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3067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5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烈士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烈士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烈士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烈士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烈士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烈士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7页
烈士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7页
烈士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7页
烈士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7页
烈士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7页
烈士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7页
烈士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7页
烈士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7页
烈士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7页
烈士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7页
烈士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7页
烈士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7页
烈士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7页
烈士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7页
烈士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7页
亲,该文档总共1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烈士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烈士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烈士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烈士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二项目管理51

二、人员配臵52

第十一章工程招投标52

一、编制依据52

二、项目概况52

三、招标的基本情况53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5

一、估算依据55

二、估算内容56

三、投资估算57

四、资金筹措63

第十三章社会评价63

第十四章结论.64

一、结论64

二、建议65

III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xx县烈士陵园纪念设施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xx县民政局

项目法人代表:

xxx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006年);

2、国家计委办投资[2002]15号文《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3、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关于编报2009年全国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建议方案的通知》(发改办社会[2009]524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5、《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

42号);

6、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7、xx县国土资源局签发的本项目《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8、xx县国土资源局签发的本项目《建设项目土地使用证》;

9、xx县国土资源局签发的本项目《建设项目土地规划证》;

10、xx县林业环保局出具的本项目《环境评估报告》;

11、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

第4页

(三)建设单位概况

xx县民政局是xx县人民政府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肩负着政府职能中“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两项重要职能,承担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双拥优抚安臵、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基层政权建设等工作任务。

下属单位有:

城市低保办公室、民族火葬场、敬老

院、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xx县民政系统共有职工26人,其中烈

士陵园工作人员2人(为xx县民政局兼职人员)。

(四)项目提出的背景

1、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革命事迹

1953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组建铁道兵领导机关,从此铁道兵正式

成为一个兵种列入人民解放军的序列。

铁道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合成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

程技术兵种,他担负着工程保障任务,为保障钢铁运输生命线的畅通

无阻立下了丰功伟绩。

1973年12月9日,毛泽东在会见尼泊尔国王兰德拉时,许下了

要将青藏铁路修到拉萨,修到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中尼边境的诺普,并

说:

“青藏铁路修不好,我睡不着觉。

1974年铁道兵3万4千人奉命上青藏线,以超出常人想象的艰难

奋战在青藏铁路建设的工地上,向高寒、低氧、干旱、风沙、交通不

便、生活艰苦以及各种各样的施工难题,展开了英勇卓绝的斗争,圆

满完成任务,靠毅力拼精神,用汗水热血和年轻生命修筑了铁路。

苍茫的xx大草原上、沙漠、戈壁上留下了许多战士的血与汗,更有一

第5页

些战士长眠在了这片他们为之奋战过的土地上。

在xx县烈士陵园内共安葬35位烈士,其中的29位烈士的墓碑已损坏无法辨认,只有6位烈士的墓碑还依稀能看清一点。

青藏线铁道兵6位牺牲战士一览表

表1-1

序号

姓名

籍贯

职务

备注

1

王尔仕

四川达县人

红西路军45团作战科

2

张庆文

河北省康保县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青藏线新

1978年2月立碑

兵处战士

3

刘祖德

江苏省淮阳县人

1979年6月立碑

4

李廷国

5

夏书金

山西省人

1976年12月立

6

唐建胜

四川省莲安县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九三四九部队

1979年8月立碑

注:

xx县烈士陵园中35座坟冢中,只有以上表内的

6位烈士有资料,其余

29位烈士的资料已无

从考证。

2、青藏铁路xx段的建设

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东起xx省xx市,沿xx湖北侧向西,横贯柴

达木盆地,止于昆仑山下xx省第二大城市格尔木市。

铁路全长834.5

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是国内海拔最高的钢铁巨龙。

xx县境

内的青藏铁路线全长192米,位于xx县的南部,从东面的海晏县进入,

经哈尔盖乡沿xx湖一直向西,过吉尔孟乡通往西面天骏县直至格尔木

市。

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为修筑青藏铁路,先后有179人牺牲,633人

负伤;

xx县烈士陵园内埋葬的35位烈士就是这其中的一部分。

3、建设烈士陵园的意义和背景

第6页

烈士陵园的修建,是为了缅怀铁道兵战士们在建设新中国的洗礼中表现出的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以激励各族人民,继承先烈遗志,励精图治,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安葬在xx县烈士陵园的铁道兵烈士,他们有的是身经百战的老战士,有的是刚入伍的新兵蛋子,为青藏铁路的建设献出了自己宝贵而年轻的生命。

这里的每一座陵墓,都深记着让共和国各族人民难以忘记的英名。

每一座烈士墓碑,都记录了那一段艰苦卓绝的光辉历史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都与当地的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烈士陵园浓缩了历史的精华,浓缩了爱国主义的精髓,是历史最有力的见证,是爱国主义最形象的写照和最生动的教材。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尤其要珍视烈士陵园这一爱国主义的宝贵财富,充分认识到,烈士陵园在进行人生理想信念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艰苦奋斗和廉政教育中,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独特作用。

把烈士陵园建设得更好,就是为精神文明建设办实事,就是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作贡献,就是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精神食粮。

烈士陵园是褒扬先烈、教育后人的重要阵地,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烈士陵园建设得更好,进一步发挥其褒扬先烈、教育后人的阵地作用,使之成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和宝贵阵地,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故在此背景下,适时提出本项目的建设。

第7页

二、项目概况

(一)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xx县沙柳河镇潘保村草场

内。

(二)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次xx县烈士陵园的建设内容为:

1、新建铁道兵烈士纪念碑1座,包括基础、主体及碑体的嵌金刻

字、大理石贴面、碑座浮雕等。

2、修葺烈士墓35座、坟冢35座、墓间道路120平方米。

3、新建纪念馆100平方米一处,管理用房100平方米一处。

4、纪念场地300平方米。

5、旱厕20平方米一处。

6、修建围墙308米、大门一处、陵园内道路、地坪2000平方米、

绿化4256平方米。

7、硬化陵园外道路300米。

8、园区内路灯10盏。

(三)项目投资与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360.11万元。

其中:

建设工程费282.15万元,占建设投资的78.35%;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5.21万元(包括预备费26.67万元),占建设投资的20.89%。

本项目总投资360.11万元,全部申请国家专项资金。

(四)项目施工进度

第8页

本项目计划用14个月时间完成,即从2010年7月开始至2011

年9月竣工。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表1-2

序号名称

一建设内容

1项目总占地面积

2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1座

3烈士墓(35座)、墓间道路及预留地

3.1

35座坟冢

3.2

烈士墓外贴花岗岩石(

35座)

3.3

烈士墓碑间道路

纪念馆

管理用房

纪念广场

7

纪念墙(浮雕墙)

8

总图工程

8.1

围墙

8.2

大门

8.3

厕所

8.4

修铺硬化路

8.5

道路地坪

8.6

绿化

8.7

路灯

技术指标

单位数量备注

平方米

10000

15亩

224

3000

座35

座35.00

平方米120

平方米100

平方米300

米308

座1

平方米20

米300

平方米2000

平方米4256

盏10.00

第9页

容积率

%

38

绿化率

42.56

经济指标

建设总投资

360.11全部申请国家专项资金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区现状

xx县属xx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辖县,为省环湖重点牧业县之一。

位于州境西部,xx湖北岸。

距州府驻地110公里,全县总人口2.9万,其中藏族为人口占总人口的72.4%,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

居区。

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

平均海拔3300米,辖4乡1镇1场。

县府沙柳河镇所在地位于沙柳河畔,面积0.1万平方公里。

距省会xx

市196公里,交通便利,国道315线、省道二尕线穿城而过,青藏铁

路横亘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在建设青藏铁路中的卓越贡献,

缅怀在筑路中牺牲的革命烈士,xx县烈士陵园于1958年建成,安葬着35位烈士遗骨。

是该县唯一的一座县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

位,是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瞻仰凭吊的重要场所。

陵园占地面积

平方米,园内的35座陵墓,均是1976年——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九三四九部队修建青藏铁路时壮烈牺牲的铁道兵战士。

由于烈士陵

园自建园以来一直未进行过修葺,基础设施差,配套设施不全,尤其没有进行对烈士事迹讲解的纪念馆及群体性的悼念广场。

第10页

xx县烈士陵园坐落在xx县沙柳河镇潘保村的草场中间,陵园四周的围墙由于是建院初期建设的土坯墙,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淋,大部

分已经坍塌,未倒塌处已杂草丛生。

园内的烈士墓碑因年代久远多半已损坏,墓碑上的字体基本上已经脱落,变形。

甚至有的陵墓的墓碑已经被严重风化,没有了墓碑,上面长满了荒草,远看上去就是一个个很不起眼的小土包。

门口的一些陵墓由于常年的踩踏,又无专人填土照料,已经和草滩混为一体,荒凉与破败不堪的景象根本不符合烈士陵园的称谓,使革命烈士的英灵得不到告慰,更加显现不出烈士陵园的庄重与肃穆,严重影响了陵园作为xx县缅怀革命烈士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责任。

第11页

xx县烈士陵园现状(现场照片)图2-1

破败不堪的陵园,无人看管、维护的坟冢,使我们愧对逝去的烈

士,因此,必须加快拟建项目的实施,使陵园内破损的建筑物得以修

缮,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讴歌党的光辉历程、振奋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引导人们发

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

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

爱国

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在新形势下已经成为

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和民族素质的价值载体和精神动力。

无数革命先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把自己的生命与共和国

的诞生结合在一起,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爱国主义的颂歌。

为缅怀革

命烈士的丰功伟绩,1949年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在天安门广

场奠基建设人民英雄纪念碑。

随后,从中央到地方把建设烈士陵园作

为缅怀革命烈士、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通过缅怀革命烈士

活动,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

第12页

了积极贡献。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

发展阶段。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来支撑和推动。

面对社会环

境的新变化,面对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加强和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工作,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

豪感,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对于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

正气、倡导科学精神,抵御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

对于提高全民

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2、是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物资源的需要

烈士陵园是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特殊的社会教育载体,

其建筑质量和陈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主体功能的发挥。

在建设改造过程

中,注重突出特色,增大容量,改进手段,打造精品,增强吸引力、

感染力和震撼力,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建设烈士陵园,使

这些建筑设施达到格调高亢,气势恢宏,极大地提升陵园的品位。

xx县烈士陵园建设整体上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对烈士陵园

建设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

不能达到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

要求。

因此,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想方设法加大对烈士陵园的投

入,显得必须而又迫切。

实践证明,只有加大对烈士陵园的投入,烈

士陵园面貌有较大改观,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才能得到充

分体现,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3、是在多民族地区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需要

第13页

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臶,

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深入

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增强党的感召

力,祖国的向心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一步牢固全县各族人民共

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同心同德、全面建设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烈士陵园的主要功能一是搜集、整理、展示烈士的生平及事迹材

料,是xx县精神文明建设中积累的宝贵的精神遗产;

是成为社会主义

教育基地,以此激励人们以烈士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来倡导良好的社

会风气,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xx县作为一个藏民族聚居区,维稳形势仍处在复杂时期,烈士陵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要从多面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把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拓展教育功能,不断扩大教育的覆盖面,使教育基地成为党员干部了解党的历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成为广大群众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成为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

陵园修建,完善配套设施,美化、亮化、绿化环境,使其集宣传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当地重要的活动场所,充分发挥

了其教育、褒扬作用。

可使烈士陵园成为xx县当地高品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

4、是城市景观功能与烈士陵园的纪念意义相结合的需要

第14页

xx县烈士陵园的建设工程,既保持庄严肃穆的风格,又规划一部分景观和绿化区域,追求园林化的整体布局,将人文纪念功能与城市景观功能有机结合。

既可以满足社会各界纪念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

育的需要,又能够达到为广大群众休闲、文化欣赏服务的目的。

同时,利用开放空间开展纪念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公众效应,还能带动城市生

态环境建设,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烈士陵园这一资源的建设将带来大批旅游者,带来丰富的信息,他们的政治、文化需求,将促进当地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当地居民、服务人员通过与旅游者的接触和交流,有助于培养和树立文明意识、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和环境意识,将起到团结、教育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作用。

倡导“历史与传说、文物与人文、文化与经济、旅游休闲、文馆

与生态园林相结合”的建设思想,在xx县烈士陵园的建设中,不仅对有效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迹,缅怀先烈的英雄事迹、丰富xx县文化历史内涵,扩大对外影响,促进多元经济的发展有利外,还可以通过

延续历史文脉,结合时代气息,新颖创意,处理好保护与创新的关系。

以优美的景观特色和反璞归真的自然气息为广大群众增添一个观赏休

闲的去处,并吸引更多的游人。

xx县位于xx湖边,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域的原因与省内一些经济发展较好地方差距逐步加大,不利于我省规划的社会进步目标的实现。

通过烈士陵园的建设可进一步增加旅游景点,增强旅游的多样化,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缩小与省内其他地区的差距。

第15页

综上所述,xx县烈士陵园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三章项目建设场址

一、项目选址

(一)项目建设场址

xx县烈士陵园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xx县沙柳河镇潘保村的草场内,距沙柳河镇镇中心1公里,四面草场平坦,视野开阔,交通方便。

第16页

项目所在地理位臵示意图3-1

(二)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项目建设场地属行政划拨土地,总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

二、气象条件

xx县地处祁连山系大通山脉中段。

北部高山连绵,南部低缓,

形成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梯形地势。

大通山横贯县境北部,将全境

分割成东西向的两个区域。

北部为湟水、大通河流域,南部是xx

湖水系,境内主要河流有默勒河、克克塞河、江仓河、沙柳河、巴

哈乌兰河、布哈河、哈尔盖河、吉尔孟河。

县境北部高山连绵,

南部低缓,地域宽广。

北部为大通山地段,中部为丘陵,南部为平

原地带。

项目所在地位于沙柳河镇以,位于xx湖北岸,地处xx湖

第17页

盆地北部,祁连山系中部,大通山地段,属于西走廊—柴达木盆地

自然区一部分,平均海拔3300.5米。

1、气温

冬季寒冷,夏秋温凉,1月平均气温-17.5℃,7月平均气温

11℃,年均温-0.6℃,极端最高气温27.5℃,极端最低气温

-35.2℃,全年地面平均气温2.9℃。

2、降水

年降水量370.5毫米,年蒸发量1500.6-1847.8毫米。

平均降雪日数67.8天,雷暴日数54.2天,晴天天数78.2天/年,阴日天数87.7天/年。

夏季凉爽,冬季寒冷,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每年6月~

8月中旬,绿草茵茵,蓝天白云,牛羊成群,为畜牧业放牧的黄金季节。

大气降水亦多在这个时期发生。

3、日照

xx县沙柳河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其特点是干燥多风,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四季不分明,仅春东

两季,春季短暂,冬季漫长。

4、风向及风速

xx县最大风速26.7m/s,大风日数年平均48.2天,平均风速3.6m/s,主导风向北北西。

三、工程地质条件

本项目未做地勘,现参考陕西核工业工程勘察院编制的《xx县检

察院办公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设计时以详勘为准:

第18页

(一)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位臵和地形

场地地处沙柳河镇北岸面Ⅱ级阶地。

地势平坦,假设地面高程为

99.90~100.20m。

2、地层

本次勘察查明,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

1al+pl

世冲、洪积物(Q4)。

现自上而下简述如下:

3mL

(1)素填土Q4:

灰褐色。

成份主要为粉土,含少量角砾、砖块

等。

土质不均,疏松,稍湿。

该层厚度

2.00~2.40m。

(2)角砾Q41al+pl:

杂色。

骨架颗粒成份为石英岩、变质砂岩、片麻

状花岗岩等,粒径一般0.20~5.00cm。

磨圆度差,多呈棱角状。

径>

0.20厘米的颗粒含量占60~75%,砾砂、中粗砂及粉土充填,级配

一般。

稍密~中密。

该层未揭穿,控制厚度5.80~6.30m,顶面埋深

2.00~2.40m。

3、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腐蚀性评价

场地:

素填土层的含水量(W)为17.4~1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