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2014版教学大纲(周桂勋)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83433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哲学》2014版教学大纲(周桂勋)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儿童哲学》2014版教学大纲(周桂勋)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儿童哲学》2014版教学大纲(周桂勋)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儿童哲学》2014版教学大纲(周桂勋)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儿童哲学》2014版教学大纲(周桂勋)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儿童哲学》2014版教学大纲(周桂勋)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儿童哲学》2014版教学大纲(周桂勋)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儿童哲学》2014版教学大纲(周桂勋)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儿童哲学》2014版教学大纲(周桂勋)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哲学》2014版教学大纲(周桂勋)Word文件下载.doc

《《儿童哲学》2014版教学大纲(周桂勋)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哲学》2014版教学大纲(周桂勋)Word文件下载.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童哲学》2014版教学大纲(周桂勋)Word文件下载.doc

第五章儿童的审美

7

第六章儿童精神现象的历史生成

8

第七章儿童精神现象的永恒魅力

合计

26

(四)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情景模拟操作、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考核要求

1.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成绩考核由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两大部分构成,期末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具体包括课程预习(占总评成绩的10%)、课程作业(占总评成绩的10%)、课堂考勤(占总评成绩的10%)、能力考核(占总评成绩的10%)、课外阅读(占总评成绩的10%)五个方面构成,符合学校关于成绩评定的规范。

2.考题设计

考题的重点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种类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等多种形式,其中客观题占50%左右,主观题占50%左右。

二、本文

绪论

教学要点:

在系统学习本课程前了解这门课程“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几个基本问题。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儿童哲学的研究对象

二、儿童哲学的研究任务

三、儿童哲学的研究内容

四、儿童哲学的研究方法

考核要求:

1.领会儿童哲学的意义。

2.识记儿童哲学的研究对象。

在学习儿童哲学以前,首先应该对中西方历史上的儿童观有一个了解。

6学时

一、儿童观的演变历史

二、儿童观演变的原因

三、儿童崇拜

四、儿童观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及其现代化问题

1.在西方历史上儿童观的演变过程。

2.识记古代、中世纪、启蒙时代、理性时代、20世纪的儿童观。

第二章儿童精神成长

本章介绍儿童个体精神成长的特点,全面地掌握儿童为什么不是“小大人”,同时对学前儿童应注意的一些教育问题做了阐述。

4学时

第一节儿童个体精神成长

一、人与一般生物在基因编码系统开放程度上的差异

二、从潜在的精神到现实的精神

三、童年、游戏和教育

第二节儿童精神成长

一、儿童概念的时限

二、儿童精神成长的内部根据与外部条件

三、儿童精神成长的阶段性

1.领会儿童精神成长。

2.领会儿童精神成长的阶段性。

3.理解童年、游戏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本章介绍认识的本质、历史;

人的认识的特性;

儿童认识的发生;

儿童的哲学以及儿童的科学。

4学时

第一节对“认识”概念的认识

一、认识的本质

二、认识的历史:

从进化史维度看“认识”概念

三、人的认识特性

四、认识进化的阶段划分

五、认识层次

第二节儿童认识的发生

一、儿童认识发生的认识论问题

二、认识的主客关系演变与儿童对世界的认识

第三节儿童的哲学

一、儿童有自己的哲学

二、什么是儿童的哲学

三、儿童的哲学与成人的哲学有什么不同

四、儿童的哲学是儿童的一种天性

五、早期的哲学冲动会影响人的一生

六、儿童与哲学:

马修斯等人的研究

七、为什么要研究儿童的哲学

第四节儿童的科学

一、儿童有自己的科学

二、儿童时期的科学探索对个体成长的意义

1.领会儿童认识的发生。

2.领会儿童的哲学。

3.领会儿童的科学及科学探索的个体成长的意义。

儿童对于道德的认知,道德的发生机制以及儿童智慧对于道德的制约作用,以及儿童的伦理学。

第一节对道德概念的认识

一、道德律与自然律

二、道德隐含的逻辑

三、道德的“深层语法”

四、道德的进化历史

五、个体道德发展与提升的逻辑

第二节儿童道德的发生

一、儿童道德的发生机制

二、儿童的智慧发展水平对其道德发生发展的制约

三、儿童道德发生过程中道德境界和道德泽被范围的运动变化

第三节儿童的伦理学

一、儿童有自己的伦理学

二、儿童的伦理学

三、儿童伦理学中的道德范畴

四、儿童的伦理学性质

1.领会道德观念及其进化。

2.领会儿童道德的发生。

3.领会儿童伦理学的道德范畴和性质。

第五章儿童的审美

美可以分为本体之美与审美之美。

审美是儿童的天性,是作为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它的存在是有其生物学基础的。

儿童都是艺术家,儿童的艺术是其心理世界的真实流露。

第一节本体之美与审美之美

一、本体之美

二、审美之美

三、审美是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第二节儿童的审美

一、审美是儿童的天性

二、主体演进对儿童审美表现的影响

三、艺术与游戏

四、儿童的审美是与认识平行发展的

第三节儿童的艺术

一、审美和艺术具有怎样的关系

二、儿童都是艺术家

三、儿童艺术的性质

四、怎样理解儿童的艺术

五、为什么要研究儿童的艺术

1.领会审美是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2.识记本体之美与审美之美。

3.领会审美是儿童的天性。

4.领会儿童都是艺术家。

人的胚胎发育是对人类产生以前的整个生命史的复演。

了解生物学家关于个体发生与类的发生的认识,对于我们认识个体的精神发生与类的精神发生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儿童是历史之子

一、个体与类生物发生的一致性

二、个体与类精神发生的一致性

三、生物发生与精神发生

四、教育与个体的精神发生

第二节精神的多层次性和多面性与儿童精神成长

一、卢梭的《忏悔录》

二、梭罗的《瓦尔登湖》

三、荣格:

1909年一个梦的启示

四、对根我的追寻

五、精神层次与儿童的精神成长

第三节论“儿童是成人之父”

1.领会个体与类生物、精神发生的一致性。

2.领会精神的多层次性和多面性和儿童精神成长。

3.领会“儿童是成人之父”。

传统儿童观是瞧不起儿童的,对于这些孩子,成人要么不去理会,要么要暴力修理他们。

儿童实际上是有他自己的智慧的,一些专门研究儿童的学者已经认识到儿童是“探索者”和“思想家”,这种认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儿童的敬畏。

2学时

第一节儿童是“探索者”和“思想家”

第二节儿童是成人之师

一、童心可以治疗异化了的成人生活

二、儿童是成人生活的引路人

第三节儿童是爱的源泉

第四节永恒的童年,永恒的童心

一、童年是人的根基与核心

二、童年回归的意义

三、童年原型

1.领会儿童是成人之师。

2.领会儿童是爱的源泉

3.识记童年原型。

三、参考书目

1.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刘晓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丁海东,《儿童精神:

一种人文的表达》,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四、使用说明

1.加强直观教学,紧密配合教学内容,恰当使用直观教具(挂图、模型等)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理论。

2.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见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外学习

(一)课外阅读

1.目标

以本课程为基点,通过课外读书活动,弥补生理卫生学方面知识的欠缺,同时使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补充课堂教学和课本的不足,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学前卫生学的兴趣和热情,有效提高从事学前儿童保教工作的能力。

2.阅读书目

(1)詹栋梁,《儿童哲学》,广东教育出版社

(2)马修斯,《哲学与幼童》,三联出版社

(3)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商务印书馆

(4)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广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学习要求

写出相应书目的读书笔记。

4.时间安排

根据课程进度阅读相关内容,总结读书笔记。

5.评价方式

所交作业,按百分制给出成绩,其平均成绩记一次平时成绩。

占期末总成绩的10%。

(二)课外讨论

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使学生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践当中遇到的问题。

2.讨论内容

(1)何谓儿童哲学?

(2)从古代开始儿童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如何理解儿童的精神成长?

(4)如何理解儿童认识?

(5)儿童道德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6)如何理解儿童的艺术?

(7)如何理解儿童是历史之子?

3.讨论要求

自觉做好讨论准备,围绕主题进行,每次讨论时间不少于1小时;

课前根据讨论内容进行分组,并指定负责人,要求有讨论记录。

按照课堂讲授的进度,相关理论讲授前后一周内在课外完成。

课堂随机提问,按百分制给出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占期末总成绩的10%。

(三)实践活动

利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学会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实践内容

(1)你认为儿童有哲学吗。

(2)对照已有儿童观,分析自己的儿童观是怎样的。

(3)如何评价马修斯的儿童哲学?

(4)儿童道德发展是如何发展与提升的?

(5)为何说儿童都是艺术家?

(6)童年回归的意义是什么?

3.实践要求

(1)重视实践课的学习,实践学习前作必要的资料准备工作。

(2)实践教学活动中,服从指导老师的统一安排和指挥,遵章守纪。

(3)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加实践学习,完成实践活动的任务要求。

实践学习结束时,独立完成一份总结报告或通过实践学习对所学理论加深理解的心得体会文章。

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每章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

实践作业或所交见习报告/心得体会,按百分制给出成绩,计为一次课外作业。

(四)课外作业

巩固知识;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扩展知识面,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2.作业内容

(1)请论述不同的儿童哲学观?

(2)请分析儿童观演变的原因?

(3)试着分析儿童精神成长的内外依据?

(4)为什么要研究儿童哲学?

(5)儿童伦理学的性质是什么?

(6)本体之美与审美之美有何区别。

(7)如何理解教育与个体精神发生的关系。

3.作业要求

以电子版的形式发给或以文本形式上缴任课教师。

每章节的授课结束后布置一次,笔记部分为每节课结束后自觉完成。

每次作业按百分制给出成绩,其平均分算一次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10%。

(五)课前预习

通过课堂问答、讨论、抽查笔记、标注、预习报告等形式随机进行检查的方式使学生对将要讲授的内容事先进行自学准备,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2.部分内容

根据进度布置相应章节的预习内容:

阅读教材或参考书目的相关知识要点、欣赏电子视频、阅读论文和专利等。

3.预习要求

自觉做好预习准备,围绕主题进行。

检查不得少于2次/生。

按照课堂讲授的进度,相关理论讲授前后一周内完成。

主要考核是否有笔记或标注,回答是否准确,报告是否齐全。

按百分制给出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占期末总成绩的10%。

(六)说明

本大纲在执行过程中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改动。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