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完整版.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78298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完整版.docx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完整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完整版.docx

第一篇 无菌技术

1、概述

1.1目的

为手术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者和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手术室无菌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规范,以规范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技术操作,保障患者健康权益。

1.2范围

1.2.1本指南包括外科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置无菌器械台及传递手术器械的相关基础知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

1.2.2本指南既对手术室护士的日常工作和具体操作行为具有指导作用,也对手术室管理者加强科室管理及相关的教育培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名词术语

2.1手卫生

手卫生(handhygiene)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2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消毒(surgicalhandantisepsis)是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常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2.3常居菌

常居菌(residentskinflora)是指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地摩擦清除。

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2.4暂居菌

暂居菌(transientskinflora)是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

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2.5皂液

皂液(liquidsoap)是指不含消毒剂的清洁剂,或仅含有很低浓度的、仅起防腐作用的抗菌剂。

2.6手消毒剂

手消毒剂(handantisepticagent)是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氧己定、碘伏等。

2.6.1速干手消毒剂

速干手消毒剂(alcohol-basedhandrub)是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

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2.6.2免冲洗手消毒剂

免冲洗手消毒剂(waterlessantisepticagent)是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要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

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2.7持久活性

持久活性(persistentactivity)是指使用的消毒剂有持续杀菌能力或累积活性,确保手术过程中手表面微生物保持在较低水平。

2.8有效性

有效性(effectiveness)是指手卫生产品杀灭微生物的能力,分实验室消毒效果和临床应用消毒效果。

2.9外科手消毒设施

外科手消毒设施(surgicalhanddisinfectionfacilities)是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手刷、计时装置、清洁指甲用品等。

2.10无菌手术衣

无菌手术衣(sterilesurgicalgown)是指用于手术室规范环境下的无菌服装。

无菌手术衣有三对系带:

领口一对系带;左页背部与右页内侧腋下各一系带组成一对;右页宽大,能包裹术者背部,其上一系带与腰部前方的腰带组成一对。

2.11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

无接触式戴无茵手套(closedgloving/non-contactgloving)是指手术人员在穿无菌手术衣时手不露出袖口独自完成或由他人协助完成戴手套的方法。

2.12消毒

消毒(disinfection)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2.13灭菌

灭茵(sterilization)是指清除或杀灭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2.14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sterile technique)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人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2.15无菌区域

无菌区域(sterilearea)是指经过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2.16穿孔指示系统

穿孔指示系统(perforationindicationsystem)是指戴双层手套,当手套穿孔时,液体会通过穿孔部位渗透到两层手套之间,更容易看见穿孔部位。

2.17无菌单

无菌单(steriledrapes)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手术单。

2.18无菌包

无菌包(sterilepackage)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手术包。

2.19无菌器械台

无菌器械台(sterileinstrumenttable)是指手术过程中存放无菌物品、手术器械等物品的操作区域。

2.20无菌持物钳

无菌持物钳(sterileholdingforceps)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用于夹取或传递无菌物品的钳子。

2.21无菌物品

无菌物品(asepticsupply)是指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2.22化学指示物

化学指示物(chemicalindicator)是指根据暴露于某种灭菌工艺所产生的化学或物理变化,在一个或多个预定过程变量上显现变化的检验装置。

2.23无融式传递

无触式传递(non-contacttransfer)是指手术过程中借助中间物质,进行传递、接收手术锐器,防止职业暴露。

3、外科手消毒

3.1外科手消毒目的

外科手消毒目的是清除或者杀灭手表面暂居菌,减少常居菌,抑制手术过程中手表面微生物的生长,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释放,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传播,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发生。

3.2外科手消毒设施

3.2.1洗手池

洗手池应设在手术间附近,2~4个手术间宜配置1个洗手池。

洗手池大小、高低适宜,有防溅设施,管

道不应裸露,池壁光滑无死角,应每日清洁和消毒。

3.2.2水龙头

水龙头数量与手术间数量匹配,应不少于手术间数量。

水龙头开关应采用非手触式。

3.2.3洗手用水

洗手用水的水质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水温建议控制在32~38℃。

不宜使用储箱水。

3.2.4清洁剂

术前外科洗手可用皂液。

盛装皂液的容器应为一次性,如需重复使用应每次用完后清洁、消毒。

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

3.2.5干手物品

干手物品常用无菌巾,一人一用。

3.2.6消毒剂

消毒剂要符合国家管理要求,在有效期内使用。

用于外科手消毒的消毒剂主要有氯己定醇复合消毒液、碘伏和2%~4%氯己定消毒液等,使用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3.2.6.1外科手消毒剂能显著降低完整皮肤上的微生物,有广谱抗菌、快速、持久活性、无刺激性等特点,即刻杀菌和持久活性被认为是最重要的。

3.2.6.2需为医务人员提供高效、刺激性低的外科手消毒剂,同时考虑他们对产品的触觉、气味和皮肤的耐受性。

3.2.6.3应向厂家咨询手消毒剂、凝胶或酒精类揉搓剂与医院使用的抗菌皂液相互作用的简明信息。

3.2.6.4外科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消毒剂宜采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消毒剂容器应每次用完后清洁与消毒。

建议使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出液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

3.2.6.5外科手消毒剂开启后应标明日期、时间,易挥发的醇类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得超过30天,不易挥发的产品开瓶后使用期不得超过60天。

3.2.7手刷

手刷应柔软完好,重复使用时应一用一灭菌。

3.2.8计时装置

应配备计时装置,方便医务人员观察洗手与手消毒时间。

3.2.9洗手流程及说明图示

洗手池上方应张贴外科洗手流程图,方便医务人员规范手消毒流程。

3.2.10镜子

洗手池正前方应配备镜子,用于刷手前整理着装。

3.3外科手消毒方法

3.3.1外科手消毒原则

3.3.1.1先洗手,后消毒。

3.3.1.2不同手术之间或手术过程中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3.3.2外科手消毒前的准备

3.3.2.1着装符合手术室要求,摘除首饰(戒指、手表、手镯、耳环、珠状项链等)。

3.3.2.2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不应佩戴人工指甲或涂指甲油。

3.3.2.3检查外科手消毒用物是否齐全及有效期。

3.3.2.4将外科手消毒用物呈备用状态。

3.3.3洗手方法

3.3.3.1取适量的皂液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认真揉援。

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3.3.3.2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从手指到肘部,沿一个方向用流动水冲洗手和手臂,不要

在水中来回移动手臂。

3.3.3.3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3.4手消毒方法常用方法包括:

免刷手消毒方法和刷手消毒方法。

3.3.4.1免刷手消毒方法

3.3.4.1.1冲洗手消毒方法:

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揉搓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6分钟,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巾彻底擦干。

流动水应达到GB5749的规定。

特殊情况水质达不到要求时,手术医生在戴手套前,应用醇类消毒剂再消毒双手后戴手套。

手消毒剂的取

液量、揉撞时间及使用方法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3.3.4.1.2免冲洗手消毒方法:

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

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3.3.4.1.3涂抹外科手消毒液

3.3.4.1.3.1取免冲洗手消毒剂于一侧手心,揉搓一侧指尖、手背、手腕,将剩余手消毒液环转揉搓至前臂、上臂下1/3。

3.3.4.1.3.2取免冲洗手消毒剂于另一侧手心,步骤同上。

3.3.4.1.3.3最后取手消毒剂,按照六部洗手法(见附录A)揉搓双手至手腕部,揉搓至干燥。

3.3.4.2刷手消毒方法(不建议常规使用)

3.3.4.2.1清洁洗手:

具体方法参照标题2.3.3中的内容。

3.3.4.2.2刷手:

取无菌手刷,取适量洗手液或外科手消毒液,刷洗双手、前臂、至上臂下1/3,时间约

3分钟(根据洗手液说明)。

刷时稍用力,先刷甲缘、甲沟、指蹼,再由拇指桡侧开始,渐次到指背、尺侧、掌侧,依次刷完双手手指。

然后再分段交替刷左右手掌、手背、前臂至肘上。

刷手时要注意勿漏刷指间、腕部尺侧和肘窝部。

用流动水自指尖至肘部冲洗,不要在水中来回移动手臂。

用无菌巾从手至肘上依次擦干,不可再向手部回擦。

拿无菌巾的手不要触碰已擦过皮肤的巾面。

同时还要注意无菌巾不要擦拭未经刷过的皮肤。

同法擦干另一手臂。

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援时间及使用方法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3.3.5外科手消毒的注意事项

3.3.5.1在整个过程中双手应保持位于胸前并高于时部,保持手尖朝上,使水由指尖流向肘部,避免倒流。

3.3.5.2手部皮肤应无破损。

3.3.5.3冲洗双手时避免溅湿衣裤。

3.3.5.4戴无菌手套前,避免污染双手。

3.3.5.5摘除外科手套后应清洁洗手。

3.3.5.6外科手消毒剂开启后应标明日期、时间,易挥发的醇类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得超过30天,不易挥发的产品开瓶后使用期不得超过60天。

3.4外科手消毒效果监测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等外科相关科室进行外科手消毒效果的监测。

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监测。

监测方法及判断标准参考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8.2及8.3部分。

4、穿无菌手术衣

4.1穿无菌手术衣目的

穿无菌手术衣目的是避免和预防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衣物上的细菌污染手术切口 ,同时保障手术人员安全,预防职业暴露。

4.2穿无菌手术衣方法

4.2.1穿无菌手术衣(图4-1)

4.2.1.1拿取无菌手术衣,选择较宽敞处站立,面向无菌台,手提衣领,抖开,使无菌手术衣 的另一端下垂。

4.2.1.2两手提住衣领两角,衣袖向前位将手术衣展开,举至与肩同齐水平,使手术衣的内 侧面面对自己,顺势将双手和前臂伸入衣袖内,并向前平行伸展。

4.2.1.3巡回护士在穿衣者背后抓住衣领内面,协助将袖口后拉,并系好领口的一对系带及左页背部与右侧腋下的一对系带。

4.2.1.4应采用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

4.2.1.5解开腰间活结,将右叶腰带递给台上其他手术人员或交由巡回护士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旋转后与左手腰带系于胸前,使手术衣右叶遮盖左叶。

4.2.2协助穿无菌手术衣

4.2.2.1洗手护士持无菌手术衣,选择无菌区域较宽敞的地方协助医生穿衣。

4.2.2.2双手持号码适中的手术衣衣领,内面朝向医生打开,护士的双手套入手术衣肩部 的外面并举至与肩同齐水平。

4.2.2.3医生面对护士跨前一步,将双手同时伸入袖管至上臂中部,巡回护士协助系衣领及腰带。

4.2.2.4洗手护士协助医生戴手套并将腰带协助打开拽住,医生自转后自行系带。

4.2.3脱无菌手术衣方法

脱无菌手术衣原则是由巡回护士协助解开衣领系带,先脱手术衣,再脱手套,确保不污染刷手衣裤。

4.3穿无菌手术衣注意事顷

4.3.1穿无菌手术衣必须在相应手术间进行。

4.3.2无菌手术衣不可触及非无菌区域,如有质疑立即更换。

4.3.3有破损的无菌衣或可疑污染时立即更换。

4.3.4巡回护士向后拉衣领时,不可触及手术衣外面。

4.3.5穿无菌手术衣人员必须戴好手套,方可解开腰间活结或接取腰带,未戴手套的手不可拉衣袖或触及其他部位。

4.3.6无菌手术衣的无菌区范围为肩以下、腰以上及两侧腋前线之间。

5、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

5.1自戴无菌手套方法(图5-1:

5.1.1穿无菌手术衣时双手不露出袖口。

5.1.2隔衣袖取手套置于同侧的掌侧面,指端朝向前臂,拇指相对,反折边与袖口平齐,隔衣袖抓住手套边缘并将之翻转包裹手及袖口。

5.2协助戴无菌手套方法(图5-2)

协助者将手套撑开,被戴者手直接插人手套中。

5.3摘除手套方法

5.3.1用戴手套的手抓取另一手的手套外面翻转摘除。

5.3.2用已摘除手套的手伸入另一手套的内侧面翻转摘除。

注意清洁手不被手套外侧面所污染。

5.4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注意事项

5.4.1向近心端拉衣袖时用力不可过猛,袖口拉到拇指关节处即可。

5.4.2双手始终不能露于衣袖外,所有操作双手均在衣袖内。

5.4.3戴手套时,将反折边的手套口翻转过来包裹住袖口,不可将腕部裸露。

5.4.4感染、骨科等手术时手术人员应戴双层手套(穿孔指示系统),有条件内层为彩色手套。

6、铺置无菌器械台

6.1铺置无菌器械台目的

使用无菌单建立无菌区域、建立无菌屏障,防止无菌手术器械及敷料再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微生物由非无菌区域转移至无菌区域;同时可以加强手术器械管理。

正确的手术器械传递方法,可以准确、迅速地配合手术医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职业暴露。

6.2铺置无菌器械台方法

6.2.1规范更衣,戴帽子、口罩。

6.2.2根据手术的性质及范围,选择适宜的器械车,备齐所需无菌物品。

6.2.3选择近手术区较宽敞区域铺置无菌器械台。

6.2.4将无菌包放置于器械车中央,检查无菌包名称、灭菌日期和包外化学指示物包装是否完整、干燥,有无破损。

6.2.5打开无菌包及无菌物品

6.2.5.1方法一:

打开无菌包外层包布后,洗手护士进行外科手消毒,由巡回护士用无菌持物钳打开内层无菌单:

顺序为先打开近侧,检査包内灭菌化学指示物合格后再走到对侧打开对侧,无菌器械台的铺巾保证4~6层,四周无菌单垂于车缘下30cm以上,并保证无菌单下缘在回风口以上。

协助洗手护士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再由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一对一打开无菌敷料、无菌物品。

6.2.5.2方法二:

打开无菌包外层包布后,洗手护士用无菌持物钳打开内层无菌单(同6.2.5.1巡回护士打开方法),并自行使用无菌持物钳将无菌物品打至无菌器械台内,再将无菌器械台置于无人走动的位置后进行外科手消毒,巡回护士协助洗手护士穿无菌手术衣,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

6.2.6将无菌器械台面按器械物品使用顺序、频率、分类进行摆放,方便拿取物品。

6.3铺置无菌器械台注意事项

6.3.1洗手护士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方可进行器械台整理。

未穿无菌手术衣及未戴无菌手套者,手不得跨越无菌区及接触无菌台内的一切物品。

6.3.2铺置好的无菌器械台原则上不应进行覆盖。

6.3.3无菌器械台的台面为无菌区,无菌单应下垂台缘下30cm以上,手术器械,物品不可超出台缘。

6.3.4保持无菌器械台及手术区整洁、干燥。

无菌巾如果浸湿,应及时更换或重新加盖无菌单。

6.3.5移动无菌器械台时,洗手护士不能接触台缘平面以下区域。

巡回护士不可触及下垂的手术布单。

6.3.6洁净手术室建议使用一次性无菌敷料,防止污染洁净系统。

6.3.7无菌包的规格、尺寸应遵循《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c.1.4.5的规定。

7、手术器械传递

7.1锐利器械传递方法

7.1.1手术刀安装、拆卸及传递方法

7.1.1.1安装、拆卸刀片方法:

安装刀片时,用持针器夹持刀片前端背侧,轻轻用力将刀片与刀柄槽相对合;拆卸刀片时,用持针器夹住刀片的尾端背侧,向上轻抬,推出刀柄槽。

7.1.2传递手术刀的方法:

采用弯盘进行无触式传递方法,水平传递给术者,防止职业暴露。

7.1.2剪刀传递方法

洗手护士右手握住剪刀的中部,利用手腕部运动,适力将柄环部拍打在术者掌心上。

7.1.3持针器传递方法

7.1.3.1持针器夹针方法:

右手拿持针器,用持针器开口处的前1/3夹住缝针的后1/3;缝线卡入持针器的前1/3。

7.1.3.2传递持针器的方法:

洗手护士右手捏住持针器的中部,针尖端向手心,针弧朝背,缝线搭在手背上

或握在手心中,利用手腕部适当力度将柄环部拍打在术者掌心上。

7.2纯性器械传递方法

7.2.1止血钳传递方法

7.2.1.1单手传递法:

洗手护士右手握住止血钳前1/3处,弯侧向掌心,利用腕部运动,将环柄部拍打在掌心上。

7.2.1.2双手传递法:

同时传递两把器械时,双手交叉同时传递止血钳,注意传递对侧器械的手在上,同侧手在下,不可从术者肩或背后传递,其余同单手法。

7.2.2镊子传递方法

洗手护士右手握住镊子夹端,并闭合开口,水平式或直立式传递,让术者握住镊子中上部。

7.2.3拉钩传递法

洗手护士右手握住拉钩前端,将柄端水平传递。

7.2.4骨刀(凿)、骨锤传递法

洗手护士左手递骨刀,右手递骨锤,左手捏刀(凿)端、右手握锤,水平递给术者。

7.3缝线传递法

7.3.1徒手传递法

洗手护士左手拇指与示指捏住缝线的前1/3处并拉出缝线,右手持线的中后1/3处,水平递给术者;术者的手在缝线的中后1/3交界处接线。

当术者接线时,双手稍用力棚紧缝线,以增加术者的手感。

7.3.2血管钳带线传递法

洗手护士用止血钳纵向夹紧结扎线一端2mm,传递时手持轴部,弯曲向上,用柄轻击术者手掌传递。

7.4传递手术器械的注意事项

7.4.1传递器械前、后应检查器械的完整性,防止缺失部分遗留在手术部位。

7.4.2传递器械应做到稳、准、轻、快,用力适度以达到提醒术者注意力为限。

7.4.3传递器械的方式应准确,以术者接过后无须调整方向即可使用为宜。

7.4.4传递拉钩前应用盐水浸湿。

7.4.5安装、拆卸刀片时应注意避开人员,尖端向下,对向无菌器械台面。

7.4.6传递锐利器械时,建议采用无触式传递,预防职业暴露。

7.4.7向对侧或跨越式传递器械,禁止从医生肩后或背后传递。

第二篇 手术体位

1、概述

1.1目的

为围术期患者的体位安置供指导性意见,规范体位护理操作,最大限度避免手术体位损伤。

1.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手术室、心导管室、内镜室、介入室及其他实施有创治疗的部门。

1、3常见体位

1.3.1仰卧位仰卧位主要包括标准仰卧位、头(颈)后仰卧位、头高脚低仰卧位、头低脚高仰卧位、人字分腿仰卧位。

1.3.2侧卧位侧卧位主要包括标准侧卧位、腰部手术侧卧位、45°侧卧位

1.3.3俯卧位俯卧位主要包括标准俯卧位、膝胸卧位。

1.3.4截石位截石位主要包括标准截石位。

2、名词术语

2.1标准手术体位

标准手术体位(Standardizedpatientposition)是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共同确认和执行,根据生理学和解剖学知识选择正确的体位设备和用品,充分显露手术野,确保患者安全与舒适。

标准手术体位包括:

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其他手术体位都在示准体位基础上演变而来。

2.2体位设备与用品

体位设备与用品(Positioning equipment)患者体位和(或)最大程度暴露手术野的用物,包括体位设备和体位用品。

2.2.1体位设备

手术床(procedure bed)是种在手术室或操作室内使用的、带有相关附属配件、可根据手术需要调节患者体位,以适应各种手术操作的床。

手术床配件(procedurebedaccessories)包括各种固定设备、支撑设备及安全带等,如托手板、腿架各式固定挡板、肩托头托与及上下肢约束带等。

2.2.2.1体位用品

体位垫(Positioning pad)是用于保护压力点的一系列不同尺寸、外形的衬垫,如头枕、膝枕、肩垫、胸垫、足跟垫等。

2.3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 因动脉受压,继而血供进行性减少而导致的—种病理态。

临床表现为肿胀、运动受限、血管损伤和严重疼痛、感觉丧失。

2.4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由于妊娠晚期期孕妇在仰卧时,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受压后导致全身静脉血回流不畅,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也就随之减少,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加快及不同程度血压下降,当改变卧姿姿(左侧卧位)时者腹腔大血管受压减轻,回心血量增加,上述症状即减轻或消失的―组综合症状。

2.5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

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在颈部极度后仰的情况下,使椎间孔周围韧带变形内凸而压迫颈神经根及椎动脉,而引起的—系列临床症状:

表现为术中不适、烦躁不安,甚至呼吸困难,术后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3、手术体位安置原则

3.1总则

在减少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的前提下,充分显露手术野,保护患者隐私。

3.1.1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弯曲及生理轴线,维持各肢体、关节的生理功能体位,防止过度牵拉、扭曲及血管神经损伤。

3.1.2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循环稳定。

3.1.3注意分散压力,防止局部长时间受压,保护患者皮肤完整性。

3.1.4正确约束患者,松紧度适宜(以能容纳一指为宜,维持体位稳定,防止术中移位、坠床。

3.2建议

3.2.1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需求、产品更新的情况,选择适宜的体位设备和用品。

3.2.1.1选择手术床时应注意手术床承载的人体重量参数,床垫宜具有防压疮功能。

3.2.1.2体位用品材料宜耐用、防潮、阻燃、透气性好,便于清洁、消毒。

3.2.2定期对体位设备和养清洁和消毒,使其保持在正常功能状态。

3.2.3根据患者和手术准备合适白的手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