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小学教案5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2806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5篇Word文档格式.docx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5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青树下小学教案5篇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5篇Word文档格式.docx

自评、互评。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

你读了每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2、读完全文讨论: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

上学路上

来到学校

上课

下课

3、你最喜欢哪些自然段?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

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

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制定依据:

课后识字写字安排和“词语表”安排和课程标准关于学段理解词语的目标要求。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资料袋和插图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了解课文内容;

能找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地方的语句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习生活的美好(制定依据:

课后练习和”;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3.能按照提示场所和开头仿照课文选自己学校一个场景说一说。

课后练习。

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

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

交流平台”。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

教学准备:

教师:

“坝”等10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

每人一套”;

坝”等10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过程:

一、学习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一)认识“单元导读”。

1.初识”;

单元导读”。

导语:

同学们新的一个学年学习开始了我们进入到了第二学段的语文学习了使的课本编排有了新的变化新增了一个板块我们学习了这个板块就能了解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什么就能了解到通过这个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达成哪些主要的教学目标。

这个板块的名称叫什么呢?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1。

(PPT出示单元导读)以后的各个单元都有这么一个板块我们叫它为“单元导读”。

那么这是哪个单元的单元导读呢?

(指名回答。

预设:

这是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读。

)你是根据什么做出这个判断的?

(继续回答。

我是根据上面的”;

第一单元”判断的。

)对了单元导读首先会提示是第几单元的导读。

2.了解“单元导读”内容构成明确第一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

(利PPT进行解说)”;

单元导读”除了背景图外一般会有两段文字其中的一段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一段则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让我们读读第一单元的导读看看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第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第二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3)(复习默读要求后)出示任务:

默读这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什么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

分别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4)反馈指导。

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校园的(或学校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体会习作的乐趣。

3.小结:

对了。

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校园的情况或人和事主要的学习目标有两个:

一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因为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般与课文的主题思想有关与写生动具体有关;

一是通过这个单元的习作写作过程体会习作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的第一课的题目叫什么吗?

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的第一课的题目叫《我上学了》。

)对了。

那么你们还记得那一课告诉我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的小朋友上学的呢?

我国有56各民族的小朋友上学。

回答后学生说说知道的少数民族名称。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的地方好些民族聚居一起和睦相处。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地方。

是什么地方呢?

请看老师的板书。

1.板书课题:

1大青树下的小学

2.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释题。

提问:

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地方?

预设课文讲的地方是小学。

追问:

你从课题中哪个词语知道的?

我从课题“小学”这个词语知道的。

)从课题里你还了解到关于这所小学的什么信息呢?

(指名回答:

从课题我还了解到这所小学是在大青树下面的。

2.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课题也是课文的一个部分阅读理解要从课题开始。

那么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说的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它与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就能知道了。

三、指导预习梳理课文条理。

(设计说明:

一、课堂上进行预习让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有利于真正实现顺学而导能有效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

二、第三学段有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

要“抓住要点”就需要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部分内容。

这虽然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但是课标指出: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所以学习梳理课文条理学习概括各部分内容(三年级主要是自然段。

)是三年级重要的教学目标要给予安排。

再者梳理课文条理是一项很好的思维训练的语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抽象力等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

(一)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内容。

一、“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是第二学段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几乎每篇课文都应该落实为免重复啰嗦没有制定在”;

教学目标”中但要在每一课文的学习中安排落实尤其是叙事性课文。

二、“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外显表现就是能六种基本句式表达出来。

三、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

因此”;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既是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一个从整体入手的阅读教学策略。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

课文告诉我们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

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

“扬””;

凤”“摔”。

(3)PPT出示会写字词”;

早晨、绒球花、服装、安静、停、粗壮、影子”复习认读。

提示:

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一、第二学段学习的重点已转移到阅读了因此识字教学在通过读音教学解决了生字(会认的字)的读音扫除了阅读障碍就应该进入阅读的学习充分利无意注意来达成正确认读的目标。

二、会写的字除了认写同步的字外其余的是已经会认读的了。

这里复习认读既是诊断性检测又是唤起注意的操作为阅读过程中利无意注意记认字形做铺垫。

三、关于理解会认读的字词义。

按照课标的要求学生如没有产生阅读理解的障碍就应该视作达成理解的教学目标了。

3.导语:

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

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

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

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4.反馈指导。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2)反馈预习任务3说说从哪些语句中获得此信息。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山里的小学。

5.出示任务:

同桌简练的一两句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相互提提意见。

(评议标准:

1.要包含以上回答的内容;

2.语句要通顺连贯。

6.反馈指导。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山里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边疆山里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边疆山里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7.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朗读了课文粗知了课文内容。

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

(二)学习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要点。

1.导语:

要了解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首先就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PPT出示课文插图)默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个内容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

请在那个内容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1)第1自然段一个内容。

早晨各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

(2)第2、3自然段一个内容。

上课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3)第4自然段一个内容。

这所边疆可爱的小学环境优美。

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写了三个内容向我们介绍了这所多民族的边疆的可爱的小学:

一是早晨各民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

二是上课读书下课活动;

三是优美的环境。

四、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认识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根据教学目标2设计这个教学环节认识了解”;

有新鲜感的词句”培养语感。

(一)想象“上学”的画面初识”;

有新鲜感的词句”。

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把握了课文内容要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知识进行新的练习了。

读读第一部分内容看看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几句话序号表示出来。

围绕着”;

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4句话。

(PPT出示资料袋)朗读第一部分内容对照着资料袋想一想: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

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第1个句子是一个画面;

第2、3个句子是一个画面;

第4个句子是一个画面。

3.出示任务:

朗读第1个句子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个画面的?

(采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画面:

早晨从各地走来了多民族的许多小学生。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形成”;

从各地”走来的画面;

“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形成”;

多民族”的画面。

5.小结:

这个句子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

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6.导语:

我们接着学习这一部分看看还有没有”;

有新鲜感”的词句。

(PPT出示资料袋)对照着资料袋分别朗读第2、3个句子和第4个句子想一想分别是什么样的画面?

7.反馈指导。

画面1:

绚丽多彩的学校。

“穿戴不同””;

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

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画面2:

同学们来到学校后的进行各种活动。

“向......打招呼向......问好向......敬礼。

”形成”;

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

8.小结:

除了使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

(二)想象“读书、活动”的画面再识”;

1.出示任务:

(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

从“&

lsquo;

当当当!

��”到”;

那声音真好听!

”是一个画面;

从“这时候”到”;

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余下的句子是一个画面。

(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这三个画面分别是什么样的画面?

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三个画面的?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上课了大家在同一个教室里朗读课文。

“当当当!

”形成了铜钟敲响上课钟声的画面”;

一齐朗读”“声音真好听”形成朗读课文的画面。

山林里的朋友在安静地听大家朗读课文。

不摇了”“不叫了””;

停在”“都在听””;

最有趣的”好“好奇地听着”形成安静听大家朗读课文的画面。

作者把什么当做同学们”;

山林里的朋友”了?

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

)这些”;

山林里的朋友”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吗?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不是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

)那作者为什么说这些山里的朋友”;

都在听”“好奇地听”呢?

应为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成人了成了朋友所以作者说这些山里的朋友”;

都在听”“好奇地听”。

画面3:

下课了小鸟、松鼠和山狸看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赶来看热闹”形成看大家活动的画面。

除了使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和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形象地模拟声音和把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

五、小结:

(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课有关学习内容。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有新鲜感的词句”。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

有新鲜感的词句”谁能说说什么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吗?

指名回答。

答案见上一课的教学过程。

二、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尝试交流”;

有新鲜感的词句”认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想象”;

学校环境”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通过上一节课课文的两个内容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

有新鲜感的词句”:

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接下来的学习就要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出这样的词句相互交流了。

(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三部分内容结合插图想象一下在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然后找出这部分的内容里中有新鲜感的句横线画出来。

边疆小学特有的优美环境。

有新鲜感的词句: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朗读这两个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让你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实心圆点点出来。

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

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形成特有的优美环境画面。

(二)小结: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个内容学习通过认识了解和交流”;

有新鲜感的词句”让我们了解了一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

也认识了解了一个新知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

三、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

落实教学目标2体现从“学阅读”到”;

学表达”的语言运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阅读”理解内容习得方法;

学表达”内化转换和积累语言规范言语表达。

学习了课文我们了解了这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那么这所小学有哪些与众不同、特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与大家说说吗?

(复习默读要求后)默读课文找一找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上“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有......”说一说最少要说上两点。

评议标准:

(1)必须是课文中与学生所在学校不同的的相关内容如山里多民族铜钟钟声表示有小鸟等小动物来学校......

(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练说然后再反馈评议。

同学们说得真好。

这真是一所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边疆山区里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啊。

四、尝试运”;

有新鲜感的词句”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说话练习。

落实教学目标3。

对比这所边疆小学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

你能上“有新鲜感的词句”说一说吗?

(PPT出示课后该练习)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选一个场景上”;

有新鲜感的词句”按提示的开头说一段话。

个体练习四人小组交流互提意见并推举一人在班上说。

评议注意:

(1)哪些句子可以怎样上“有新鲜感的词句”;

(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个体练说同桌互评然后再反馈评议。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

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

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第二学段是学生写字错别字高峰出现的阶段必须重视字形教学以提高和保证写字的正确率。

通过学生回忆进行形近字或音近字的字形比较再通过组词将两两比较的字的字义固定下来是识字教学音形义相结合的体现。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

服(服装)报(报纸)静(安静)净(干净)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绒”右部件是“戎”不是”;

戒”。

“装”右上是”;

士”不是“土”。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七、总结。

八、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板书设计(设计说明:

呈现课文条理结构为学生把握内容要点提供帮助。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上学

上课朗读下课活动

环境优美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第三篇:

【课时目标】

1.会认”;

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

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

课件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课件出示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引导交流: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教师利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2)板书课题:

1.大青树下的小学。

5.请大家读题。

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

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

让咱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4.

(1)(课件出示3、4)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一组含有会写字第二组含有会认字):

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在粗壮影子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洁白

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

粗、族”为平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

前鼻音”;

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凤”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学生练读。

(2)有关民族的词语。

(课件出示5)

景颇族傣族阿昌族汉族德昂族

注意读准”;

颇、傣、昌、昂”的字音。

5.词语我理解

温馨提示:

(课件出示6)

理解词语的方法:

①WTT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②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

③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在什么场合?

(1)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2)猜猜我是谁。

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

(课件出示7)

指旌旗随风摆动的样子。

()

形容色彩华丽。

山间平整的场地。

边防边境。

两人徒手较量,以把对手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6.生字我会写

(课件出示8:

生字田字格课件)

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

(1)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装、晨”:

衣、日”是形旁表义;

“壮、辰”是声旁表音。

加一加:

氵+又=汉”“扌+分=扮””;

讠+卖=读”“米+且=粗””;

青+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