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氏一卒整理广西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模拟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3523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韦氏一卒整理广西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模拟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韦氏一卒整理广西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模拟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韦氏一卒整理广西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模拟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韦氏一卒整理广西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模拟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韦氏一卒整理广西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模拟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韦氏一卒整理广西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模拟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韦氏一卒整理广西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模拟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韦氏一卒整理广西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模拟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韦氏一卒整理广西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模拟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韦氏一卒整理广西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模拟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韦氏一卒整理广西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模拟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韦氏一卒整理广西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模拟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韦氏一卒整理广西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模拟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韦氏一卒整理广西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模拟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韦氏一卒整理广西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模拟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韦氏一卒整理广西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模拟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韦氏一卒整理广西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模拟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韦氏一卒整理广西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模拟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韦氏一卒整理广西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模拟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韦氏一卒整理广西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模拟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韦氏一卒整理广西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模拟试题Word格式.docx

《韦氏一卒整理广西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模拟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韦氏一卒整理广西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模拟试题Word格式.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韦氏一卒整理广西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模拟试题Word格式.docx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22.天然铀有三种同位素,其中铀-235的含量为()。

A.%

B.%√

C.%

D.%

23.自然界存在有放射性,是人类在()年前就已经发现,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核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A.3000年前

B.公元前约100年

C.距今100多年前√

D.二战期间

24.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原环境保护部令第3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台账、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

A.保存10年

B.保存20年

C.保存30年

D.长期保存√

25.辐射防护的目的之一在于把()的发生几率限制到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水平。

A.躯体效应

B.遗传效应

C.随机性效应√

D.确定性效应

26.在道路、草坪和广场测量环境γ辐射剂量率时,测点距高大建筑物的距离需大于30米,并选择道路或广场中间位置,将仪器探头置于距地面高()处进行测量。

A.1m√

B.0.5mC.2mD.以上均可

27.γ射线对人体的相对危害性主要是(B)。

A.内照射

B.外照射

C.内照射和外照射

D.内照射和外照射都不是

28.测量表面污染时,探测器应尽量地接近,但不要接触被测物体,这是为了避免(C)探测器。

A.碰坏

B.击穿

C.沾污

D.活化

29.放射性活度国际单位制(SI)的单位符号为Bq,中文表述为(A)。

A.贝可

B.希沃特

C.戈瑞

D.伦琴

年,法国科学家(B)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这是人们第一次观察到的核变化现象,通常人们把这一重大发现看成是核物理学的开端。

A.卢瑟福

B.贝克勒尔

C.汤姆逊

D.居里夫人

31.放射源是指:

(a)

A.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

B.能发射射线的所有物质

C.非密封在包壳里或者紧密地固结在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

D.未密封的放射性物质,当简单封装后就是密封放射源

32.在控制区工作人员避免内照射的方法是(D)

A.存在空气污染时戴呼吸保护装置

B.不吃、不喝、不吸烟

C.不带裸露伤口进入控制区

D.以上都是

33.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中,不包括(D)

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介子

34.放射性衰变是(C)

A.原子核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结构的变化,同时放出肉眼看不见的射线。

B.一种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变成另一种结构的核,同时放出射线。

C.一种原子核自发地转变成另一种结构的原子核,同时放出射线。

D.一种原子核在光子的轰击下,变成另一种结构的原子核,同时放出射线。

35.核技术利用中辐照加工一般使用的放射源为(A)类密封放射源。

A.Ⅰ类

B.II类

C.III类D.Ⅳ类

36.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B)可分为甲、乙、丙级。

A.日最大操作量

B.日等效最大操作量

C.年最大操作量

D.年等效最大操作量

37.与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的行为有关系的系统是d

A.循环系统

B.呼吸系统

C.消化系统

D.以上都是

38.对中子慢化(减速)最有效的材料是(A)。

A.含氢物质

B.含硼物质

C.含镉物质

D.含铁物质

39.(A)的主要特点是:

如果人员离开辐射区域,就不会再对人员产生辐射照射。

A.外照射

B.内照射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是指(A)

A.每秒1次核衰变

B.每秒×

10^10次核衰变

C.每秒产生1个α、β粒子或光子

D.每秒产生×

10^10个α、β粒子或光子

41.下列属于人工辐射源的有:

ABCD

A.放射性诊断和放射性治疗辐射源

B.放射性药物

C.核武器爆炸的落下灰尘

D.核反应堆和加速器产生的照射

42.公众照射的剂量限值描述正确的是:

A.年有效剂量不超过1mSv

B.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某单一年份的年有限剂量可提高到5mSv

C.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不超过15mSv

D.皮肤的年当量剂量不超过50mSv

43.目前我国对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的测量主要采用的监测方式有ACD

A.就地瞬时监测方式

B.水体监测方式

C.累积剂量监测方式

D.连续自动监测方式

44.随机性效应的特点包括AC

A.效应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无关

B.效应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

C.发生几率与剂量大小有关

D.发生几率与剂量大小无关

45.要做好个人防护,必须ABCD

A.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B.配戴个人剂量计

C.利用距离进行防护

D.缩短检查时间

46.下列属于表面污染的集体防护措施有ABCD

A.选用易于去污的材料

B.防止设备、器具污染

C.建立污染控制区

D.采取去污措施

47.辐射测量装置的本底来源有ACD

A.工作环境中的放射性本底

B.工作人员操作所致本底

C.探测元件及屏蔽材料中的放射性本底

D.电子学噪声及假计数

48.下列属于辐射工作人员的是(ABC)。

A.辐射安全管理人员

B.从事具体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设备操作的人员

C.从事放射源生产的人员

D.在放射性场所监督区外围从事保洁工作的人员

49.大型辐照装置可能产生辐射污染源的有ABCD

A.γ射线穿过屏蔽墙进入环境中,可能对辐照室周围环境和人员产生辐射影响。

B.由于源包壳密封性能欠佳或者长期浸泡在水中被腐蚀,造成钴源泄漏。

C.穿过屋顶被大气反散射(称为天空反散射),在辐照室周围构成一个附加辐射场。

D.γ射线经迷道多次散射后仍射出迷道口外,对迷道口附近的环境和人员产生影响。

50.申请转让放射性同位素,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ABD

A.转出、转入单位持有与所从事活动相符的许可证

B.转入单位具有放射性同位素使用期满后的处理方案

C.转出、转入单位经办人通过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教育培训

D.转让双方签订书面转让协议

试题2

1.对于已经确定的效应,在防护中应用最优化原则;

对于尚有争议未完全确定的效应,在防护中应用预防原则。

A

A.正确

2.γ射线可以穿出管道、设备的结构材料,对人体造成伤害。

3.辐射源固定,当距离增加一倍时,其剂量或剂量率减少到原来的一半。

B

4.稳定的核素吸收中子后转变成放射性核素的过程称为活化。

5.物质中(不是纯放射性物质)放射性核素单位时间的衰变次数称为放射性活度。

A.正确A

6.通常所说的放射源主要是指密封放射源(密封源)。

7.放射性物质在体外进行的照射称为外照射,放射性物质在体内进行的照射称为内照射。

8.内照射防护原则是:

切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减少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一切机会。

9.海拔高度越高,宇宙射线辐射剂量率越小。

B.错误

10.内照射比外照射危险,因此应对内照射优先进行防护。

11.辐射工作单位应允许辐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档案。

12.个人剂量限值不包括内照射剂量B

13.辐射工作单位销售Ⅲ类射线装置,使用Ⅲ类、Ⅳ类密封放射源,开展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需要申请三个辐射安全许可证。

14.脱防护用品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自己的皮肤接触到脏防护用品的外表面。

15.只要严格遵守辐射防护标准关于剂量当量限制的规定,就可以保证不发生辐射损伤。

16.Ⅴ类放射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17.反应堆停堆期间,反应堆厂房环境中没有γ照射。

18.个人剂量计是工作人员进入辐射控制区必须佩带的个人剂量监测设备,正确地使用个人剂量计,可确保工作人员可能受到的辐射剂量被如实记录。

19.辐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和一般辐射事故四个等级。

=100mSv=10000μSv。

21.辐射防护中的计量单位里,常在国际单位制(SI)基本单位前添计量单位词头以表示单位的倍数和分数,如GBq、nGy、mSv等,380nGy中表示的是(A)Gy。

A.380×

10^-9

B.380×

10^9

C.380×

10^-6

D.380×

10^3

22.应急处置与救援,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核心环节,应当坚持(C)的原则开展工作。

A.先抢险、后避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

B.先避险、后抢险,先救物、再救人,先救灾、再恢复

C.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

D.先抢险、后避险,先救物、再救人,先救灾、再恢复

2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规定,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属于(D)辐射事故。

A.特别重大

B.重大

C.较大

D.一般

24.按照以往对辐射事故产生原因的统计分析,其中因(B)产生事故比例占比高达85%。

A.技术故障原因

B.人为责任原因

C.自然灾害原因

D.其他未知原因

25.原子质量单位u等于(B)

A.C-12的1/16

B.C-12的1/12

C.O-16的1/12

D.O-16的1/16

26.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B)可分为甲、乙、丙级。

27.与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的行为有关系的系统是D

28.转入、转出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应当在转让活动完成之日起(C)内,分别将一份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审批表报送各自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A.10日

B.15日

C.20日

D.30日

29.辐射的躯体效应是显现在(B)身上的效应

A.受照人后代

B.受照人本人C.受照人朋友

30.所谓防护性能好的屏蔽材料是指D

A.对射线吸收能力强,散射量多

B.对射线吸收能力弱,散射量少

C.只考虑对射线的吸收能力强

D.对射线吸收能力强,而散射量少

31.(D)统一负责全国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A.国务院核工业行业主管部门

B.国务院卫生部门

C.国务院公安部门

D.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32.某些物质呈现一种特性,被电离辐射或紫外线辐照过以后,再加热时会发射光,这种特性称为A

A.热释光

B.光辐射

C.光电信号

D.白炽光

33.单位和个人发现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的,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经(D)同意后,送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贮存。

A.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部门

B.所在地市级环境保护部门

C.所在地人民政府

D.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部门

34.放射源对人体外照射产生的剂量与源到人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假设一个放射源在3米处的剂量为18μSv/h,人离放射源9米,请问人受到的外照射剂量为多大B

A.1μSv/h

B.2μSv/h

C.4μSv/h

D.9μSv/h

35.对于射线的穿透能力,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

A.α<

β<

γ<

中子

B.α<

C.β<

α<

中子

D.中子<

α

36.《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规定,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属于(C)辐射事故。

37.以下对个人剂量计的描述正确的是C

A.是一种用于检测放射线发生器的辐射强度的仪器

B.是一种用于检测所在地即时辐射强度的仪器

C.是一种用来测量每个受辐射照射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所受照射剂量的仪器

D.是一种可防止辐射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的防辐射仪器

38.下列不属于时间防护法的是C

A.减少工作时间B.提高工作效率C.增加屏蔽D.多人剂量分担

39.剂量当量是组织中某一点处的吸收剂量和射线的辐射品质因子的(D)

A.和

B.商

C.差

D.乘积

40.某糖厂用于蔗带核子秤的铯-137放射源,因保管不善被盗,报告有关部门后追回。

该事件应定为(D)。

A.特别重大辐射事故

B.重大辐射事故

C.较大辐射事故

D.一般辐射事故

41.宇宙射线强度(或宇宙射线对人产生的剂量率)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CD)

A.海拔高度

B.人口分布

C.地球纬度

D.太阳的周期活动

42.配戴个人剂量计BD

A.没有任何意义

B.可以对放射性事故或怀疑放射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剂量估算帮助

C.有意义,但不重要

D.个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43.下列属于电离辐射的有:

A.x射线

B.γ射线C.α、β射线

D.中子

44.核技术利用包括以下项目ABCD

A.在工业、医疗、农业、地质、科研和教学等领域的使用

B.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C.密封放射源

D.射线装置

45.个人剂量计佩带要求是:

A.对于比较均匀的辐射场,当辐射主要来自前方时,一般应佩带在左胸前。

B.对于工作中穿戴铅围裙的场合,通常应佩带在围裙里面躯干上。

C.当受照剂量可能相当大时,则还需在围裙外面衣领上另外佩带一个剂量计,以估算人体未被屏蔽部分的剂量。

D.只有当受照剂量很小且个人监测仅是为了获得剂量上限估计值时,剂量计才可佩带在围裙外面胸前位置。

46.自治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的环评文件范围是(ABCD)

A.使用医用Ⅰ类放射源

B.销售、使用Ⅱ、Ⅲ类密封放射源

C.生产、销售、使用Ⅱ类射线装置

D.乙、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47.生产、销售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ABCD)

A.设有专门的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或至少有1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专职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B.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

C.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

D.有健全的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辐射防护措施、台帐管理制度、培训计划和监测方案。

 

48.人工电离辐射照射主要来自ABCD

A.核试验落下灰

B.核能生产

C.核技术应用

D.医疗照射

49.我国在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中坚持(AC)的原则。

A.减量化、无害化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C.妥善处置、永久安全

D.平战结合、常抓不懈

50.外照射的防护主要是针对BCD

A.α射线

B.中子

C.X射线

D.γ射线

试题3

1.个人剂量计应统一佩戴在左胸部。

2.任何探测射线的方法均是利用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应(如光、电、化学反应)来感知。

B.错误

3.辐射防护只是为了保护从事辐射工作人员的安全。

4.辐射防护三原则是辐射实践的正当化、辐射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

5.海拔高度越高,宇宙射线辐射剂量率越小。

A.正确B.错误

7.应急照射是异常照射的一种,是指在发生事故之时或之后,为了营救遇险人员,防止事态扩大或其他应急情况而接受的过量照射。

8.最优化原则和预防原则是相互对立的。

9.绝大多数α放射性物质不存在外照射风险。

10.γ射线的穿透能力强,因此可用作工业探伤。

12.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不得擅自进口、转让放射性同位素。

13.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它的电离作用较小,贯穿本领较大。

14.在人工辐射源中,人类接受最多的辐射剂量来自医疗照射。

15.被放射性物质表面污染的物品,不但存在外照射的风险,还存在内照射的风险。

16.对已不能满足使用或不再使用的闲置源,不得自行处理,特别是不能任意丢弃、掩埋和挪做他用,应妥善保管,及时返回厂家或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

A.正确B.错误

17.表面污染控制水平为控制人体表面、衣物、器械及场所表面的放射性污染而规定的限值。

18.放射性与生俱有,人类一直受到天然辐射源的照射,放射源只是人们利用放射性这一特性,所以在放射源的使用中没有必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9.物质中(不是纯放射性物质)放射性核素单位时间的衰变次数称为放射性活度。

20.我国对公众推荐的年剂量限值为,除天然照射外,附加的年有效剂量不超过1mSv。

21.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外造成的照射称为(A)照射

A.外

B.内

C.天然

D.内外照射

22.国务院令第449号是:

A.《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B.《对γ辐照装置运营单位的安全要求》

C.《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D.《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格式和内容》

23.下列属于放射性表面污染(表面活度)单位的是(C)。

A.mSvB.ppmC.Bq/cm2D.mSv/h

24.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中,不包括(D)

A.电子B.质子C.中子D.介子

25.下列不属于时间防护法的是C

A.减少工作时间B.提高工作效率C.增加屏蔽D.多人剂量分担

26.在正常本底地区,天然辐射对成年人造成的平均年有效剂量约为(B)。

A.20mSv

B.

C.5mSv

D.10mSv

2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公安、卫生、财政、新闻、宣传等部门编制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报(B)批准。

A.环境保护部

B.本级人民政府

C.上级人民政府D.上级环保部门

28.国务院于2005年颁布的第449号令,其名称是(C)。

A.《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卫生防护条例》

B.《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管理条例》

C.《放射性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