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套打包北京市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套打包北京市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套打包北京市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6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2)_____________________,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3)《行路难》(其一)一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
从古至今,人们对大海充满了向往和热爱之情,请写出连续两句与大海有关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口语交际。
(5分)
九年级
(1)班将开展“走进湿地,善待生命”主题研学活动,班委会决定全班同学周日走进丹顶鹤的故乡——扎龙自然保护区。
小明怕影响学习,不想参加此次活动。
(1)假如你是班长,打算怎样劝说小明参加此次活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劝说,小明同意参加活动,小明会怎么回答你?
(2分)
二、阅读理解(47分)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①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
②六幺:
绿腰,曲调名。
7.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
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8.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
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6分)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
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①之奇。
以疾病去官,道遇叛敌,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
诩曰:
“我段公外孙也,汝勿杀我,我家必厚赎之。
”时太尉段颖,昔文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
叛敌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
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后李傕②口等与诩议,欲迎天子③置之营中,诩曰:
“不可。
挟天子,非义也。
”傕不听。
或谓诩曰:
“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
”诩曰:
“吾受国恩,义不可背。
卿自行,我不能也。
”
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
司徒赵温为傕嫌,欲杀之。
诩谓傕曰:
“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
”傕乃止。
文帝④即位,以诩为太尉。
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取材于《后汉书》《三国志》)
[注]①良、平:
指汉代张良、陈平。
②傕:
音jué
,用于人名。
③天子:
指汉献帝。
④文帝:
指魏文帝。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唯汉阳阎忠异之异:
诧异。
B.道遇叛敌道:
在路上。
C.与盟而送之盟:
盟誓,结盟。
D.吾受国恩,义不可背义:
坚守道义。
10.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欲迎天子置之营中.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C.何陋之有(《陋室铭》)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1.下列句子与“司徒赵温为催嫌”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B.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C.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D.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诩年轻时并不出名,只有阎忠认为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才华。
B.贾诩是段颖的外孙,而段颖当时很有威名,因此叛敌不敢加害贾诩。
C.李傕等人与贾诩商议,想要挟持天子,但贾诩不同意这种做法。
D.魏文帝即位后,贾诩官至太尉,七十七岁时死去,谥号为肃侯。
1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谓诩曰:
(2)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2分)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
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
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
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
很快,自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鹤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
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
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
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
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鹞爷又想到过去。
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
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
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
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
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儿。
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
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
大龙心高气躁,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
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是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鹞爷仰着脖颈,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你玩一下,就知道了。
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不知何时来到身边的男孩,有些蛊惑地说。
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
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
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
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
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男孩噘着小嘴,有些难过。
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
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
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
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祭扫。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
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
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删改)
14.读完本文,你觉得文中的鹞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概括。
15.文章设置男孩放风筝这一情节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6.本文题目是《飘逝的风筝》,飘逝的仅仅是风筝吗?
请结合文意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3分)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①每至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
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
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
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
“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心灵不会。
”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
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
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
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
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
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
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
然而,即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
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
书籍并不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
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
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
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而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
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认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
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正如哲人所言:
“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
”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有删改)
17.文章开头描述了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有什么作用?
18.阅读第④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国藩们”是怎样的一类人。
19.第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_,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0.如何理解文章题目“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21.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从一个方面谈谈你因阅读而发生的改变。
三、作文(50分)
22.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
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皆是。
只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态采撷生活,你就能够收获许多幸福的印记。
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赛场上一句热情的鼓励;
手机里一张张欢聚的照片,餐桌上一盘盘热乎乎的饭菜;
抑或是一次快乐的远足,一次春雨中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后的哭泣……同学们,用心捡拾生活中的幸福吧,把它装入行囊,伴你快乐成长!
请以《捡拾幸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期末测试
答案
一、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
(1)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醉能同其乐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示例: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6.【答案】示例:
(1)小明,我十分理解你的心情。
但这次活动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课外知识,还能锻炼实践能力,对我们的学习是有益的,这是班级集体活动,我们还是一起参加吧!
(2)班长,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以前对于研学活动认识不够深刻,现在我明白活动的意义了,我愿意参加此次活动。
二、
(一)7.【答案】
(1)“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兴致之高,表现了众人游春的热闹情景。
(2)“出”字有“飞出、荡出”的意思,突出了荡秋千人的情态,使画面富有盎然生机。
(任选其一)
8.【答案】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
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
(二)
9.【答案】A
10.【答案】D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
(1)有人对贾诩说:
“这个地方不可以长久地待下去,您为什么不离开呢?
(2)天子东归之后,可是李傕率军追赶攻打,天子的军队就大败了。
(三)
14.【答案】鹞爷是一个扎风筝技艺精湛、淡泊名利、固守传统技艺、渴望亲情、对农村前景深感忧虑的民间老艺人。
15.【答案】这一情节照应了《飘逝的风筝》这一题目;
表现了鹞爷复杂的内心,丰富了人物形象;
促人思考“根”是什么,深化了小说主题。
16.【答案】示例:
飘逝的不仅仅是风筝,飘逝的还是乡村文明的生机和活力。
由于城市化的进程,传统技艺面临消失,美丽的乡村日渐荒芜,老人孤单留守。
小说旨在促使人们对现代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乡村文明的保护之间的矛盾进行思考,呼吁全社会都要关注优秀民间传统技艺的传承、美丽家园的守护和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态。
(四)
17.【答案】照片描述了3名男子在战火纷飞中仍不忘阅读的故事,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出下文对“阅读伟力”的论述;
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论证了“阅读能丰盈人的内心”。
18.【答案】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的人;
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的人;
懂得读书“能养人精神”的人。
19.【答案】举例论证阅读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
从而引起外在的改变
20.【答案】阅读能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
(或:
阅读可以收获知识与智慧。
让我们理解选择的意义,能够坚定前行的意志;
阅读能解放心灵,让人生之路无限广阔;
阅读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从而让人有外在的改变)
21.【答案】示例:
曾有一段时间,学业考试复习让我忙碌不堪,我不禁心生抱怨。
偶然间,我读了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书中福楼拜在忙碌中依然会捕捉生活之美。
这种做法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懂得了“人可以忙碌却不可以庸碌”的道理,在忙碌中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三、
22.【答案】略
【写作指导】本题是一道命题作文题,仔细阅读提示语可以发现,这道题目所包含的意思是,要从生活的点滴中发现幸福感受幸福。
因此作文的思路可以是幸福其实来源于生活的点滴之间,只有用心体会才能“捡拾”到生活中的幸福;
内容可以写亲情友情、师生情等。
结合题目的特点,这篇作文比较适合写成记叙文,记叙自已经历的事,从中体验出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幸福。
直伴随着我们。
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做到从细节入手,发掘生活中的感人之处。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检测试卷(含答案)
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和Ⅲ卷三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
积累(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作揖/编辑 停滞/繁植 执拗/扭捏作态 天骄/矫揉造作
B.促狭/海峡 鲁钝/遁词 扑倒/前仆后继 墨守/默默无闻
C.发怔/征引 撩逗/撩起 愧赧/赦赦有名 灌溉/慷慨大方
D.恪守/洛阳 阴霾/埋头 重叠/郑重其事 拜谒/歇斯底里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兵临城下,形势间不容发,我们必须迅速做出决断。
B.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深思熟虑,又要随机应变,关键要敢于迎难而上。
C.先天残疾的他没有选择自暴自弃,没有选择自甘堕落,纵然面临生活、工作的不便以及企业、社会的歧视,他依然选择坚持,选择与命运顽强抗争。
D.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唯一的不二法门。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八个企业的领导干部在年底开会,研究2018年度如何深化企业改革的问题。
B.截至2018年3月为止,达州全市的摩托车保有量已突破40万辆,电瓶车、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也在快速增长。
C.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
D.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4.(原创题)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关报告指出,仅以某大城市为例,该城市中小学生每年校园餐饮的浪费总量估算值约7780吨,折合经济损失约1.6亿元,而浪费掉的这些食物所占用的耕地面积约为28万公顷。
②教育和引导中小学生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是中小学生人生中的重要一课。
③必须看到,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有限的国家,仍有数千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正视校园餐饮浪费的问题。
④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使其受益终身。
⑤如果放到全国范围内来看,数据无疑将更加惊人。
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A.④①⑤⑥③②B.⑥④⑤①③②C.⑥②④①⑤③D.⑤③②⑥①④
二、科技说明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湘西中考改编)
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
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
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