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方案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8263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方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方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方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方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方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广东省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方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广东省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方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广东省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方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广东省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方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广东省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方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广东省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方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广东省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方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广东省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方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广东省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方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方案DOC.docx

《广东省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方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方案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方案DOC.docx

广东省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方案DOC

附件

广东省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方案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国办发〔2015〕31号)、《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意见》(中气党发〔2014〕28号)、《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的意见》(中气党发〔2015〕1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气象局〈广东省全面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函〔2014〕185号)要求,认真学习贯彻郑国光局长在防雷减灾体制改革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广东气象实际,制定本试点方案。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做好气象部门“四项重点任务”,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政社分开和管办分离,加快推进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强化防雷服务的公益性职能,构建防雷服务新业态,提升防雷服务质量和效益,更好地发挥防雷减灾服务公共安全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服务公共安全。

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切实加强涉及重大公共安全的防雷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依法强化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指导、监督、服务。

严格依法履职。

规范防雷行政审批事项,防止“红顶中介”行为。

转变防雷服务监管方式,加强防雷服务的事中、事后监管。

建立健全防雷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以及市场信用评价体系。

统筹分步实施。

推进全省现有气象防雷服务机构分类改革。

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防雷服务质量不降、队伍思想不乱、安全监管不断。

二、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清理规范涉及行政审批防雷中介服务

取消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产品测试的中介服务,由相关机构按照社会需求和市场行为提供技术服务。

调整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和新建、扩建、改建建(构)筑物防雷装置检测为行政审批受理后的技术性服务或由相关主体予以承担。

实行防雷行政审批服务清单管理,全面公开防雷行政审批信息,建立健全防雷行政审批监督机制。

(二)全面依法履行防雷减灾管理职责

建立健全各级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公共安全监察机构和地方各级政府委托代管的防雷减灾管理机构。

按照“依法监管、权责一致、动态监管、公开透明”的原则,编制防雷减灾管理“三个清单”。

强化防雷减灾安全监管职责,转变防雷服务监管方式,切实加强防雷服务的事中、事后监管。

建立健全多部门综合执法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气象、经济与信息化委、住房城乡建设、安全监管、公安消防等部门年度防雷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检查行动。

(三)强化雷电灾害防御业务科技支撑

建立天气雷达、闪电定位系统、重点区域大气电场仪等一体化的雷电综合探测网。

探索开展雷电天气、雷击落区和危害等级等雷电监测分析和预报警报业务。

开放广东雷电野外试验基地和雷电实验室,建立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共建共享机制。

推进雷电资料跨区域共享,提高雷电预报预警技术水平,开展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区域雷电监测预警服务。

研发并建立全省防雷在线管理监察平台,对防雷服务主体实施实时、动态的监管监察。

(四)健全防雷公共安全责任保障体系

遵循以人为本、科学防御、统筹规划、社会参与的原则,将防雷减灾工作纳入公共安全监督管理的范围,依法落实地方政府、气象部门、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主体等在防雷安全管理中的相关责任。

以落实《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为契机,将防雷减灾工作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范畴。

依法组织确定气象(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并向社会公布,加强涉及社会公共安全的重点领域、重点部位的防雷安全监管,建立健全雷电灾害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体系。

(五)培育公平开放的防雷服务市场

优化防雷服务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有序的环境,规范防雷服务市场秩序。

制定统一开放的防雷服务市场运行规则,逐步实现防雷服务市场主体多元化。

探索建立防雷服务市场主体失信“黑名单”制度和退出机制,实现防雷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积极推动与改革要求不适应的相关政策法规的修订和清理。

加快制定防雷装置检测通用要求等防雷监管地方标准。

取消外地防雷工程专业资质备案核准、防雷产品备案,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垄断。

(六)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

防雷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全流程网上办理,优化网上办事流程,完善防雷行政审批网上公示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

按照省政府要求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全省防雷行政审批做到统一名称、统一办事指南、统一前置条件、统一申办材料、统一办理流程,力争与全省各级网上办事大厅互联互通。

支持和培育防雷减灾行业协会,逐步将防雷工程专业资质认定行政许可事项转移给行业协会承接,发挥行业协会在防雷服务协调、依法自律、教育培训、科普宣传、标准制定等作用。

(七)推进防雷服务机构改革

1.省、市、县健全地方防雷减灾公共安全监管机构,主要由地编人员组成,积极争取实现参照公务员管理。

2.按照中国气象局要求,撤销广东省防雷减灾中心。

推进广州市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市防雷所转制脱钩,成立广州市气象公共服务中心,加强广州地区气象公益性服务。

稳步有序推进其他市、县防雷减灾体制改革。

3.参与经营性防雷服务的国有部门防雷企业,实施企业法人治理,理顺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严禁公务员在企业兼职,严禁社会防雷企业资质挂靠。

(八)推进防雷服务财务改革

逐步完善财政保障政策,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气象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承担的技术性服务,其经费由中央、地方财政予以保障。

全力落实地方津补贴,充分发挥双重财务体制的优势。

厉行节约,开源节流,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2015年预期成果

(一)坚决撤销全省防雷“红顶”中介

按照国办发〔2015〕31号文件精神和中国气象局关于清理规范涉及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工作部署,根据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的要求,全省取消各级专门开展防雷中介服务的国家气象机构,坚决杜绝“红顶中介”行为。

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确保清理规范防雷中介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二)积极培育和壮大防雷服务市场

根据中国气象局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的要求,依法有序放开防雷装置检测等服务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社会提供便利、高效、优质的防雷服务。

激发市场发展活力,积极扩大社会就业,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初步建立防雷服务标准体系

筹建地方气象标准化委员会,制定广东气象标准发展规划,逐步构建包括雷电灾害防御标准在内的广东气象标准体系。

加快推进广东地方气象标准编制工作,力争年内实现《防雷装置检测通用要求》等8个地方标准的报批和发布,为防雷服务监管提供标准支撑。

(四)强化防雷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力度

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牢牢把握防雷减灾是一项涉及民生和公共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发挥防雷技术服务和科技创新对防雷减灾社会公共安全的公益性、基础性作用,依法强化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服务,不断提高防雷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效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广东省气象局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省局改革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进行,重新调整充实省局改革办,改革办要加强与编办、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调,做好改革工作的有效衔接。

(二)严肃工作纪律。

各单位在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过程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组织人事、财经制度,严格履行有关报批手续。

(三)积极稳妥推进。

年内分阶段完成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加快推进广州、梅州、韶关3个单位防雷改革,12月底前完成全省防雷减灾体制改革任务。

要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和进度,及时研究和妥善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改革试点与汛期气象服务两不误,确保改革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附表:

广东省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任务表

 

附表

广东省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任务表

序号

重点

任务

主要内容

完成时限

责任

单位

承办单位

落实单位

1

清理规范涉及行政审批的中介服务

取消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产品测试的中介服务,由相关机构按照社会需求和市场行为提供技术服务

2015.6.30

省防雷

减灾管理中心

市、县

气象局

市、县

气象局

实行防雷行政审批服务清单管理,全面公开防雷行政审批信息,建立健全防雷行政审批监督机制

2015.12.31

省防雷

减灾管理中心

市、县

气象局

市、县

气象局

2

全面依法履行防雷减灾管理职责

编制防雷减灾管理“三个清单”。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2015.7.31

省防雷

减灾管理中心

市、县

气象局

市、县

气象局

建立健全多部门综合执法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气象、经济和信息化委、住房城乡建设、安全监管、公安消防等部门年度防雷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检查行动

每年度

法规处

市、县

气象局

市、县

气象局

3

强化雷电灾害防御业务科技支撑

研发并建立全省防雷在线管理监察平台,对防雷服务主体实施实时、动态的监管监察

2015.7.31

省防雷减灾

中心

市、县

气象局

市、县

气象局

探索开展雷电天气、雷击落区和危害等级等雷电监测分析和预报警报业务

2015.9.30

预报处

省防雷

减灾中心

市、县

气象局

建立天气雷达、闪电定位系统、重点区域大气电场仪等一体化的雷电综合探测网

2015.12.31

监网处

省防雷

减灾中心

市、县

气象局

开放广东雷电野外试验基地和雷电实验室,建立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共建共享机制。

提高雷电预报预警技术水平,开展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区域雷电监测预警服务

2015.12.31

预报处

省防雷

减灾中心

省防雷

减灾中心

4

健全防雷公共安全责任保障体系

落实《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将防雷减灾工作纳入到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范畴

2015.12.31

法规处

市、县

气象局

市、县

气象局

依法组织确定气象(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并向社会公布,加强涉及社会公共安全的重点领域、重点部位的防雷安全监管,建立健全雷电灾害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体系

2015.12.31

法规处

市、县

气象局

市、县

气象局

5

培育公平开放的防雷服务市场

优化防雷服务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有序的环境,规范防雷服务市场秩序。

建立防雷服务市场主体失信“黑名单”制度和退出机制

2015.12.31

省防雷

减灾管理中心

市、县

气象局

市、县

气象局

清理和修订与改革要求不适应的相关政策法规,制定防雷装置检测通用要求等防雷监管地方标准

2015.12.31

法规处

市、县

气象局

市、县

气象局

取消外地防雷工程专业资质备案核准、防雷产品备案,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垄断

2015.6.30

省防雷

减灾管理中心

市、县

气象局

市、县

气象局

6

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

实行防雷行政审批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优化网上办事流程,完善防雷行政审批网上公示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

2015.12.31

省防雷减灾管理中心

市、县

气象局

市、县

气象局

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力争与全省各级网上办事大厅互联互通

2015.12.31

省防雷减灾管理中心

市、县

气象局

市、县

气象局

支持和培育防雷减灾行业协会,将防雷工程专业资质认定行政许可事项转移给行业协会承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每年度

省防雷减灾管理中心

市、县

气象局

省防灾减灾协会

7

推进防雷服务机构改革

推进广州市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市防雷所转制脱钩,成立广州市气象公共服务中心,加强广州地区的气象公益性服务

2015.7.31

人事处

广州市

气象局

广州市防雷检测所

稳步有序推进其他市、县防雷减灾体制改革

2015.9.30

人事处

市、县

气象局

市、县

气象局

撤销广东省防雷减灾中心

2015.12.31

人事处

省防雷

减灾中心

省防雷

减灾中心

省、市、县成立气象公共安全监管机构,并充实地编人员

2015.12.31

人事处

市、县

气象局

市、县

气象局

国有部门防雷企业实施企业法人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产权关系

2015.12.31

财务处

市、县

气象局

市、县

气象局

8

推进防雷服务财务改革

按事权归属将防雷服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015.9.30

财务处

市、县

气象局

市、县

气象局

气象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承担的技术性服务,其经费由中央、地方财政予以保障

2015.12.31

财务处

市、县

气象局

市、县

气象局

全力落实地方津补贴,充分发挥双重财务体制的优势

2015.12.31

财务处

市、县

气象局

市、县

气象局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015.12.31

财务处

市、县

气象局

省、市、县国有防雷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