达到额定转速(120r/min),观察指针是否指在标尺的“∞”位置。

将接线柱“线(L)和地(E)”短接,缓慢摇动手柄,观察指针是否指在标尺的“0”位。

如指针不能指到该指的位置,表明兆欧表有故障,应检修后再用。

(3)必须正确接线。

兆欧表上一般有三个接线柱,分别标有L(线路)、E(接地)和G(屏蔽)。

其中L接在被测物和大地绝缘的导体部分,E接被测物的外壳或大地,G接在被测物的屏蔽上或不需要测量的部分。

接线柱G是用来屏蔽表面电流的。

如测量电缆的绝缘电阻时,由于绝缘材料表面存在漏电电流,将使测量结果不准,尤其是在湿度很大的场合及电缆绝缘表面又不干净的情况下,会使测量误差很大。

为避免表面电流的影响,在被测物的表面加一个金属屏蔽环,与兆欧表的“屏蔽”接线柱相连。

这样,表面漏电流IB从发电机正极出发,经接线柱G流回发电机负极而构成回路。

IB不再经过兆欧表的测量机构,因此从根本上消除了表面漏电流的影响。

(4)接线柱与被测设备间连接的导线不能用双股绝缘线或绞线,应该用单股线分开单独连接,避免因绞线绝缘不良而引起误差。

为获得正确的测量结果,被测设备的表面应用干净的布或棉纱擦试干净。

(5)摇动手柄应由慢渐快,若发现指针指零说明被测绝缘物可能发生了短路,这时就不能继续摇动手柄,以防表内线圈发热损坏。

手摇发电机要保持匀速,不可忽快忽慢而使指针不停地摆动。

通常最适宜的速度是120r/min。

(6)测量具有大电容设备的绝缘电阻,读数后不能立即停止摇动兆欧表,否则已被充电的电容器将对兆欧表放电,有可能烧坏兆欧表。

应在读数后一方面降低手柄转速,一方面拆去接地端线头,在兆欧表停止转动和被测物充分放电以前,不能用手触及被试设备的导电部分。

(7)下测量设备的绝缘电阻时,还应记下测量时的温度、湿度、被试物的有关状况等,以便于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3.10.2.兆欧表的选择

兆欧表的选择,主要是选择它的电压及测量范围。

高压电气设备绝缘电阻要求高,须选用电压高的兆欧表进行测试;

低压电气设备内部绝缘材料所能承受的电压不高,为保证设备安全,应选择电压低的兆欧表。

选择兆欧表的原则是不使测量范围过多地超出被测绝缘电阻的数值,以免因刻度较粗而产生较大的读数误差。

另外还要注意有些兆欧表的起始刻度不是零,而是1MΩ或2MΩ,这种兆欧表不宜测量处于潮湿环境中的低压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因为在这种环境中的设备绝缘电阻较小,有可能小于1MΩ,在仪表上读不到读数,容易误认为绝缘电阻为1MΩ或为零值。

3.11.钳流表

钳形电流表携带方便,无需断开电源和线路即可直接测量运行中电气设备的工作电流,以便及时了解设备的工作状况。

使用钳形电流表应注意以下问题。

(1)测量前应先估计被测电流的大小,选择合适量程。

若无法估计,为防止损坏钳形电流表,应从最大量程开始测量,逐步变换档位直至量程合适。

改变量程时应将钳形电流表的钳口断开。

(2)为减小误差,测量时被测导线应尽量位于钳口的中央。

(3)测量时,钳形电流表的钳口应紧密接合,若指针抖晃,可重新开闭一次钳口,如果抖晃仍然存在,应仔细检查,注意清除钳口杂物、污垢,然后进行测量。

(4)测量小电流时,为使读数更准确,在条件允许时,可将被测载流导线绕数圈后放入钳口进行测量。

此时被测导线实际电流值应等于仪表读数值除以放入钳口的导线圈数。

(5)测量结束,应将量程开关置于最高档位,以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